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这爷仨谁更强一点?为什么?

包蕊杰


宋徽宗

本名赵佶,宋神宗11子,宋哲宗之弟,继位之前被封为端王,在位26年,以太上皇的名义在位1年。传说是后主李煜转世,天资聪慧,喜好射箭、骑马、蹴鞠、水墨、丹青、艺术造诣颇高。其独创书法“瘦金体”,花鸟画“院体”,更是在书法绘画领域影响深远。上位初期,尚能理政治国。在位期间,安与纵情享乐,朝廷纲纪废弛,重用奸馋之辈,不顾民生疾苦。外不修军政以强国,内不理民政以安邦,面对外族侵犯,割地赔款求和。靖康之变发生之前,临危传位于宋钦宗,之后被金人俘虏,金人斥封其为昏德公,目睹妻儿老小沦为敌人玩物,精神与肉体受尽屈辱,命丧五国城。

归纳总结四句话:有翰林学士之才,却掌天下之权,才德不相符,终留万古恨。

宋钦宗

本名赵桓,在位一年多,宋徽宗之子,宋高宗的哥哥,临危受命登基,上位后除掉蔡京,童贯等奸佞之臣,重用李纲等主战派官员,朝局暂时为之一新。心中仍旧妄想安于现状,听信主和派谗言罢免李纲,亲自去金兵大帐合谈,不料金人出尔反尔,反被扣押作为人质。靖康之变以后,与宋徽宗一起被囚禁与五国城,金人斥封其为重昏候,精神与肉体受尽屈辱。高宗即位以后,高宗之母韦后,多次与宋高宗商议迎回宋钦宗,最终也没有实现。宋钦宗卒年57岁,葬与燕京永献陵。

瑞纳总结四句话:临危受命振朝纲,性情反复妄乞降,受尽屈辱做昏候,有国难归葬异乡。

宋高宗

本名赵构,宋钦宗之弟,宋徽宗之子,北宋最后一位皇帝。继位初期,吸取前车之鉴,重用主战派将领,多次打败金国入侵战略,双方相持不下。金国看到宋朝发生变化以后,改变一味征战的策略,释放人质秦桧返宋,离间主战派与宋高宗君臣关系。秦桧果真不负金人厚望,联合一批奸佞小人,从主战派官员迎回二圣的心思入手,蛊惑多疑的宋高宗,逐渐得到宋高宗信任。宋高宗重蹈徽钦覆辙,固守宋朝重文轻武的组训,在岳飞即将反击金国之时,派出十二道金牌令箭追回岳飞等主要将领,并以莫须有之罪处死。朝中一批主战派将领遭到牵连,或免职或流放。此举导致朝中主战派官员彻底寒心,韩世忠等将领隐退乡野。从此金国出兵南下肆无忌惮,宋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说到这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宋高宗面对金国的侵略,吓得魂不附体,不能生育。临终之际说是梦到宋太祖赵匡胤训斥,然后便访太祖子孙,将皇位还与太祖后世。

归纳总结四句话:生于乱世当自强,妄用奸佞进庙堂,成败之间于一念,千古骂名悔断肠。

以上这三位皇帝,没有谁比谁强,只能说谁比谁弱。虽在君位,却无君德,没有经国治世之才,没有任人唯贤之能,导致内忧外患不绝,造成民生苦不堪言。国无明君,江河日下,纵然宋朝人才济济、工业发达、经济繁荣、科技领先、最终还是难逃厄运。


Oo否极泰来oO


论政治能力宋高宗能力强,其次是宋徽宗,再次是宋钦宗

论艺术,宋徽宗强,其次是宋高宗,再次是宋钦宗

从政治能力进行分析

宋高宗对外是很渣,但在那种乱局下,能稳定内政,维持半壁江山,还是值得称道的。要知道,那时候南方盗贼蜂起,军阀跋扈非常严重的,但其私心很重,以莫须有之名杀死抗金名将岳飞,就是怕其北伐迎会二圣。

宋徽宗前期还是有些作为,联合部分朝臣迫使向太后撤帘,并且在政治斗争取得胜利后并没有落井下石,顺手保全了向太后的名声。后期重用奸臣,即童贯,梁太尉,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正如编写《宋史》史官所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宋钦宗 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

从艺术方面进行分析

宋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而做为帝王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高宗,宋钦宗都有传世作品,或多或少受其父徽宗影响





景粼玖序


很明显啊,宋钦宗的皇帝生涯是三个人里最优秀的。宋徽宗和宋高宗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为什么我非要加个界限词——皇帝生涯。

因为赵构曾经是个英雄,他的亲王时期妥妥的是少年英雄。主动去金营,谈吐不卑不亢。以至于金军都不相信软弱的宋朝能出这么个英武的皇子,普通认为他是假冒的,愣是把他打发回去(换了五皇子肃王赵枢)。

他去金营前有一句话圈粉无数——国家大事,勿以一亲王为念。所以靖康之变后期(第二次开封之战),北宋中枢和地方都对他寄予厚望,以至于一呼百应。但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那股子劲没了,开始有了小九九。

国难当头,勤王也不积极了。北宋没了。他称帝后对收复故土也不太积极,反而沉迷于享乐。北宋堕落的官僚系统在他周边居然又复活了,凭空弄出个“苗刘兵变”。往后倒也有过雄心壮志,不过都很短暂。正值盛年就当了太上皇,一当就是三十多年,光顾着享乐了,没有担负起君王的责任。

国仇家恨历历在目,却耽于享乐,必须要批判一下。

宋徽宗那就别说了,整个就一“老混蛋”。你不要把他傻白甜文人皇帝,实际上他心机很深,和明朝的嘉靖有的一拼。北宋那么多皇帝,除了开国的那两个,就他的权力最大。

狠到什么地步呢?差点科举制都让他废除了,整个官僚系统都被他捏在手里玩。享乐,是他生活的主体。美中不足的是,他玩脱了。北宋的军队被他的亲信活生生掏空了,或者说加速了原本的腐败堕落【制度也是一方面】。金国在北方崛起,直接用武力说话,不玩文的那一套。打,很明显打不过,一时间人心惶惶。

宋徽宗知道自己不得人心,就把皇位传给了宋钦宗,甩锅能力max。一有问题,马上推卸责任,没有一点君王的样子。最可笑的是在他居然带着几个心腹大臣偷偷往南逃,怕就是想拿宋钦宗为自己吸引注意力哟。所幸,苍天绕过谁?他被群臣“迎”了回来,最后到金人的牢房里去悔改下半生。

最后说说宋钦宗吧,这位是真倒霉。宋徽宗还有个文艺,宋高宗笑到了最后,只有他夹在中间被一笔带过。但作为皇帝,他是合格的,《宋史》中对他评价也很正面。

帝在东宫,未见失德...

他的皇帝生涯只有一个使命——挽救濒危的北宋政权。在清理宋徽宗祸国殃民的亲信时收获了举国的民心,但终究要用实力说话。

靖康之变时,天气过于寒冷,他亲自上城墙慰问士兵。后来天气真的冷到没法作战,士兵在城墙上都冻僵了,他亲自光着脚到庭院里跪着祈福。为了宋徽宗愿意亲入敌营,于国于家可谓至善矣。所以在当时他真的很得民心,士民都拥戴他,阻拦他的车马,望之流涕。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赵氏能在南方续命成功,可能有他的一份德行在其中吧。

他唯一的问题是被俘之后没有立刻自裁,有辱国体。对于他,我始终抱着同情的心理。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看不见的角落


如果宋徽宗、宋钦宗还有宋高宗排个号,宋高宗应该更好一点。宋高宗赵构纵有千般不是,只知道逃跑、杀了岳飞…好歹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延续了大宋一百多年国祚!

再说宋钦宗此人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做了皇帝,到了第二年就被金国俘虏。虽然他是亡国之君,但大宋的覆灭主要还是因为他老爹把天下败的够呛,就算是做皇帝也还是被老爹打晕了抬上龙椅。宋钦宗也曾重用李纲等忠臣抗击金国,奈何无政治经验、行为反复导致大宋灭亡!

这爷三最败兴的应该就是宋徽宗了,重用蔡京等奸臣为祸朝纲,喜好奇珍异石,劳民伤财收集花石纲,把国内霍霍的一团糟,对外又不自量力与金国结盟,结果引狼入室使得大宋江山毁于一旦!





石说大史话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人绝对有一个比较强的,不可能采取平均主义,这一标准就是在政治治理上、在治国理政上、军事经济上,宋高宗都胜于他父亲和哥哥, 

赵构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赵构醉心书道,他整理和收集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对南宋书坛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一、宋高宗的优点

1、重建大宋,保留了半壁江山,延续了宋朝的命脉。

2、以强大的皇权为依托,对逃亡到南方的流民妥善安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且贷款借种子给流民恢复生产,一直也没有对流民收取赋税,这个可以说是惠及天下万民沐浴圣恩的政策。

3、施政得当,重视商业海外贸易文化教育,使经济文化在高宗晚期和孝宗朝时再达世界巅峰!

4、勤俭节约。修的皇宫为历代最小,皇宫各种活动名字靠换招牌而非大兴土木,吃饭都注意拿两副碗筷,保持菜干净不使那些侍臣吃残羹,只是吃皇帝剩下的御膳!另外赏赐大臣也比较节俭抠门,

5、军事上,通过驾驭众大将守住半壁江山,也可圈可点!虽然说没有收复中原,但已经很了不起了!

二、宋徽宗的评价

宋徽宗赵佶被后世评价:诸事皆能,但是独独不能做君王。他自创的字体被称为“瘦金体”,而他的花鸟画也自成一派为“院体”,当真是古时少见的全才。赵佶在位期间,极度奢侈与享受,任用那些奸臣,大肆兴修园林宫殿,至此激起民怨。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在囚禁期间受尽精神折磨,也因此写下了很多著名诗句。总得来说,可以看出,宋徽宗的才能在于文艺,并不在治国。公元1135年,宋徽宗逝世。

三、宋钦宗的评价

宋钦宗赵桓不善治国,对内大肆压榨百姓,苛税杂役;对外一度软弱无能,对金兵的叨扰只有无奈与软弱。好几次想要往南方逃避,但都被李纲劝阻。金兵来战越来越频繁,钦宗赵桓变得宋钦宗赵恒可以说是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懦弱无能,就是因为他听信了奸臣的谗言,撤免了李纲,向金国求和。而金国则在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围攻燕京,历史上称“靖康之变”。宋钦宗赵桓无力对抗金兵,最终被当作俘虏,贬为庶人。至此,北宋灭亡。而宋钦宗也与其父宋徽宗被俘虏北上。至此,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不仅要忍受生活上的折磨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公元1156年,宋钦宗逝世,享年57岁。

不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一比,宋高宗明显比他的父亲和哥哥强。

另外宋高宗在书法上的成就不比宋徽宗差。赵构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赵构醉心书道,他整理和收集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对南宋书坛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宋高宗在弓箭武器制作上,也有独特的技艺。

综合以上,宋高宗绝对比宋徽宗、宋钦宗高明、高强许多。


阳高快乐


先简单分别介绍下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的政治经历,再来判断这爷仨谁更强一点?

宋徽宗赵佶

赵佶的哥哥宋哲宗赵煦死后,宰相章惇是不同意让赵佶做皇帝的,理由是:“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实际上章惇看错赵佶了,在政治能力上,赵佶还是很强的,他本来是前任皇帝的弟弟,按照常理是不应该继承皇位的,阴错阳差之下当上皇帝,本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权力培养的赵佶很快就进入到皇帝的角色。

赵佶利用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就日趋激烈的变法派和保守派的争夺,先后贬斥章惇、曾布、韩忠彦等老臣出京,提拔可以在变法和保守之间变通的蔡京,目的就是为了不受任意派系的掣肘,不像宋哲宗在位期间,高太后掌权时,朝堂上全是保守派,宋哲宗亲政后,朝堂上又全是变法派,连皇帝都要被牵着鼻子走。

而蔡京为了地位也能放下士大夫的尊严迎合赵佶,赵佶始终能让自己的皇权高高在上,从选择两面派蔡京做宰相来看,赵佶心里门清,对皇权的掌控是很强的,当蔡京的权力有可能威胁到皇权时,他又提拔童贯、梁师成等大太监来制衡以蔡京为首的士大夫们,让太监和士大夫们形成两个对抗的政治势力,赵佶轻松变成仲裁者,著名的北宋“六贼”就是一半是士大夫,一半是太监。

对内,赵佶牢牢掌握住皇权,北宋的皇帝中过得最奢侈的就是他,甚至为了自己的喜好(花石纲)激起民变,但却没有几个大臣敢于指责赵佶,像宋仁宗那样想提拔宠妃的亲戚还被包拯指着鼻子骂的情况在赵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他可以随意让太监们去弹劾看不顺眼的官员,对皇权的掌控达到北宋之最。

对外,北宋虽然最后被金国消灭,但赵佶在位时至少压服了西夏,勉强还灭掉了辽国,收回了部分燕云十六州,不过在危急时刻,赵佶还是暴露出了一定的本性,金兵第一次围汴京城时,他吓的逃跑,第二次再来时,他甚至连跑的勇气都没了,结局悲惨,如果没有“靖康之耻”,不管赵佶把北宋折腾成什么样,至少从权力的角度来说,赵佶是个成功的皇帝。

宋钦宗赵桓

赵桓只做了一年多一点时间的皇帝,不太好判断他的政治能力,对外妥协、胆小是肯定的,也导致了他自己后半生的悲惨结局。对内,他在位期间只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利用太学生陈东的弹劾,干掉了太上皇赵佶在位时重用的心腹,即北宋“六贼”,原因也只是为了和太上皇赵佶争权,试图在朝堂上消除赵佶的影响力,可惜的是金国没有给他发挥政治能力的时间,赵桓和赵佶这父子俩的政治角力被“靖康之耻”打断了。

宋高宗赵构

赵构在史书上是被誉为宋朝的“中兴之君”,在“靖康之耻”后,他以宋徽宗赵佶唯一在外的皇子身份扛起了南宋的大旗,没有赵构,南宋估计会像南明那样,内部争斗不休,让金国捡便宜。不过,史书上的赵构在民间的民声就不是那么好了,原因就一条,对金国跪拜妥协,并杀掉民族英雄岳飞,西湖岳王庙前跪拜的铁像实际上应该是赵构,只不过皇帝身份让他躲过一劫。

客观的讲,赵构的隐忍能力还是很强的,宋室南渡后,朝堂上主要是两股政治势力,以秦桧为首的北归派和本来就在南方安居乐业的南方派,这两派都不愿意北伐,恰巧赵构也不愿意北伐,接回赵佶和赵桓影响到赵构的皇位是次要的,主要是骨子里对武将集团的不放心在作怪,赵构就差点在武将发起的“苗刘兵变”中失去皇位。

赵构在金兵的威胁基本去掉后(韩世忠指挥的黄天荡之战后,金兵就基本上不会渡江作战了),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如何掌控皇权上,南宋是在南方,南方派肯定有一定优势,要想压倒这些土著,赵构只能是提拔北归派,理想中的情形是两派势均力敌,赵构居中仲裁,耐心等待新的天子门生(科举进士)成长起来。

但金国的压力始终存在,金国虽然在黄天荡之战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消化北方占领区,可赵构又不敢赌,只能是完全放权给赞成议和的北归派代表秦桧,让秦桧借金国的势慢慢做大,“绍兴合议”之后,赵构在秦桧的阴影下忍受了二十多年,这个期间,赵构的皇权完全被秦桧的相权(生前受九锡、封郡王,和孙子秦埙同时担任修史的官员)压制。

秦桧死后仅七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合议攻宋,赵构被打脸,一年后宣布退位。赵构在做皇帝期间,实际上实行的政策就一个字“忍”,忍金国,忍秦桧,但他的忍又不是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在“渭水之盟”后励精图治为击败突厥而忍,赵构是韬光养晦后没有作为,对宋朝来说是“中兴之君”,对历史而言,就是妥协投降了。

从上述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这父子三人总的来说对内都有着皇帝的本能,对外就差强人意,不是投降就是不停的逃跑,宋徽宗赵佶的政治能力更强一点,宋高宗赵构次之,宋钦宗赵桓最差,当然,赵桓的差是他没有时间去证明。


九头鸟漫谈文史


徽宗是典型的富二代,继位后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任用奸臣蔡京,至使国势日渐衰落。在金军攻宋时慌忙禅位儿子,自己躲个清闲。

高宗继位于乱世之中,一生都在平衡朝中各派势力,亲近奸臣,打压主战派。在宋金对峙中,心力交瘁,最后也学父亲禅位儿子躲避烦恼。

钦宗在位时间很短,且没有不良“爱好。”即位时正处于金军全力攻打京城之时,虽然也是消极抵抗,积极投降,但城破之际亲自慰劳守城军士,后来又两次前往金营,尽可能做自己能做的。

这三位皇帝,我认为最有担当的是宋钦宗。也许上天给予这位皇帝准备时间太少了吧。


普通男人29251927


首先这爷三都不是啥好东西,但要论个人能力,我认为宋高宗赵构强些。赵构早年到京营当人质,表现镇静,武力超群,让金人以为他是大将之子,喊北宋换人。后来在靖康之耻后建立南宋,虽然这个过程中他是极其狼狈,但南宋在他的领导下算是站稳了脚跟,没有被金军彻底打垮,并使国家机器慢慢进入正轨。特别是在秦桧死后的权力交接上,表现除了很强的政治手腕。

后人对赵构的憎恨来源于他不断向金人投降,并不惜杀死民族英雄岳飞。感慨他在能收复北方的时候,自己放弃了。我认为赵构不是不能收复北方而是不愿收复北方,因为皇位,因为自私,在徽宗、钦宗两朝他就是弃子,父亲、兄长都不关心他的死活。现在他好不容易有了说话权力他为什么要管他们。而且,徽、钦二帝回来他很有可能被赶下皇位,甚至被处死,他更不会把二人给弄回来了,哪怕冒着千古骂名。最后他禅位给自己的养子孝宗后,孝宗的政策多与他相悖他都没有制止,甚至为岳飞平反他也没说什么。说明他知道岳飞是冤枉的,但为了自己的帝位他不得已。

徽宗呢?文艺功底不错,但治国可谓昏聩之极钦宗也昏聩,当初在金人暂时撤退后,他不思如何富国强兵,反而不可思议的把主战派全部赶出朝廷,把避免靖康之耻的最后一丝希望都葬送了。





沧海一粟7528


这爷三作为宋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名声都不太好。

单纯就他们三个人能力比而言

个人认为

宋高宗>宋徽宗>宋钦宗

首先,在金人第一次攻打开封时,三个人的表现对比。

当时金人要求王室人员做质子,宋高宗作为徽宗儿子被派往金营,表现的不卑不亢。甚至金人还怀疑赵构是假冒的王子,把他送回去换个人。

而当时的徽宗忙着退位,钦宗不肯登基,被打晕后抬上帝位。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再对比二次东京保卫战。

钦宗除了求和,不积极备战,却相信假道士的“天兵天将”。终至国破家亡。

徽宗忙着运送自己珍爱的花岗岩至南方,自己去南方避难。

高宗却能获“天下兵马大元帅”逃出京城并于南方聚集势利。

最后,对比治国用人能力

虽然冤杀岳飞,罢免韩世忠。但再造宋世,为宋王朝续命百年,也算是不错。

徽宗一朝“六贼”祸国殃民,徽宗也是除“瘦金体”外无一值得称赞,但起码政权还算稳定。

钦宗被抬上龙椅,治国能力丝毫不见,却对鬼话深信不疑。

故能力强弱

宋高宗>宋徽宗>宋钦宗


小何才漏尖尖角


刚写了一篇宋钦宗靠跳大神守卫开封城就推荐了这个问题。要我说。评价这爷仨,实际说,没一个行的。但如果瘸子里头挑将军,也就勉勉强强挑出来个高宗皇帝赵构还稍微好点。

▲宋高宗赵构像

评价这三个人,首先得把艺术成就和体育成就去掉,得把智商加进去。

因为这爷仨都是皇帝,皇帝是干嘛的?皇帝是治理国家的,能把国家管理好,人民富足,国泰民安,就是个好皇帝。做不到这个,就算你艺术成就有两层楼那么高,就算你球踢的比齐达内还好,对治国有帮助吗?最后还不是被人金国打的满地找牙。

皇室的公主被虐待到肛裂而死;两任皇帝的后宫被充做军妓;皇帝的母亲还生了敌人的孩子;皇帝被扒光衣服扔在人群里供人取乐。还有其他更加惨不忍睹的就不说了。

看一看二十四史的亡国皇帝,北宋真的是独树一帜了。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像

艺术成就就是说这哥们的,这哥们一辈子皇帝做的不怎么样,球踢的比国足可强多了,字写的甩一些当代书法大师三条街,和名妓李师师的花边新闻比现在有些明星的花边新闻还多。

可大哥你是做皇帝的啊,你是政治家、军事家,不是职业文人,更不是泡吧把妹的公子哥啊。

▲瘦金体

光字体瘦金有什么用?是打掉了金国一两肉吗?

没把金国打瘦,倒是被金国打的不知道开封城到底在黄河南边还是在黄河北边了。

还有踢球,大宋又不举办世界杯,你朝政干不好,球踢的怎么一个溜?你这纯粹叫不良嗜好啊大哥。

把大宋朝玩了个稀巴烂,眼看救国无望,赶紧禅让给儿子背黑锅,甩锅玩的也是溜。

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像

这哥们比较冤枉一点。自己老子为了甩锅,把玩的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已经坏透了的国家扔自己手里,那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属实有点冤枉。

但是看看这哥们两年皇帝期间的所作所为,又不那么冤枉了,因为这哥们纯粹智商都有点问题。

靖康元年一月到闰十一月,整个钦宗本纪,洋洋洒洒那么多字,那不是钦宗本纪啊,那简直是金国灭亡北宋的路线图啊。

败,再败,又败。大哥你打不赢我也不说了,毕竟你老子玩烂的天下,这不能怪你。

但是你玩的是什么?你把亲王赵构和宰相王云送去金国做人质。俩人是去敌国做人质啊,不是去公款旅游,人没走到金国,倒是王云一路上搜刮了一大堆民脂民膏,闹得硬是激起了民变啊。雾草,这种事闻所未闻啊。

你为了和金国求和,割让河东河北两地,能逼得两地军民剁了钦差大臣,公然抗旨造反,拒绝投降金国,自己组织力量抵抗啊。雾草,这种事闻所未闻啊。

这够神奇吗?看官你如果认为这都很神奇了,那只能说明你还是太年轻啊!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丙辰日,开封以及周边还有7万部队拱卫东京。下了大雪,天气寒冷,军饷发不下去,士兵冻的肉都在往下掉。这哥们不想着如何稳定部队,居然听信一个妖道之言,带着士兵们在开封城下跳大神啊。当金国部队攻上开封城头,守城士兵恨不得一个拥抱抱上去泪流满面的说“兄弟,你咋才来啊?你鳖孙围了这么久的城咋死活不打啊?”

看一遍二十四史,真的找不到其他亡国之君靠跳大神守卫国都的啊。雾草,这大神跳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智商水平,骗子都恨自己爹妈给自己少生了一堆兄弟啊。

宋高宗

(这哥们的像在上面,就不再放了)

这哥们发家致富也甚为传神,当年钦宗给金国送人质,就是他和王云俩人去的,王云激起民变以后,这哥们一看形势不对,果断跑路了。

这哥们想法还是有的,立马忽悠一群人组建了一支军队,自称天下兵马大元帅。然后呢,打是不可能打的,反正又打不过,但是跑路功夫舍我其谁。

虽然被金兵吓的第三条腿站不稳,但是剩下的两条腿没有任何毛病,就这么一路跑到江南。一看杭州风景好,姑娘更好,妈的,老子不跑了,于是称帝改元,反正俩前任已经被抓走了,割地赔款当孙子都认了,自己老妈被抓去了金国也管不得了,自己保命最要紧。

岳飞你能直捣黄龙,那是不行的。只有割地赔款当孙子才能过日子,生不了孩子就过继一个,总之不能往北打,更不能把那俩皇帝弄回来。

这就是这爷仨的一辈子,虽然都是割地赔款当孙子,但是赵构好歹苟了起来没被弄走。不比上面那爷俩,苟都没苟住,脆皮进草,贴脸撞上五个大汉,一波操作就丢了水晶。

所以,综上所述,这爷仨里头,勉强宋高宗赵构强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