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稻盛和夫谈利己之心:“小爱”扩张过度,必将遭致灾祸

“小爱”是必要的,每个人只有爱自己,才有可能去爱他人,爱社会。但是如果“小爱”过度扩张,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演变成自私,那就有可能会后患无穷。

一般来说,自私自利的人都是鼠目寸光者。他们所关心的永远是他眼前的利益,他所患的是利益上的近视症。“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因而当他们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永远是斤斤计较的,永远是争先恐后的,总是担心自己吃亏。

稻盛和夫谈利己之心:“小爱”扩张过度,必将遭致灾祸

稻盛先生一直强调“利他之心”。说起“利他”,听起来好像有点过于伟大,其实并不是。给小孩吃美味的食物,让劳苦一生的父母过得舒适,像这样对周围人的一点体谅、关心就已经是利他的行为了。单身时以过好自己的一个人的生活优先,结婚组织家庭以后,不仅为自己还要为妻子工作,养育并保护小孩。此时,人的行为在无意识中已经包含利他的行为了。而如果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只考虑自己本身的利害得失,那就可以叫做自私了。

俄国学者萨克雷先生在《名利场》中这样形容自私自利的危害:“在一切使人格堕落的不道德的行为之中,自私是最可恨的、最可耻的。”法国文学家雨果也说过说:“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

稻盛先生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有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欲望不能只停留在利己的范围内,同时也要有利于他人的“欲壑”并谋求公共利益。因为利他精神终究也将有利于自己,并且这种利益会继续扩大。

利己和利人总是辩证的关系。有这样一则小寓言故事,告诉了人们自私自利,“小爱”过度扩张,最终必将招致灾祸的道理:

稻盛和夫谈利己之心:“小爱”扩张过度,必将遭致灾祸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一匹驮了一点儿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儿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小爱”扩张过度的人永远只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爱他人,对他人的不幸,表现出一种“罕见的冷漠和麻木”。所以自私自利者并没有真正的精神生活,有的自私自利者,尽管财产很富有,却是一名精神的贫困儿。

“小爱”过度扩张的人一般都缺乏感激的心情,缺乏感恩的美德,不会以德报德,更不会互助互爱,缺乏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不会爱人,因而不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会与群体和谐相处,不会与社会和谐相处,。

马克思曾经这样说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稻盛和夫谈利己之心:“小爱”扩张过度,必将遭致灾祸

在我们周围的自私自利者中的确不乏“能人”,不乏绝顶聪明的人,但是由于这些人将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为己”上,因而对社会的破坏作用也就越大。

如果人人都变成彻头彻尾的自私者,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古人吕坤先生所曰:“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人人都利己,人人只顾“小爱”,那么,人与人之间不是相爱,不是互助,而是充满了你争我夺,充满了猜忌、怨恨,人和人之间关系将会十分紧张,社会上的冲突会无限制的扩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必将是战争、饥饿,最后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自身的毁灭。

在稻盛先生看来,人的内心充满的幸福感,不是在满足自我,而是在满足了“他人”的时候。事实上,聪明的人应该能注意到,奉献于他人并不仅仅只是对他人有利,终究还将有利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