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西湖大学五年内能赶超清北吗?从博士开始培养,施一公任院长掌舵?

风雨无言


不管那所大学,如果培养出来的人不爱国,没有正确的三观,什么人才也是扯。


地有山


西湖大学成立于2016年,从成立研究院之处到现在也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不到,一所由民营资本注入的学校,他的成立打破以往高等教育的格局,为高等教育注入的新鲜的血液。那么一所我国多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大家以及企业家们共同发起创立的这所研究院真能成功逆袭,成为清北华五人之后的又一强校嘛?

西湖大学与其称之为高等院校,不如称之为研究生院,无论从哪个阶段开始培养,或者谁来掌舵,西湖大学想要在五年内超过清北,拿什么去超越?我国历史上哪所大学的高等教育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1.体量规模上来比较:

清北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可谓是巨无霸的高校,这里说的不是他们的占地面积上,而是办学规模上,清华大学注重理工学教育,现有20个学院,10大学科门类,59个一级学科专业,一级学科覆盖量占比近70%。在学科精度上A类学科总量达到了37个。

<strong>

北京大学:注重人文理学培养,有12大学科门类统统都有,125个本科专业,在北大只有你想不到的专业,没有你学不到的专业。在学科精度上A类学科总量达到了35个。

西湖大学:注重世界前沿学科的研究,说白了就是别人突破不了的,他去突破。本身给自己的位就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因此目前只开设了理学,生命健康,前沿技术三大学院,学科专业也并没有普及开来,未来的规划是设定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12个一级学科。因此在学科体量一级学科精度上,现在的西湖大学以及未来十年的西湖大学是无法跟清北相比的。

2.办学体制上:

西湖大学现如今只有博士研究生教育,并没有硕士以及本科教育,且博士研究生人数较少,不成规模,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没拿到,颁发的博士学位还是由复旦大学代为办学,也可以说目前是为复旦大学代为培养研究生,况且中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授权点非常难争取,这并不是几年时间就能成功的。而清北办学100多年,知识储备100多年,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制非常完善,拥有大量的本科优秀学子,这样的优秀生源在硕士,博士上的体现更为庞大。岂能是一个目前名不见经传的西湖大学在四五年就能超越的,清华,北大超越不了,华五人在五年内也超越不了的。

3.师资力量以及学科研究上:

西湖大学筹办阶段大师云集,但是真正坐镇西湖大学高等研究院的也只有寥寥几人,且以施一公院士为代表,而施一公院士主抓的方向是生物学基础学科。正在向国内外招聘院士以及研究人才。目前只签约了37人高水平研究人才。而清北拥有科学院院士超过100人,工程院院士以及外聘院士也是全国最多的。并且清北拥有大小科研机构超过1000个,并且清华,北大目前正在多年筹建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这两所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实验室是多个学科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多个领域顶尖人才的智慧结晶。

因此西湖想要在前沿科学与基础学科领域有所突破,必须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与科技人才。这一点二十年的时间都不够。

4.任何一所大学的创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化底蕴与知识积累很重要

清华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西湖大学又有什么呢?清北建校100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从建校之初面临的抗战问题,生活问题,经济问题,到现在的北大什么翟天临事件,清华的马艺妮事件,这些事件都对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清北在走过这些风风雨雨之后也挺过来了。清北不只是一种创新,更是我国大学底蕴的象征,我国文化基石最沉淀的地方。我本人承认大部分优秀的学生报北大,清华是因为其大学实力真的很强,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其上北大清华带给人的是一种荣誉,是一种文化的熏陶。而西湖大学这成立的短短的几年没有惊涛海浪,底蕴问题就更不用说了,一旦出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这所年轻的大学真的承受的住吗?毕竟这还是一所民营资本注入的大学,商人终究会考虑自己的问题。这一点西湖大学还要经历个二三十年。

5.经费问题怎么解决

清华大学2019的预算经费是297亿元,而北京大学是190亿元,想要学校实力强,科研水平高,必须是大把大把的钱往上掏,清华,北大有一大批下属企业和直属医院等机构,足以能够垫付其学校开支的1/3甚至是1/2。而且科研人才的岗位问题,薪资问题通通解决。而西湖大学作为一所刚刚创立的高校,用什么去支撑起学校如此大的开支,单单是凭借企业家的捐助吗?目前学校能够帮你建设,少部分的科研人才能够斥资引进,真要到了一个学校学科全面开来的时候,拿什么去与北大,清华争啊!五年,十年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6.生源问题

这是个大问题,没有本科,硕士教育,良好的生源从何而来,即使有了本科教育,想要成就一个大师级人物由何等的难啊。


大学教育谈讯人


我是四眼学长,这个问题我来谈谈。

施一公先生的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所获荣誉颇丰,19年还入选了“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但他身上也充满了浓郁的商业气息,关于“西湖大学5年内赶超清华北大”的言论,早已引起一片哗然。

先不谈该言论是否能成真,说到底,其本质就是一种商业炒作,又或者是一不小心在5的后边漏了一个0,50年赶超清华北大姑且还能让人相信,哈哈......

可施一公先生的初衷绝不是为了让大家相信,商业炒作自有它的目的,当大家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质疑的时候,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因为成功的引起了大众对西湖大学的注意,这种注意来源于大家的好奇心,充分把握大众的好奇心,往往是成功的第一步。

生活中这样成功的案例可不少,就拿教育领域来说,众多高校都有不少的炒作行为。

比如说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它们俩虽然都是我国的顶尖名校,各大排行榜年年靠前,但它们实际还算不上我国第一流的大学,武汉大学体量庞大,但学科精度不高,而华科大却过分依赖医学。它们俩的名气比中科大还高,宣传工作做得极好,这些年的生源堪称第一流的大学。

这里并不是贬低武大和华科,只是从侧面说明,适当的炒作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手段。

即使施一公不是为了炒作,从办学经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等几个客观的方面来说,5年内也绝不可能赶超清华北大。

办学经费上,据说,西湖大学预计将在10年内有200亿的办学经费投入,平均一年20亿左右,听着是不是很多?人家清华北大一年的预算就在200亿左右,武汉、华科大一年的预算都有85亿左右。

当然,西湖大学是走“小而精”的路线,还属于创业初期,拿发展成熟的清华北大进行对比,显得有些欺负人的感觉,但谁叫你自己说要在5年内赶超人家呢?

在学科建设上,西湖大学一直坚持有限学科,不追求体量,而追求精度,集中力量重点培养优秀的拔尖人才,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跟清华北大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这也是唯一的优势。

人才培养上,目前该校只招收博士研究生,而且还是浙江大学跟复旦大学代为培养的,自己还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还在努力申请当中。即使申请成功,也很难说就有培养院士级科学家的能力,可清华北大在这一点上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师资力量上,虽然已经拥有了施一公、陈十一、潘伟建等学术大家,也采用“重金+情怀”的方式在国内外请了不少各个领域的大家,但即使如此,能在5年内赶超师资力量强过任何一所高校的清华北大吗?这显然是一个问号。

总的来说,西湖大学作为新兴的高等学校,发展如何,的确值得我们期待。不管是炒作也好,还是充满雄心壮志也罢,我们都希望在自己的国家有一所这样别致的顶尖大学出现。

但发展需循序渐进,5年内赶超清华北大,确实不足为信,不过相信它确有可能某朝一日赶超,毕竟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谁都说不好,我们大家为它加油鼓劲吧,你觉得呢?期待你的点赞与关注~


四眼学长


50年,慢慢赶~~~


Bonafide


这种问题,还是得先屡清概念,继而量化,最后才谈得上比较。例如,要比经费宽紧,我想,早已经大大超过了。


aging74755260


西湖大学,施院士说五年赶上清北有点吹牛了。因为,即便钱堆在那里,也还需要人去建设,需要时间。即便立刻招聘博士做实验,也需要适应环境、经历失败。所以,十年还是有可能的。五年比较渺茫


京都老客41118


这种问题本身就透着浮躁和虚华。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经风雨、挫折和时间考验,难以成为一流的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