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认为,帮扶小学后进生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立德为本


后进生也就是学习不好,成绩差的学生。

首先,大家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往往成绩差的学生,他的生活中做事无规律、无准备、无顺序,自己的衣服、玩具乱七八糟。学习中丢三落四,上学不是忘带课本就是找不到作业,今天丢个铅笔,明天丢个橡皮,老师留的作业记不住,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不好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更进一步说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咱们先说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两个习惯从幼儿园小班,甚至是上学前的家庭教育时就开始了。刚上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应该有体会,好多孩子上学去总是忘带东西,丢东西,作业不知道放在书包哪里了,交作业了,满世界找。每天家长微信群里就炸了锅,“谁家多装了一本数学书,谁家多一本练习册………”微信群成了寻物启事群。

可是有的同学从来不丢东西,或者说很少丢东西,老师留的作业也都记得清清楚楚。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就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举个例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孩子明天要上学,今天晚上家长就要引导,和孩子一起准备明天要穿的衣服,要带的学习用品,这些东西要让孩子自己去参与准备,第二天自己找东西直接就能找到。逐渐,家长淡出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做准备,父母偶尔询问一下即可。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先写作业,独立完成。让孩子养成做事有准备,提前做计划的习惯。

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习惯养好了,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也会变得积极乐观,端正上进。

以上习惯养好了,上了小学就不会太费劲。学习也会积极主动。

现在,我们把话题拉回来,帮扶后进生。后进生的问题现在我们找到了,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好,进而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不好,所以,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差。那么,我们帮扶后进生就要先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改变他,引导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长。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习惯和行为都是跟家长学的。要想让孩子变优秀,首先家长要先变优秀。你的家庭如果整天是打麻将,估计孩子的麻将水平也不会差。如果你的家庭每天谈论的是看书、书法,是一个书香之家,相信孩子也会受到熏陶。

帮扶后进生先从生活习惯下手改变。


奶爸齐老师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平时班里也有很多后进生,对于这方面也许我没有特别好的经验,但是我想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许是缺乏关心,家长忙于工作没空管学习,老师因为学生太多,管不过来;也许是因为孩子学习速度真的慢,脑子反应不过来,当然这应该是少数。

我觉得对于这些学生,老师都需要多关心,多表扬。加强孩子注意力的训练,平时学习可以多用卡片小游戏的应用,穿插一些动画之类的。加上学生对知识的输入,多练习应用等用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多和家长沟通,学校老师和家长多方面合作共同努力,没有一个孩子是学不会的。


教英语的刘老师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常言道,“一个木桶的存水量,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同样的道理,一个班级的综合实力如何,取决于那些后进生的后进了多少。在一个所有的学生成绩优秀、品德高尚、学习氛围良好的班级里,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科任老师,每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管理班级中的后进生,如何去帮助那些后进生呢?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班规,用良好的班风、合理的班规激发后进生的进取心。

后进生能否“后进”,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一个班级的班风“纯净度”。在一个班风良好、班规合理的班级中,后进生进步的速度可谓神速。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班规一定要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制定班规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不能“一手遮天”,而要把班规的制定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自己及身边同学的不足制定相应的班规。比如喜欢吃零食的学生如何惩戒,拾金不昧的表现如何奖励等等,这些“跑偏撞边”的行为亟需通过班规来约束,让学生出谋划策如何惩戒或者如何奖励,学生对班规的认可度更高一些。

②班规的奖惩规定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

一些学生在提出班规建议的时候,部分惩戒方式要进行“校准”。比如在针对杜绝零食这个“节骨眼上”,一些同学建议:吃零食的让班主任老师打几巴掌,这明显是不符合教育系统相关规定的,需要师生共同再进行一番“校准”,修改到符合法律法规的底线才能“一锤定音”。

③班规的执行要与相匹配的评价机制“绑定”在一起。

对于好人好事,如何采用相应的评价机制奖励?对于犯错的同学,如何用相匹配的评价机制约束?有的班级用“争星”的方式,而我的班级则用“综合实力量化分”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一言一行。如何采用这种方式评价学生,净化班风和学风,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一一提到。

(二)关心后进生的学习与生活,关注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⑴管理后进生的方式不可简单粗暴。

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千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后进生,比如用体罚的方式。虽然体罚对后进生能够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但体罚的“副作用”非常大,这在我以前写过的文章中都提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

⑵关心、尊重并感化后进生,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关心和尊重是转化后进生的“秘钥”,只有关心并尊重后进生,才能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能让后进生在被转化的过程中更信任老师,转化后进生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⑶肯定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让其找到学习上的自信心。

一些后进生之所以“破罐子破摔”,最大的原因是在学习上缺乏信心。但是,只要智商正常的后进生都会“后进”。那么,班主任老师在后进生“后进”的过程中最好时常为其鼓劲加油,后进生有点滴的进步就给予鼓励或者表扬,那么后进生对老师就更为亲近,对自己更有信心。

(三)用不同的方式帮扶后进生。

⒈在心理健康方面帮扶后进生。

常与后进生谈心,了解后进生的心理动态。后进生在转化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可能转变为让老师和家长相当头疼的问题学生。所以在心里健康方面,班主任老师要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帮扶。

⒉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帮扶后进生。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让学习态度比较好一些的后进生成为品学兼优学生“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可以让后进生在学习上进步的速度更快一些。

⒊“授之以渔”,激发后进生的后进的“内生动力”。

后进生之所以在学习上存在问题,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缺少鼓励,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后进生在学习方法上“授之以渔”,后进生得以后进的“内生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

总而言之,想要管理并帮到班级中的后进生,班主任须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毅力,用真心、诚心和爱心去帮到后进生,让后进生在学习方法的浸润下,在优良学风和班风的倒逼下砥砺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