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第五期 一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抗疫记录,守护校园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

大难无情人间有爱。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很多奋斗在一线的九江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舍小家为大家,用个人小爱铸就社会大爱,涌现了一大批好人事迹。为大力弘扬抗击疫情中显现出身边好人先进事迹的奉献精神,

九江新闻网推出《身边好人战疫故事》专栏。

第五期 一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抗疫记录,守护校园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

一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抗疫记录,守护校园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

的故事

在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这样一位党员,倾尽自己的学识,用自己的智慧、耐心、决心与恒心默默奉献。她就是九江学院一名有着20年丰富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的吴燕老师。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吴燕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国难当头,必尽己能”。

第五期 一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抗疫记录,守护校园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

师者仁心关爱学生

面对疫情引起的人群不适,吴燕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孩子们还好吗?学生们会因此害怕、担心、焦虑吗?”为此,吴燕老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组织师生开展了“五个一”心理抗疫工程,耐心通过网络QQ、逐一电话联系有援助需求的同学,针对暂时处于危机中的同学及时进行了热情温暖的热线心理援助。

在学校的支持下,吴燕老师积极发挥心理学专业学科优势,紧急组建师生心理互助团队。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通过每日健康小贴士、问卷调查、互助交流等方式帮助疫情中的同学们调适心理、共抗危机;吴燕老师向同学们发出《致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一封信》,鼓励广大学生骨干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在吴燕老师的带领下,朋辈心理辅导员们还联合录制了“共克时艰,武汉加油”的小视频,向大家传播疫情心理防护小知识,为广大学子抗疫加油;吴燕老师通过电话逐一了解关心重点疫区湖北籍的学子的身心健康及困难需求,用共情温暖的助人方式,及时对该同学进行在线心理辅导,减轻疫区同学的心理顾虑;通过网络渠道面向同学们展开调查疫情与心态专项调查,在短时间内及时掌握学生目前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心理援助需求,排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不忘重担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能为社会公众做些什么?”这是吴燕老师在疫情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由于此次疫情的影响,社会公众、学生群体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恐慌、烦躁等不良心态,为此教育部思政司、教育厅社政处以及学校倡导号召心理学专业人士参与心理援助。吴燕老师听说此事后,义不容辞第一时间加入了省高校疫情心理援助专家团队和九江学院心理教师援助团队,为广大师生及社会公众义务提供温暖知心的心理救助。

对待热线援助工作,吴燕老师每天起床后首先必做三件事:一是了解当天疫情的发展动态;二是查看心理热线援助的值班安排,了解当天要接待求助者的基本信息;三是根据求助者的预留信息提前研判接线的方式方法。“‘好战士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前做好对当事人的了解和分析,不仅是咨询策略上的准备,同时也是对心理援助工作的一份尊重和责任!”吴燕老师始终这样认为。

日前,教育部思政司招募全国高校优秀心理咨询师支援湖北防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吴燕老师得悉此消息后,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并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核,即将开始她助人之旅的新征程。

积极履责专业耐心

2月5日下午,一位求助的同学带着焦虑和惆怅的语气在热线中向吴燕老师诉说“现在整天闷在家里实在是不好过,想学习但又拿不起课本;看电视、玩手机吧,好怕自己视力一落千丈;整天无所事事,精神颓废,我父母最近开始上班了,好担心他们在外面感染病毒,老师,你说这样的日子咋过?啥时是个头啊?”电话这端,吴燕老师一边用“此刻我能充分理解您这样的体会”、“好,请继续说说看”等温暖共情的方式“拥抱”该同学的感受,鼓励他充分表达情绪情感,一边迅速用纸笔做好当事人求助信息的关键点。伴随着吴老师对求助者种种倾诉的共处和理解,该同学的语气节奏已经由一开始雨点式的着急逐渐变得平稳下来,诉说中开始出现停顿疑问的间隙期,吴老师及时抓住这样的危机干预关键期,但她并没有对同学进行说教式的咨询,而是用通俗幽默的话语询问该同学:“想想看,平时最让我们担心焦虑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儿还是未来不可预测的事儿?”

面对当事人这样由突发疫情引起的暂时心理应激反应,吴燕老师始终坚持人本主义接纳的态度和对当事人的鼓励支持,她相信当事人是自身问题的最佳解决者,咨询师所要做的就是在热线这端减轻求助者的负面情绪,用积极思维为求助者搭建一个重审自身问题的参考框架,伴随求助者走出疫情带来的心理阴霾,拨云见日、重见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