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長輩總愛說教子女,屬於什麼心理?

光頭強16678191


父母總愛說教子女,出發點都是好的。特別是剛步入社會的人,長輩總以過去親歷者的身份,對孩子言傳身教。他們把自己經歷的事一一都拿出來作比較,滔滔不絕。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是與非,對與錯,全憑自己個人的感受。

在大多數時候,長輩的自然有他們的道理,畢竟有著豐富的經歷閱歷,在一些為人處世,道德禮儀的方面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不過社會是不斷髮展的,其中有些東西經過時間的變遷已經不適合在這個時代了,必須符合現代作出適當調整。

個人看法,長輩說教的時候一定要穩定情緒,調整心態,即使長輩是錯的也不要強力頂撞,儘量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想法,與長輩達成共識。他們的目的是讓我們少走彎路。然後是尊敬長輩是禮儀和教養。如果我們不聽,到時候痛了才會知道錯了。再換一個角度思考,我們90後看不慣60後父母的做法,同樣,我們也看不懂現在10後小屁孩一樣。





掠過一縷痕跡


父母長輩總愛對子女和後輩進行說教,其實更多的是想把自己的經驗和閱歷傳授給他們,以幫助他們少走一些彎路。

小時候我總愛趴著看書,爸爸見我不聽勸就說下次要在橫樑上掛根繩子綁我頭髮上,讓我學古人懸樑刺股,我一趴下去就能知道痛了。以前我很不服氣,覺得我爸爸就是個老古董。後來,我高度近視800度,眼睛也變形嚴重,悔已晚矣。

我爸爸還有位軍醫戰友,我剛剛要上初中並去學校寄宿的時候,他告訴我學習要刻苦,一個星期洗一次頭髮就可以了,為了擠時間來用功就算是長跳蚤也不怕。我有潔癖,所以當時我在心裡對這位叔叔的理論完全是嗤之以鼻的。但我一直知道他的出發點是好的。

我們一天天長大成熟,父母一天天衰老。但是愛護我們的初心永遠不會改變。

我們覺得父母長輩常常嘮叨,這也許是因為我們自己做得還不夠好,無法讓他們放心。而且,歲月更迭,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得不揹負著生活的壓力在外拼搏的時候,我們能在父母長輩身邊陪伴的時間並不多,有時候耐心傾聽他們的嘮叨也是一種溫暖的陪伴。


踮腳張望的時光裡


只有兩種人愛說教子女,一是企業老總,平時應酬多,也習慣了強勢,所以就快刀斬亂麻,直接要求子女怎麼辦怎麼辦。第二種是自己沒啥大本事,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總是仰望高山,覺得自己沒啥希望了,就寄好大的希望讓孩子完成自己的理想。

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是第二種人。這種人太多,於是大家都覺得正常。

我同事小麗(我就隨便給她起個名字)今年春節回來,沒法見面,大家網絡聊天,給我們說這次回家快氣死了,她侄女問她:“姑姑,你這麼大年紀了怎麼還不找男朋友?”我們就笑話她,問她:“你是不是問你侄女考試考了多少分?”

果不其然,她不光問了,知道那孩子考個班級中上游,還教育人家來著,說什麼:你要好好學習啊,爭取考到前三,考個好大學巴拉巴拉一大堆。

小麗給我們的理由是:我關心她學習,不是為了她好嘛,這孩子一點不領情,還這麼說我!

可是她侄女那麼問她,不也是關心她嗎?是不是呀?我們都以“愛”的名義說教別人太多了,總覺得自己是出於好心。反而別人這麼關心你的時候,你也會覺得好煩。

這種“以愛為名”的綁架最討厭了。說教別人,是最廉價的關心。你要是真對她好,每年直接帶北京帶上海旅遊去,去北大,去清華,讓孩子和高材生交流一下就行了。就兩張嘴皮子一碰,巴拉巴拉說幾句話就是對人家好?可省省吧。

還有,真正的教育是言傳身教,講一堆沒用的話,一點效果都不起。我老家一鄰居,自己在麻將館打了一天麻將,回到家發現上初中的兒子在打遊戲,上去就一頓揍,還說呢:我打你為你好,你就光知道玩,也不知道學習。你學學你王八多哥哥(對,就是我),考個本科給我爭口氣啊!

你看,暴露了吧,其實他想讓他兒子考個好大學根本不是為了兒子好,而是為了給他自己爭口氣!

你天天打麻將,還逼你兒子好好學習,怎麼可能,從遺傳上講都不可能。如果他每天也拿本書看看呢,兒子自然也愛學習了。

這話給長輩們說沒用,但凡他們有點出息,絕對不會明明自己飛不了,就下個蛋希望下一代能飛了。

我現在接觸的幾個家庭,以高級白領居多,錢不算多,有時間,也有不斷學習的心,一般都不是說教,而是“言傳身教”,和孩子分析原因、講道理。

再說一遍,這話給長輩們說沒用,你肯定也有比你小的晚輩。長輩說教你,你已經很煩了,你別做你晚輩眼裡那個煩人的長輩就星期。

愛說教的長輩中還有一種人,那就是愛炫耀的那種,說教你的潛臺詞是:你看看,你不如我孩子吧哈哈哈哈。對於這種長輩,直接懟就得了。介紹你幾句可以用來懟這種人的句子:

1,催你找對象,你就說:嬸啊,我就是挑花了眼了,哪像您閨女俺姐姐,她從小就不挑食兒!

2,說你工作工資低,你就說:嬸啊,我就是死心眼、臉皮薄,忒要臉面,哪天沒事我去您家和您兒子俺大哥喝喝酒,得像他學習學習,進步進步。

3,說你學校不好,你就說:嬸啊,我就是高中時沒努力,才考了這麼個破學校,現在後悔了。好在俺那學校也知道它自己破,天天逼我們學習,哪像您兒子俺大哥的學校,天天打遊戲搞同性戀,都能找到好工作,我羨慕死了呀


王八多


長輩總愛說教子女,是極其正常的一種行為。養不教父之過,長輩時常對自己敦敦教誨,我們應該虛心接收,即使有時候他們所說的都又說偏頗,不適合於現在這個時代,但是我們又何必要去揭穿呢?時代給他們的烙印太深了,我們作為晚輩子女的不應該讓他們顯得於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經歷過,父母親總是說同一個故事,或者同一件事情,不斷地說,不停的說。比如他們從小的辛酸歷程。我從小到大聽我爸說他小時候的事情,然後跟我們對比現在,要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好時光,不應該荒廢了。起碼有幾十上百次。直到有一年,春節回家,剛好跟女朋友鬧矛盾,心情不是太好。一家人在飯桌上吃飯,開始也沒啥,可能因為我心情不好,沒吃兩口,就不想吃了。父親看到了,就說你們現在生活好了。零食也多了,飯就不吃了,像我們那個時候,吃飯要是慢一點都要捱餓,哪裡有什麼零食,還有像現在這麼多菜。。。巴拉巴拉的一大堆又開始了,又說自己7歲就跟爺爺上山砍柴,下田插秧,適齡了,讀到二年級,家裡勞動力不夠,就強行被輟學。我越聽越不爽,最後拍了桌子,大吼到:有完沒完,你這個說了十幾年了,我聽都聽厭了,你講不煩嗎?當然,三五秒之後,我就後悔了。父親被我吼了一聲,呆呆的坐那兒,一時間不知所措,看著我的眼神裡有著些許的恐懼。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親既然開始怕我們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開始對父母親肆無忌憚的大吼大叫。父親低下了頭,自顧自的說,我也沒什麼文化,不知道要怎麼去教你們這些大學生了。我的人生就是這樣,沒有特別的,也帶不了什麼給你們。你們不喜歡聽,我以後也就不說了。從那以後,真的幾年的時間裡面沒有聽他說過,我內心十分的慚愧。去年,家裡小侄女會自己吃飯了,經常也是不愛吃飯,亂吃零食。然後,我就在飯桌上說:在你爺爺那個時候,你不吃飯都要捱餓的,你不吃飯,我們也不給你零食吃。等你七八歲了,也跟你爺爺一樣去田裡種田。父親聽到我說了這些,明顯眼睛一亮,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然後,我又時常聽到了他小時候的故事,雖然我都會背了,但是還是不厭其煩的聽著。

有時候父輩給我的教誨,可能與這個時代不接軌,有可能是舊事重談。但這就是他們所有的,想說給我們聽的,認為是能讓我們積極向上的。或者,他們就是想和我們說說話罷了!大家有多久沒有好好和父母親家中長輩好好的說說話了呢?


團成團的長筒襪


我覺得不是什麼大事,我以前也覺得父母嘮叨,有點事情就說我們小時候怎樣怎樣,別人家孩子怎樣怎樣,要說什麼心裡,應該是一種責任感,正因為是長輩不能看你犯錯,即是你覺得那不是錯。我記得我坐月子正好是6月份,天氣熱的不行,我從長袖長褲的睡衣越減越少,我媽和我姥姥天天說以後會烙下病根的,我還犟嘴,現在都快熱死了那還管以後,9年過去了,我的頸椎,肩,腰,膝蓋,都不舒服,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也大了,我也會說教了,不自覺的說教,不自覺的說我們小時候,我吃過的虧,沒注意的地方恨不得都告訴她,現在也懂了長輩的嘮叨,他們不說出來是不會舒服的,還不如讓他們說,有用的聽聽,沒用的就過去了,人老了能說說你為的也是證明自己沒有被不需要,何必那麼認真呢。



太妃餹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在所有的歐洲以及美洲國家的人眼中,本身就是一個文明古國。而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又數我們中國的歷史更加悠久,文化也比較深遠。

我們的長輩不管在什麼時候,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喜歡對年輕人有一些說的話。有一些數不盡的說道:,其中很多人是不耐煩的。我記得原來剛出來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每一次我回家啦,爺爺奶奶坐在板凳上沒第一件事就是問我。孩子啊,你在外面今年過得怎麼樣啊?吃的飽嗎?賺了錢沒有啊,找了女朋友沒有等等等等。而我每一次在我印象之中總是覺得有點不耐煩的。三言不達兩語的回答著他們一次次的重複問題。懂事的人也還好!像我一個堂弟,我三叔的兒子,只要老人一問他說這些事情,他就和老人他說"老是說這些幹嘛呀?你煩不煩啊?一哆嗦兩句就是一轉身就能跑得沒影了。想起來有時候就覺得真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但是仔細想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前年奶奶走了,我一到鄉下去,再也看不到奶奶坐在旁邊說話了,心裡突然覺得好失落好悲傷。以前她在世的時候從來也沒有這種感覺,但是自從她走了以後,我現在每一次看到那個屋子和那條竹板凳就想流眼淚。長大了現在才明白,原來長輩們總愛說自己跟自己說一些他們的意見對我們提供的一些不同的看法。其實不是他們有多囉嗦。也不是他們看不慣我們現在年輕人,而是在他們眼中,其實是深深地包含著他們對我們的愛。我爺爺耳朵聾了,但是他常常看到我,我現在帶著我自己的兒子,他的曾孫在他面前的時候,他也總是會用他的手式,做一些看不懂的東西給我們看。我就會跟我自己的孩子說,不管姥爺爺怎麼對你打手勢,你只管點頭就好啦。因為你只要點頭啦,他們心裡就會覺得很心安。就覺得你是一個聽話的孩子,覺得很安慰。

可憐天下父母心,受之父母。諄於長輩"。其實很多的事情只有等我們自己有一天老啦,也是作為一個長輩的時候,就會知道這個心裡是什麼樣的感覺了。因為我們在我們的父母那些長輩的眼中永遠都是長不大的。當我們有一天老了的時候,同樣我們反過來看我們的後代也會是一樣的,他們也是長不大的孩子!!當這份愛用這種方式來體現的時候,恐怕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的懂啦。珍惜我們身邊的長輩吧,在世的時候我們多給他們一些關懷與微笑。多陪陪他們。讓我們的人生不再遺憾……





離騷一客


你好,我是熙色韶光,很高興能幫到你!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想按照自己的設定的路線去安排孩子。往往此時孩子都是抵抗的,總覺得想走出自己的路,想出去闖闖!

家長也是根據自己多年工作總結出來自認為有力的經驗,總擔心孩子走彎路,說教肯定是有,年輕人逆反心理大,抗拒可以理解!

從小我特別不喜歡去二大爺家,因為他在城裡工作,人緣廣,因為我上學事情我爸去找了幾次二大爺,我卻很反感,每次的說教對我來說就是煎熬,後來,導致,一聽說他來,我就不出門打招呼這樣不禮貌的行為!從長大後,參加工作後,才理解,那是家裡人在幫你,幫你怎麼到社會上為人和處事!年輕哪裡懂那麼多,後來,工作後專門提禮物去看二大爺,還為了當年的自己無知去道歉!大人說的對,就要聽,畢竟他見得世面比咱們多,總之是為了你好!

希望大家在大人說教的時候,認真謙虛聽講!老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話糙理不糙!不要因為年輕懂得多就沾沾自喜!而對於老人的說教就不屑一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熙色韶光


我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問答題。

人受教條武藝高,長輩總會把自己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為人處世的話語不厭其煩的說教給子女,是處於對子女關心和愛護的心理。

打是親,罵是愛,不管不問要變壞。雖然過去打罵和棍棒出孝子的方法不可取,但含嘴裡怕化了,放手裡怕掉了,過分寵愛孩子也是要不得的。有這麼一個故事我講給大家。

有一個小男孩從小嬌生慣養,小的時候做了壞事爹媽總是護著,到大成了殺人犯,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在他執行前和媽媽見面的時候他向媽提了一個要求,他要求在喝媽的一次奶,媽媽解開懷讓他喝奶的時候,他把媽媽的乳頭咬了下來,他向媽媽說到他恨媽媽,埋怨媽媽如果在他做第一件壞事的時候說教他而不是護著他,他不會走到今天。

故事講完了,做孩子的一定要聽從長輩對子女的說教,他(她)們是處於一片愛心和關心。教育子女責任重大,歡迎大家的關注與點評[鼓掌][鼓掌][鼓掌]





不忘濃濃故鄉情


你好,說說我的理解: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子女的。子女們通常情況下很難接受別人的批評或建議,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或者自己沒有錯。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會把別人的批評和建議當做是“罵”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罵”真的是關愛的一種表現,當子女們步入社會或者是現在用心感受你的校園生活,你會發現“無視”比“罵”更可怕。自己想要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問題是很難的,如果我們身邊一直有一個能夠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指正的人,其實是人生的幸事,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有道理的。

你的長輩就是你現階段的“鏡子”,他期望你將來能成才。以你用電腦寫作文為例,好好想想這樣做的好處和缺點,拿它和用紙筆寫作文來比較一下,可以從速度、思路清晰程度和完整程度、整體結構、獨創性等多個方面綜合分析,看看長輩的說法是否有道理。當別人批評時,無論當時是如何處理的,事後總要反思和總結一下。

簡言之,父母說孩子“不孝順”或者其他不好聽的話,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口頭禪,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是一些期望,希望子女們更正某些錯誤,裡面既包含了對孩子不知好賴、不明事理、不知反省的態度,也包含了對自己不知道如何教導孩子的無奈,總的來說是沒有什麼壞心,做子女的需要理解和溝通!




創客小分隊


長輩總愛說教子女,是社會一種普遍現象,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是唯恐子女學壞,害怕子女不成器的心理。

身為長輩,誰不愛自已的子女?誰不想讓自己的子女成才、有出息?誰不想自己的子女成人以後、事業有成、過的體面?

但有的家長對子女太不放心,不尊重子女的權利和選擇,不相信子女的能力和水平,聽不進去子女的意見和想法。在教育子女方面獨斷專行,一意孤行。那麼,這種說教的方式,效果好嗎?肯定不好。這樣反而給子女造成壓力,讓孩子束手束腳,太注重條條框框,缺少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和能力。

我覺得對子女的教育,簡單地說,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家長要身體力行,以身示範。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做到了,可以要求孩子去做。你就做不到,怎麼能強勢地要求孩子去做呢?

二、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思想和正當行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想法,孩子的所想所為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給以判定,要結合孩子的年齡階段、心理及性格特點,提醒孩子該不該去做,如何做結果更好。要放開手腳,讓孩子大膽嘗試、大膽探索。

三、學會和孩子溝通,注重跟孩子的交流及技巧。溝通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要講究技巧,要讓孩子樂意與你溝通,才能溝通有效。

四、家長要好好學習,增加知識量,拓寬知識面。孩子對知識是渴求的,對新生事物是渴望瞭解和接受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知識儲備要不斷充實,你的說教才會吸引到孩子,孩子才會聽聞你的說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