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86版《西遊記》為什麼比續集更經典?

yuzuki


中國影視娛樂曲藝文化四大恨:

一恨《官場鬥》不全;

二恨黃家駒早死;

三恨陳佩斯不再演小品;

四恨《西遊記》沒在86年全拍完。

關於西遊記,很多人的看法是前25集是經典,續集是垃圾.我對這個問題有些不明白,幾乎是原班人馬拍的續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有以下幾個選項,沒有的大家也可以補充.

1.續集光有特技,其他都比不上老版.

2.續集還可以,但看的時候再也找不到20年前那種心動的感覺了.

3.妝化的很假,悟空的毛太順了,八戒就像帶了個塑料殼子,唐僧臉上的妝那麼濃,有走秀的感覺。

4.我在意的是悟空,人老了,老得很明顯,動作精神都不如以前了,嘆!我真希望有人可以超越他。不是說要培養嗎?要是早培養,說不定現在就有了新的孫悟空。

5.每次聽到武打的電子聲音就逃跑。

6.化妝太業餘了!感覺就是大風車裡那麼噁心的化裝一樣。給小孩看,小孩還得吹毛求疵。

7.一個重要原因是編劇和導演沒有與時俱進,深受現在的古裝劇的毒害,每一集都弄進來一個花痴唐僧的女主。而且太把觀眾當兒童了,還真當自己拍的是兒童劇哪,看那化妝看那服裝,眼下什麼惡俗的蕾絲扇子漁網都往身上搭。

8. 這個問題我思考過,我覺得: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老劇好看,是因為裡面把名著的文化韻味演出來了,演員的演技非常質樸,而且武打動作都是從戲劇裡演化出來的,非常有感覺。




職業小白譚先生


楊潔導演的央視版《西遊記》是所有相關題材中最受歡迎的,其中包括83年版和2000年版,中間相差十多年,雖然風格有一定的延續,但也有很大變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演員陣容發生了變化,雖然唐僧,孫悟空扮演者都沒變,但二師兄和沙師弟換了,不同的人表演風格會有很大不同。

2.經費變化,83年西遊記拍攝到一半,經費嚴重不足,導演,製片人四處拉贊助,最後經過重重困難,才得以完成。而鑑於前者的成功,到了2000年,不存在經費不足的情況,導演和演員也成了名,很輕鬆就完成了續集(16集)的拍攝。


3.拍攝技術的改善,西遊記之所以分兩次拍攝,資金不足只是一個方面。而拍攝技術是另一方面,眾所周知,87年中國影視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電視還沒有普及,拍攝技術還處於原始階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技術相對成熟。所以續集的場景和特效更加酷炫,從技術方面顯然續集更有看點。


4.原創主題曲不同,86版無論是片頭曲還是片尾曲,還是中間的插曲,幾乎每一首都很經典。比如《敢問路在何方》,《天竺少女》,《豬八戒背媳婦》,《女兒情》成為經典流傳至今;而2000版遠沒有這麼經典,此外作曲人也不同。

那麼,為什麼人們認為86版《西遊記》比2000版效果更好呢?天馬君認為應該是先入為主的原因吧!更是一種懷念,一種情懷。就像曾遇到過很多戀人,但印象最深的,最刻骨銘心的還是初戀;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總是懷念第一口的味道....


娛樂火線哥


楊潔導演的央視版《西遊記》是所有相關題材中最受歡迎的,其中包括83年版和2000年版,中間相差十多年,雖然風格有一定的延續,但也有很大變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演員陣容發生了變化,雖然唐僧,孫悟空扮演者都沒變,但二師兄和沙師弟換了,不同的人表演風格會有很大不同。

2.經費變化,83年西遊記拍攝到一半,經費嚴重不足,導演,製片人四處拉贊助,最後經過重重困難,才得以完成。而鑑於前者的成功,到了2000年,不存在經費不足的情況,導演和演員也成了名,很輕鬆就完成了續集(16集)的拍攝。

3.拍攝技術的改善,西遊記之所以分兩次拍攝,資金不足只是一個方面。而拍攝技術是另一方面,眾所周知,87年中國影視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電視還沒有普及,拍攝技術還處於原始階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技術相對成熟。所以續集的場景和特效更加酷炫,從技術方面顯然續集更有看點。

4.原創主題曲不同,86版無論是片頭曲還是片尾曲,還是中間的插曲,幾乎每一首都很經典。比如《敢問路在何方》,《天竺少女》,《豬八戒背媳婦》,《女兒情》成為經典流傳至今;而2000版遠沒有這麼經典,此外作曲人也不同。

那麼,為什麼人們認為86版《西遊記》比2000版效果更好呢?天馬君認為應該是先入為主的原因吧!更是一種懷念,一種情懷。就像曾遇到過很多戀人,但印象最深的,最刻骨銘心的還是初戀;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總是懷念第一口的味道....


知行河北


楊潔導演的央視版《西遊記》是所有相關題材中最受歡迎的,其中包括83年版和2000年版,中間相差十多年,雖然風格有一定的延續,但也有很大變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演員陣容發生了變化,雖然唐僧,孫悟空扮演者都沒變,但二師兄和沙師弟換了,不同的人表演風格會有很大不同。


②.經費變化,83年西遊記拍攝到一半,經費嚴重不足,導演,製片人四處拉贊助,最後經過重重困難,才得以完成。而鑑於前者的成功,到了2000年,不存在經費不足的情況,導演和演員也成了名,很輕鬆就完成了續集(16集)的拍攝。

③.拍攝技術的改善,西遊記之所以分兩次拍攝,資金不足只是一個方面。而拍攝技術是另一方面,眾所周知,87年中國影視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電視還沒有普及,拍攝技術還處於原始階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技術相對成熟。所以續集的場景和特效更加酷炫,從技術方面顯然續集更有看點。

④.原創主題曲不同,86版無論是片頭曲還是片尾曲,還是中間的插曲,幾乎每一首都很經典。比如《敢問路在何方》,《天竺少女》,《豬八戒背媳婦》,《女兒情》成為經典流傳至今;而2000版遠沒有這麼經典,此外作曲人也不同。 那麼,為什麼人們認為86版《西遊記》比2000版效果更好呢?我認為應該是先入為主的原因吧!更是一種懷念,一種情懷。就像曾遇到過很多戀人,但印象最深的,最刻骨銘心的還是初戀;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總是懷念第一口的味道....


楊郭賴廖曾黃風水研究


86版《西遊記》比續集好,這應該說是一種普遍現象。好像古今中外,無論是電影、文學著作,還是其他藝術作品,好像沒聽說過續集好於原著的吧。再說86版《西遊記》,當時拍攝的條件非常艱苦,資金、演員、設備、特技、選景等等,這些困難,網上近年來的有關拍攝的幕後故事的報道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不是有這樣一種說法嗎,當時有人懷疑楊潔導演是拿著央視給撥的拍攝錢全國各地,甚至是到國外去遊山玩水、欣賞美景。可想而知,楊潔導演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如果拿不出一個像樣的作品,後邊的拍攝也就沒戲了,那也就真應了別人的懷疑。所以從導演到演員,大家都抱著一種認真創作的態度,從劇本的打磨,到演員的表演,服裝、人物的造型,特技的完成,配樂、配音的選擇,都是一絲不苟。再說了,這是四大名著中《西遊記》首次以電視連續劇的形式被搬上熒幕,不像樣的話就成了全國人民的笑柄。劇中對師徒四人角色、性格的設定顯然也很鮮明,這些都足見導演和劇組用心之所在!自然播出以後便引起轟動,大人孩子都喜聞樂見,成為經典。續集的拍攝都十幾年之後了,時代不同了,創作者及觀眾的心態也都不同了,不是說創作者沒下功夫,引入更好的特技,按理應該更好看,但主要是觀眾的心態變了,欣賞水平提高了,再說,老版的重“戲”——劇情、角色的演繹,的確好看,續集重“技”——特技的展示,再加上老版在那個年代是“稀缺物”,續集出來後人們多少都審美疲勞了,老版其實已經集中表現了《西遊記》的精華,續集已是狗尾續貂了。


長河漠煙


86版《西遊記》是無法超越的經典,導演楊潔與全體的演職人員,嘔心瀝血打造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典的電視劇,從人物造型到故事情節都是特別的完美,影響了幾代人,更值得欣賞的一部電視劇。











布衣博主


86版的《西遊記》一共20集,卻給人的感覺像看了九九八十一集。首先故事情節不拖沓,人物豐富,在當時拍攝的時候,因為特效、經費,年代的原因,還能拍攝這麼逼真的效果,無疑是成功的。但是成功來之不易,是凝結了劇組所有人的心血,不管導演,還是演員。在故事中唐僧師徒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取得大乘佛法,普度眾生。再故事外,又何嘗不是一樣。

當時由於拍攝條件的限制,有一個鏡頭是過通天河的時候,一夜之間河流結冰,眾人才能通過。但是你知道我們劇組又是如何克服的呢,那就是等上一年,等冬天的到來,河流就自然結冰了。

從人物塑造來說,又是一大成功之處。唐僧的慈悲,孫悟空的桀驁不馴,八戒的好吃難做,沙僧的任勞任怨,是如何一步一步降服心中的心猿意馬,各種困惑的,表現的淋漓盡致。


沒牙的老虎是兔子



86版《西遊記》是目前最好的西遊影視劇,也是中國電視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原因嘛,可說的太多了,表演啊,音樂啊,既然題主提到電視劇和原著的差異問題,那就從改編角度說說。

確實,86版對原著改動很大。這是很自然的,任何一部偉大的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以及不偉大的,甚至很爛的),都會對原著進行改動的,所以在所謂原著粉看來,沒有一部影視劇是合格的,因為都不貼近原著啊。沒辦法,文學和影視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必須有不同的表現手法。

具體到《西遊記》,原著粉們鄙視86版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演出原著的“真正內涵”和“正確意義”。首先,《西遊記》是一部長期演變,吸取了各種傳說、戲曲、平話等民間文學,經過無數人創作,最後在幾百年前定型的古典小說,所有關於它的主題、內涵、意義,都是後人的解讀、理解、發揮、意淫,咱們誰也不是作者,誰也別說自己的認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真正的、唯一的,別人的就是對《西遊記》的曲解。別太自信了,孩子,吳承恩(哦,也許還不是他)在天上看著你笑話呢。別管《西遊記》的主題是什麼,煉丹說啊,修禪說啊,佛道鬥爭說啊,影射現實說啊,“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私生子”說啊,哪個對?也許都對。但哪個是絕對的?不好說。一部偉大的作品,必定有複雜的內涵,不是一種觀點可以概括的,正所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次,一部改編自名著的影視劇,不可能把原著的所有面象、所有主題都表達出來,只能選取一種去表達,否則,就是忒瞧不起名著了。而86版《西遊記》,就是選擇了一種導演認可的角度,也是最適合影視劇表達的角度,來呈現作品,有問題嗎?各位熟讀原著的原著粉們,歷盡艱辛一往直前求取真經,不是《西遊記》的主題之一(哪怕是你們認為的最微不足道的主題)嗎?

扯遠了,再說86版的改編。

所謂改編,無非三種,改,增,刪。我覺得改和增可以合為一種,畢竟一旦增加就是對原著的改動。

先說刪。我覺得86版對原著的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資金、技術的限制,不得不刪。這種確實遺憾,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比如很精彩的獅駝嶺、六耳獼猴、兕大王,後來續集倒是拍了,效果如何,大家也看到了。另一種情況,是為了劇情需要和影視劇特點而有意刪的。比如小雷音寺,原著裡孫悟空請來的救兵,除了二十八宿,還有小張太子和五大神龍,還有真武大帝的龜蛇二將,但電視劇裡只保留了二十八宿。因為這幾撥救兵的情節其實很同質化,都是:請來救兵,和黃眉怪打架,黃眉怪不敵,祭出人種袋,孫悟空大叫一聲不好跑了,救兵被收進袋子,再去請救兵……小說裡看著很熱鬧,拍成電視,就沒意思了。還不如就保留二十八宿呢,畢竟人多,而且前邊撬金鈸已經出過場了,不必另換群演了……而且,86版通過對情節的適度刪減,把每一難(不是原著中八十一難的一難,而是每一個獨立的遇難情節)控制在四十分鐘左右,正好一集,觀眾的觀看體驗是最好的。反觀後來的續集,不是一集一個難,還加了很多內容,演到哪算哪,觀看起來,節奏上就很亂,怎麼說呢,就像相聲裡說的,不圓潤……《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曉,大家都知道唐僧肯定不會被妖精吃了,就想看個痛快,沒必要一集完了還留個懸念:悟空到底能不能打敗妖怪救出師父,且看下集分解……糊弄鬼呢?

再說增改。我不敢說86版的所有改編都很好,但很多改編,都是對原著的完善和昇華,對原著的補充和合理擴展,以及對原著疏漏處的彌補。經典的女兒國之類的改編就不說了,舉兩個小例子。

一個是人參果那一集。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被困五莊觀,四處去求救樹仙方。原著裡去找了各處海外仙島,最後在南海請來觀音菩薩。86版在悟空各仙島無果後,增加了一個情節,讓他去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最初的師父須菩提祖師……怎麼說呢,我讀《西遊記》的時候,總覺得有一種,嗯……冷,看著很熱鬧,語言也很幽默(《西遊記》絕對是四大名著裡最接地氣的,那種語言風格,那種幽默,一看就是城市小市民的幽默),但,總覺得隔了一層。悟空和八戒平時也打打鬧鬧,師父被妖精抓著動不動就大哭,但,總覺得沒有溫情,也許是因為古典小說沒有心理描寫,也許是因為畢竟隔了幾百年……悟空和須菩提祖師的關係也是。是,被趕出師門前,須菩提祖師是說了,以後不許你說是我的徒弟,是很決絕,但,對於悟空來說,真可以做到忘了師父嗎?看原著,須菩提再也沒出現,也沒一處表現出悟空還記得這個授業恩師,總讓人覺得,是這樣嗎?真這麼絕情嗎?86版這個情節一出,讓我釋然,雖然悟空再也沒提過有這麼個師父,但到了真走投無路的時候,還是會本能地想到去找師父啊……到了斜月三星洞,滿目瘡痍,人去洞空,也許是真的走了(畢竟五百年了啊),也許是祖師施的障眼法不想相見,但悟空的那種傷心,我想熒屏前的觀眾都能感同身受吧?到悟空想要走時,突然傳來祖師的聲音,提示他去找南海觀音……原來徒弟沒忘了師父,師父也沒忘了徒弟啊……到悟空拜謝走後,我們知道,這段緣分,這才真正了結了……溫情吧?(也許這正是某些原著粉詬病的,電視劇太陽光太童話了,原著不是這樣的,須菩提祖師是個幕後大boss……)

另一個例子,三打白骨精。86版電視劇增加了一個人物,黑狐精。在我看來,這簡直是神來之筆(以下情節,都是原著沒有的)。這個黑狐精做了兩件事。一是在白骨精變成老頭第三次迷惑唐僧時,從天上扔下一道佛旨。說起來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唐僧怒逐美猴王,總讓人有點疑惑,或者,這和尚也太蠢了吧?或者,這和尚也太絕情了吧?或者,打死倆人了,你都能原諒,為什麼第三個就不能原諒呢?猴子的解釋都一樣啊,是妖精變的,怎麼前兩次能相信,這次就不信了呢?原著讓人覺得唐僧又蠢又沒人情味(當然,在原著粉看來,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唐僧就不是個好東西嘛),86版這個改動,給了個很有理的解釋:黑狐精扔下的佛旨,是八個字“惡徒不除,難取真經”。所以了,唐僧一看是我佛如來的旨意,就算再不捨,也得把你趕走囉,畢竟佛法最大嘛……你還是會感覺唐僧很蠢,但不會覺得他沒人情味了,因為他也不捨,但佛命難違啊(說起來,汪粵是演唐僧的三個演員裡出鏡最少的,但憑這一集,可以說是三個人裡演技最好的,當然,也因為這一集,是最不討喜的)……

黑狐精做的第二個事,是白骨精死了後跑到黃袍怪處,在唐僧被黃袍怪抓住後,得意洋洋地向唐僧說了事情原委,你上了我們白骨夫人的當啦……注意啊,在原著裡,唐僧始終不知道孫悟空打死的真是妖怪,所以,一開始因為他濫殺無辜(而不是因為佛命難違)趕走了,最後因為他回來救了自己,就和好如初了?原則呢?不能擅殺無辜呢?就因為救了自己,就默契地誰也不提,揭過去了?電視劇裡,黑狐精給唐僧說明了真相,唐僧知道自己錯怪悟空了,所以後來和悟空和好,也就順理成章了,人設也沒崩。這個黑狐精啊,真是機械降神啊。古人寫小說,很多細節是不會考慮到的,所以有很多bug,這絕不是某些原著黨想的“微言大義”,就是人家沒想到也沒在乎嘛。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想說,不要以為自己看過原著了,或者在網上看過幾篇對原著的解讀或意淫,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

有人說,因為大家看了86版《西遊記》,就以為了解了西遊記,不會看原著了……說的好像沒看過86版電視劇的就會看原著似的。我沒上學前看的電視劇,看得如痴如醉,但沒影響我小學時就去看了原著啊。那時候看了也就是個熱鬧,看不明白,也沒攔著我長大了再去看啊。說實話,就是因為很多人看了電視劇,才會對西遊記產生興趣,才會想知道小說是啥樣的,才會去看原著吧?你們覺得直接把原著扔過小孩子,他會樂意看嗎?

而且啊,《西遊記》在中國太家喻戶曉了,就算沒電視劇,還有那麼多的小人書、動畫片、戲曲、課本、年畫、奶奶講的故事……渠道瞭解西遊故事。各位原著粉們,誰敢說自己第一次知道西遊記是通過原著的?上邊哪個渠道,是貼合“原著精髓”的?為什麼這個鍋就甩給電視劇一家呢?

還有人說86版就是個童話的,我就不想罵人了。想想86版電視劇播放的時候,萬人空巷,你那時候還是個孩子(或者那時候還沒你,你就是後來是孩子的時候看的重播),但你的父輩、祖輩,也看得津津有味啊,他們,也是心智如孩子?

《西遊記》的偉大,不影響86版是經典。

86版是經典,也不掩蓋《西遊記》的光芒。


散言碎語


八六版的《西遊記》它凝結了楊潔導演一生的心血,也凝結了該部電視劇所有演員的心血,無論是狂妄自大的孫悟空,貪吃能睡的豬八戒,還是勤奮老實的沙僧,或者是一天只知道唸經的是唐僧,都符合中國傳統教育上的典型人物。在1986年之前的那些風雨年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還遠遠落後,所以在劇組拍攝《西遊記》的時候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麻煩,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劇組所有演員和導演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克服了技術問題,設備問題以及演員的身心問題,幾年奔波,走遍大江南北,終於完成了這部矚目的鉅著《西遊記》。《西遊記》的上映,伴隨了新中國30多年的風雨成長,我們的父輩以及我們這一代,還有我們比我們小的下一代,一直深受八六版《西遊記》文化的薰陶,所以86版《西遊記》它是經典的,是一部經久不衰的鉅著。這就是為什麼八六版《西遊記》能夠反反覆覆的上映的原因。


年華易老萬事空


孫悟空續集演得像木頭,沒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