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在农村,人去世时穿寿衣,老祖宗留下的一些讲究,年轻人还知道吗?

醉憙欢


寿衣用绸子不能用缎子。(稠子,断子)

分衣裳,上衣下裳,现在裳就是裤子了

一般下比上少二,整体穿多少根据老人寿来的。越高寿越多。衣为领,裳为腰。一般规格如下:

五领三腰

七领五腰

九领七腰

(枉死,横死,一领一腰)

领中要有一件夹衣,基本是贴身衣外的,是红色的,大红色。讲究说人一辈子肯定都有作恶的,踩死打死啥的啊,下地狱要受刑。铁棍子抽,抽到红就不抽了,叫皮开肉绽了。在外边穿一件四开的绸衣,男绿女红。还有老蓝色(藏青色)的套头所有衣服不能有扣子,都是布带子的,不打死结,裤腰用九道不断的白纱线系住。然后开始扎棉。这么多衣服在长子捧头取水的时候都要穿,暖衣。还有的地方要暖材。(寿材)

除了寿衣,还有子孙后代的孝衣也很讲究。现在怕讲究越来越少了哦~


春绣景


有一条:成年女性的寿衣上,缝上铜钱作为纽扣。

坐标广东。不知道有没有其它地方也曾有这个习俗。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太奶奶尚在世,即我爷爷的母亲。

老人家逝世时九十三岁,而大概在她九十一二岁时,老人家大概觉得自己大限将至,便开始平静从容地为自己的后事作准备。

我太奶奶集起一些清朝的铜板、黑色的前襟斜扣的女式上衣,亲自把铜钱缝在衣扣上。


年少的我坐在她膝下,拿着还没缝上的铜板细看,那时还不认识铜板上的“光绪”之类的字眼,只觉新奇,好奇地问:“阿太,这个什么?用来做什么?”

太奶奶只是温和慈祥地简单回答了我,似乎并不细说,却似乎也不大避讳,只是年少的我听不懂。

现在想来,太奶奶是我们中国风骨女性的格度,能从容面对生命的最终归属。

那件缝着铜钱的寿衣,最终随着我太奶奶长眠地下了。

到了我奶奶那代,奶奶六七十岁时,也曾自备铜钱,还有女式前襟斜扣的上衣,藏青色的。

但最后奶奶没有用上它们,丧葬政策已改变,奶奶故去后,遗体火化,她并没有用上寿衣。但她当初为自己准备寿衣的沉静与从容,和我的太奶奶是一样的。

亲见的我也非常认同,寿衣也能折射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质。


漪露申


在我国只要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里大多都需要给老人准备寿衣,寿衣的件数需要是单数,不能出现双数。在有些地方,只有老人一过六十岁,家里的孩子就要开始为老人做寿衣。寿衣人们又会叫它“老衣裳”,老人去世以后会由儿子或者女儿来给父母穿上寿衣,如果是男性,则由儿子来给穿,如果是女性,则由女儿来给穿。寿衣的意思是长寿健康的意思,这是儿女们希望父母下辈子可以身体健康,不用有太多的焦虑,寿衣一般都不会选择带有皮毛材质的衣服,因为有的地方会认为给人穿这些会不吉利。



寿衣其实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了鞋袜、衣裤、帽子等,在以前的社会里面,这些东西都需要家里的儿女自己做的,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很多人都是直接买的寿衣。做寿衣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老说法和讲究,寿衣上不会用扣子,而选择用带子系上,这寓意是家族里面后继有人;男性的寿衣大多是杏黄色、女性的寿衣大多是青黄色;在做外面的外衣的时候里子和帽子上面会有红色的顶子,这寓意是子孙后代红红火火。我国人对于丧葬的礼仪特别的重视,这都体现在寿衣的设计上面了,很多人在选择寿衣上面都特别的谨慎。

在选择寿衣的时候应该知道一些基本的东西,要学会合理的搭配,现在一种地方开始穿西方的寿衣了,不要上面穿西装,下面却穿中国的衣服,要选择皮鞋,不然感觉不伦不类,没有体统。寿衣件数的选择上其实也有说法,寿衣应当都是单数,年纪越大的话能穿的寿衣就越多,年纪没有过50岁的话,最多不能超过3件,以前古代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超过15件,因为古代皇帝就穿15件,一些王孙贵族会穿13件,大臣就会穿11件,这样会按照社会等级慢慢的排下去。现在的寿衣款式和颜色已经越来越多了,现在的颜色已经慢慢有了红色、金色、绿色等可以对应上五行关系的颜色,有些人家也会讲究这些。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人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讲究,还是源于人们对于家里老人的尊重,这也是感恩的一种形式。选择合适的寿衣对家里的老人也比较好,一些老的风俗传统我们还是需要知道的,这些东西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作为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已经不了解寿衣的讲究了,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以后往往会弄的一团糟,多注意一些东西总没有错,老祖宗都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可以继承发展,但不能彻底消失。


老农民说事


1,我们那边不可以把切菜的刀放在盆里,

2 卧室要比厕所地面高

3 给神仙上香前一定要拜三拜

4 大年初一不能生气

5 过年那几天不能去地里干活

6全家人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

7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许一只手放在桌下。

8、 吃饭时,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10(招待客人的量,要做好),这个怎么解释?就是给客人添饭,倒酒,倒茶的量。有句话说“茶七,饭八,酒满”,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都倒满了才是好,有的东西倒满了,反而会让讲究的客人,心里觉得并不是很舒服呢!


对你爱爱爱不完


人去世穿寿衣,这是非常有讲究的。现今的社会家人去世穿寿衣的习俗还是存在的,年轻人知道这其中讲究和规矩的很少。所以多数人在家里有人去世后都会请一种职业的人在北方称为“知客”是旧时帮助办喜事或丧事的人家招待宾客的人!都会由他们来按部就班的指导。既然说到这个问题别管知道不知道的咱们一起了解一下!人去世为什么要穿“寿衣”?又有哪些禁忌和讲究呢!

人去世后要穿寿衣是我国祖辈留下的一种风俗,也有很多的讲究和禁忌但是地域不同习俗亦不相同。人去世后穿寿衣是对死者的尊重,希望死者来世可以做个有福之人,在古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穿得起寿衣的,只有那些大富大贵之人死后才可以穿的。迷信之人认为人死后是会变成鬼到阴间地府的,而阴间则是暗无天日,阴风阵阵的,所以为死者穿上寿衣,希望他在阴间可以过得舒适一点。寿衣一般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比如:在我国闽南一带死者穿寿衣一般都是单数,上七下五或者上九下七,七件上衣和五件裤子。夭寿者也就是年纪不过50岁的一般只允许穿3件。死者年纪越大穿的越多表示有福有寿!但是最多也就是上十一下九。还有其它地方的讲究,比如寿衣的材质不可以用缎子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而且时间最好选在古闰年,因为这一年的时间比较长也就寓意着在这一年做寿衣可以使家中老人多添寿禄。在北方汉族的习俗中,死者要穿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

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最讲究的是寿终正寝,人死后,一般亲人会帮他清洗身体,穿上干净的衣服,也就是寿衣若是死者衣不蔽体的,他的家属就会感到内疚和遗憾,所以,家属都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死者选择合适的寿衣,希望他可以走的安稳一点。这些流传下来的传统,是对死者的敬畏和尊重,也愿我们能够珍惜和我们身边人相处的每一瞬间,不要最后空留遗憾。


九气人生


辽西地区的丧葬习俗,老人一般在自己健康的时候都已经把寿衣做好了,放在家里,寓意增寿增福,寿衣一般分为衬衣,衬裤,外衣,外裤,没有扣子,都是带子,还有寿帽子,寿鞋!现在已经没人做寿衣了,都是去殡葬店去买!

在老人咽气之后的马上把寿衣给老人穿上!有的地方是看人不行了,没咽气就给穿上,(说咽气之后穿寿衣,等于去那边没穿衣服)


洛示申


陕南汉中宁强地区。老人去世后烧落气纸!寿衣一般单数。穷七件。富10件。不穷不富穿九件。一般九件多。都是儿女提前买好。老人落气后由亲戚邻居。先用清水净身。帮老人搽身体。然后将衣服一件件套起来。有的还会有棉袄。一般都是丝绸料子。


不言若语


如果住在农村,老人去世时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所谓的讲究,其实也都是靠耳闻目睹逐渐形成并完善的,目的是从心理上感觉后人为其所做的事能对得起去世的亲人,并从现世的孝道形式体现在亲人后事的诸多繁杂的事务中。



俗话说十里地改规矩,在老人去世后的一切事务中,地域之间风俗人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农村一般料理去世老人全程后事,每个村都有那么几个套路熟络的长辈,家族比较大的家族里也有处理此类事务的人才,得益于农村约定俗成的友好习惯,村中特别是近阾家中一旦有人去世,村民都是不约而同自觉自愿的围拢前来帮忙料理,小到为老人穿衣戴帽,大到在院落中搭建灵棚、抬仪岗(最后出殡时抬棺材板),一切都在有条有理的步步推进。


拿我们豫东来说,老人去世后,应把提前准备好的一串小钱含在老人囗中,叫“勤口钱”,其次就是穿衣服了,这些衣服叫“送老衣”,穿了衣服后还要把双腿脚怀处用麻绳捆住,叫“捆腿绳”,防止灵魂到处跑,去不该去的地方。这些处置完后,就该“入练”(把去世的人抬进棺材内)了,入练后一般来说棺材板都放在堂屋正门囗,外边搭建灵棚,灵棚内正中放一张老式八仙桌,上面放置去世老人的大幅相片,相片前摆上供品,灵棚前两侧用白纸黑字写成大幅挽联,放上哀乐,此时,庄严肃穆的灵堂就落成了。最后在灵棚前铺上一领草席,供来客和街坊阾居来吊唁时瞌头时作铺垫……



若要问年轻人这些事务还懂么,还参与么?我的回答是现在的年令大的人也是从年轻人走过来的,也是在多次参与其中才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的,并且我也目睹了现在二十多、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也积极的参与到处置此类事务中,相信他们会在老一辈的传帮带影响下,逐渐也能熟悉这些办丧事的流程,为众乡亲解燃忧。使事主能相对安心一些。


生活味道ABC


哈哈哈哈哈 我小时候和别人捉迷藏 把我外婆的素衣拿来穿好躺在我外婆的棺材里,因为在我们那,人没死棺材是不能盖完的,所以我才能进去


yao恋你很久bo


别说年轻人,老年人也不一定知道殡葬的一些讲究。

中国古代的丧礼有一套繁琐复杂但是规范化的程序,到北宋时《书仪·丧礼》中归结了25条之多,这套繁琐的丧礼程式中提现了“孝”和“敬”的原则。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至现世通行的步骤:初终、殓、殡、出殡、下葬。



在人去世的三天后要为逝者更换寿衣,也就是小殓,而在小殓之前还要先为亡者沐浴,包括刮胡子、修指甲等,如逝者为男性就由男人为其沐浴,女性责由女人沐浴,逝者的异性亲属多回避。

入殓的衣服、鞋袜、帽也都是特别制做的,并且冠以“寿”字,如寿衣、寿裤、寿鞋、寿袜、寿帽等,不言“死”,而言“寿”,取其久远永生之意。



在民间,人过了60岁以后,即使身体健壮,家人也往往为老人准备寿衣、寿材。一是丧事到来时不至于慌张,不事先预备到时怕来不及;二是据说可以为老人冲喜,给老人舔年增寿;最后还有个手法,认为老人生前如果穿了寿衣去拜过菩萨,便可以确定这衣服是自己的了。

衣料颜色用红不用黑; 寿衣的袖子要长,得将手完全遮住,据说手露出来会使子孙变穷,讨饭; 寿衣不用纽扣,只缝衣带,“扣子”谐音寓意不好,不利于后人。

为亡者穿的衣服件数也有讲究,多为单数,有3、5、7件,最多9件,一般上衣称领,下衣称腰, 三领二腰,就是五岳为尊;“四领三腰”就是“七级浮屠”;五领四腰就是“九五至尊”。寿衣材质质地麻、棉或绸缎,为官者则穿戴官服官帽等,以显富贵(现在的军人,退休的军中干部,警察等,去世之后一般也穿戴军装)。



这些严格的丧葬礼仪一方面提现着中国人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了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

小殓完成之后是大殓入棺,“铺金盖银”即铺金色的褥子,盖银色的被子(也有铺金盖红),头枕鸡鸣枕,脚踩莲花枕等一些陪葬品。



古人希望通过规范人们的丧事操作来淳化人,强化两代人之间的联系,以此提供一条社会性的感情纽带,从而促进社会治理,后丧礼中逐渐渗入了佛教内容,如念经超度亡灵之类,在就是受道教(神仙方术)的影响。可以说,中国传统的丧礼是儒、佛、道三家合一的局面,儒家精神一直是其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