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国已研制出五代机,但仍有300多架二代机服役,为何不退役?你怎么看?

雷镐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一块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根据统计,中国目前有600余架歼-7和歼轰-7,以及143架歼-8,合计超过700架。这么大数量的二代机,其实根本没有在短期内全部换掉的可能性。并非是中国不愿意换,而是换掉的代价实在是太过巨大。

目前世界各国之中,战机数量超过1000架的屈指可数,甚至于很多时候几十架或者几百架二代、三代机就是一个国家全部的空中力量。即使按照一架战机500万美元的低价来算,中国这700余架歼-7和歼-8战机的总价也要接近40亿美元;而假设用以替换其的的歼-10价格在3000万美元左右,则退役这些战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高达250亿美元。

要知道,过去一年里中国的军费还不及2000亿美元,假设四个军种平分这笔款项,则空军一年所能够获得军费还不足500亿,拿出一年一半的费用来进行战机的更迭根本没有可能,更不要说用于接班歼-7、歼-8的绝不仅仅只有3000万的歼-10,更昂贵的歼-11、歼-16、歼-20和更多的歼-15都是需要花钱的。另外,中国目前战机产能也不足以在一年到数年内生产出如此庞大数量的4代和5代机,因此空军战机换代并不是一件能够速成的事情。


区域拒止


我国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装备2、3、4、5整整四代战斗机的国家了。至今,仍有数百架歼7在役。从老旧的歼7II,再到最新的歼7E都有。而仍保留着的两百多架的歼8D/F,实际上已经升级到了准三代机的水平,所以不归入二代机行列。实际上,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二代机也就三百多架。

这些2代机,实际上也有不少是具备三代机水平的。例如歼7E,最后一架歼7E是在2006年才正式下线的,距今只服役了12年,机体寿命尚有冗余,而驾驶这些老旧战机的,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新学员,权当实习。

在重点防御方向,空军都将歼10、歼11系列这些三、四代战斗机尽可能地靠前部署,歼7、歼8甚至引进的苏27大多已经退居二线。其实,周边国家空军的主力装备,跟人民空军的二线装备差不多,国土防空压力不算大。对三、四代战斗机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迫切。

这些二代战机仍然留在现役编制里,也是利大于弊。一来是可以以较低的飞行成本来训练新飞行员;二来也避免浪费国家财产;三则是出于国家空防考虑,不至于直接出现数百架战斗机的巨大缺口。

现在是和平年代。空军的建设不能急,必须得一步一步来。其实,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二代机被换下,此前就有一个歼7旅,整建制改装歼16。每年入役的歼10、歼11等等战斗机的数量至少32架以上,这些二代机的光荣退休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战壕


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首先要说的是,我国二代机的数量远不止300多架,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目前二代机的数量超过700架。

今年春节期间空军老旧的歼7出来拜年,让很多观众恍然大悟:没想到已经列装歼20、歼16、歼10C等新锐装备的我国,竟然还有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的老旧歼7.空军用这种近乎家丑外扬的方式很直白的表达了一个意思:给钱!

笔者曾经根据英文版维基百科的数据统计过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各型战斗机的数量,简单的统计结果如下:

歼7:418架

歼轰7:194架

歼8:143架

歼10:260架

歼11:348架(包括苏27)

歼15:30架

歼16:50架

歼20:28架

苏30:100架

苏35:24架

合计:1595架

根据这个统计,我国目前拥有接近1600架战术飞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位列世界第三。但是仔细分析我国机队情况,就会得出一个非常悲伤的结论:歼7、歼8、歼轰7这三种二代机的数量为755架,差不多占了半壁江山!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空军主战装备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列装了一批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战机,但是整体上来说,我们还是一支质量水平较低的空中力量。目前的现状与我国立志打造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要求差距很多;与我们的对手相比也是差距很大;与未来战争对空中力量的要求差距也是很大。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任重道远。

诚然,目前我国第一款四代机歼20已经开始在多个单位列装,初步形成了战斗力。但是受制于发动机等配件供应压力,目前歼20刚刚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每年的产量不超过两位数,目前列装的总数也超不过20架。而第二款四代机据称刚刚获得立项,离正式列装恐怕至少还有5年的时间。

反观对手那边,F22已经装备187架,甚至早就结束了生产。第二款四代机F35目前交付量已经超过300架,而且年产量接近100架,这还是小批量生产阶段。

美国在航空工业方面的深厚底蕴让人叹为观止。目前日本已经接受了第10架F35A,在四代机的数量上没有被我国落下太远,而韩国已经接收了第一架F35A。对于我国来说,四代机已经从遥远的威胁变成了眼前实实在在的威胁。

目前我国装备的歼7、歼8和歼轰7,虽然整体技术水平略差,但是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尤其是接近200架的歼轰7飞豹,目前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战术打击力量。

飞豹的载荷航程性能非常优秀,可以在获得制空权的情况下执行炸弹卡车的任务。虽然性能更加先进的歼16目前正在大批量换装,但是歼16首先要配合歼20执行指控任务。机体还比较新的飞豹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打击力量。

歼8的空战性能已然落后,但是摇身一变成为战术侦察机后,仍可以利用自己高空高速的优势获得生存空间,仍有相当的战术价值。

数量最庞大的歼7才是最需要淘汰的。目前我国的歼7除了执行有限的边境管控任务外,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战术价值,唯一的作用就是保持空军编制,维持一支庞大的飞行员队伍。

但是,这么多二代机很难一下子就完成换装。目前我国能生产战斗机的厂商有北边的沈飞和南边的成飞。沈飞主要生产歼16、歼15,近年来又复产了一批歼11B系列。成飞主要生产歼20和歼10系列。目前两家主机厂每年交货的战机数量在100架左右,仅次于美国。这样的生产速度已经接近饱和,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空军的需求。所以,南北两家主机厂、包括发动机生产厂商目前都在扩建厂房、增加生产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就别在黑这、黑那的了,在中国空军对新战机望眼欲穿的情况下,每家厂所都很重要。

说道这里,笔者要提一下中俄间苏35的交易。我国订购的24架苏35目前已经完成交货,现在网上为是否应该继续订购吵得不可开交。有些人认为继续订购苏35说明我国的歼20、歼16中看不中用,如果好用的话,为什么还要继续订购苏35呢?笔者觉得,有这样想法的人要么是心理阴暗、要么就是智障。苏35无论是否强于歼20、歼16,至少它比歼7、歼8强吧?在国内产能已经饱和的情况下,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利用国外产能以最短的时间获得顶用的装备,难道不是好事吗?

在还有6、7百架二代机急需换装、100多架苏27即将到寿的情况下,再纠结苏35是否强于歼16这样狗屁倒灶的事儿,都是些那啥。笔者坚决支持继续引进苏35,如果能用我国更先进的航电技术进行合作改进,那是更好不过的事情。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财大气粗到能够全部装备五代战斗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许多老旧的机型在服役,其中包括大批的T-38教练机,这是一款比我国的二代战斗机列装时间还要长的机型。


歼-20战斗机是我国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这是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先进的机型,目前已经开始列装作战部队。歼-20战斗机是一款我军的拳头装备,隐身性能保证了这款机型的作战效能。

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阶段,歼-20战斗机之类的第五代战斗机造价非常高,另外由于四代机目前在产的机型不是很多,在未来作战隐身化的前提下就不会大批量的建造,这个就处在一个尴尬之中了。


大批二代战斗机还在服役不是只有中国特有的现象,包括日本航空自卫队等也有大批的二代战斗机在服役,欧洲国家最近几年前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代战斗机还是会退役的。


航空视界


俗话说“胖子不是一口吃的,但是胖子却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我们的空军也一样,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90年代我们连三代机都没有装备多少,而且仅有的那几架还是从俄罗斯买来的苏-27呢!而如今我们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不要过于急切,给我们空军时间好吗!


我们的一,二,三代机的代表

在这里首先说明一下,我军方标准歼-20属于四代机,而歼-10系列,歼-11系列都属于三代机,而歼-7系列,歼-8系列都属于二代机。如果按照美俄目前的标准,整体上都是提升了一代,也就是说,歼-20,F-22,苏-57,F-35这都是五代机。也就是我们题主所说的五代机了,这样就不容易混淆了。而题主所说的二代机就是我们的歼-7,歼-8系列。


正高大上的科幻歼-20战机

我国目前拥有1300余架三代机(按照我们军方标准说话),包括歼-10A/B/C,苏-27SK/UBK,苏-30MK/MK2,苏-35S歼-11A/B,歼-15,歼-16,还有一些歼轰-7飞豹(其实应该算是二代半战机)。而我们目前换装的主力是以歼-10C,歼-15,歼-16为主,苏-35S就是固定的购买了24架。
满满的科幻色彩的歼-16战机

而在四代机方面,我们歼-20战机是在2017年中旬开始装配部队服役的。目前数量还不清楚,外界普遍猜测应该在20架以上。歼-20战机还是属于小批量装备部队时期,歼20战机还没有完成真正的全面生产,与其配套的WS-15发动机还没有定型,目前还不会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量产应该会在2019-2020年开始,而且可能要生产10年以上的时间。



也就是说战机的研制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更新与替换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到目前我们为什么还会拥有几百架的二代机了。而我们的二代机的数量一直程逐渐下降的趋势,2017年的时候我们二代机还有600多架呢,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在进一步缩小。这就已经说明了我们在快速换装,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空军面临的换装压力还是很大的,除了老旧的二代机歼-7、歼-8需要换装以外,我们还有90年代初期引进的苏-27SK都已经到了飞行大限(主要是我们使用的强度太高,飞机已经到了安全寿面年限),我们不得不要对其进行逐渐的退役,换装我们的新战机。
成排的歼-7战机依然在服役

而所谓的老旧的歼-7、歼-8都是90年代生产的,还有部分寿命没有用尽,完全还可以执行,防空截击,对地攻击等任务,还可以再继续服役到2020年以后,那么在我们的新机没有生产出来之前,继续使用二代机,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歼-8Ⅱ战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束语,作为事物发展都需要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的战机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新陈代谢总是需要逐步的来完善,更何况我们国家为了改革开放,亏欠我们军队的时间又那么多。我们需要改观,那就需要时间,给我们国家一些时间,给我们军工人一些耐心,相信我们的成就会越来越让大家满意,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看今天的珠海航展开幕了!!


淡然小司


装备的更迭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里面牵扯造价和后勤保障的问题,要循序渐进的换装

我国的第五代战机项目启动于1997年,2011年歼-20实现了首飞,到2014年基本完成定型,2018年2月歼-20正式列装部队。

相比于第四代战斗力,五代机的最大优势在于隐身性,这就如同我看得见敌人,但敌人却看不见我,敌人只有招架之功而毫无还手之力。所以五代机在跟四代机的演练中,往往以碾压的成绩获胜,这在美国的红旗军演中已经得到了多次印证。

在红旗军演中,美国的F-22战斗机与欧洲的台风战机的交战基本都是以大比分优势取胜,虽然偶尔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但总体来看,四代机即便是再怎么升级也不是五代机的对手。这让德法两国彻底放弃了对四代机的升级计划,两国准备联合生产五代机。(世界首款五代机——F-22战斗机)

在今天才开始着手研发五代机显然是落后于节奏了,但德法也没有办法,毕竟随着五代机的普及,四代机就变成了活靶子了,所以五代机的研发工作必须硬着头皮上了。

既然在五代机面前,四代机如此不堪一击,那么为啥我国现在还在生产四代机?全部换成五代机不好吗?

全部换成五代机当然好啦,但是换装备还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造价!每年的军费是有限的,五代机虽然好,但价格太贵了。

就拿美军的F-22来说吧,F-22早在2006年就正式入役美国空军了,到目前为止美军共计接受F-22大约180多架(包括实验机),这个数量远远少于美军当初的预期,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在F-22装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架飞机根本没有对手,可以说独孤求败,没有必要再继续采购了。

其二则是F-22的造价太贵了,现在F-22的单价已经逼近3亿美元了,这还没算上平时保养的费用,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经不起这么个花钱法!

基于以上这两点,目前F-22只是部署在美国本土和几个重要的海外军事基地,美军现在的主力战机仍旧是F-15和F-16。

F-15是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研发的战机,虽然距今时间非常久远,但是由于该机型底子好,外加美军不停地迭代更新,从发动机到航电设备,再到机载武器,今天的F-15仍旧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战斗机。除了在沙特手中翻过车以外,F-15在正常军队手中从未有被击落的记录。(F-15战斗机)

作为美军的主力战机,F-15在服役之初时的各项性能都非常拔尖,但是由于造价问题,美军决定再研发一款价格较低的轻型战斗机,从而和F-15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于是F-16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后来的实战证明,F-16虽然价格低,但战斗力绝对不低,以至于很多国家直接将F-16当做主力战机使用。

如今虽然五代机已经服役多年,但拥有五代机的国家并不多,四代机目前还是可以满足大多数国家的需求的。就算是美国,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F-15和F-16都还是主力战机。至于F-22,则是美军的大招,平常轻易不用,用则天崩地裂。

而我国所面对的情况和美国差不多,歼-20虽然性能优良,但现在中国周边还没几个国家有五代机,歼-20的实力发挥不出来。再说歼-20造价也非常贵,既然暂时用不到,不如多造几架四代机。毕竟我们国家领土非常辽阔,五代机再如何先进,数量不够也看不过来。因此歼-10战斗机依然会作为我军的主力战机,与歼-20高低搭配使用。(歼-10C战斗机)


千佛山车神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水要一口一口的喝”,否则会被噎死或呛死的,最终是得不偿失啊!即使我们已经研制出了歼-20隐身战斗机(我国称为四代机,美国称为五代机),但是要说全部将大量的二代机一下子全部退出现役,估计没有那个国家能够做得到,包括航空工业强国美国。我认为这是在正常不过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根据美国2019财年国防预算法案来看,美国也仅是打算花76亿美元装备77架F-35。美国每年的军费我们都知道,7000亿美元左右可以超过它后面几十个国家之和,老美想短时间内换装大量F-35都不可能实现的。这其中包括了制造能力、钱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内,而且大量换装后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否则别人天天来飞到你头上,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换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急不得。

隐身战斗机虽好,但是目前作为敲门砖以及执行纵深突防等特殊任务,还没有那个国家将隐身战斗机的作战定位好,只能说是在入门阶段;而且携带的弹药数量远远比不上三代机;一下子就像用隐身战斗机换装完二代机,即使有足够的产能,这么贵的家伙都不知道怎么大规模使用,作用也不必现在三代机的大,要来干嘛,军备竞赛啊!最终不是被别人搞死,而是自己先搞死自己。

飞行员也是个大问题,即使是目前的二代机飞行员换装三代机后,也需要逐步适应的过程,加上驾驶二代机的大多是年龄较老飞行员,让他们再去摸索高精尖的三代机或四代机,实在是一个大问题。等老一代飞行员退役后,他们驾驶二代战机会随着他们一起退出现役,随后大量的三代机四代机进入原先二代机的战位,三代机、四代机的主力必将是从飞行院校毕业不久的年轻飞行员。

其实不只是我们国家,现如今恐怕除了美帝之外,绝大部分国家都还是装备有大量的二代机,米格-21、幻影Ⅲ等等。只要不是热点地区,二代机至今依旧能够担负起大多数国家的战斗值班任务,性价比也高,不至于一下子就换了。战机不同于软件,不是从网上下载安装更新就可以的,进行一次代际战机的换装,不只是买战机需要花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的改造升级、飞行员的改装飞行训练以及地勤的培训等等。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中间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的过程,只要万事俱备了,我们就可以马力开足使劲造。二代机的换装也是如此,各方面都必须跟得上才行,不能为了好看就马上全部换完,任重道远啊!欢迎给个赞 关注!


弘军扬客


对于我国依然有上千架老式战机服役,如何看待呢?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由于我国航空工业长期落后于美俄,基本上都是引进仿制为主,自己没有能力有计划地进行战机更新换代,因此,一代飞机的生产往往会延续很长的时间。我国自从引进仿制J7成功以后,大量生产,唯恐数量不够,的确在短时间内大大增强了中国空军实力,由于一直没有能力研制三代机,一直到90年代末,我国还在引入英国马可尼的雷达电子设备改进J7,因此,J7的版本众多,包括J7I、J7II,J7 III、J7MG和J7P型,也导致J7装备存量很大,后来逐步服役了J8、J8II战斗机,后者性能还可以继续用,但是老版本的J7I、J7II需要尽快淘汰了,J7最新改型的性能还是不错,依然使用的价值。

J7MG性能还是不错的,有能力进行中近距空战

老式J7战机

其次,现在我国有能力自主开发战机后,之所以不迅速更换所有二代机,主要还在于战机寿命周期与更新周期共同决定的。当维持某一稳定机队规模时,新加入的战机与淘汰的战机会形成平衡,这种模式是和平时期资产价值最大化的更新模式,可以优化存量资源,包括生产线资源与存量战机资源。一次性大规模更换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追踪最新的技术,因此,西方国家一般都批次更新,新老并存。

以色列也F4“鬼怪”战斗机依然在服役

第三,新老并存,寿命结构与技术结构均衡合理是装备理想的新陈代谢方式,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完善的战机研发、制造与使用体系,是一个国家空军现代化的标志,也体现了大国自信。


鶇飞天


既然说了有300多架二代机服役,那么就不能按照老毛子标准说我国研制出的是五代机,而是应该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这样问,为什么四代机已经研制出来了,我国却还有大量二代机服役。


截止2018年1月我国目前在役的二代机大约还有600架,主要包括238架歼-7、96架歼-8、240架飞豹战斗轰炸机,而这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了,性能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歼七歼八是米格21的一奶同胞,虽然作为两倍音速机,高空、高速性能不错,成本也低,维护也简单,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金子招牌,但是再怎么赞美也无法掩盖他们二代机的属性,在空战中遇到三代机、四代机基本上只有被吊打的份,指望他们打赢未来战争是不太现实的,这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不是我们想用二代机,而是没有办法,产能跟不上,军费还是不够用,为了便宜必须得用二代机。


我国目前三代机加四代机总数已经突破1000架,主要有420架歼10,580架左右的侧卫系列(包括苏27、苏30、苏35、歼11),15架以上的歼20量产版。从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我国战机产能仍然略显不足,虽然各大厂家都已经开始推广脉动生产线,但是目前还没有到产能爆发期,再过一两年换装速度应该会加快许多,而目前沈飞复产歼11B主要原因还是应对师改旅后航空兵编制扩充的应急之举。

二代机目前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用于和平时期的拦截和驱逐任务了,我国装备的大部分都是二代深度改进型,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外国侦察机、电子战飞机、运输机等辅助飞机入侵防空识别区和领空时使用二代机执行拦截驱逐任务效费比更高,简言之也就是更省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战机生产能力的提高,二代机被淘汰是早晚之事,不过就算被淘汰他们也是曾经守卫祖国领空的勇士,绝对不容诋毁!



军武吐槽君


对于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1、虽然我们已经研制出了歼20和歼31战机,但是技术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由沈飞研发的歼31战机到目前为止仍然还在试飞阶段,切因该项目并非国家立项,是否会服役于空军还是个未知数。歼20虽然已经服役,但是已服役的歼20的发动机还是由俄罗斯提供,说明我们的歼20还是会限制于他人。虽然我们有为歼20专门研制WS-15,但是它目前还不成熟,无法满足歼20的性能要求。只有当WS-15列装歼20时,歼20才能是完全成熟。

2、即使我们想大量换装歼20,但是由于制作歼20的高新技术及材料涉及范围太广,超级计算机、高精密数控机床、新型复合材料运用、高新冶金技术等等。而我国建国时工业基础几乎为零,高精密数控机床、新型复合材料运用、高新冶金技术等方面起步慢,即使我们想大量生产歼20,我们的生产线就算日夜赶工也无法满足要求。

3、歼20的造价比三代机高很多。歼20需要的新型复合材料多切广,加载的电子系统、雷达系统以及武器系统都是我国最为先进的,所以制造一台歼20大约需要6-7亿元左右,并且后期地勤维护所需要的资金也不少。故而现在开始大量制造歼20,我们的空军会被拖垮。

4、我们主题中所说的二代机主要是歼-7、歼-8以及其改进型。二代机大约还有600架,主要包括238架歼-7、96架歼-8、240架飞豹战斗轰炸机,而这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了。这些战机在我国服役数量最多时达到几千架。然而进入21世纪,这些战机因性能跟不上慢慢被苏-27SK/UBK,苏-30MK/MK2,苏-35S歼-10A/B/C,歼-11A/B,歼-15,歼-16等淘汰。但是由于二代机数量多,不可能在几年内就全部完成换装,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我们迫不得已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比别人晚起步太久了。

现在二代机已在逐步的在退役,慢慢地被三代、四代机替换,逐步的加强我国的空军力量。即使二代机避免不了完全被淘汰的地步,但是他们依旧在发光发热,为我国空军贡献它们最后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