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感觉自己很矛盾,有点极端怎么办?

旅行诗人安安的大舅


我们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

陈奕迅在《红玫瑰》中写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在当今社会,往往家里可能就只有一个小孩,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蜜罐里长大的我们,接受着父母的偏爱。对同事,客户发脾气可能会有损我们之间的关系,而亲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包容,却让我们“有恃无恐。”

领导的责骂,客户的刁难,甚至于女朋友的吵闹,让你身心俱疲。回到了家中,你好比是回到了池塘的鱼儿。在这里,你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享受最好的待遇。以至于可能只是母亲今天菜里少放了点盐,父亲抽烟忘记去阳台,又或者是弟弟妹妹看电视的声音大了一点,你就会大发雷霆。

其实,这不能完全怪你。工作的压力让你过得很狼狈,心中过高的期望家人能理解你,却迟迟没有得到响应。有时候你也在想,他们不能理解我就算了,为什么爸妈都无法理解我。

但是,我还是会怪你。怪你忘记父母看你吃饭时,期待你露出满意的眼神;怪你在父母唠叨时,被你粗暴的打断;怪你在明明很孝顺的情况下,只记住了孝,忘记了一个顺字。

简简单单算上一笔,如果你是留守儿童,父母在你五岁之后去打工了,那么你这一生陪伴父母的时光,除了五岁之前,每年不会超过20天。如果你很幸运,父母从小伴随你的成长,那么从你成年开始,每年陪伴的时间也不会超过20天。当你有了你的家庭,你想想还有多少时间陪伴着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愿与诸君共勉!


LV五级


嘿,你和我以前是一样的。

我的脾气出了名了,当然了是对我妈。我媳妇说我,我姐夫说我,我丈母娘说我,我老丈人说我。

其实我很疼她,她就是老思想,有好东西给孩子吃,准备了她的她也留着。我爸就想得开,让吃就吃,也不是说不疼孩子。我儿子让他俩管的时候,溺爱的不行。

我妈一不听我的,我就想生气,因为这生了好多气,她也委屈,嫌我吼她。

说我的人多了,我也就自己反思了,确实也是疼父母,但是方式不对。

后来我就改变方法了,吃东西问她吃不吃,不吃我们就吃,然后回剩下好多。再问吃不吃,要是还不吃,我有一句屡试不爽的话。

那我得扔了,放时间长了就不能吃了。

这句话百发百中,她可不会浪费,吃的比谁都多。

从哪儿以后,我再也没吼过她,吃啥也少不了她。

所以要找对方法,疼孩子是她的天性,勤劳节俭也是。换个思路,其乐融融多好!


星尘的夜空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主见的人。奈何性格软弱,有时候陈述自己的意见都唯唯诺诺不敢理直气壮。搞的本来我有理却变的没有理起来,而且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更是雪上加霜。不知道为什么,工作我觉得有件事我处理得还可以,可是领导和同事都有意无意得说我看不出人情世故,而且有意无意得表现出不尊重我。我的确缺乏自信,但是有时候却很有自信,比如我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或者别人捧我的时候。其实我也挺喜欢搞气氛的,顺风的时候我可以滔天大论逗大家开心,但是一旦有人反驳我讽刺我的时候我就消停下来了,不知道怎么处理,气氛就尴尬起来。而且越急就越不知道如何应对,搞的灰头土脸。跟同事喝酒,别人来敬我,要我一口喝,我知道这东西喝下去胃很不舒服,就拒绝,同事就会觉得我很胆小,专门欺负我。我知道自己内心敏感,而且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些事物不需要计较那么多,但是如果不去计较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软柿子,继续捏下去。



伴读小生


人和事都具有两面,每个人都是矛盾体,特别是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我们自认为我们长大了有了太多的主观意识,殊不知在父母眼里我们始终是哪个长不大的孩子。

年少时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们长的大,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点好的总是想着给孩子留下。习惯这个东西是最可怕的,难改。你发脾气父母也知道你是为他们好,可就是多年习惯改不了。

而我们的长大越走越远总是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怎么样,那个事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是我们主观的觉得该怎么样而已。

凡事不能急,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我连续三年是好哄好骗带着父母出国旅游,可第四年是怎么都劝不出去了,就因为他们舍不得我多花钱,让我把钱存起来[捂脸]而且好多次父母见我钱包里没什么钱了明里暗里的给我拿钱[捂脸]我也从不接受到接受。不接受他们总是老问,还着急担心。接受了他们反而安心(ღ˘⌣˘ღ)的高兴。

我建议你在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尽量试试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知道的我们的好脾气往往都给了不相干的陌生人,对于在乎自己的亲人反而控制不住。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慢慢跟父母去沟通,俗话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父母老了跟哄孩子差不多,但千万别真拿他们当孩子,不然他们会不高兴,哄不好的那种[我想静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加油哦,孝顺的孩子[灵光一闪]


懒虫轮回


我今年六十三岁 ,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小老太太。虽然没有文化,可是,想写作的欲望特别强烈。为了练习创作,我有过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不认识拼音字母的我,拿着孙女的卡片练习打字,写着写着字不认识了,赶紧去查字典。奇了怪了,明明没文化,我非得班门弄斧。感恩!


草根一莲


我认为这就是代沟问题。

老一辈习惯了省吃俭用,勤俭持家,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给儿孙。我家的老人也是如此。一开始我也不理解,也很不习惯,也和题主一样对父母发火。

但我后来体会到一句话:让人舒服的给予和关心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强人所难,迫人受之的给予和关心并非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人生在世,有很多道理我们可能都懂,但是潜意识里总似乎有个恶魔一般的存在着,只有别人认同了我们的价值观才叫正确。尤其对待自己的亲人,父母更加是如此的。

当我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开始,我也很不理解,现在又不是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干嘛父母还要吃剩菜剩饭?当我明白上面的道理后,我尝试着改变,主要做了下面几件事情:

1,和父母吃一样的,这是求同心理。

2,周末或者有空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去外面的饭店吃饭。

3,从外面买回来一些水果,要多一点,告诉他们都是别人送的,抓紧吃,要不然会坏掉。

4,最为重要的是做儿女的要能接受他们慢慢改变的过程,别指望一下子就能够改变过来。

现在我的家人基本都能和我的习惯一致,甚至他们有时候都自己安排着采购。

其实,老人是最不容易的,仔细想想,他们年已花甲,还要背井离乡跟随儿女去新的地方生活,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没有朋友亲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重新来过。这个社会变化又太快,很多他们都不懂,没接触过,没见过,还要学习新知识,还怕给儿女增添负担。所以我们做晚辈的,一定要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佛之大者


我觉得你这样不算极端。天下的父母都一样,总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孩子。我们老家农村的,家里三个孩子。每次回家父母都准备好多吃的,妈妈总是吃的很少,大多时候吃饭都是我们吃完了她才吃。给她买衣服,也总是说她有,让我们不要乱花钱。姐姐的脾气比较倔,加上妈妈经常过去帮她带孩子。因为吃饭的问题和妈妈吵过很多次架,妈妈总是在他们在家的时候做丰盛的饭菜。等他们上班走后,自己就是怎么凑活怎么吃。姐姐生气,觉得妈妈活的太小心,而且不能明白做儿女的心意。我想我们的父母这一辈可能都是苦过来的,生活挣钱都不易,养成了这种勤俭朴素的习惯。我们做儿女的还是试着多去开导,但是尽量控制自己别发脾气,因为父母是因为爱你才这么的。


老纪家的薇薇


每个人都是矛盾体,你这个其实不算矛盾

你是现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了而已,这样并不好。你想尽孝,想趁着爸妈还在,经济实力也好了的时候,对他们以前过的苦日子进行一个补偿,想让他们过的更好更幸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你却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习惯。

其实很简单,换位思考一下,就像小时候,我们不吃东西,爸妈拿着鞭子打着我们吃一样,有的还有被踹门的经历。你爸妈有时候可能不是小气,其实只是习惯了而已,习惯了以前的生活习惯,习惯了爱你关心你把好的都给你,就像小时候一样。在老人眼里,你永远只是他们的孩子,把好吃的给孩子在他们看来无可厚非,你要换位思考下,有时候其实并不是他们不吃,强迫他们不开心的去吃才是尽孝,让他们开开心心的吃,开开心心的看你吃,对他们而言,和昌不是更快乐幸福呢?

还有自己的脾气需要控制了,不能以尽孝的名义伤害些父母的感情,会慢慢让他们对你有些“害怕”,人越老越小,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了。你的出发点好的,千万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伤了感情,坏了心情~


呀呀0403


其实针对你的问题,我更觉得你不是矛盾也不是极端,而是有点无奈。

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只要你有才华你就可以得到施展,只要你肯努力你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你想让父母多吃一点,但是他们想要的,也是你多吃一点,这正是双方都在互相给予互相想要为对方付出的表现,这个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没有错的。

其实以前我妈妈也是会这样,总是要我们多吃,总是觉得这个时代变得很快很多东西感觉都不是很能跟得上,比如微信、广场舞。但是当周围人的氛围起来了,或者是我们家先有的东西别人家没有,我妈妈还是会很开心的,虽然她还是会骂骂咧咧说我浪费钱,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其实是在慢慢接受的过程。

虽然您可能不喜欢,但是我想就您分享的案例跟您提两个建议:

①在您觉得快要发火的时候,你的脑子想着一句话“我要冷静三秒钟,”这句话非常管用,因为以前我脾气很爆但是我因为这句话好了好多。因为在我们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的心里也是不好受的,而且发脾气也并不会改变什么。

②在您决定要做三份的时候,也可以多问问爸妈要不要和您一起吃,也是可以避免浪费。当然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父母,其实可以知道父母的更多脾性的。比如我妹妹就比我了解的多,我买奶茶想要买爸妈的份儿,我妹妹就会阻止我叫我买别的因为爸妈不喜欢,我妹妹就比我了解我爸妈。

人家说老人都是越长越回去的,父母其实也是需要哄哄的。其实您也知道父母都是老一辈,他们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在这个最好的时代,节俭的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有两招还算是比较百试百灵的,可以跟您分享:

①做好的或者是买好的东西像哄小孩一样送到爸妈的嘴边,撒娇似的哄着,这个我妈妈还是很接受的,虽然起初会很不好意思,但是久了就接受了。我大学的时候开始叫我妈为妈咪,现在她也习惯了。

②多给时间给双方。你希望父母多吃没错,父母希望你多吃也没错,不必为了这个发脾气,因为他们知道你不喜欢,但是他们会莫名其妙。

爱的基础就是相互给予,彼此都可以收获最美好的亲情。


yu鱼鱼先生


读了作者这一段话,他本身是一个孝顺的人,这本是无可厚非。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可能觉得自己内心会矛盾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作者有的时候在做事时会把自己内心的意愿强加到别人的身上,然后别人又不接受,在这个时候,你就觉得自己的好心好意换来别人的无视,从而导致你的内心出现了不满,导致心理上出现了两个小人儿在争吵,一个说叫你不要这样做你还要,一个说我就偏要坐做我可以做,出现很矛盾的心理,最后就出现了对母亲发脾气的现象。其实,这已经是很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了,可能在你的性格上也会过于偏激,你其实这样已经不尊重你母亲,她不是小孩子,不要过多的勉强一些东西,搞到最后你不开心,她也不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