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我們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父母也是絞盡腦汁,付出全部。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屬於自己的脾性,所以每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無論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一點一定要注意,“打壓式教育”是不可取的,千萬不能使用語言暴力,攻擊自己的孩子。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而近年來,“語言暴力”這一詞也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傷害,遠比你想象中要大得多。在我們父母的那一輩,也許教育條件還不是很完善,很多父母對家庭教育還不夠重視。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不斷的完善,我們在家庭教育中,要努力做一對合格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讓孩子過早接受語言暴力,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於膽怯、謹慎……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01

在看一期綜藝兒童節目時,有一幕讓我十分痛心,小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呢?”

而媽媽卻冷冷的回應說:“其實我一直在不斷打擊你,以你的性格,不打擊你會飄。”

女孩一邊哭,一邊表示不能理解媽媽。

媽媽卻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女兒發現無論自己怎麼說,都無法勸說媽媽,於是哭著下了臺。很快這段話登上了微博熱搜,許多網友表示:“在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看來有不少孩子,也是這樣被父母從小打擊長大的。

著名的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父母總是忽略了這一點,當孩子出現一點點小錯誤時,就對孩子打擊、嘲諷,卻不曾想: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遠遠超出我們家長的想象。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02

在家庭教育中,關於父母的語言冷暴力,我們來聽聽孩子們的心聲。

【不要只看成績,請看到我的努力與痛苦】

我媽媽永遠看不到我的努力,即使我早上5點起床,晚上一兩點再睡,她只會覺得我本應該這樣,但是她從來不會覺得我有多努力,她看的只是結果而不是過程。我承認我成績確實不太好,但是我並沒有放棄,期中考試成績下滑的厲害,我媽媽知道後特別生氣就說:“你是豬嗎,天天見你在那學習,是寫給我看的嗎,你說你在努力學習,但是結果已經擺在這裡。”我媽這樣說得我啞口無言。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我們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大家常說人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大概是對的。我的媽媽現在罵我的話,都是當年外婆罵她的話,也許難聽,也許傷人,但是請一定不要恨她,也一定不要把這種傷痛帶給下一代。”

【我不是你們婚姻的拖油瓶】

父母鬧離婚,我爸指著我的鼻子說:“我告訴你,如果我和你媽離婚,沒有人會要你。”然後他就狠狠的瞪了我一眼,摔門走了。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知道你是為了我好,所以我忍】

“我媽經常嚴厲的說我,但是我知道,這些也是她想讓我考高分,讓我多學點知識,長大以後能夠獨立,所以我從來不會反擊她,從不說讓她傷心的話。

【我的努力與性別無關】

記得小的時候,媽媽從不罵我,自從弟弟出生後,媽媽就改變了,我努力做到最好,但在媽媽面前永遠不夠,她經常說:“你這樣不行,會被別人比下去的,以前一二年級的100分哪裡來的,抄的。”這句話雖然在她那裡沒什麼,可卻深深傷了我的心,弟弟得到的愛和關注總是比我多,有時幫弟弟買完他需要的,才會想起我。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所以,我們能看到許多童年家庭不幸,或者是經常被父母用語言暴力傷害的孩子,他們成年後,生活環境雖然出現了很大的改善,但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父母的話語裡,藏著孩子的未來。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03

看到過一個孩子這樣的一段話:有一次我遭受校園欺凌,被人打的頭破血流,回家我媽就坐在沙發上嗑瓜子,刷劇,也不理我,讓我自己去塗一下。我要求媽媽幫我塗一下,她就一盆瓜子扣我臉上說:“你在外面打架,還有臉回來是吧?考試考成那樣,你怎麼不死在外面啊?”其實那次考試我得了全班第5名,只是還沒來得及和媽媽說。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媽媽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肆意評判,和冷冷的話語,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時候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遠比修復一個“破損”的成人容易得多,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認可。父母要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對孩子多一些接納和愛,孩子必然能夠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

父母要知道,孩子處於不知事的年紀,而我們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語言暴力”雖不攻身,但攻心,對孩子的傷害指數遠超父母的想象

所以,父母隨意的幾句話,卻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評價,孩子的生活積極還是負面,全在父母的一語之間。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今生父母和子女有一場緣分,成為了一家人,希望我們能好好相愛,別用語言作為互相傷害的武器,用它說“我愛你”吧!

我是柒月的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我們互相學習,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