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切都在“空中”進行!“備春耕”,長春今年的模式有點特兒……

隨著氣溫不斷回升,長春市開啟了不一樣的“備春耕”模式。

“往年2月份,專家全都已經下鄉了。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專家不能下鄉入戶指導,我們推出了新模式——線上指導。”德惠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崔振禮告訴記者。

一切都在“空中”進行!“備春耕”,長春今年的模式有點特兒……

不僅僅是德惠市。

記者在榆樹市天雨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瞭解到,農民的土地一年一流轉,每年正月十五左右,合作社便開始與農戶商談今年承包流轉土地事宜。今年直到正月結束,這項工作也沒開始,比往年滯後了。

天雨合作社去年耕種面積達915公頃,服務530多戶農戶,種了大豆500多公頃、玉米200多公頃。村裡一共1000多公頃耕地,合作社每年承包900多公頃左右。

合作社負責人叢健最近特別忙,電話與農戶商談流轉土地,網上購買農資。他希望今年再增加一些種植面積。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調查結果表明,受疫情影響,農民手中的糧食銷售受到影響,今年全市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銷售率和入戶率都低於去年同期。

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要求不誤農時切實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同日,長春也下發文件,要求各縣(市)區多舉措齊發力,不誤農時,堅決打贏備春耕生產這一仗。

針對疫情防控實際,長春各地組織農業專家和農技推廣人員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以及短信、微信、短視頻等方式,開啟了科技培訓的“空中課堂”,對農戶進行農技指導。

長春化肥、農藥等農資大部分需從省外調運,受疫情影響省外調運不暢,且運輸成本增加,正常時候1至2天到貨,現在延長至2到3天,返程空車配貨也比較困難。

長春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孔令波介紹,為保障農資運輸渠道通暢,長春市農業農村局協調交通運輸部門暢通農資運輸“綠色通道”,嚴格落實運輸物資“一斷三不斷”政策,確保運輸車輛享受“三不一優先”政策。

“我們的農資採購基本已經完成,一般在正式種地前15天左右到達就行,目前看來肯定不會耽誤農時。”叢健說。

據瞭解,截至2月21日長春市備春耕生產計劃投入資金51.4億元,目前已籌集28.8億元,佔比56%。全市計劃用種量3.04萬噸,完全能夠滿足供應。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翠翠 實習生 林冬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