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门源:用无私奉献将爱与力量传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身影:他们在一线奔走,在社区值守,他们助力宣传动员、负责排查管控……主动请缨、不辞辛苦,他们闪光的言行中有情、有义,用无私奉献将爱与力量传递。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疫情发生后,门源3000余名党员、团员、群众志愿者,163支志愿队伍迅速响应,秉承“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毅然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用自身言行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稳防稳控的重要力量。

党员志愿者队伍,用先锋模范成就最美的“红色”逆行。

门源县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自全县39个县直机关单位和21个省州驻县单位党组织,6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浩门镇127个居民小区,自愿放弃假日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时光。人员信息录入、夜间值班坚守、电话沟通询问,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将初心浸润在最前线,将使命彰显在战“疫”中。广大农牧民党员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到防控队伍中,带头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当起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宣传员”、环境卫生“保洁员”、重点场所“守门员”、禁令执行“监督员”、移风易俗“劝导员”,全面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让党旗飘扬在了防控一线阵地。“我是一名党员,我不会医术,但我会开车,能吃苦,只要出力的活我都能干,如果有去支援武汉的,我第一个报名参加。”这是1月30日晚,东川镇尕牧隆下村年轻党员李永军发给镇上干部的一条信息,只字片语中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连日来,李永军积极参与到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默默贡献着自己的那份力量。

青年志愿者队伍,在默默奉献中绽放最美的青春担当。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门源县各级团组织始终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纷纷响应号召,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共同扛起“抗击疫情”的青春担当。“预防新冠肺炎感染就应避免到人多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地方,待在家中尽量不要出门,勤洗手、多通风……”苏吉滩乡药草梁村团支部书记王军一大早就来到了村口疫情防控劝返点,对过往车辆的车牌号、来源地、目的地、原由等信息进行登记。王军说,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牧民群众自发为他们送来热奶茶、油饼、麻花等食物,使他们打心底里感动。111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承担防控值班、文明劝导、政策宣传、车辆排查、人员登记等工作,累计参与服务6673人次。“无论遇到何人、何事都是经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比起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和警务人员,我们微不足道的奉献显得如此渺小,所以更应该尽自己所能做好能做到的事情”这是青海民族大学在读大学生马宏萍《志愿服务工作日志》中的一段话,她放弃假期主动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到抗击疫情中来。截至目前,已有104名通过团省委统一招募平台报名的青年志愿者在浩门镇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和3个大型超市配合开展防疫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5397小时。

文艺志愿者,发挥特长彰显“轻骑兵”队伍正能量。

这场战“疫”中,信息和信心成为了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散文诗《那一刻》、《如果你还爱着故乡》、《永远在一起》,书画作品《逆行者》《出征》,花儿《病毒像春雪着消完》,眉户戏《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阻击战》……门源县广大文艺志愿者用摄影、戏曲、书法、美术、夜听、民间文艺、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以文艺形式记载我们所感应的时代脉动,赞颂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讴歌一线工作者的感人事迹,用艺术传递正能量,用文艺团结一切力量,展现出我县文艺志愿者的自觉担当和家国情怀,充分发挥了文学艺术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独特作用。

农牧民志愿者,一呼百应尽显同心同向最美身影。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是打赢这场全民战役的不竭动力。门源县用群众的力量、人人的力量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筑起坚实的“防火墙”。义务宣传队、防控巡查队、爱心服务队……除了带队的村干部、党员,更多的是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普通老百姓。珠固乡初麻院村脱贫户谢银卓才郎就是其中一位,他主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请求在村口劝返点值班留守并捐款500元现金,谢银卓才郎说“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国家帮我脱贫致富,如今国家有难,我必须回报国家”。像他一样的普通老百姓纷纷投入到辖区疫情防控的宣传、排查、值守等各项工作中,他们守望相助、共阻疫情,用最朴实的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雷锋故事。

不同志愿行,一样抗疫情!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座城也不会缺少温暖,全民备战、全民参战,爱心接力、暖心持续,点滴善举终能守得春暖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