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郭德纲名言“多捧相声,少捧我,我总有死的那一天”,你怎么解读?

用户7014061022


从字面上的意思已经很明确,郭德纲挚爱相声,所以他才创办的德云社相声团队,再到拥有众多粉丝们的喜爱捧场,老郭不说这句:“少捧我、多捧相声”的话题,众多人喜欢德云社的人也不占少数。

是的的确每个人都有死的那一天,德云社如今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我们更感谢郭德纲的德云社,因为老郭的徒弟们逐渐成为新生代,当这些年轻人能撑起德云社各自专场的时候,老郭稍歇一下。

让那些徒弟们为老郭挑起大梁,班主也可享受自己开心的一刻,记得一次九辫儿在舞台上表演相声的时候,小辫儿的一席话很让我感动了,他说:将来有一天他老了,我还会给他唱“大实话”,镜头转向老郭的方向,我看见老郭眼睛👁️里有泪花儿,面色泛老明显,仔细想想,郭德纲才过47岁。

相声表演艺术当下也就德云社的粉丝多,相声表演接地气,个个能说会道“说学逗唱”基本功扎实,这也是需要大家来捧的。1、我就喜欢郭德纲于谦的相声,可想而知他们也快50岁了。2、除了郭于还有小辫儿岳云鹏张鹤伦等众多相声演员们,都很优秀。

我想郭德纲说的话还有一个意思:相声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应该做为传承一代一代不能丢,不然我死了相声还能继续吗?这是郭德纲想的长远,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愿意相声艺术长此以往的与人类并存,这是最开心的曲艺形式,别失了传承为主要目的吧……。

(个人散记/权当杜撰)





蘭竹ZLZ


习惯了郭德纲在台上嬉皮笑脸,或者就是戾气十足的讽刺抨击,偶尔看他真诚流露,感觉有点怪怪的。但人生就是这么短短几十年,有些事情早明白早好,郭德纲说这话的时候才三十几岁,德云社刚刚经历了黑八月风波,徒弟出走等大事件,缓过气来的老郭,在小剧场讲下这段话。

郭德纲还说了,以后我和于老师都会来的少了,或许一场商演就只能讲两段三段,也蹦不动了。但那时候孩子们会挑大梁,帮着我们分担点,希望观众朋友们多支持。

多捧相声,少捧我,我总有死的一天。

郭德纲说这话的时候,应该是真的很累了,八岁开始学艺,十几岁进京,到如今经历了大部分人几辈子都经历不了的事情。有些经历当段子说出来观众会心一笑,但其中辛酸只有他自己承受,去皮抽丝之后,只剩下包袱留给大家。这既是艺人的能耐,也是艺人的担当。

当年德云社确实只有他一个人扛着所有人前行,从茶馆到剧场,从剧场到商演,哪一步都是郭德纲去努力去争取来的。其他人要么不参合事情,要么稍微有点名气,脚一蹬就跑了,出去还指着鼻子骂街,说郭德纲这里对不起他那里辜负他,然后蹭着老郭的热度捞钱。当年在小剧场明明专场是李菁、是何伟、是曹金、是高峰,但郭德纲永远比谁都演得多,因为观众主要就是买票冲他来的,真要是离了郭德纲,何伟曹金现在还在相声门外捡垃圾吃呢。

现在岳云鹏火了,张云雷火了,孟鹤堂火了,郭麒麟火了,张鹤伦火了,大家都能够挑大梁办商演,给老郭分担压力了。这就是老郭想看到的局面,因为观众爱听相声,不是只爱听郭德纲相声,那么即使他不在了或者退隐幕后了,相声也能继续活下去。

当然假如相声仍然是虚假繁荣,在老郭百年之后迅速没落,那也是相声的命里该然,怨不得谁,只是未来人们在整理相声历史的时候,会看见有个小黑胖子带着一帮孩子,在这个行业里面搅和过,弄出一个虚假繁荣的时代来,那也足够了。


咸鱼茶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话,老郭德纲说这句话却是一种无奈和悲情,众所周知,在郭德纲没有出现前,中国的相声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地步,几乎没什么人喜欢听相声了。

老郭出现后,他和于谦的相声段子一下子揪住了观众的笑点,郭德纲的相声总能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观众忽然发现原来中国的传统相声是这么的好玩。从此相声再次受到了追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郭德纲挽救了中国的相声业。

但观众很快就看出来了,相声也只有老郭说得好,就我个人而言,我只听老郭和于谦说的相声,至于德云社其他人,尽管他们也上蹿下跳地很卖力,但很不好意思,我真的对他们没有半点兴趣。

因此,老郭很悲观,他知道自己有走的那一天,一旦他走了,相声又回到了从前那种半死不活的状态,老郭希望大家多扶持扶持中国的相声事业,不希望中国的相声因为他的离去而消亡。


趣聊每天热点


其实,现在的相声,除了德云社的繁华漫天,剩下的其他社团,即便有德云社,郭德纲于谦推动相声的发展,也并没有那么火!

“没有郭德纲,相声早死了",这句话,话糙理不糙,可是如果郭德纲于谦不再表演相声,我们还能看什么?

进入2019年,德云社给鹏哥我的感觉,那些个相声演员,张云雷,岳云鹏,郭麒麟,张鹤伦,孟鹤堂,阎鹤祥等等,“云鹤九霄”,通过不同的方式,都渐渐蹿红!

岳云鹏相声影视综艺,三栖作战;张鹤伦相声综艺,渐渐大火;郭麒麟影视综艺圈混,小鲜肉一枚;阎鹤祥的评书,颇有几分师父的真传;尤其是张云雷,漫山遍野,老房子着火,守不住的大火!张云雷随便的一颦一笑,“二奶奶”就得高!就连师父郭德纲都说:这找谁说理去?!

也是,当年郭德纲历经风雨,好不容易才有了自己的今天,德云社的繁茂景象,而张云雷,就好似一夜串红,简直没有道理,哈哈!

郭德纲之所以说:多捧相声,少捧我,我总有死的那一天!发自本心,是为相声的传承担心!表面上相声是一片繁荣,可相声的活,基础打牢的,能有几个?“说学逗唱”四门技艺,郭德纲的徒弟们,小弟兄几个,每个人顶多,也就是得到了师父的三四分真传!就这,还火的没边了!

一切都源于,社会形态的改变,网络改变生活,网络迅速的传播,让每个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都精准的吸引到了自己的拥趸!

居安思危!郭德纲担心的是以后将来,儿子徒弟兄弟,一个个都成了“腕儿”,除了他郭德纲跟于谦,谁又能真正成“角儿”呢?目前来看,暂时没有!

从郭德纲种种举动来看,他是真的爱相声这种艺术形式,7岁学戏曲,9岁学相声,郭德纲这一辈子都浸淫在相声事业上,说相声是他的命,也不为过!他是真的爱相声,也是真心为了相声以后的发展,传承,不断努力,并且担忧着!

了解了以上的这些,我们才会真的明白,为何郭德纲有这一说!有这么清醒的认识!经历坎坷,看尽世间百态的郭德纲,他的担忧,情有可原,也理所当然!


济州府大鹏哥


可以这么理解:郭德纲说的“多捧相声,少捧我。”中的“我”不仅仅是止郭德纲自己,更像是代表着张云雷、孟鹤堂、周九良、杨九郎、郭麒麟等人。

以前的德云社可以说是由郭德纲一手支撑起来的,但是现在,德云社莫名其妙多了一批“社粉”,而这些粉丝自称“德云女孩”。她们买票不是冲着相声来的,更多的是被张云雷、孟鹤堂的颜值吸引。在他们眼里,看相声看的就是颜值。




他拼尽全力挽救回来的相声艺术在观众眼里都比不过一张帅气的脸,这不是郭德纲想看到的结果。他说过,捧角可以,但不要盲目的去捧你喜欢的角,如果他的艺术成就很一般,而你们又捧的太高,他很容易掉下来摔死。


三四十年前,相声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当时还没有小品的概念,所以它在传递快乐的作用上无人能及。侯宝林、马三立、张寿臣、马季、姜昆、张文顺、冯巩等一群相声艺术家在舞台和民间绽放光彩,他们靠的是艺术实力,而不是一副光鲜的皮囊。

话又说回来,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每天劳作、下班之后也只能听听相声放松放松了。而现在娱乐放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音乐、影视、K歌、小品、运动,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不会仅仅局限于相声这一门艺术了。



所以现在,郭德纲很明白,他能把相声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如果有一天他退出舞台了,就难以保证还有多少人乐此不疲的买着千元票听相声。张云雷等人的粉丝有很大一部分是冲着他的颜值去的,再过几年,张云雷年纪一大,或者其他领域又出现了新的小鲜肉,这些粉丝们又会改变喜好,去追别的艺术(演员)。


所以郭德纲的担忧并不无道理,现在的德云社看起来虽然一片繁华,发展蒸蒸日上,能单独接到商演的也有八九个演员。可他们的粉丝有几个是真正喜欢相声的?他很希望观众心里喜欢的是相声多一点,而不是演员多一点。

人总有死的一天,但老郭不希望相声也有死去的一天。多捧相声,少捧我。这句话不但能解读到郭德纲内心对相声艺术是发自真心的喜爱,也能体现出郭德纲对传统相声传承问题的担忧。


闻香识电影


多捧相声,少捧我,我总会有死的那一天

首先我真没听过郭老板这么说过。如果怹确实这么说过,那么也是没有任何私心的,早期郭老板最悲观的时候说自己是相声的守墓人。注意是守墓,证明那个时候怹认为相声快要死了,而且找不到救治的办法。很快时间来到了2005年,这一年是草根文化狂欢的一年,各个选秀节目,综艺节目都在找草根,在这个潮流下,郭老板所率领的德云社火了,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那么开头那句话应该是在郭老板努力做大相声市场的时候说的。

郭老板从骨子里喜欢相声,不希望有朝一日相声彻底死掉,作为活跃在相声舞台知名度最高的大角,怹的市场号召力是无人能比的,这些人里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只看郭老板,其他人的相声并不看,当然也不会攻击德云社的其他演员。如果有一天郭老板退休了,那么这批人还是只喜欢看郭老板,那么等怹退休,这批观众可能会流失掉,于整个相声市场是不利的。怹的意思是相声市场已经被自己盘活,整个相声界虽然能挣钱养活自己的不多,但是这么多演员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个类型,这对于郭老板可能会损失一部分观众,但是对整个相声市场是好事,只有能养活自己,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行业半死不活的状态。。


壮壮今天被催过了吗


实话实说,我是郭黑,黑的是德云社的无脑粉丝。

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中,云鹤九霄,除了出走的,已经小有名气的演员,包括长辈,算是说相声的只有郭德纲于谦,高峰栾云平,岳云鹏孙越,郭麒麟阎鹤祥,孟鹤堂周九良,而其他人至少需要磨砺。至于张云雷,嗓子不错,大鼓,太平歌词都不错,但是相声就算了。

德云社成也粉丝,败也粉丝。

粉丝伴随着德云社的成长,诸多粉丝保证了德云商演的票房;但也造成了不少麻烦,包括无节操的吹捧(捧杀),招黑,以及角的粉丝之间的相互攻击。

那么有那些粉丝是真正的相声爱好者呢?

值得商榷!


踮起脚尖就更接近太阳


这句话没有什么毛病,而且能说出这样的话出来的也是个不忘本的人。

毕竟,郭德纲的专业就是说相声,凭借着相声的手艺,养活了一家老小,相声对于郭德纲来说意义自然与别个不同。

通过相声获得名和利的人不少,但是,回归头来反哺相声的相声演员可真不多

有的是拿着相声当成了敲门砖,有的是拿着相声当成了跷跷板,只要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了,相声的死活与他何干?

所以,能说出“多捧相声,少捧我,我总有死的那一天”自是不一般。

相声这个行当存在了百十年的功夫,而能够成角成蔓的可真的没有几个,郭德纲算是角中的一个,而且是活着的角中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很多人听相声,就是冲着郭德纲的名头去的。有的人你会说了,都是说相声,怎个他说的就与别人不同呢?

原因很简单,他说的那还真是个活,别人说的就是有差距,这点你得认,不论你是普通的相声演员还是专业的相声演员,差距这东西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有差距,你就必须得认,这样你才能有往上走的可能。不然,今天瞧这个不顺眼,明天发个微博讽刺一下江湖相声,那不是真爱相声的。

可现实是,真的承认这种差距的人还真没几个。

为啥,面子薄,嘴硬呗

相声之于郭德纲是一个吃饭的手艺,郭德纲之于相声是一个主流的相声传播者

截止到发稿时为止,能有几个整天的宣传自己的专业,宣传自己的吃饭的手艺的?郭德纲算是宣传相声最勤奋的那一个。

为啥?真爱,或许是,更多的是推动相声的继续发展才是他们这一代的手艺人该做和必须去做的事情。

捧相声是一回事,捧郭德纲何尝不是在捧相声呢?

当然了,还是希望郭德纲能够踏实的在写几个新段子,就算是赶不上05、06年的巅峰时期,那也得多出几个新段子才是正理儿。


娱扒府


郭德纲并不是老了,也许只是累了。

我听郭德纲的相声13年了。很多段子都是百听不厌。说句实话,看到这句话真替老郭有点儿心酸。相声不是郭德纲一个人的,可是相声的重担却全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千千万万的观众在盯着,政治层面的人物也在盯着。如果说郭德纲的观众只是图个乐呵,闹个痛快那也就罢了,可是是来自上层的关注。就需要谨慎很多了。

纵观现在。能够接替郭德纲,于谦的人几乎没有。可是相声已经发生断层。凭郭德纲一个人,凭一个德云社很难回天,也许正因如此,所以他才有如此感慨。

春雷可震人心,但滚滚雷声终将远去。

郭德纲总是拿自己的面貌开玩笑,说自己是少年老成,也许只是他经历的太多了。德云社浮沉沉数十载,生死关头的危机也不止一次。这些老郭都挺了过来。时至如今,老郭以40多岁的年纪登上了前无古人的地位。按理说在相声界里40多岁正属于风华正茂的年纪。经历了别人一生都经历不了的事,个中的辛酸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洗尽铅华,终归于平静。

了解郭德纲和德云社的人,听了这句话也许会有一种英雄末日的悲凉,当年相声已经落到了如此地步,相声内部还是勾心斗角不断,糊弄观众,直到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出现。犹如春天里的一声炸雷,炸醒了相声这个百年的行业,也炸醒了一种观众。但是春雷可震人心。但滚滚雷声终将远去。如果没有与郭德纲同级别或者比他。更高一个层次的相声艺人出现,也许真应了那句话,他是相声的守墓人。但是身为相声子弟,拼尽全力让相声在自己百年之后还能再活一段时间,也算对得起祖师爷了。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从近些年郭德纲的动作也能看的出来。老婆今后已经舍弃了以往的那种针贬时弊,嬉笑怒骂的风格。去年郭德纲倾力的现象级综艺相声有新人,证明了江湖的纷纷扰扰,恩怨情仇在郭德纲那里已经不是事了。现在他要考虑的是怎么把相声这两个字延续下去。从穷不怕开始,百多年的基业不能到这一代毁了,只是郭德纲找不到能和他一起挑大梁的人,在历史和社会的滚滚洪流中,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不进则退。即便是相声这个行当现在有强如郭德纲的人物也不能免。


日子过得旺,必须娱乐酱!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点赞评论随君意!


下饭娱乐酱


郭德纲始终都没有忘记要把相声发扬光大的初衷,他百折不挠的成立德云社是,他不遗余力捧相声新人也是,而这句“多捧相声,少捧我,我总有死的那一天”不正是印证了郭德纲这些年为相声劳心劳力的初心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郭德纲三进北京,排除万难,成立德云社,并且熬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终于在2005年为大众所熟知,成为最著名的相声演员。也不枉他多年对相声的执着。

伴随郭德纲的成名,相声艺术也一下子从“小众”变成了“大众”,变成了人人喜欢的娱乐方式和减压方式。于是从2005年至今,提到相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郭德纲,在相声界被议论最多的也是郭德纲,可以说郭德纲俨然成为了相声界的一个“现象”级人物!


面对着随之而来的各种荣誉和各种利益,郭德纲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那就是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事实上,他也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这一个梦想,每一年都为相声界培养出新的有实力有市场号召力的青年相声演员,这些人包括德云社里的演员,如岳云鹏等人;也有德云社以外的相声团体,如卢鑫、玉浩,金霏、陈曦,郭阳、郭亮。这三组演员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相声团体,可以说郭德纲在捧新人方面确实摒弃了门户之交,既做到“举贤不避亲”,也做到了包容兼济,这在以往的相声界是少见的。


不但如此,郭德纲成名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相声艺人们在表演的时候,弱化了“学”和“唱”这两个部分。其中“学”包罗万象,最常用的是学各种民间曲艺形式,包括小曲小调和地方戏曲;“唱”就是太平歌词了,郭德纲对太平歌词的热爱和执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他让我们明白了原来相声本门的唱指的是太平歌词,也是郭德纲使《鹬蚌相争》《游西湖》等太平歌词唱段变得家喻户晓!

记得苗阜在一个节目里说过,唱各种小曲小调只是相声演员吸引人们注意的一个“手段”。是的,他说的没错,相声先祖在“撂地”演出时正是运用了学唱小曲小调和唱太平歌词的“手段”吸引观众。也正是这些“手段”才时相声得以传承到今天,而郭德纲完美的继承了这一“手段”!不但是他,德云社现在的年轻演员们拉出来一个就能唱各种小曲和太平歌词,这难道不是郭德纲为发扬传统相声做出的贡献吗?



郭德纲使相声回归了剧场,德云社频繁的商演,使广大观众有更多的渠道接触到相声,也直接带火了相声!这也是对相声发展做出的又一大贡献。


郭德纲是由衷的热爱相声,他所在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致力于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要的不是单个人的扬名立万,而是整个行业的繁荣,他也常说德云社的一枝独秀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相声界的百花齐放才是他追求的最终目标!所以他才会发自内心的说出:“多捧相声,少捧我”这样的话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