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个王朝毁掉一座都城?为何唐朝之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静夜史


从强盛的唐朝之后,千年古都长安城就再也没有当过任何一个正统甚至割据政权的首都。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所以成为废都,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常年的战乱对长安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唐朝固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却依然经历了“天子九逃,国都六失”的遭遇,长安城的六次失陷几乎每次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比如天宝十五年(公元750年)的安史叛军;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的吐蕃、党项等联军;广明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等均都对长安城进行洗劫。唐朝末年的公元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临行将长安城几乎彻底摧毁。唐朝之后又经历了战乱频繁的五代十国时期,数十年间长安城根本就没有恢复的可能。而后来的宋朝建都在汴梁,虽然宋太祖赵匡胤有迁都长安的长远考虑,但是鉴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最终也没有下令重建长安城。

第二、长安城市环境恶化

隋文帝建国之后就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没有直接定都长安,而是在长安附近新建了大兴城,他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长安城经过千年的开发(尤其是汉朝之后),其承载力早已透支了。曾经的“天府之国”现在已经是土地费力急剧下降、盐碱化与水土流失严重、周边森林覆盖率巨幅下滑等等。这都说明,这座千年古城需要休息了。

第三、经济重心东移的大趋势

古代中国的东方之所以发展滞后,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秦朝即汉朝定都在长安,因为从地域、人口等方面来说,东部都比西部存在着巨大的优势。而东汉之后的东部地区则在经济上开始占据绝对的优势了,隋炀帝为了扭转这种对京师不利的状况而修建了大运河,一方面保证西部的补给,另一方面也解决其不利的交通条件。但是,经济重心东移的驱使是不可避免的。

第四、借一下明代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

黄宗羲在其《明夷待访录》中就表达了后世“有王者起”应该定都金陵的观点,他先是分析了晋朝衣冠南渡以及宋室南渡之后经济重心南移而北方则常年战乱不断,长安在秦汉、唐朝之所以强盛,是因为那里是“风气所聚”等等。而应该定都金陵的原因,黄宗羲打了一个比方:富裕的家庭肯定是自己保管金库的钥匙,而让仆人看大门。不定都金陵的话,不是把国家的钥匙交给了别人?

综上所述,千年古都长安城在唐朝末年被几乎完全摧毁之后确实不太适合当首都了,但大家可以畅想一下,如果赵匡胤真的迁都长安,会对宋朝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