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這次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主婦”們的情緒無疑是焦慮的重災區。

“主婦”們不僅指那些“全職太太”“全職媽媽”們,還包括很大一部分不能正常上班,不得已待在家做“主婦”的職業女性們。

當正常的生活工作被打亂,家裡的收入受到影響,孩子們不能正常上學,上要擔心執拗不帶口罩的父母長輩,下要憂慮孩子的網課學習效果,更時刻被網上關於疫情的消息所衝擊,各種提心吊膽,擔驚受怕,“主婦”們在不斷加深的焦慮中,還摻雜著日漸消極的自我對話,自我否定。

如何去調整這種焦慮的情緒呢?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講述疫情之下,主婦們所感受到的焦慮以及如何應對容易加重焦慮情緒的七大“扭曲思維”。

  1. 焦慮從何而來,為什麼女性更容易焦慮?
  2. 適度的焦慮是一種自我保護能力,要正確認識和接受自己的焦慮情緒。
  3. 疫情之下,“主婦”們要警惕容易加重焦慮情緒的七大“扭曲思維”,並學會如何應對。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01.焦慮從何而來,為什麼女性更容易焦慮?

焦慮從何而來。

在美國著名的焦慮問題專家埃德蒙.伯恩的心理學書籍《應對焦慮》中,把焦慮的誘因歸結為四個方面:

第一,長期誘因。它是指產生於出生至童年時期,導致日後患焦慮症的因素。比如遺傳因素、早期創傷性經歷,包括被父母忽視、過度批評等。

第二,近期環境原因。比如近一兩個月內壓力突升、遭受重大損失、生病。

第三,使焦慮持續的原因。這些原因多種多樣,包括肌肉緊張、消極的自我對話、錯誤的信念、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和缺少自我呵護的能力等。

第四,神經生理因素。

這次疫情的爆發就屬於近期環境誘因。疫情之下,人們會為自身和家人的安全而擔心,為經濟方面的損失而擔憂,為孩子們不能正常上學耽誤學業而擔憂,為將來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或者因為對自己或者某個情況失去控制而擔憂。

其主要表現為“情景性焦慮”和“預期性焦慮”,情境性焦慮,主要表現為脫離式過度擔憂;“預期性焦慮”表現為預想即將發生的事會有不好的後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焦慮情緒和焦慮症並不是只有唯一一個主因或者一個成因。焦慮問題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家庭背景和教養方式,心理條件作用,個人信念體系,表達情感的能力等多方面。不同的個體處在相同的環境中,面對焦慮情緒也有不同的表現和應對。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為什麼女人更容易焦慮?

2016年,美國焦慮和抑鬱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女性被診斷為焦慮症的數量是男性的兩倍。

我們在現實中也可以發現,女性更容易產生情緒波動,更容易陷入焦慮。

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表格,用搞笑的語氣來形容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日子裡,一家人的生活。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網上流傳的隔離在家一天的生活

這個表格雖然有搞笑的成分,但卻讓很多家庭感同身受,紛紛應和說,我家就是這樣啊。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疫情之下女人的焦慮情緒有多嚴重,情緒多難以控制,同時也揭示了一部分“主婦”們焦慮的原因。

“主婦”們更容易焦慮,主要有生理和社會環境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生理原因。

最近有一項關於壓力的研究表明,雌性小鼠的大腦對於促皮質素釋放因子,比雄性小鼠要敏感的多。而這種因子影響大腦中的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它會在遇到壓力時激活,讓人有喚起,警惕的感覺。

換言之,女性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那種警惕性,壓力感會比男性敏感的多,女性更容易焦慮。

除此之外,一些研究表明焦慮與激素孕酮有關。有一些女性在經期前通常會感覺到煩躁不安,心思不定,就是因為孕激素的增加改變了大腦中抑制焦慮的受體功能的正常發揮。對於產後女性而言,孩子出生後體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也可能是焦慮的根源。

所以從生理方面來講,“主婦”們對焦慮更敏感。

第二:社會環境的原因。

社會對於女性秉持的“理所當然的要求“,往往成了女性的一種焦慮源。

比如儘管現在社會對於女性在職場上的要求已經和男性幾乎平等,但是家庭的責任還是會更多的壓在女性的身上。人們一方面對女性的要求提高(其中不僅有他人,也有很多女人對自己有理所當然的要求),另一方面對於某些特別突出的女性又吹毛求疵,這給了女性無形的壓力。

還有一方面,就是女孩從小到大的教養中,家長傾向於低估女孩的能力,認為女孩更需要被幫助和呵護。這種教養模式對女孩成年後應對壓力的機制有著重要的影響,成年後的她們更加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壓力,當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時,就會變得自我懷疑和焦慮。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02.適度的焦慮是一種自我保護能力,要正確認知和接受自己的焦慮情緒。

①焦慮首先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情緒。

在原始社會,男人們出去打獵,女人們就需要在家守護食物和老人孩子。她們必須要小心謹慎,要提防野獸的攻擊,要警戒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如果不焦慮,不擔憂,她們很可能就生存不下去。

這次疫情之下,大多家庭也是女人最早開始囤積食物,囑咐家人帶口罩,用消毒液一遍一遍地消毒,甚至因此遭到家人們的嘲笑。

但這種焦慮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並不都是消極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家人的物資供應和安全。

②正確認知和接受自己的焦慮情緒。

排斥或對抗焦慮的結果很可能是讓焦慮問題更加嚴重。面對焦慮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緊張或試圖趕走焦慮。

接納焦慮症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當我們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應該先去接納自己。對自己說:“哦,這是正常的,並不是我心理不正常才會有這種情緒”,“很多人都會這樣”“看,這種討厭的情緒的又來了,讓我來面對吧”,只有接納,才能不恐懼,才能讓自己培養出積極的心態來面對。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03 疫情之下,“主婦”們要警惕容易加重焦慮的七大“扭曲思維”,並學會如何應對。

適度的焦慮情緒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時疏導,也會發展成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的“焦慮症”,甚至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對“主婦”們來講,有七種“扭曲思維”容易加重焦慮情緒。

①過濾,即只關注負面信息,忽略所有積極的方面。

比如這次關於疫情的消息和新聞,很多的“主婦”們會更關注比較悲觀,消極,負面的消息,而忽略比較積極的消息。

看到每天的疫情通報,她們最先關注到“死亡人數”,而不是“痊癒人數”。而且為了讓家人提高防護意識,會特意“摘取”比較嚴重的消息來傳達,這就是一種有意和無意的“過濾”思維,消極的信息對心理形成很大的壓力。

應對方法:迫使自己去關注事物積極的一面。

不要過度的瀏覽信息,尤其是負面消息。多去注意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消息。其實對於非疫區的人們來講,很多心理負擔是不必要來承受的。我們只需要做好個人防護,做到不出門,少出門,勤消毒,危險係數比想象中的要小許多。

②極化思維,即認為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壞,如果不是十全十美那就一無是處。

比如一個媽媽,她想要孩子在這段時間養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就規定每天的下午三點鐘跟孩子一起讀書一小時。她堅持了9天,但是第10天,因為某些原因耽擱了讀書。她就很自責,自己給自己貼標籤,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合格的媽媽,於是開始變得焦慮。

應對方法:使用百分率界定自己。

比如上面這位媽媽,她不需要非得認定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或者一個不合格的媽媽,而是可以對自己說:“我有10%做得不夠好,但有90%的表現仍然是出色的。”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避免極化思維。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③過度泛化,即根據一個證據或單一事件得出一般性結論,誇大問題的頻發性。

比如一個主婦去超市買菜,一次花了400元,她覺得很心疼,雖然不是每次都花這麼多,她還是因為這一次買菜得出了總是花錢很多,花銷特別大的結論。

她就開始反覆地說:“每天都這樣花怎麼得了”“不賺錢光花錢,損失太大了”在這種過度泛化的“嘮叨”中產生焦慮。

應對方法:用數字替代描述感受的形容詞

把上述“花費巨大,承受不起”的話語,改成具體的數字。

可以計算一下自家最近一段時間到底需要花多少錢。比方說一家人一個月需要支出3000元。那麼比起“花費巨大,損失巨大”這種結論,“我家這個月要花費3000元”的感受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在不能開工的情況下,很多人對收入方面的損失也是焦慮的一大問題所在,如果能把這段時間的損失具體化,而不是一直說“我損失巨大”,就可能會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

看透他人心思,別人沒說什麼,就認定自己“知道”他們的感受以及他們這樣做的原因。

比如有些主婦在讓孩子去學習,讓老公去做家務時,只要他們露出一點反感或者不情願,那麼自己就認定“他們覺得我特別討厭”,“他們一定對我不滿極了”,“他們就是嫌我管的太多,太寬”,之後就會變得很傷心,引發一系列思緒,導致焦慮。

應對方法:不要隨便揣摩別人的心思,敢於反思和求證自己的假設。

不在心裡藏太多的心思,如果自己出現了這種揣度別人想法的情況,可以直率地去問:“你們這麼做是不是對我很有意見?”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的反應也不過是正常情緒的表達,而不是針對你。而且當你和老公,孩子坦誠溝通的時候,他們更會理解你的“嘮叨”,願意“聽從”你的嘮叨。

當然,也要反思,自己的某些說話方式是不是不容易讓人接受。從根源上剎住自己的焦慮。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⑤放大,即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

比如有些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當孩子聽不明白做錯題時,就會很急躁,甚至情緒崩潰,認為孩子前途堪憂,自己後半輩子沒有了指望,認為一切都“糟透了”!

應對方法:停止使用“可怕的”“我受不了了”“糟透了”這樣的話;同時告訴自己,“我能應付困難”“我能處理得很好”

多給自己一點信心,也多給孩子一點信心。你要知道,事情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很多的孩子在學習上也許沒那麼出色,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以後的人生就會一片灰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給孩子一個安心的環境,才能讓孩子有所進步。

⑥“應該”陳述,即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有一套嚴格的規則

這一點在“主婦”們的思維裡也很常見。

比如很多的“主婦”們會對自己說:“雖然不能上班,但我必須保持與上班一樣的節奏去看書學習”“孩子必須每天練兩小時鋼琴,必須一天學習8小時”,“老公必須每天早起床,不能賴床,不能玩手機”。

面對這種“應該”陳述,當實際情況滿足不了要求的時候,就會發生很多的矛盾,導致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產生爭吵,還會產生深深的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好,不夠自律,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而焦慮。

應對方法:當我們出現“應該”陳述時,需要尋找一些例外。

比如現在這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可以把它看做一種例外,允許自己在這樣例外的日子裡做一些不那麼“應該”的事情。

可以偶爾的賴賴床,偷偷懶,放鬆放鬆精神,可以偶爾地不那麼自我約束,不開心的時候,就發個小脾氣。學著去接受自己偶爾的“不應該”,這樣精神會放鬆許多。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⑦災難化思維,即把一件普通的事情想象出一個災難化的後果。

災難化思維形成的原因是過高估計消極後果發生的可能性和過低估計自己應對消極後果的能力。

很多人說,每次看到疫情新聞,我就覺得嗓子眼發癢,想要咳嗽。而有的人在自己咳嗽一聲後,就會特別緊張,想“壞了,我一定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怎麼辦?我會把家人都傳染的!”“真傳染上了,我是不是就要死了?”

這就是最普遍的“災難化”思維,總去想象某種災難即將發生,即便它很不合邏輯,不符合現實。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我們可以用“三步曲”來應對這種扭曲的“災難化”思維:

第一步,識別扭曲思維。

把擔憂的問題列出來,並且改成陳述句。

——比如我咳嗽了一聲,我擔憂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改為陳述句——我得了新冠肺炎。

第二步,質疑扭曲觀點的正確性

——咳嗽一聲就得肺炎的可能性有多高?

——萬一我真的感染了,是不是就死定了,完全沒有辦法了?

第三步,用符合現實的觀點來取代扭曲的觀點

——我沒有武漢接觸史,沒有出門,接觸病毒的概率很小。

——我剛才換了件薄衣服,我更有可能是著涼了。

思考到這一步,然後把具體的步驟寫在紙條上重複看,讀。如此重複幾天後,心理的自我暗示就會起作用,災難化思維就會得到緩解。

平日在生活中只要碰到讓自己產生這種“災難化”思維的具體案例,就按此邏輯分解,寫下來,常讀常看,堅持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這種“災難化”思維會越來越少出現,心情越來越輕鬆。



疫情下的“主婦”們,警惕這七大常見“扭曲思維”,學會應對焦慮


結語

主婦們的焦慮情緒,除了要學會面對和接受,學會對抗七大“扭曲思維”之外,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幫助。

家人們要多對她們說一些肯定的話語,認可她們的付出,理解她們,幫助她們以更加自信的態度來面對焦慮

疫情之下,一家人都相聚在一起。這是一段“共患難”的日子,也是一段“共溫情”的日子。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格外漫長的假期,來真誠的陪伴家人,認真的思考生活。

真心希望在這難得的團聚之日裡,少一些焦慮和煩躁,多一些平和和歡樂

最後,祈禱疫情趕緊結束,一切生活能夠迴歸正軌。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