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线上“破壳”四川“鸡仔”飞向全国

线上“破壳”四川“鸡仔”飞向全国

疫情过后,你最想做什么?身在成都,可能脑海里会浮现出一本菜谱:口水鸡片、老妈兔头、鸭肠烫火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不过,“烟火气”背后,是很多人的“生意经”——你初夏烫火锅的鸭肠、盛夏下夜啤酒的兔头,都要从这春天开始“种苗”。

在四川广汉,禽苗交易被称作“毛毛行业”。这里有西南最大的禽苗交易专业市场,产业链分工精细到以天计环节。在这里,有人靠一只小鸡成家立业,把生意做到了省外;有人30年未离开市场,见证活禽市场起伏与转型……

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这里的“小鸡”正在发生什么故事?

A“生意” /

一年交易量约4000万羽

一半以上在省外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风和日丽,每天九点过去市场逛一圈,就像上班一样——这是王聪的日常习惯。王聪是禽苗养殖户,“入行”已经30年,逛市场的习惯,也保持了17年,“单数天喝茶谈期货,双数天现货交易”。

王聪的“市场”,是位于广汉市的西南禽苗批发市场——这是西南片区最大的禽苗交易专业市场,承担着西南地区鸡、鸭、鹅苗的大宗交易。这里每逢双日交易,2019年禽苗交易量约4000万羽,其中省内交易量1600余万羽,省外交易量2400余万羽。以往,这里每天都会迎来约500位与王聪一样的养殖户。

2月21日中午,阳光明媚,市场大门上方“西南禽苗批发市场”几个大字闪闪发光。约十米宽的铁门紧锁,只留了个单人进出的小门。大门两侧,十余家禽苗、兽药等商铺都没有开门。市场负责人陈经理表示,原计划2月2日开市,但后来取消了。

“一年就过年休息一个星期左右。3月到10月是旺季,早上七点过开门,中午十二点关门,高峰期早上四五点就有车在门口排队了。”市场管理人员陈征友介绍,整个市场占地50亩,除了8月份最热的时候人少点,平时不管下雨还是出太阳,市场上少不了四五百人。

禽苗养殖在当地被称为“毛毛行业”。价格行情每天都在变,市场就像股市的交易大厅,不过一个是看消息,一个是听消息。

市场里鸡鸭鹅都有固定位置,单数天谈期货,主要是种蛋和刚孵化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鹅,有些合作像喝茶,茶香氤氲中谈好价格;还有些合作像下棋,一圈人围坐而谈。

而现货则经过了大概七天左右的脱温育雏,业内称为“条货”,主要卖给农户、养殖场等,便于养殖。此外,还有众多经销商“转手”,甚至远销到省外。

“期货四六开,省外四成,省内六成;条货则是二八开,省外两成,省内八成。”陈征友表示,一个单数天加一个双数天,市场的禽苗交易数量大概在六七十万只。行情好的时候,能达到80万只,销售额上千万。

B“困局” /

市场关了,交易停了

卖不出去与买不进来

疫情之下,市场没有按照原计划开市。但2月2日,王聪还是出现在市场,一同出现在市场的,还有几十位周边养殖户,“一年之计在于春,感觉刚开始就遭遇了打击,习惯还改不过来。”

禽苗在养殖业内被称为“张口货”。“就是一直张着嘴要吃的,不像一般商品能放能等”,王聪今年一月初孵化了10箱鸭蛋,准备开市的时候卖。一箱大概一千枚蛋,按照8成左右的孵化率,10箱差不多能孵化8千只鸭苗,“一只鸭苗二三十块不等,二十万也就没了”。

市场关了,交易停了,刚出壳和刚脱温育雏完的禽苗卖不出去,只有“打包”,也就是无害化处理,亏损难免。

不过,对久经“养殖场”的“王聪们”来说,焦虑虽然有,但并非“绝望”,去年家禽涨价,很多养殖户都赚了钱,“搞养殖就像打牌一样,有输有赢,亏了还是要继续。”

这一点,让广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感慨,尽管无害化处理意味着颗粒无收,但,“该做无害化处理的时候,没有一家农户不配合、扯皮或者抱怨。”

因为禽苗市场关闭而焦虑的,还有百公里外,成都崇州的养殖户邓建松。他从事养殖业十余年,春天正是买禽苗的好季节,然而他只能观望。

禽苗交易渠道减少,传递到终端养殖户,则量少价高,“苗子的价格一天一个价,从最开始的一元钱涨到了现在的六七元每只。”

禽苗市场暂时关闭让交易陷入困局,一方面是禽苗堆积无法销售,另一方面是养殖场缺少禽苗来发展生产,面对困境如何破局?

C“破壳” /

开发线上交易平台

日均交易量恢复五六成

大年初六,市场不会开市通知发出的前一天,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拉了一个“西南禽苗交易群”微信群,平时负责市场禽苗防疫检疫工作的广汉市农业农村局金鱼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麦军是群主。

“供需双方的消息,大家关心的问题,最新的政策里面都有。”王聪表示,最开始群里的交易可能并不多,但又有了以前市场那种热闹的感觉,又能了解各方面的消息,心不慌了。

很快麦军和同事们发现,群里每天都很热闹,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消息太多,很快就被淹没,根本找不到。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被讨论出来——1月31日,广汉市农业农村局联系到了京东,希望可以一起开发线上交易平台。负责与京东一起开发平台的,是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副股长郑强。他拿出手机熟练地向记者演示,识别二维码,进入一个名为“西南区禽苗线上供需平台信息表”的小程序,首先看到的是需求方所需禽苗品种数量以及求购人联系方式;紧接着下面是养殖户的联系方式以及养殖的品种;再下面还可以输入供需信息。

“2月1号开始弄,5号上线,前前后后改了十几轮。”郑强表示,那几天每天和京东的技术人员一起讨论修改,常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最开始是一个链接,后来发现有的养殖户用不惯,登不进去,就换成了二维码”。

而完成线上应急平台只是一个开始。“还要挨家挨户宣传,有些不会用的,帮他们录入信息”,只要录入了信息,后期有需要就可以直接电话联系,这样哪怕是平时玩手机比较少的农户也能参与其中。

2月5日线上交易平台上线当天即发布供需信息400余条,完成包括鸡、鸭、鹅在内的禽苗交易34500羽,2月6日87850羽、2月7日56000羽、2月8日46200羽、2月9日104100羽……截至2月21日,广汉市已经累计完成禽苗交易240余万羽。市场虽然依旧关闭,但日均交易量已经恢复了五六成。

D“突围” /

四川基本做到“三个不拦”

出壳的禽苗运往全国各地

线上替养殖户找到了买家,但货没有交到买家手里,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

在线上平台上线的同时,广汉市农业农村局也开始为养殖户办理通行证。为了尽可能方便大家办证,广汉市农业农村局把办证点直接放到了兽医站。“禽苗交易都需要到兽医站开检疫证明,这样养殖户跑一个地方,该办的一次就能办完”。

为春耕而早早行动的,不仅仅是广汉,还有成都甚至整个四川。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今年提前启动春季防疫,尤其是在畜禽及产品调运、物流运输保障方面,成都开展农业经营主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工作,为社区团购、线下配送的车辆办理“三绿工程”(临时)证。

四川目前基本做到了“三个不拦”,不拦各类种子、种畜、种苗车辆;不拦化肥、农药、农膜、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车辆;不拦果蔬、畜禽、水产等市场保供车辆。

“未来几天差不多每天都订好四五个航班了。”今年53岁在市场做了12年禽羽运输生意的陈达全表示,他只做运输,通过空运把刚出壳的禽苗运往全国各地。之前旺季的时候,每天至少十五个航班,上万只、大概一吨多重的禽苗发往全国各地。而10月份天气转冷进入淡季后,每天大概四五个航班。“全国都有,3月新疆为主,5月开始两三个月东北为主。”

陈达全介绍说,今年从年前休市到到前几天,他一共只发了几个航班。“跟亏损的养殖户比,我只是没生意”,最近运输问题也解决了,这几天生意又热闹起来,他订的发货的航班也多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 吕国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