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怎样理解呢?

璃月九


这本书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她致力于从刚出生到6岁大的儿童的成长教育研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美国儿童教育专家。

1.情感引导孩子

教育孩子不应该刻意逃避而是欣然面对。通过情感引导孩子,尊重孩子,没有任何理由值得对孩子发怒。很多事情,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条件的给孩子情绪的支持,是的,可是家长们总怕自己会走到放任孩子的那一面去。

关于孩子发脾气:如果孩子犯错或者发脾气,一般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满足,给孩子一段『反思时间』或者『冷静时间』,如果是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和他聊聊刚才的行为,并问她下一次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亲测有效。如果能提前告诉孩子我们的预期,他们一般会更合作。这里有个值得借鉴的方略:首先尊重孩子的感受;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他。

关于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很多父母在两者之间摇摆,其实中间那个度不好把握,大多数还是赞成『不打不成才』,毕竟这个符合中国的传统,也相对容易让孩子听话,让自己轻松。其实正如许多育儿书倡导的,不打孩子一样也能教育好孩子。身边这种例子也不在少数,也有家长告诉我在三岁后就不体罚孩子了。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拥有更好的耐性,因为即便孩子当下答应你,偶尔也是会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耐心多沟通几次才行,在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压的喘不过气的家长们,表现出这样的耐心实属不易,大多数已经透支了精力。

关于要不要让孩子一直哭:这个问题很接地气,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个问题。我自己原来的观念是,孩子总有不哭的时候,让他哭好了,不能纵容他。甚至在他刚出生的时候,我还比较认同一种观点,就是孩子不要一哭就抱,不然以后放不下来。这本书告诉我的观点让我在第二个孩子身上的实践比较认同。这本书有个这样的观点,经常被拥抱和爱抚的孩子更独立,更有安全感。我自己的实践证明,孩子并没有因为一哭就抱而变得更加难带。

关于带孩子外出:非常实用的一个建议,带上孩子喜欢的玩具,那么在饭桌上,他就可以在无聊的时候玩自己的玩具,不会打扰父母。但是也要知道孩子的专注力有限,不可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如果孩子累了烦了还是应该尽快带孩子离开聚会。

2.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第一 播下种子,提前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 比如:现在妈妈要带你出去当秋千,我们说好只能玩半小时的噢,等下妈妈还要去买菜。出发前说一次,路上说一次,开始玩的时候还可以再问一次,还记得刚才妈妈说过的话吗?…… 好的,你去玩吧。

第二 观察和判断,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比如:出去外面吃饭时,我们常常怪孩子不听话,跑来跑去,可你想想他听不懂你们大人的聊天,他能不去做一些事情来引起你的关注吗?所以我们在出去之前可以带一些玩具和书籍陪伴他,当然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太久,我们也尽可能的快点吃完饭回家。

第三 聆听,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齐平,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

第四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拼的积木不小心被其他小朋友碰倒了,他很生气想打小朋友,这时候我们应该过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 或是 “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可以说说吗?”……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发泄在别的人身上。

第五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比如:小朋友来家里玩,他想要儿子手上的玩具,可这也是儿子的心肝宝贝,他不想让。这时不能是简单粗暴的跟孩子说,“快,把玩具让给弟弟,你是主人。” 如果你强行让他分享,这样弟弟高兴了,可是哥哥不高兴了呀。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妈妈说:“你看现在你们两个人都不高兴是吧,那你们两个能不能比赛一下,看谁更快想出办法,让两个人都高兴呢。”你知道孩子最喜欢比赛了,也许这时候哥哥会说“ 好,我先借你五分钟,那你等下要记得还给我哦” ,弟弟说“ 好的,那你可以先玩我带来的这个玩具“,而这时我们告诉孩子说,“孩子你做的太好了,你刚才的这个想法就叫做分享。” 这时候孩子才学会了什么叫分享,也更乐于去实现分享,因为他知道了意义。简单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

育儿之旅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只要我们愿意行动起来,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育儿即是育己,学会这套方式,不仅仅是帮助孩子,更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林丽丽生活日记


嗨,我是Midou妈妈。

自从有了宝宝之后,我就加入了几个宝妈群。里面的很多家庭都是“丧偶式教育”,也就是说,只有妈妈在陪伴教育自己的孩子。

马伊琍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有父亲爱的孩子,TA会很自信;有母亲爱的孩子,TA会懂得自尊自爱,尤其是女孩子”。

这就是说,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忙不是借口,每天下班回家只要有15分钟的高质量陪伴,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有安全感。

如何能有高质量的陪伴呢?——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

要让他知道和你在一起很舒服很开心,妈妈爸爸好像是自己的朋友一样。这时候,有没有玩具也就不重要了。

我们做父母的也会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时刻反省改变。这就是我理解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Midou妈妈的育儿经


这句话说的是“高质量陪伴”。举个例子,我陪Kevin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手当大吊车抓着我的胳膊慢慢往上“吊”,自己还要配乐“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抓就起来”。——Kevin,27个月➕

(ps:配图是他把泥巴抹到额头上了,我俩一起欣赏的时候记录的😁)



我的妈咪是安暖


回答问题

一、孩子和父母多在一起玩,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母亲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如果缺失母爱的陪伴,一般孩子比较容易出现胆小与小伙伴交流比较内向,与父母的感情无法建立连接。父亲陪伴的重要性 父亲对孩子幼年陪伴的重要性,是很多家庭都容易忽视的。父亲是孩子成长的路标,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关系着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智力和体格成长。很多家长现在忙于事业,不是让老人看孩子就是请保姆,这样情感上的欠缺也会在孩子生命中留下一些无法痊愈的内伤,甚至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如:婚后不会和伴侣相处、外表傲慢、心里自卑、难和别人合作……这些成年后才显现出来的问题,往往都可以追溯到孩子幼年时期在情感和安全感方面的欠缺。

二、孩子和父母玩,有利于父母对孩子早教。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其实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其作用会比他们在学校的重要,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性格,意识形成阶段一定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多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早教其实很简单,与孩子的相处中经常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教育孩子一些知识,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加深刻。平时没事的时候或者在睡前给孩子讲一些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学到一些道理,更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父母的爱,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拥有健康的性格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只要是和孩子在一起,无论做什么,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快乐的,

综上所述,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这是很多父母的心理话。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好父母的,但是将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就需要父母们花费更多的经历来陪孩子一起长大。父母的爱和陪伴将是每个孩子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儿科小科普


我记得有本书的名字就是这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是(美国)金伯莉·布雷恩!我觉得那本书里面应该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同时作为一个新手奶爸,宝宝现在出生60天,我说一下我的一点体会

之前,作为一个男生,电脑应该是我最好的玩具吧,或者说手机,因为上面有各种各样的 游戏可以去娱乐,但是从宝宝出生之后也不是说刻意的去远离这些游戏,就是陪着宝宝,觉得他在笑,做出了一个奇怪的表情,然后逗他,这些都远比游戏里面的要精彩的多。所以对于我来说孩子就是我最好的玩具,抖音上不是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生孩子就是用来玩的么?#所以我相信对于宝宝来说,父母在身边陪伴他跟他一起,那么我们也会是他最好的玩具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仔细的想,什么样的玩具算是好玩具,玩玩具的目的是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玩具能帮你达成这个目的

比如有娱乐的玩具,那这种玩具,目的就是让你开心,对于孩子说,先不管他怎么去看待这个玩具,

对于我来说,就让孩子开心这个目标来说,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玩具比下去,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


打怪升级ing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我是这样理解的。

孩子一出生,对这个世界是陌生的,是没有安全感的,特别需要妈妈和家人的温暖怀抱。在家人的呵护下才能慢慢地适应这个陌生的世界。

宝宝大一点了,会呀呀学语了。更需要爸妈陪伴和教育。语言是人类联系感情的工具,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多跟宝宝交流,如果一个婴儿的父母总是很忙,没时间跟宝宝说话,那么这个宝宝就很难学会说话或者很晚才会说话。

宝宝再大一点,就会要跟爸妈一起玩游戏了。我天天跟宝宝在一起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你把一堆玩具摆在宝宝跟前时,宝宝拿了一个他喜欢的玩具在玩,突然一抬头,看见你手里拿了另外一个玩具,他立马就会扔掉自己手里的玩具而来拿你手里的玩具。我觉得宝宝这种表现不是自私,而是想和你一起共享这些玩具,想和你一起玩。和大人一起玩耍,也能激发宝宝的创造性,与独自一人玩相比起来更加兴高采烈。



2230492643孟云


对于孩子来说,陪伴的意义远远大于玩具,所以这样子看来,你还真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最好的教育源自内心,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孩子的每一次激动、悲伤、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伴他们度过。为人父母其实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

方法很多,真正把学到的用于生活很少。

总之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不断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断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

不断促进沟通,加深感情;

不断学会结交新朋友;

不断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

不断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

不断……

做好自己,孩子也就教好了。

小丸子一说:你有心事吗?亲情、家庭、学业、职场上的困惑?欢迎探讨各种人生话题跟育儿话题。


小丸子的一说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觉得理解这句话可以先反向思考一下,孩子是你的什么?或者说你为什么要孩子?

之前也有很多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最喜欢的一个答案就是:我想让她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美妙。生孩子是想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是呀,孩子的成长怎么能离开父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孩子刚刚出生,对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能和谁互动呢?和不会说话的毛绒玩具吗?显然不行。小宝宝最喜欢的一定是爸爸妈妈的笑脸、抚摸和对话,那家长不就是孩子的玩具吗?而且你显然比不会说话的娃娃和会几首儿歌的玩具熊更具有吸引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对家长的考验也在升级。如果你是个有趣的家长,你也能成为孩子最好的玩具;但如果相反,那你还真当不好这个玩具,你的吸引力一定不如手机ipd更让孩子喜欢,不是吗?我见过一个有趣的爸爸,在这次疫情中,拿纸箱子挖几个洞,用脚当“地鼠”,带孩子玩游戏,孩子开心的不行,这样的亲子陪伴让人羡慕。


糕点美少女


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总结了几下几点。
第一,《你就是孩子就好的玩具》是201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的,金伯莉,布雷恩。本书对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二,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正真看中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母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像好多留守儿童性格都不太好,内向呀,胆小呀,等等。像有点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做出好多出格的事情。还有就是现在好多犯罪低龄化。所以并不是说给孩子买好多玩具他就快乐了。
第四,你在给孩子当玩具玩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些生活常识呀,人生道理呀等等。所以说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你,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6c0009772bde2e6014\

河北农村娟子


我记得有本书的名字就是这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是(美国)金伯莉·布雷恩!我觉得那本书里面应该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同时作为一个新手奶爸,宝宝现在出生60天,我说一下我的一点体会

之前,作为一个男生,电脑应该是我最好的玩具吧,或者说手机,因为上面有各种各样的 游戏可以去娱乐,但是从宝宝出生之后也不是说刻意的去远离这些游戏,就是陪着宝宝,觉得他在笑,做出了一个奇怪的表情,然后逗他,这些都远比游戏里面的要精彩的多。所以对于我来说孩子就是我最好的玩具,抖音上不是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生孩子就是用来玩的么?#所以我相信对于宝宝来说,父母在身边陪伴他跟他一起,那么我们也会是他最好的玩具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仔细的想,什么样的玩具算是好玩具,玩玩具的目的是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玩具能帮你达成这个目的

比如有娱乐的玩具,那这种玩具,目的就是让你开心,对于孩子说,先不管他怎么去看待这个玩具,

对于我来说,就让孩子开心这个目标来说,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玩具比下去,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