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现在的粤语歌坛是不是逐渐没落了?

统治心灵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两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 就歌手影响力和歌曲传唱度来说,的确是没落了。

香港粤语歌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 许冠杰封神,使本土粤语歌成为主流音乐;
  • 谭张争霸,将香港乐坛推向高潮;
  • 四大天王,香港乐坛最后的巅峰。

自此之后,纵然有陈奕迅如此优质的歌手,但也不得不承认,粤语歌坛没落的事实。

2. 另一方面看,新粤语歌变得不那么流行了,甚至小众了,不那么迎合市场了,真正成为一小部分人的心爱,很多音乐人已经把目光从情爱放到了社会民生,和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上面。

正如陈奕迅的那首《夕阳无限好》中的一句歌词“这个刹那宇宙,拒绝永久”……

如今的香港乐坛没落了,可也许正是要回到本来属于它的境况,一片小地方,一种方言,一小众人群的喜爱,足够了。


大千万象包罗


提起粤语歌坛,许多人对于它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70年代至90年代初。那段黄金岁月里,在香港这片弹丸之地,接连诞生了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黄家驹、四大天王、王菲等等乐坛巨星,造就了粤语歌坛的空前繁荣。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经典依旧,新的佳作却寥寥无几,香港乐坛的魅力光环逐渐褪去,陷入了只闻旧人声,不见新人来的尴尬处境。

究其原因,一来是语言障碍,限制了粤语歌在两广地区以外的流行和传播。

即便当年红如张学友,为了打入大陆市场,几乎是在每发行一张粤语专辑的同时还要制作一张国语专辑。国语歌只要宣传得当,便可以很快流行,而粤语歌则要经过时间沉底和发酵才能被人熟知,比如说陈奕迅的《浮夸》收录于2005年的专辑《U87》中,在当年获得了年度金帆音乐奖最佳旋律及最佳歌词奖,而直到2009年,这首歌才逐渐被大众所知晓。

其次,粤语歌坛渐渐有了青黄不接之态,许多新生代歌手在香港很红,在大陆却无人知晓,比如麦浚龙、王菀之之辈,颁奖礼上也新人辈出,但并不被观众所熟知,总之再难重现八九十年代香港乐坛的雄风。这种后继无力的境况,同样显露在香港词坛上。千禧年后,随着林振强和黄霑两位词坛传奇的相继去世,整个粤语词坛成为了林夕和黄伟文的角斗场,他们包揽了各大奖项,几乎没有新人可以继承他们的衣钵。

而且,受台湾地区和日韩地区的冲击,粤语歌坛明显力不从心,但这并不代表港乐近几年没有好的作品,只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罢了。

以前的香港可以说是垄断式的音乐,因为那时候的香港乐坛真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80.90年代是香港乐坛的顶峰鼎盛时期,就连李克勤这种级别的歌手,在那个时候还排不上名,李克勤也是在21世纪初四大天王相继退出才有一席地位。

但是,由于近年来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是香港一家独大的局面了,21世纪初从周杰伦的时代到来,林俊杰,王力宏等人横空出世,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的网络歌手也开始涌现出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也开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也有更多人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国内的选秀节目也越来越多,国内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香港很多歌手已经向内地延伸了,因为内地的发展空间更大,有利条件更多,人口也更多,未来前景比香港好很多。相反,香港却开始走下坡路了,从香港的

罗大佑曾说过,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现在香港那么有钱,房价多高,几乎个个都是财主了,不愁吃穿,谁还愿意吃苦耐劳或花心血与脑子去做的事,原创音乐本来对他们而言就不太感兴趣,也没有那方面的能力。现在他们只会在家享福,在公司做轻松的白领就可以了!


珊在蓝天下


究其原因,一来是语言障碍,限制了粤语歌在两广地区以外的流行和传播。

即便当年红如张学友,为了打入大陆市场,几乎是在每发行一张粤语专辑的同时还要制作一张国语专辑。国语歌只要宣传得当,便可以很快流行,而粤语歌则要经过时间沉底和发酵才能被人熟知,比如说陈奕迅的《浮夸》收录于2005年的专辑《U87》中,在当年获得了年度金帆音乐奖最佳旋律及最佳歌词奖,而直到2009年,这首歌才逐渐被大众所知晓。

其次,粤语歌坛渐渐有了青黄不接之态,许多新生代歌手在香港很红,在大陆却无人知晓,比如麦浚龙、王菀之之辈,颁奖礼上也新人辈出,但并不被观众所熟知,总之再难重现八九十年代香港乐坛的雄风。这种后继无力的境况,同样显露在香港词坛上。千禧年后,随着林振强和黄霑两位词坛传奇的相继去世,整个粤语词坛成为了林夕和黄伟文的角斗场,他们包揽了各大奖项,几乎没有新人可以继承他们的衣钵。

而且,受台湾地区和日韩地区的冲击,粤语歌坛明显力不从心,但这并不代表港乐近几年没有好的作品,只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罢了。

以前的香港可以说是垄断式的音乐,因为那时候的香港乐坛真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80.90年代是香港乐坛的顶峰鼎盛时期,就连李克勤这种级别的歌手,在那个时候还排不上名,李克勤也是在21世纪初四大天王相继退出才有一席地位。

但是,由于近年来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是香港一家独大的局面了,21世纪初从周杰伦的时代到来,林俊杰,王力宏等人横空出世,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的网络歌手也开始涌现出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也开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也有更多人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国内的选秀节目也越来越多,国内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香港很多歌手已经向内地延伸了,因为内地的发展空间更大,有利条件更多,人口也更多,未来前景比香港好很多。相反,香港却开始走下坡路了,从香港的四大天王之后,已经意味着香港乐坛逐渐没落了,那时候只剩下陈奕迅,李克勤,容祖儿等人在勉强维持着,很明显能感受出来的就是tvb的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一届不如一届,以前的颁奖典礼就好比国内的春晚,但是现在的颁奖典礼很多人干脆都不出席了。时代的进步推动了内地乐坛,推翻了香港乐坛,,即使香港乐坛逐渐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我认为,华语乐坛最顶峰的时期,就是香港乐坛最繁华的时期,那个时候有太多出色的歌手,太多经典的作品,留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已经回不去了,除非,有一批新鲜的血液能支撑香港乐坛回到过去,这个很难觉得,起码在短短时间内很难复兴。

因为香港乐坛就缺原创音乐人,这远远不如台湾乐坛!台湾一直都出了不少原创音乐人,而且都是全才型音乐人,比如,作曲,词,唱全包的音乐人!



酷酷的小杨


粤语歌曲的受众面其实并非太大,主要在两广以及香港地区。当然,其他非岭南文化地区也有不少喜欢粤语歌曲的朋友,而且都能来上几首。粤语歌曲有它独特的魅力,粤语歌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界50年代左右。近代粤语流行歌曲的鼻祖,应该是许冠杰,许冠杰将粤语流行歌曲带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此有了所谓的香港乐坛,也成就了许多粤语音乐巨星,例如许冠杰、林子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四大天王、陈奕迅等等实力派唱将,上个世纪90年代现代流行粤语歌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世。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那么它又是如何慢慢的走向下坡路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几点。

1、随着时间进入了千禧年,大批质量参差不齐的歌手和歌曲作品问世,人明显的感觉到了音乐创作人的能力下滑以及歌手的演唱水准明显不足,让更多的人开始回味更久之前的歌曲带来的心灵冲击。

2、2000年以后, 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的娱乐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不仅仅像以前听听音乐,吼两句来打发时光。

3、青黄不接的粤语歌坛,大家不妨想想,近20年能让你感觉具有实力唱腔的歌手有哪位?是陈奕迅还是谢霆锋,再往后呢?所以粤语歌曲至少已经落寞20年左右。

4、千禧年后,华语乐坛迎来无可比拟的巅峰,那时粤语歌继四大天王后青黄不接,粤语歌手仅剩陈奕迅不挑大梁。

5、粤语市场太小,当全民都把国语当作正常交流的语言时,没有人太多人喜欢把目光投向听不懂,又难学的市场。

粤语歌经历几十年的浮沉,从辉煌到落寞,始终没有消失,证明了这是一门好语言。

但市场从来不谈感情,只有利益。

大众听不懂,学不会,自然就不喜欢;商人没有利益,捞不到钱,自然就看不上。

发生这一切,无不透露出丝丝心酸。

但如今看来,时代日新月异,闽南语、客家话、川味方言近年来开始在音乐市场崭露头角。

唯独粤语歌,一直在走下坡路,换作谁都不由从心里升起悲凉。

我不知道有多少广东人或者香港人在回味曾经的时代,但我想替他们向这个市场问一个问题:

粤语歌还会好吗?

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可能是悲观的。

但我们要相信,那承载着亿万广东、香港人一生命脉的粤语歌,永远不会消失





深水泷


不光粤语歌曲没落了,港剧现在也没了以前的辉煌,以前我们看TVB那些剧集真的拍的精彩,当然剧集的主题曲那都是相当的好听,脍炙人口。

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80年代接触粤语歌曲最早就是通过港剧了解到的,比如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大时代、天龙八部、创世纪等等。

特别是射雕英雄传内地开播以后,那真的是万人空巷,到时间全部回家看郭靖和黄蓉,主题曲《铁血丹心》、《一生有意义》等,每一部剧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那时就学着唱粤语歌,发现很多粤语歌相当的好听。

90年代是香港四大天王的时代,我上高中买了张学友的第一盘专辑《真情流露》,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把所有学友的专辑都买了,当然90年代最红最帅气的是黎明,不过唱功最好的当属歌神张学友,华仔演戏最棒,郭富城跳舞最帅

整个90年代都是四大天王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和粤语歌曲都达到了顶峰

现在的香港歌坛后继无人,电视剧靠内地剧和韩剧撑住,大批艺人北上捞金,歌坛还是几个老人,学友、陈奕迅、李克勤、谭咏麟在开演唱会,黎明已经退居幕后、王菲也半退休状态。

相反内地的网红歌曲逐渐很多人听,人才辈出,粤语歌曲没有新的优秀的作品,现在一年能开200多场演唱会的只有歌神张学友,而且场场爆满,老的粤语歌曲是经典好听,现在粤语歌曲是活在曾经的辉煌中。





天地男儿轩辕


客观上来说 不能说没落,只能说不如以前了。但也有不少人听,也有不少人唱。

为什么你说没落,是因为香港大部分后生歌手不来内地发展了,但也有来内地混得好的,比如陈奕迅、邓紫棋、陈伟霆、王嘉尔。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火起来了。他们大部分在内地大部分歌曲都是国语歌,粤语歌也有,但不多。你再看香港,后生歌手普通话不标准,签在香港娱乐公司,如果公司不给资源,你很难打开内地市场,这就很难在内地火起来。

以前的粤语歌坛为什么火,很大一个原因是香港电影、TVB在内地流行,带去歌曲,现在电影电视剧都不如以前,所以个也打不开内地市场了。

但这并不代表粤语歌没落,也并不代表粤语歌没有好听的,仍然有后起之星,不过是圈子小了罢了,还是有很多好听的歌曲的。



0611Hao


很高兴能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好,其实花千羽娱乐

今天的问题是:粤语歌曲是不是逐渐没落了?

粤语歌曲高峰时期应该是在2000年以前,现在大家传唱度比较高的粤语歌曲基本上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歌曲,很少有2000年以后的,2000年以后比较知名的歌曲应该是香港中生代明星的一些代表作,例如twins、容祖儿、陈奕迅等,但是后期这些人也多唱普通话歌曲。

其实歌曲的传唱度也跟歌唱者的名气相关,所以有一些好的作品,因为歌唱者的知名度比较低导致成不了爆款,

导致粤语歌曲没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唱片已经不再赚钱了

不赚钱的生意,老板是不会做的,所以出唱片的越来越少,很多都是出单曲,EP,现在还出现出数字唱片。包括大陆市场也是一样,数字唱片开始慢慢盛行。

第二:新一代香港明星没有很好的做好接班人

这个在我上一篇文章里面有说到,市场重心的变化,经济变化等因素导致了香港新一代明星没有成长起来,只是偶尔出现一两个,形成不了气候,所以没有办法形成明星带动歌曲的发展以及普及。

第三:大陆市场的变化

大陆市场的崛起,导致了市场重心偏向于大陆,经济重心也在大陆,受众也在大陆,但是大陆多数都是普及了普通话,说粤语的只是广东大部分、广西小部分、以及香港,所以老板的眼光也会放在大市场上面,不会放在小市场上面

第四:香港市场中心化降低

以前的香港市场是娱乐市场的中心,所以粤语歌曲能大行其道,但是现在香港娱乐市场的地位在下降,导致粤语的影响力进一步的弱化,

第五:香港经济地位

以前香港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是非常强大的,导致香港的电影、电视、歌曲都是有很强大的地位,但是这么多年以来香港经济地位被大陆超过,所以就变得一般,话语权也是要跟经济实力挂钩的

其实说了那么多原因,都是跟一个因素有关系,那就是经济,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话语权就越高,就越能成为流行,你看过哪一个穷地方,能自主形成流行的,一切都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实为背景。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千羽娱乐文化


曾几何时粤语歌坛无比风光,曾几何时粤语歌坛百花齐放,曾几何时粤语歌坛引领潮流........如今回想起这些不禁一声哀叹。黄霑曾说:“粤语流行曲已完全失去从前的优势,未来或许只能像粤曲一样,成为古董式的精英文化”。

纵观粤语歌坛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总结出导致粤语歌坛没落的5大原因。这些原因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和叠加,随着时间的积累,最终形成当前这种局面。下面我们看看具体是哪五大原因。

原因一:香港唱片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杀鸡取卵,最终自食苦果。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背离初衷、偏离原始轨道的风险,而且这种走向是很难把控的。这一点在粤语歌坛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粤语歌曲最为流行的时期,也许很多人不会想到粤语歌曲会衰落得这么快,也许有一部分人早已预料到盛极必衰的结局。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不是个人力量可以左右的,而是整个唱片市场长期以来的畸形发展导致的。在利益面前很难保持初衷,香港唱片公司为了赚钱而让歌手摒弃自己的强项,舍弃发扬粤语歌的机会,为了迎合内地歌迷的口味,将市场大范围向内地倾斜,从而导致粤语歌曲产量急剧下滑。与此同时,为了大规模的进军内地市场,降低歌手门槛,导致香港乐坛的新人华而不实,最终落得后继无人。

原因二:香港乐坛的中流砥柱过早逝去,未能实现新老歌手平稳过渡。

香港歌坛诞生了许多王牌歌手,比如70年代就走红的许冠杰、罗文、徐小凤,80年代的三王一后: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梅艳芳,90年代的四大天王、Beyond等。让人唏嘘的是,这些中流砥柱型的歌手有很多都是英年早逝,比如黄家驹、陈百强30多岁就离开了,张国荣、梅艳芳40多岁就离开了,罗文走的时候也没有超过60岁。粤语流行歌曲的创作大师黄霑先生的逝去,也对粤语歌坛影响非常大。徐小凤名曲《顺流逆流》的创作者,歌手兼创作人的蔡国权,却因为遇到车祸,导致终身残疾。

原因三:K歌文化限制了粤语歌坛的发展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因为盗版唱片猖狂,导致唱片公司的收入减少。唱片公司于是与歌厅合作,推出独家试唱歌曲,乐迷可在卡拉OK盒子观看新歌的音乐影带或试唱该歌。唱片公司为迎合一般人的口味,一般会要求音乐人在作曲时采用较简单的音乐和重复易记的歌词,令乐迷较易掌握该歌曲。而大部份歌曲以情歌为主并开始公式化,从而慢慢降低了歌曲的素质和大幅收窄了音乐人的创作空间。结果久而久之,香港乐迷开始对“K歌”生厌,不愿再浪费金钱购买本地唱片,唱片公司却又未有迎合这个市场趋势去提升歌曲质量,结果导致香港乐坛持续低迷,不仅无法走出香港市场,甚至连本地市场也失守。

原因四:经济的影响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香港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这对香港乐坛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电脑下载歌曲在2000年左右盛行,以及2001-2002年间香港经济再现衰退等,以上种种原因都极大影响了香港唱片市场,相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峰期大幅下泻,市道疲弱,华星唱片于2001年被传结业,但实际于1996年已经被南华早报集团收购。滚石也没出香港歌星的粤语碟了。

原因五:香港乐坛最大的推手放弃粤语歌曲,转战国语市场

香港回归之后,很多人看到了大陆巨大的市场空间,众多歌手为了迎合大陆市场纷纷发展国语歌曲,可以说那个时候谁的国语好,就能先分一杯羹。与此同时,作为香港乐坛最大推手的广州乐坛,大力发展国语流行歌曲,打造了大批国语歌手,却渐渐放弃粤语歌市场。等到国语歌手纷纷解约北上时,广州乐坛悔之已晚。






田茤茤


客观上来说 不能说没落,只能说不如以前了。但也有不少人听,也有不少人唱。为什么你说没落,是因为香港大部分后生歌手不来内地发展了,但也有来内地混得好的,比如邓紫棋、陈伟霆、王嘉尔。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火起来了。他们大部分在内地大部分歌曲都是国语歌,粤语歌也有,但不多。你再看香港,后生歌手普通话不标准,签在香港娱乐公司,如果公司不给资源,你很难打开内地市场,这就很难在内地火起来。以前的粤语歌坛为什么火,很大一个原因是香港电影、TVB在内地流行,带去歌曲,现在电影电视剧都不如以前,所以个也打不开内地市场了。但这并不代表粤语歌没落,也并不代表粤语歌没有好听的,仍然有后起之星,不过是圈子小了罢了,还是有很多好听的歌


抒一封旧情书799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之前看刘德华做客《鲁豫有约》这个节目,他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希望四大天王能够一起去当导师,去做一档推广广东歌的节目。

整个节目看完,最让我注意的就是这最后一句话:“想推广一下广东歌,广东歌已经太久没有被记住了。

刘德华虽然在节目上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但不知道为什么“广东歌”这三个字在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是啊,不仅是曾经把粤语歌推向巅峰的刘德华那代人,还有从小耳濡目染的上亿广东人,就连我心里也明白,粤语歌曲已经没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