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東北司機戰“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醫生們趕回鎮醫院

在這個全民抗疫的特殊春天裡,總有一股力量推動著我們無畏前行。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是這個春天最嘹亮的呼聲。呼聲背後,我們看到一群特別的身影,他們有的奔赴前線給火神山送5G基站;有的守護後方配送生活物資,轉運隔離人員;有的堅守崗位,履行工作職責。這群人在特殊時刻接下了維持城市運轉的“接力棒”。他們就是在平凡崗位彰顯不凡價值的中國司機!

日前,團油麵向全國8000萬職業司機發起 #我是司機 我有話說# 故事徵集活動,記錄抗疫期間發生在司機師傅身邊的大小事、暖心事。在與他們深入交流後,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們背後的熾熱能量和奉獻之情,他們讓我們看到了疫情之下中國司機的大義、大愛。

以下是由重慶抗疫黨員義工隊李福強師傅,吉林鄉鎮醫院的“擺渡人”閆師傅,陝西80後快車司機六響師傅,武漢抗疫出租車司機胡師傅,網約車抗疫志願者王師傅講述的發生在他們身上和身邊的抗疫故事。

鄉鎮醫院“擺渡人”閆師傅:年初一凌晨4點冒雪接送醫護人員

閆師傅是吉林省吉林市一個鄉鎮醫院的客車司機。由於醫院遠在市區80多公里的鄉鎮,市區發車時間不能照顧到醫院職工的上下班時間,醫院就聘請了閆師傅專門接送醫院中的醫護人員上下班。

每天6點20分,閆師傅會準時發車,往返於市區與鄉鎮一百多公里接送鎮醫院裡的醫護人員。對閆師傅來說,醫院從不關門休息,一年之中,他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這個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

東北司機戰“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醫生們趕回鎮醫院

閆師傅每天送醫護人員去高速路口防疫檢查點

除夕那天,老閆較往常收工略早一點,下午5點多驅車回到距離吉林市200多公里的老家。同所有中國家庭一樣,家人圍坐一起吃年夜飯、嘮嘮家常,看春晚。

初一凌晨四點多,老閆的工作微信群響了:由於疫情工作需要,鎮醫院醫護人員須馬上返崗。

據他講述,這是他在鎮醫院工作十二個年頭,第一次年初一收到上班通知,他雖然不是醫護人員,但他意識到了事情的重要性,肺炎疫情突發肆虐,醫院要忙起來了。

老閆是鎮醫院的“擺渡人”,醫護人員都是他來接送,他不到位,醫院職工就沒法迅速到崗。老閆沒有多想,匆忙起床披上大衣,出了家門按既定路線去接醫護同事。東北大年夜,室外零下二十七八度,老閆就這麼開啟了他新年第一天的工作。

用老閆的話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大夫們都很辛苦,咱得把後勤給保障好了!”

新冠肺炎的傳播性很強,這讓老閆的神經一直崩的很緊。他說:“我有一絲恐慌和擔心,醫院有70多名醫護人員,由於靠近吉長高速,有的醫護人員承擔著在高速路口、縣級公路的設卡點開站防疫檢測的工作,他們接觸的人多,擔心他們被傳染,然後自己也被傳染,又感染給家人。”

疫情期間,閆師傅對自己的客車一天不下三次的消毒,上班消毒,中午消毒,拉完醫生回家前再消毒,勤消毒成為閆師傅特殊時期的狀態。

在醫院上班,天天接觸醫護人士,閆師傅對醫護人員的艱苦付出看在眼裡。醫護人員冒著零下二十七八度的溫度,“內三層,外三層”,白天黑夜堅守在一線防疫檢查點。

東北司機戰“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醫生們趕回鎮醫院

閆師傅與單位同事到村鎮路口懸掛“抗疫”標語

讓老閆感覺特別不好的是,當地的口罩緊缺。他的親戚朋友知道他在醫院工作就找他要口罩、消毒液,這讓他很為難。醫院的口罩等物資有限,也很緊缺,大家都把口罩留給一線醫護人員。用他的話說,“剛開始,四個小時換一個口罩,三天後,兩天換一個口罩,再後來,四天換一個口罩,我經常把口罩拿來自行消毒,又繼續戴。”

經此一“疫”,老閆感受最深的是,“咱中國人凝聚力就是強,你看大家平時各過小日子,有事了就能很快凝聚到一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90後抗疫志願者胡師傅:我一定要跑到疫情結束為止

小胡師傅是武漢志遠恆通出租公司的司機,90後的他開出租車已有三年時間。他的父親和哥哥都從事司機工作,早先他也跟父親跑城際配送。疫情期間,他們父子三人都加入了武漢生活保障線的志願者大軍。

1月26日,小胡通過公司報名參加成為抗疫志願者一員。從27日到現在,他一直在做志願者服務,沒想過休息,“我年輕,一定要跑到疫情結束為止”。他的父親和哥哥在物流公司,承擔冷鏈蔬菜的城際配送工作。此外,他們也週轉於協和醫院、同濟醫院以及後來的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運輸口罩等醫療物資。

小胡每天從住地開車40多公里,來到志願服務的社區,工作內容主要接送醫護人員、社區居民,採購物資。在對我們分享他的經歷時,他剛送一名居民去武東醫院拿藥,七八公里的路程,十多分鐘就到了,但醫院掛號排隊,他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往返差不多兩小時。一天的時間,小胡多的時候跑八、九趟,少則三、四趟。

東北司機戰“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醫生們趕回鎮醫院

胡師傅收到來自醫護人員感謝紅包,青島醫療隊寫給募捐者的感謝信

在接送同濟、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時,胡師傅路上見到順路的醫護人員,也會帶著接送上下班或者回家。特殊時期,在車上,小胡與醫護人員很少交流。

疫情期間,小胡從一個微信群裡看到青島醫療隊缺衣架。隨後,他和其他志願者找到20多個衣架,主動承擔送衣架的任務,為此事跑了200多公里。青島市醫療隊為這些募捐者寫了感謝信,並有醫護人員特意向胡師傅發紅包表示謝意。小胡一分錢也沒要,他覺得,比起那些醫護人員的付出,自己只是盡了點綿薄之力。

抗疫義工隊程良:我是黨員我先行

李福強是重慶渝北的基層黨員,交通領域從業者。疫情期間,他與同為黨員的同事程良,一起成立了“抗疫黨員義工隊”,幫助社區居民做好病毒防護服務。

重慶沒有像武漢那樣“封城”,但由於緊鄰湖北,重慶高度重視本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當地要求,眾多小區要封閉式管理。針對異地返渝、特別是湖北地區返渝的人員,要求必須居家隔離至少14天。如此,隔離人員日常採購必需品就成了比較棘手的問題。

東北司機戰“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醫生們趕回鎮醫院

程良為社區居民採購配送生活所需品

重慶渝北區一個千戶人家的小區,是支部黨員程良所在的小區,該小區存在從湖北返渝的隔離人員。

除夕剛過,程良率先找到他所在的社區並取得支持,成立一個十幾人參與的“抗疫黨員義工隊”,然後他對義工隊的工作職責和業務版塊做了相應介紹和分工。此舉得到了街道社區和鄰居的肯定、讚譽與支持。

這支“抗疫黨員義工隊”一方面要負責為隔離的鄰居代購和配送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要時刻關注所負責區域防疫相關的人和事,及時向社區反饋,同時要做好宣傳工作,轉發相關防疫要求。

在採購和配送生活物資方面,程良再三囑“抗疫黨員義工隊”相關人員一定要做到無接觸配送,即只將代購的生活用品送到隔離人員的家門口,不見面,不說話,只能通過社區工作人員電話聯繫隔離人取貨。

在疫情關注和防控宣傳方面,“抗疫黨員義工隊”則需對部分不滿小區封閉式管理的人員進行勸阻引導。特別是對一些老年人的防疫意識不強,經常到樓頂、車庫等隱蔽位置聚集聊天的問題,義工黨員隊每天分批巡邏並勸解回屋。

李師傅說,分享這個故事想讓大家瞭解到“我是黨員我先行”的本色,相信像程良同志這樣的優秀事蹟還有很多,他們在國家和人民處於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將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展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戰勝疫情。

網約車司機六響:為社會出力 我為自己感到自豪

六響師傅,陝西銅川的一名火鍋店店主,打理店面生意之餘,同時兼職網約車司機,已有一年零一個月。

疫情發生後,銅川施行交通管制,六響難得在家陪孩子。正月初的一天,六響被朋友拉進一個微信車主群,群裡招募志願者。他看到群裡的醫護人員很多,確實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六響很快便決定加入他們,在群裡留了自己的電話。

“後來,有醫護人員給我打了電話,她說因為過年值班,公共交通停運,到醫院非常不方便。第二天,我準時接她,送到單位。那幾天,我多次接到她的電話,說還可以送她嗎,我欣然答應,次日準時接她。”六響說,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對他的觸動很大。

東北司機戰“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醫生們趕回鎮醫院

六響師傅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六響接送的醫護人員不在感染科,但從她口中得知新冠肺患者收治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很辛苦。“和電視看到的差不多,通過她的話,我覺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

據六響講述,有的醫護人沒有中午休息的時間,午飯也是輪流換著吃,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都沒有休息。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用品緊缺,後方醫護人員就把防護用戶用在刀刃上,供一線醫護人員使用。

從接送的醫生口中,六響知道越來越多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這讓他對醫護人員產生敬意。他也為自己通過“志願者司機”幫助醫護人員而感到滿足。“SARS疫情發生時,我還在讀小學,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作為一個成年人,為社會出力,我為自己感到自豪。”

疫情期間頻繁去加油站加油,上車下車存在接觸風險,六響特意給我們分享了他疫情期間的加油體驗。“我本來用的是油卡在殼牌加油,最近註冊了團油,可以不下車在車內就可以手機完成支付,這在疫情期間特別實用。”

武漢網約車司機王時光:做志願者哪怕條件簡陋也願意

王時光是武漢的一名網約車司機,從業三年多。2020年春節,武漢受疫情影響封城後,網約車一度全面停工。王師傅說,“武漢發生疫情後,沒有人敢跑車。我也就此停歇了下來。” 那些天,王師傅一邊感受到的是疫情中新增的患者病例,一邊是全國各地醫護、農民工等志願者,紛紛前來援助武漢,他被這些真實所觸動。

大年初一,王師傅看到武漢市招募支援者司機,第一時間加入。武漢封城三十二天,他連續工作三十二天。他說,“這次疫情的切身感受是生命脆弱。我的一個好朋友,1月23日確診為新冠肺炎。我們只能通過屏幕瞭解他的病情,彼此傳遞鼓勵和祈願,好在經歷了呼吸困難、缺氧、兩肺感染後,有所好轉。最新一次的檢測是呈現陰性。”

東北司機戰“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醫生們趕回鎮醫院

村民將自家菜送給王師傅及隊友,向志願者們表示感謝

武漢漢南區新溝村,這是疫情期間王師傅被分派到的服務點。村子有兩三百戶人家,距離王師傅市區中心的家有一百多公里。王師傅負責為村子裡的人們購物、買藥,以及送非肺炎病人在附近醫院打針、檢查。由於在武漢郊區,王師傅接觸危險病人和一線醫護人員較少。讓王師傅開心的是,“由於防護管理意識到位,二百多戶人家至今無確診病例。”

這三十多天,王師傅就在所服務的村落,由村書記安排住在會議廳。做志願者服務,哪怕住的差一點,王師傅也願意。村民知道王師傅是志願者服務隊的,所以非常感激,疫情期間還將自己家的菜給王師傅們。

“自從做了抗疫志願者服務,這一個月我再也沒回過家。父親走的早,現在家裡就留六十多歲的老母一人在家。”這一個月裡,王師傅與母親每天唯一“見面”的方式就是微信視頻,“我們通過手機瞭解各自當天生活狀況,彼此叮囑要注意防護,搞好衛生,勤洗手。”

當被問及母親一人在家擔心嗎?胡師傅說,我母親知道當前的疫情狀況,她很支持我做志願者服務工作,在母親看來,作為武漢人,該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做點力作能及的事情。“母親自己在家還種菜,生活所需由社區服務工作者提供,只要做好自身防護,所以我不是太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