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小鞋子》是馬吉德·馬吉迪1998年的一部作品,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雖是孩童演繹,卻是獻給成人的童話,以孩童的視角來喚醒人們對於自己童年時的記憶,讓觀眾認識到貧困生活並不能改變純真善良、快樂幸福的心理狀態。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一、敘事結構: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下,雙層的敘事節奏

1、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

《小鞋子》這部影片的敘述,是以時間為主要敘事關係,圍繞一個“小鞋子”主題事件的展開的故事關係。

故事因果關係就是整部影片的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沒有插敘和倒敘,敘事鏈單一。但是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衝突和動作強度。

《小鞋子》故事結構就是以9歲的哥哥阿里不小心弄丟了7歲妹妹的唯一的外出鞋子為敘事起因,用兒童視角和心理展開故事的衝突和矛盾心理,兄妹倆如何解決穿鞋、如何找鞋,如何重現希望,最終得到新鞋子為圓滿結果。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因果式線性結構,是常見的電影結構模式類型之一,一是指該結構模式主要以事件的因果關聯為敘述動力來推動敘事進程 ;

二是對其敘事線索以單一的線性時間展開,很少設置判斷時間進程的插曲式敘述,更不作一條敘述線索以上的並置性(對比、交織、復調式等)處理。

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用兒童之間的故事,表面上簡單的因果單線敘事結構,通過成年人和兒童的敘事角度差異,實際上形成了一種“互文性”的空間敘事關係,產生了很強的暗示意義。

當成人觀眾從現實回望童年世界,在無法回返的標誌性童年事件中重鑄個人記憶,兒童又在緊張的故事情節中,努力尋找通向現實的成長道路。

2、 內外雙層敘事節奏:

①外在節奏:多次奔跑穿插

影片整體節奏並沒有急迫,生老病死等強烈而明顯的緊張節奏,只是通過緩緩而來紀錄片類型的角度敘事。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外在的節奏最緊張的時刻都體現在兩個孩子的奔跑上體現。兩個孩子丟了一雙鞋,為了能夠滿足都有鞋穿需要兩人在路上瘋狂奔跑,爭分奪秒。在巷子口一句話不多說,拖鞋換鞋接力賽跑。

妹妹薩拉因為穿著哥哥的鞋過大,在奔跑途中將鞋掉進水溝,一隻鞋順水而漂流,薩拉沿著溝邊追趕奔跑。

影片後期哥哥阿里為了能夠賽跑得到第三名,揮汗如雨瘋狂奔跑,被人推倒也快速爬起迎頭追趕。

導演刻意重複大量的奔跑鏡頭作為敘事的動因,阿里奔跑形式延展敘事時間,利用時間框架中緊急程度,使得故事節奏快慢有序,增強戲劇張力。

同時,兩個孩子奔跑形式,把劇情推向緊張氛圍,讓觀眾也為之焦急,調動情緒。

②內在節奏:人物情緒起伏

兩個孩子的心理是整部影片的內在節奏。

阿里丟鞋對妹妹愧疚的留下眼淚,在學校被教導主任訓斥上課遲到,穿著破運動鞋的妹妹在學校的自卑......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影片最高潮的情節也是在於隨著孩子的情緒而變化,人物心理構造了影片敘事的內在節奏。

我國明代的理學家李贄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說”,在《焚書》中他說道: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藝術創作要有真心,要表現藝術家的真情實感,如兒童那樣純潔自然,不帶偏見。兒童影片只有保持純真的童心,才能接近美,認識美,創造出藝術美。

二、鏡頭語言:長鏡頭與“鞋”的多次特寫鏡頭相結合的運用

1、 長鏡頭的運用

導演的《小鞋子》中,大量運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長鏡頭敘事將溫情脈脈的生活景象印契在觀者的心中,極易引起鑑賞主體與對象的心靈共振與情感共鳴。

長鏡頭理論的創始者巴贊認為“電影攝影的客觀性自然性賦予了它一種所有其他畫而創作都不具備的可信度質量”,“世界的形象被自動的不受人為創作干預的拍攝下來”。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在影片的最開始,導演就用一組長鏡頭向觀眾展示修鞋者修補鞋子的真實場景,讓人彷彿身臨其境,同時也暗示了影片的主題。

影片中,許多奔跑的場景,也都是用長鏡頭進行展現,猶如《阿甘正傳》中的阿甘,他們的這種奔跑並非是簡單意義上的奔跑,而是蘊含著希望與信仰的奔跑。

2、細膩的鏡頭特寫:

①鞋子的特寫鏡頭,深入莎拉的心理變化

莎拉第一次穿著阿里的破舊運動鞋去學校,在體育課上同學們排隊測立定跳遠時,導演用慢平移的特寫鏡頭展示每位女孩子的各式各樣的鞋子。

當鏡頭到莎拉破舊的鞋上,莎拉向後退了一步,躲在陰影中,精妙之處在於並沒有給莎拉麵部表情,觀眾就已經感受到顯明的鞋子新舊對比下,7歲的莎拉自卑而尷尬的心理狀態。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當有同學滑倒,老師說做運動還是要穿運動鞋時,鏡頭給到莎拉麵部特寫,露出了驚喜的笑容,隨後是腳上那雙破運動鞋的特寫,莎拉堅定的向前邁了一部重回陽光下。

②吹泡泡的特寫鏡頭,體現唯美童心的可貴

一雙破舊的運動鞋,加深了兄妹間更為密切的聯繫。阿里放學歸來,和莎拉一人負責一隻鞋,在院子中間刷起來。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兩個人邊刷鞋,邊製作了五彩的肥皂泡泡飄在空中,導演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用在兄妹倆面部和泡泡重疊畫面,展現童真之美。

在艱苦的環境,緊張的情緒,孩子們純潔而真摯的情義,是最本真的情感體現。

孩子們夢想單純而直接,牢固而執著,有些稚嫩但透著天真,展示著童心的可貴和良善的品德,在這裡,愛、夢想和追求融合在一起,難分彼此。

馬基迪執導的電影《小鞋子》放棄了鴻篇鉅製的宏大敘事,也遠離了成人世界的慣常習好和審美偏執,站在人類理性的天平上,剝離出凡俗人生浮華的表面,聚焦於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心靈世界並衡量其可貴的天真和豐饒的美好。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三、三重主題遞進呈現:家庭教育、社會善意到人文主義關懷

①家庭教育賦予孩子積極樂觀、勇擔責任的生活態度。

阿里和妹妹的善良和堅持,在影片中多次透露了來自家庭教育的細節。家境雖然貧寒,爸爸對媽媽的寵愛有加,即便家境困苦,父母依舊讓阿里送給鄰居老年夫婦一晚熱湯。父親義務幫忙,即便糖在手邊,也不會輕易拿公共財產的一塊糖。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

一個健康的家庭,父母雙方應該彼此相愛,對周邊的人充滿熱情,盡力所能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對待每一份看見和看不見的責任,都堅守原則去守護。

家庭是孩子的幸福入口,父母是守門人。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了兄妹倆的處事態度,而正是因為阿里和莎拉的可貴的人格魅力,才會讓影片充滿了人文教育價值。

②社會善意流動之下物質匱乏也無法阻擋人內心的豐盈成長

家庭出身不是每個人可以決定的,雖然生活貧困,但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阿里和爸爸去富人區找工作,雖然有尷尬的處境,但最終得到了滿意的招待和工作機會,導演也用鏡頭描繪了一幅貧富共生的和諧環境中。

影片中通過各種敘事結構,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伊朗國土民情,社會風貌和精神風貌,也同時讓我們深刻理解到社會體制中中存在的社會階級、階層之間的差異和關係。

影片傳達的是一份溫暖而深沉的感情,領會到一顆愛他人、愛世界的心靈,將現實思考和審美體驗連成一片。

③人文主義關懷

兄妹兩人沒有喪失淳樸勞動人民的善良的品質與人性美,在發現了鞋子已穿在同校另一女孩腳上時,兩兄妹放棄了對本就屬於自己的這雙鞋子的追尋,只因為看見了她的生活一樣清苦。

在貧困區與大都市環境強烈的對比中,展現各種人際的冷漠與隔閡,但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導演都在試圖傳遞人性價值,一個社會人文環境善意循環。

影片結尾導演用一池水、一群魚、一雙曾拼盡全力的小腳,小魚圍親吻著剛奔跑留著血的雙腳,水中畫面清澈純淨,跟體現了影片主題昇華。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寫在最後

《小鞋子》這部影片,是一部優秀的兒童教育影片,更是一部傳遞人性溫暖的“成人童話”。

雖然群像是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始終用溫情的目光關注著人物命運的發展,平等的傾聽。

影片的主題意蘊也不侷限在一隅之間而是仿如一面純白的鏡子,折射出不同的人性深意和暖意。生活的樂觀向上本片的主題傳遞,充滿了濃濃的溫情和暖暖的人文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