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預防早產?

知心小浣熊


什麼是早產

早產兒是指胎齡未滿37周(小於260天),出生體重不足2500克,身長不足46釐米的嬰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由於組織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抵抗力差,極易引起一系列疾病。所以,一般早產兒一出生就被送進保溫箱,直到各項生命體徵穩定後才被抱出來。



避免早產,孕婦需要做好這6點

第一、加強孕期保健

從妊娠早期開始,定期做好產檢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問題,進行適當的處理,孕期需要積極做好保健和監護工作,及時發現孕期疾病並儘早處理。


第二、行走謹慎,注意安全

隨著孕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沉重,動作也越來越遲緩,這個時候孕媽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謹慎,尤其是上樓梯,進出浴室,要穿平底鞋,不做下肢劇烈運動,以免造成下腹充血。

第三、早睡早起,節制性生活

孕媽們在孕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避免讓身體處於疲憊狀態,不要讓自己太勞累,在夫妻生活中避免劇烈的性生活,到了孕晚期,最後一個月,禁止有性生活,以免子宮受到刺激,造成羊水早破,引發早產。



第四、調整好情緒和心態

孕期壓力越大,早產的發生率越高,特別是緊張、焦慮和抑鬱與自然早產密切相關,所以,有緊張、焦慮、抑鬱的孕婦要通過自我調節或心理輔導,使不良情緒得以改善,恢復健康,平靜心態。

第五、孕婦的飲食調整

懷孕期間,有些孕媽會發生孕吐情況,會出現不想任何東西,或者吃了就吐。但吐了也要吃,不想吃也要硬吃,要為胎兒補充所需的營養。每天餓了就吃,不要論頓吃,一天4-5餐,禁吃辛辣、生冷食物,所以,在孕期一定要調整好飲食習慣,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早產。特別到了孕晚期,孕媽們一定要注意。

第六、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研究表明,妊娠期間吸菸、喝酒都可能會造成早產,所以孕期一定要改掉不良習慣。



我是育兒小知識M,一個關注孕產育兒知識百科的一孩之媽,專注於育兒話題,歡迎關注我,瞭解到更多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點贊及轉發,感謝閱讀。


育兒小知識M


為什麼會早產?營養不良唄,42歲隔了十多年再生二胎的老母親,我們社群裡就有好幾個呢。其中一個還是切除了甲狀腺的甲減患者。都是正常足月生出來的孩子。娃兒都特別好,還特別好帶。營養充足的娃兒,睡得好,一點兒不讓大人操心。到了差不多的月份就自己會斷了夜奶,胃口還好。

生孩子這事兒,說到底拼的就是父母的底子,不僅拼身體的底子,還拼生活水平的底子。

我認識一個二胎媽媽,很年輕,得了妊娠高血壓。孩子七個月就生出來了,住了兩個月的保溫箱,從保溫箱出來以後,一直堅持做康復,孩子長大了,一點兒也不像早產兒。這過程花了20多萬,但是幸虧她花了這20多萬,孩子能在小時候獲得最好的恢復。影響不算大。

但是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在備孕還有懷孕的時候,補足身體所需的養分,那麼就很有可能避免這一件事。就拿我來舉例,其實我生完一胎以後,身體不但沒有得到恢復,還因為我在懷一胎的時候,以為自己能靠愛發電,給足孩子所需的營養。孩子出生以後,狀況多多,所以我的身體也沒恢復。隨著體質越來越差,月經根本就不會停,也沒法懷二胎。後來就接觸了營養學,然後通過營養調理,調理了一個月,月經又正常了,於是我就又信心滿滿的去懷孕,哎,還沒補足消耗的營養就開始懷。結果就是胚胎一直偏小,到37周加四天就生下來了。孩子小小的,好在我堅持補充營養,雖然孩子低體重,但是評分10分,出生就打了疫苗,餵母乳,沒住過保溫箱。也一直都特別好帶,乖乖的,身高體重也很快就長到了標準範圍。

有相同困惑的朋友們,可以加入我的營養讀書群,聽我讀書,學習營養,科學育兒。


肖瑩營養師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早產?和早產的危害?

我們把在未完成37周妊娠之前出生的活嬰兒,稱之為早產兒,根據胎齡,我們又把早產再分列三個組:

  • 極早早產:20-27周+6天

  • 早期早產:28-31周+天

  • 中期早產:32-33周+6天

  • 晚期早期:34-36周+6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1500萬早產嬰兒和每年約有100萬早產兒死於早產併發症。


早產胎齡時間不同,早產兒的發病率也不同,相較足月兒,早產兒體溫調節能力差、抵抗力弱、肝臟不成熟、咳嗽.吮吸.吞嚥等反射能力差、中樞不成熟和體重輕等等,胎齡越小出生的早產兒身體器官越不成熟,出生後的存活率越低,比如我國成功存活下來的最小(度娘表示其實在23周出生的)早產兒“筷子娃娃”,長大後可能要面臨大腦發育不全以及其帶來的影響。

相對預防早產,謐媽認為我們該先了解一下孕婦早產的原因有哪些?

  • 下面列舉幾個比較常見的原因

  1. 妊高症。孕婦在懷孕期間,血壓升高;引發妊高症的發生,主要來自遺傳、飲食或孕婦長度處於高度緊張或受到刺激,容易發展成子癇前期、子癇,能夠威脅母嬰健康。
  2. 血糖過高或糖尿病。有的孕婦是因為遺傳問題,但大部分的孕婦都是因為胎盤分泌出來的激素阻礙胰島素分泌或者是孕婦體重超標(胰島素降血糖活力下降)、孕婦超愛吃甜品、高齡孕婦造成的,孕婦血糖過高,腹中胎兒在身體器官尚未成熟前,身體容易成長為巨大兒,當到孕婦血糖到控制不住時,不得不提前生產。
  3. 懷多胎。孕婦腹中有2個或2個以上寶寶,因為寶寶數量多,要吸收的營養也比只有1個寶寶多,孕婦基本上是很難妊娠到足月生產的。
  4. 羊水過多。羊水過多,腹部壓力過大,孕婦呼吸困難,如果胎齡超過34周,一般不再做保胎治療。
  5. 激烈運動或過度疲勞。激烈運動和過度疲勞,都有可能會導致孕婦胎盤早剝或發生宮縮,宮口開,羊水流出,孕婦不得不提前分娩。
  6. 孕婦先天性子宮畸形,比如縱隔子宮、雙角子宮等。


............還有很多很多已發現和暫時未發現的原因。

早產危害多,那麼我們該怎樣預防早產呢?

  • 檢查。包括備孕前夫妻身體檢查和懷孕後的孕期產檢,懷孕之前的檢查是為了提高胚胎期的存活率、有可能存在的遺傳疾病和某些先天疾病,比如孕婦子宮先天性畸形,孕期產檢則是為了規避孕期出現的風險,比如妊高症、糖尿病、宮頸程度、前置胎盤、胚胎數量多、羊水過多等等,尤其是高齡和有習慣性流產的孕婦。

  • 飲食合理。孕婦跟正常人沒有太大區別,沒必要從剛知道懷孕就開始補補補,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各種礦物質,而世界上所有的食物,沒有哪一種食物具備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所以孕婦的飲食也該是多樣化才對,飲食多樣化,控制攝入的量,孕婦不用經常擔心忌口,同時也能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孕婦體重平穩上漲,發生疾病的幾率才會降低。

  • 注意休息。孕婦孕期適量的勞作、運動,都是有利於孕婦身心愉悅和胎兒發育,能夠減輕孕婦孕期擔心胎兒發育的焦慮,但不宜過度操勞、熬夜等,避免孕期出現胎盤早剝或早產,以及孕婦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

  • 孕婦日常。孕婦也需要運動或走動,雖然謐媽一直堅信孕婦和正常人差不多,但仍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孕婦腹中不能受到撞擊、顛簸或待在某個空間很小的地方,以及不宜遠行。

在正常情況下,不足37周,孕婦突然發生真宮縮、一小時超過5次以上的假宮縮、下腹痛、羊水流出或yin道有分泌物等等,這些都屬於早產的症狀,只有一發現,孕媽應馬上前往醫院就診。


楊謐說


孕媽咪對早產並不是不可預防的,針對病因,做好以下的工作,還是可以預防一部分早產的發生或延遲早產的發生,減少對寶貝健康的影響。

一、早產的徵兆

1.陰道分泌物增多或分泌物性狀發生改變:分泌物變成水樣、黏液狀或帶血色(紅色、粉紅色、暗紅色、咖啡色或黑色)。

2.腹部疼痛或腰背部痠痛:腹痛重於月經期樣的痛,或者1小時內宮縮超過4次。

3.盆底部位有逐漸增加的壓迫感:這是你的寶貝向下壓迫的感覺,你常感到尿頻或便意感。

4.陰道流水:孕媽咪感覺尿失禁或分泌物增多,流出的液體可多可少,但一定是不黏的,這可能是胎膜早破,這時應採取平臥位到醫院就診。

5.出現陰道流血或點滴出血:無論出血量多少,均要到醫院明確診斷,以得到及時處理。

一旦在孕37周前出現,要立即到醫院就診,得到正確的處理,以阻止或延緩早產的發生。

二、預防早產

1.補充知識

接受孕前、孕期健康教育及宮縮的監測,改善社會經濟條件。

2.選擇最佳受孕年齡

計劃受孕,選擇最適合的受孕年齡,防止高齡媽咪,最適受孕年齡在25~30週歲。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吸毒或酗酒,避免勞累和外來刺激,孕晚期最好不長途旅行,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

不要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在孕晚期,減輕勞動強度,增加休息時間,32周後禁止性生活。

4.避免心理壓力

意身心健康,儘量避免精神創傷,保持愉快的心情。

孕媽咪心理壓力越大,早產發生率越高,特別是緊張、焦慮和抑鬱與早產關係密切。

5.注意安全

孕媽咪在整個孕期都要注意交通安全,減少碰撞、跌倒、外傷,避免胎盤早剝的發生。

對於已經知道自己子宮有畸形,或有早產史,或有子宮肌瘤的孕媽咪,在孕前要進行諮詢,必要時孕前治療後再妊娠,孕期要加強監測,及早處理。

7.攝取合理、充分的營養

既要防止營養不良,更要注意營養過剩和營養失衡,注意微量元素、維生素及可溶性纖維蛋白的攝入,防止便秘和腹瀉。

孕晚期應多臥床休息,並採取左側臥位,減少宮腔內向宮頸口的壓力。

8.減少生殖道感染

接受孕期衛生指導,保持外陰清潔,防止生殖道感染。

減少生殖道感染,就可以減少早產的發生。

9.定期產前檢查,防止醫源性早產

定期進行檢查和配合醫生處理合併症和併發症,防止醫源性早產,如心臟病、腎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合併症,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等併發症。

10.做好早產的預測

在孕20~24周常規超聲測量宮頸長度和陰道分泌物中的纖黏蛋白(FFN),便於預測早產。

孕媽咪在出現早產前,要採取相應措施避免早產的發生,改變生活習慣、放鬆心理壓力、補充營養、及時定期檢查,為寶貝的出生創造良好的環境。


媽咪寶貝傳媒


我是早產媽媽,所以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瞭解。

造成早產的原因都有哪些,如何預防呢?

早產兒是指懷孕22周以後出生未滿37周的寶寶。



早產的原因都有哪些?

1.絨毛毛膜羊膜炎

2.多胎懷孕

3.羊水過多

4.前期破水

5.妊娠高血壓

6.常位胎盤早期剝離

7.胎盤前置

8.吸菸

9.臍帶異常

10.總膽汁酸高(我家寶寶就是因為這個造成宮內窘迫,32周時不得不把他抱出來)

11.高齡孕育或低齡孕育(未過青春期)

12.宮內胎兒生長受限(IUGR: Intra 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生長髮育落後於平均寶寶。

13.母體原因,比如原胎盤梗塞和臍帶附著部位的異常(胎盤和臍帶的血流不暢,無法輸送足夠的氧氣與營養給寶寶)

14.嬰兒方面的原因:如染色體異常、弓形蟲、鉅細胞病毒、風疹等的感染引起的TORCH症候群、酒精和藥物中毒、其他先天畸形等等。



如何預防早產呢?

上述的那樣,早產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很難100%預防,但可以儘量降低早產的風險。

1.飲食要平衡、健康

攝取過多的糖分、鹽分容易患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另外,如果媽媽太瘦(哎,我又中招了,160的個兒7個月時還不到100斤),沒法給寶寶輸送足夠的營養,早產風險會比常人高。

所以,為了降低早產風險,為了寶寶的健康,在要備孕前就要調理好身體,多做運動,注意飲食均衡。孕後也要多走動,每天散步至少半小時,不偏食。

2.注意休息,不過度勞累

如果準媽媽的生活與工作壓力過大會擾亂母體與胎盤分泌的荷爾蒙,從而引起早產。

所以,如果是要帶大寶或懷孕後繼續上班的(準)媽媽要合理分配工作或家務,叫同事或家人幫忙分擔,不要過度勞累。

3.不熬夜

熬夜對孕婦對胎兒都不好。夜晚十一點到凌晨三點為肝膽造血的時間,懷孕本身就好體力耗耗血氣,如果再熬夜,錯過了造血時間,易造成血虧。孕婦一般比常人嗜睡,每天要保證9小時的睡眠時間。



4.不吸菸

吸菸不僅會早產,還提高了流產的風險。另外,即使平安生下了,小寶寶患“嬰幼兒突然死亡綜合症(SIDS)”的風險也會升高。

懷孕不能吸菸就不用說了,如果能做到的話就要趁這個機會戒菸,產後繼續保持不吸菸的習慣非常重要。另外,家人也要戒菸。別人抽菸要躲得遠遠的。

5.備孕前做足孕前檢查,如果有問題,要聽醫囑好好治療或調養。

6.懷上寶寶後定期檢查

避免早產,早期的發現很重要。所以準媽媽不能偷懶,要定期檢查哦。如果有什麼情況,比如有早產徵兆或羊水有疑問,要馬上就醫。

大家好,我是美媽很帥!高級育嬰師,育兒問答達人,多平臺優質育兒創作者,崇尚科學育兒,專注分享孕產、育兒與輔食知識。歡迎關注、評論!


美媽很帥


要談早產,首先要了解早產的定義。

通常胎兒懷孕20周到36周,提前出生的嬰兒就稱作早產,據統計大概有50%到10%的胎兒,可能發生這樣的情況。

造成早產的原因大部分都找不出,統計上大概有25%可以找的出原因。

第一個就是,可能是陰道或者子宮發炎的現象,陰道跟子宮如果發炎,通常表現出來的就是陰道會有分泌物比較多,而且這種分泌物通常是帶有惡臭不好聞的味道。

第2個就是子宮頸部分,有些女性她的子宮頸先天比較差,宮頸會比較松。

第3種是有些女性朋友的子宮頸,因為其他的原因,比如病變,原位癌或者子宮疾病. 必須要做子宮頸部分的切除,就是所謂的錐狀切除,這樣的子宮給他的承受力量會比較差,發生早產的機會也會增加。

第3個可能就是子宮本身的問題,比如子宮有畸形,雙角子宮,雙子宮,或者所謂的單角子宮,這種子宮有畸形的人,懷孕以後發生早產的機會為增加。

第4種情形就是指工作正常,可是懷孕以後子宮被膨脹的太厲害,羊水太多,或者是她懷的是雙胞胎或者多胞胎,這樣的情形因為子宮被膨脹的太厲害,發生早產的機會會增加。

第5種情形是懷孕期間腹部動手術,或者說懷孕期間盲腸發炎,或者懷孕期間卵巢囊腫,瘤轉,而必需要動腹部手術的時候,早產的機會會增加。

第6種就是腹部直接受到外力。強烈的撞擊,很多孕婦懷孕期間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很緊張,到醫院來,這種輕微的跌跤,或者沒站穩, 不會造成早產。

以上幾種情況可能是造成早產的原因,所以懷孕期間要格外小心。

歡迎在下方多多留言討論!發文容易,碼字不易! 覺得文章不錯,可以多多的轉發、收藏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哦~謝謝大家的閱讀,您的鼓勵是小編寫文最大的動力!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我刪除!


育兒小頻道


早產就是寶寶還沒足月,也就是說,寶寶沒到37周就出生了,就可以說是早產。怎麼避免早產呢,可以注意一下幾點!

1、按時的去醫院產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就可以糾正。

2、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以防摔倒,不要拿重東西或拿高處的東西以免碰到腹部。

3、保持個人的衛生,注意孕晚期陰道炎的發生。

4、孕晚期,可以適當的走動,最好有家人的陪同,不要做太勞累的事情。

5、孕後期進行相應的B超等輔助性檢查,以及時瞭解子宮內及胎盤、羊水的情況。

6、晚期,採取左側臥位,此種臥位可糾正增大子宮的右旋,能減輕子宮對腹主動脈和髂動脈的壓迫,增加對胎兒的供血量,有利於胎兒的生長髮育。

懷胎十月期間,寶媽們一定要時刻注意著自己身體情況的變化和胎兒發育情況的變化,但是,僅僅靠著臥床休養肯定是不夠的,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和作息時間的規律,避免過長時間接觸輻射,若出現身體的不適則要及時去醫院就醫安胎。




哥哥弟弟一起長大


現在條件好了,如果出現早產,可以住保溫箱,模擬在媽媽肚子裡的環境,新生兒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不容易留下後遺症,但是費用非常高,動輒10萬+。在之前沒有這個條件的時候,早產兒就是自生自滅,如果幸運的話會存活下來,但是身體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有的是有些殘疾,有的是體質很弱。

不管怎麼說,早產對孩子、對一個家庭都是非常不利的,做好早產的預防非常關鍵。

什麼是早產?

早產是指不滿37周的分娩,根據WHO統計顯示,世界上184個國家中,早產兒的比例為5%~18% ,還是非常高的。在近20年的時間裡,包括我國在內的65個國家,早產率不斷升高,形勢還是很嚴峻的。

早產的原因有哪些?

  • 基因遺傳

針對雙胞胎早產家庭的研究表明,早產和遺傳有關係,遺傳率約為15%~35%。這是因為某些基因可能會通過調控子宮發育、母體營養和血管功能等生物學過程而參與早產的發生。

  • 免疫炎症機制

如果孕期身體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威脅,免疫平衡被打破,激活的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遷移能力增強,大量浸潤到母胎界面分泌炎性細胞因子,形成炎症微環境觸發分娩。感染、無菌性炎症、壓力等刺激因素都可能會引起這一通路的過早激活,從而導致早產。

  • 微生物機制

如果尿路系統、胎盤、腸道、口腔等其他部位受到感染,孕媽媽體內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的破壞,胎膜和蛻膜有被感染的風險,通過分泌蛋白酶降解胎膜細胞外基質、產生細胞因子誘導宿主炎症反應、刺激前列腺素和蛋白酶合成等途徑,激活子宮肌層收縮活動,導致早產。

  • 精神心理機制

懷孕期間如果抑鬱、焦慮會激活孕婦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觸發內分泌級聯反應,改變胎兒生長髮育環境,刺激胎盤異常產生大量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直接導致皮質醇水平上升,促進了早產的發生。

焦慮和抑鬱還會影響免疫系統,造成孕婦循環內炎性因子的增加,或造成胎盤細胞衰老,導致早產。

避免早產,孕婦應該怎麼做?

早產有50%可以預測,有50%是突發性的,所以孕媽媽要注意做好預防工作。

  • 按時產檢排除風險

在懷孕期間一定注意按時產檢,一方面是確認胎兒發育是否正常,另一方面是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很多孕媽媽過分自信,總認為自己沒什麼問題,忽視產檢,直到發生問題才緊張起來,等到再去糾正就為時已晚了。所以及時產檢,是預防早產的必要手段。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或者檢查發現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治療。有些疾病孕前能夠忍,懷孕後就不一定能忍過去,一定不能太輕視身體狀況了。有一個朋友懷孕後一直牙疼,感覺牙疼不是病,就是一個火,靠靠就好了,結果靠到6個月,胎兒早產,已經沒法挽救。

懷孕後身體的抵抗力和孕前不同,不要再輕易下賭注,還是堅持有病早治療的原則吧!

  • 心情放鬆

懷孕後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要注意緩解。對於胎兒來說,只要按時產檢,發育情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確認,不需要擔心他的健康問題。對於自己來說,分娩是有些痛苦,但是先有苦後又甜,就是那幾個小時最痛苦,過去了就過去了。對於未來來說,有了孩子的家庭是圓滿的,雖然會面對一些挑戰,但是和老公並肩作戰,總會闖過去的。

從各方面對自己進行開導,讓自己忙起來,做到早睡早起,飲食規律,心情就會得到放鬆了。

總之,早產和孕媽媽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況都有關係,孕媽媽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做好早產的預防工作。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凝媽悟語


我們都知道早產對於寶寶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如果對寶寶看護的不好,還會造成寶寶生長髮育困難,嚴重的還會導致寶寶的器官出現缺陷,所以,對於早產的這種情況,孕媽媽是一定要注意的,那麼你知道哪幾類孕媽媽最容易早產嗎?早產又會有哪些徵兆呢?

哪些孕媽媽容易早產?

1. 孕期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僅會加大早產的幾率,而且對於胎寶寶的生長髮育也有一定的危害,比如熬夜、不良的飲食習慣等。

2. 懷有多胎的孕媽媽子宮會膨脹,宮腔內的壓力也會增大,從而如果宮縮就會導致早產,所以,如果孕媽媽在懷有多胎的時候,一般醫生都會建議孕媽媽早點兒生產。

3. 如果孕媽媽有過流產史並且生完一胎不到一年。分娩的時候對子宮的傷害是很大的,一定要注意多休息,所以,如果孕媽媽並沒有重視這種情況,那引起早產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4. 年齡過小的孕媽媽也容易早產,一般來說,18歲以下的孕媽媽早產的概率比正常的生育年齡的概率要大。

5. 孕晚期如果有頻繁的性生活,會很容易導致胎膜破裂,從而造成早產。

6. 孕媽媽如果在孕期沒有及時做檢查,身體如果患有疾病的話,也會加大早產的幾率。

7. 孕媽媽的子宮如果是畸形的,或者發育不良,都會導致氧氣供應不足,從而造成早產。

早產有哪些徵兆?

1. 如果孕媽媽發現自己的小腹變硬,而且宮縮的現象十分頻繁並伴有破水,那就是早產的徵兆。

2. 足月前孕媽媽頻繁的拉肚子,同時腹部伴有下墜感,小便不適,下體的分泌物增加,其中還混雜著血跡。

孕媽媽該如何避免早產?

孕媽媽在孕晚期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同時,要避免太過操勞,一定要保證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孕媽媽們要知道情緒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但如果有些孕媽媽不幸中招了,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不僅對自己對胎寶寶也是有好處的。

對於早產這種狀況,基本上都是概率性事件,只要孕媽媽按時進行產檢,聽醫生的建議,保持良好的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孕媽媽也是可以放寬心的。最後幫媽祝願每個孕媽媽都能安全順利的度過孕期。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孕嬰幫幫媽


現在的早產兒越來越多,如何預防早產,讓胎兒正常過渡到足月呢,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早產的發生?



一.一般預防:(1)孕前宣教:避免低齡(<17歲)或高齡>35歲)妊娠:提倡合理的妊娠間隔(>6個月);避免多胎妊娠:提倡平衡營養攝入,避免體質量過低妊娠:戒菸、酒:控制好原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紅斑狼瘡等;停止服用可能致畸的藥物。對計劃妊娠婦女注意其早產的高危因素,對有高危因素者進行針對性處理。


二.孕期注意事項:早孕期超聲檢查確定胎齡,排除多胎妊娠,如果是雙胎應瞭解絨毛膜性質,如果有條件應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其可瞭解胎兒非整倍體染色體異常及部分重要器官畸形的風險。第一次產檢時應詳細瞭解早產高危因素,以便儘可能針對性預防;提倡平衡飲食,合理增妊娠期體質量;避免吸菸飲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