02.26 5000亿政策雨驰援中小企业 现金流困境有救了

为降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加码政策支持力度,多举措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增加再贷款再贴现5000亿元,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更多重磅举措。此外,连日来,国家各部委协同发力,政策组合拳密集落地。这一系列的政策雨真真切切落在了中小企业的心坎上。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对处于高新产业中的众多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度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复工率仍非常低,开工难、供应链受限、账款被拖欠、货出不去、贷款到期…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指向了三个字——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然而,随着政策组合拳的陆续落地,中小企业的春天已经近在眼前。

蒲加兴,经营着一家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疫情所造成的复工困难,影响着公司的生产、销售、科研和日常经营,2月份公司颗粒无收,预估一季度营收将大幅下降80%。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产无法复工,业务人员下不了市场,科研项目无法推进,让公司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

只出不进,入不敷出让蒲加兴的资金链备受压力,对处在环保节能行业中的袁东怡而言,危机中中小企业的现金流被下游大企业大幅侵占让他头疼不已。

袁东怡的公司客户都是一些大开发商,作为小公司来说,实在没有溢价能力。一般情况下,袁东怡向地产开发商提供环保材料之后,10月份以后的账款开发商都要拖到来年1月份再结账。遭遇疫情之后,开发商为了自保,原来的打款计划都延期了,袁东怡苦不堪言,他们公司被拖欠的工程款甚至超过银行贷款的两倍以上。

该来的钱不来,该付的钱照样得付,节流不行,只能开源。

如何开源是摆在徐道举面前的一个难题。徐道举的公司专注做研发和销售,中间生产环节都交由代工厂加工制造,现在代工厂还没复工,产品无法交付,没产品自然也没钱回来。

资金链紧张的源头正是中小企业的复工难。

近日,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结果显示,如果不开工,34%的中小企业现金只够维持1个月,超过85%的企业的现金不够维持3个月。此外,近30%的企业预估疫情导致年收入下滑幅度将超过50%。

5000亿政策雨驰援中小企业 现金流困境有救了

5000亿政策雨驰援中小企业 现金流困境有救了

所有的数据均指向了三个字:现金流和复工难。

如今,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已经相继祭出。连日来,全国各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区分级、精准施策,打出政策“组合拳”,积极支持和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中小微企业在当下面临更大考验,尤其是资金链压力不小。对此,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2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

工信部则印发通知,明确将采取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创新支持等六方面20条措施,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

财税部门联合发布系列公告,明确将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税收优惠政策,聚焦疫情防控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有效缓解防疫特殊时期企业经营困难。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也从支付结算、货币供应、金融基础设施运行等方面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国家部委协同发力的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角度出台新政策、细化新方案。上海提出加大对防疫重点企业财税支持力度、减免企业房屋租金等28条综合政策举措;北京推行16条措施促中小微企业发展;江苏针对企业在财税、融资、外贸、就业等方面的难题接连出台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

从中央到地方,硬招实招迅速落地,给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带来了“及时雨”,在此背景下,企业在各方帮助下也开始积极自救。

除了严控成本外,徐道举向客户提出以价换量换现金,蒲加兴则积极拓展网上直播,在线销售等新型营销方式,袁东怡积极拓展产业上下游协同渡过难关,妥善管理回款账期和拓展新的金融模式。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志勇表示,现在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同时通过盘点自己的资产、盘活自己的现金流来度过暂时的难关,应该说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即将到来。姚志勇称,随着疫情的结束,预计中国的经济将迎来爆发性的、爆炸性的、报复性的反弹,到时候将给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无限的商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