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蒙牛这次是“蒙”?被质疑“虚假爱心”

1月31日,蒙牛集团宣布在已经捐赠8000万款物基础上,再追加捐赠6.6亿元产品。然后在宣布信息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1日,捐赠产品在还未执行落实的情况下,蒙牛在微博、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抖音、百度、今日头条等多个APP开屏页面大肆宣传蒙牛追加6.6亿元的捐赠,一般捐赠企业在将资金和物资发往抗疫一线后,适当的宣传无可厚非。其捐款额度之大却迟迟未见执行,并开始大肆宣传,被广大网友质疑。


蒙牛这次是“蒙”?被质疑“虚假爱心”


蒙牛这次是“蒙”?被质疑“虚假爱心”

捐赠未落实又开始大肆宣传

经过近一个月,截至2月22日,中华慈善总会第五次公示显示,蒙牛已累计落地捐赠金额5.4813亿元。但是在2月9日的蒙牛新闻通讯中,却显示天蒙牛6次累计捐赠7.4亿款物,宣传与实际落地捐赠数量差距之大,而且宣传跑到了落地执行前面,其行为并非聪明之举。

“虚假爱心”,以小博大?

在蒙牛公开的信息中,追加捐赠的6.6亿元产品实则为蒙牛牛奶。但是无论是线下商超还是线上蒙牛产品都存在长期的、大力度的打折促销,尤其在疫情期间,买一赠一、五折价格销售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不禁让人质疑这个捐赠价格是怎么计算的,是否是按照原销售价格计算的?如果真用原销售价格计算,那实际捐款金额远低于所宣传金额。


蒙牛这次是“蒙”?被质疑“虚假爱心”


蒙牛这次是“蒙”?被质疑“虚假爱心”


就蒙牛是否存在“虚假爱心”?有关部门应针对大众提出的一些疑问、要求给予解释,“虚假募捐”“消费疫情”到底有没有发生?像蒙牛一样在媒体上、电视前光线亮相、慷慨陈词的捐赠企业们,还有多少开的是空头支票、虚假捐赠呢?动辄以亿计算的捐款数目,是有多少最后会兑现成为真金白银呢?

虽然企业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同时虚假捐赠这种以小博大、自我宣传的诱惑实在太大。但我们仍需要提醒那些搞虚假捐赠的企业:在天平的另一头,摆放的是企业信誉、责任、公信力和道德的砝码,需三思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