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东北司机战“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医生们赶回镇医院

在这个全民抗疫的特殊春天里,总有一股力量推动着我们无畏前行。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是这个春天最嘹亮的呼声。呼声背后,我们看到一群特别的身影,他们有的奔赴前线给火神山送5G基站;有的守护后方配送生活物资,转运隔离人员;有的坚守岗位,履行工作职责。这群人在特殊时刻接下了维持城市运转的“接力棒”。他们就是在平凡岗位彰显不凡价值的中国司机!

日前,团油面向全国8000万职业司机发起 #我是司机 我有话说# 故事征集活动,记录抗疫期间发生在司机师傅身边的大小事、暖心事。在与他们深入交流后,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背后的炽热能量和奉献之情,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疫情之下中国司机的大义、大爱。

以下是由重庆抗疫党员义工队李福强师傅,吉林乡镇医院的“摆渡人”闫师傅,陕西80后快车司机六响师傅,武汉抗疫出租车司机胡师傅,网约车抗疫志愿者王师傅讲述的发生在他们身上和身边的抗疫故事。

乡镇医院“摆渡人”闫师傅:年初一凌晨4点冒雪接送医护人员

闫师傅是吉林省吉林市一个乡镇医院的客车司机。由于医院远在市区80多公里的乡镇,市区发车时间不能照顾到医院职工的上下班时间,医院就聘请了闫师傅专门接送医院中的医护人员上下班。

每天6点20分,闫师傅会准时发车,往返于市区与乡镇一百多公里接送镇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对闫师傅来说,医院从不关门休息,一年之中,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个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

东北司机战“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医生们赶回镇医院

闫师傅每天送医护人员去高速路口防疫检查点

除夕那天,老闫较往常收工略早一点,下午5点多驱车回到距离吉林市200多公里的老家。同所有中国家庭一样,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唠唠家常,看春晚。

初一凌晨四点多,老闫的工作微信群响了:由于疫情工作需要,镇医院医护人员须马上返岗。

据他讲述,这是他在镇医院工作十二个年头,第一次年初一收到上班通知,他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他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肺炎疫情突发肆虐,医院要忙起来了。

老闫是镇医院的“摆渡人”,医护人员都是他来接送,他不到位,医院职工就没法迅速到岗。老闫没有多想,匆忙起床披上大衣,出了家门按既定路线去接医护同事。东北大年夜,室外零下二十七八度,老闫就这么开启了他新年第一天的工作。

用老闫的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大夫们都很辛苦,咱得把后勤给保障好了!”

新冠肺炎的传播性很强,这让老闫的神经一直崩的很紧。他说:“我有一丝恐慌和担心,医院有70多名医护人员,由于靠近吉长高速,有的医护人员承担着在高速路口、县级公路的设卡点开站防疫检测的工作,他们接触的人多,担心他们被传染,然后自己也被传染,又感染给家人。”

疫情期间,闫师傅对自己的客车一天不下三次的消毒,上班消毒,中午消毒,拉完医生回家前再消毒,勤消毒成为闫师傅特殊时期的状态。

在医院上班,天天接触医护人士,闫师傅对医护人员的艰苦付出看在眼里。医护人员冒着零下二十七八度的温度,“内三层,外三层”,白天黑夜坚守在一线防疫检查点。

东北司机战“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医生们赶回镇医院

闫师傅与单位同事到村镇路口悬挂“抗疫”标语

让老闫感觉特别不好的是,当地的口罩紧缺。他的亲戚朋友知道他在医院工作就找他要口罩、消毒液,这让他很为难。医院的口罩等物资有限,也很紧缺,大家都把口罩留给一线医护人员。用他的话说,“刚开始,四个小时换一个口罩,三天后,两天换一个口罩,再后来,四天换一个口罩,我经常把口罩拿来自行消毒,又继续戴。”

经此一“疫”,老闫感受最深的是,“咱中国人凝聚力就是强,你看大家平时各过小日子,有事了就能很快凝聚到一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90后抗疫志愿者胡师傅:我一定要跑到疫情结束为止

小胡师傅是武汉志远恒通出租公司的司机,90后的他开出租车已有三年时间。他的父亲和哥哥都从事司机工作,早先他也跟父亲跑城际配送。疫情期间,他们父子三人都加入了武汉生活保障线的志愿者大军。

1月26日,小胡通过公司报名参加成为抗疫志愿者一员。从27日到现在,他一直在做志愿者服务,没想过休息,“我年轻,一定要跑到疫情结束为止”。他的父亲和哥哥在物流公司,承担冷链蔬菜的城际配送工作。此外,他们也周转于协和医院、同济医院以及后来的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运输口罩等医疗物资。

小胡每天从住地开车40多公里,来到志愿服务的社区,工作内容主要接送医护人员、社区居民,采购物资。在对我们分享他的经历时,他刚送一名居民去武东医院拿药,七八公里的路程,十多分钟就到了,但医院挂号排队,他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往返差不多两小时。一天的时间,小胡多的时候跑八、九趟,少则三、四趟。

东北司机战“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医生们赶回镇医院

胡师傅收到来自医护人员感谢红包,青岛医疗队写给募捐者的感谢信

在接送同济、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时,胡师傅路上见到顺路的医护人员,也会带着接送上下班或者回家。特殊时期,在车上,小胡与医护人员很少交流。

疫情期间,小胡从一个微信群里看到青岛医疗队缺衣架。随后,他和其他志愿者找到20多个衣架,主动承担送衣架的任务,为此事跑了200多公里。青岛市医疗队为这些募捐者写了感谢信,并有医护人员特意向胡师傅发红包表示谢意。小胡一分钱也没要,他觉得,比起那些医护人员的付出,自己只是尽了点绵薄之力。

抗疫义工队程良:我是党员我先行

李福强是重庆渝北的基层党员,交通领域从业者。疫情期间,他与同为党员的同事程良,一起成立了“抗疫党员义工队”,帮助社区居民做好病毒防护服务。

重庆没有像武汉那样“封城”,但由于紧邻湖北,重庆高度重视本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当地要求,众多小区要封闭式管理。针对异地返渝、特别是湖北地区返渝的人员,要求必须居家隔离至少14天。如此,隔离人员日常采购必需品就成了比较棘手的问题。

东北司机战“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医生们赶回镇医院

程良为社区居民采购配送生活所需品

重庆渝北区一个千户人家的小区,是支部党员程良所在的小区,该小区存在从湖北返渝的隔离人员。

除夕刚过,程良率先找到他所在的社区并取得支持,成立一个十几人参与的“抗疫党员义工队”,然后他对义工队的工作职责和业务版块做了相应介绍和分工。此举得到了街道社区和邻居的肯定、赞誉与支持。

这支“抗疫党员义工队”一方面要负责为隔离的邻居代购和配送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所负责区域防疫相关的人和事,及时向社区反馈,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转发相关防疫要求。

在采购和配送生活物资方面,程良再三嘱“抗疫党员义工队”相关人员一定要做到无接触配送,即只将代购的生活用品送到隔离人员的家门口,不见面,不说话,只能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联系隔离人取货。

在疫情关注和防控宣传方面,“抗疫党员义工队”则需对部分不满小区封闭式管理的人员进行劝阻引导。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的防疫意识不强,经常到楼顶、车库等隐蔽位置聚集聊天的问题,义工党员队每天分批巡逻并劝解回屋。

李师傅说,分享这个故事想让大家了解到“我是党员我先行”的本色,相信像程良同志这样的优秀事迹还有很多,他们在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战胜疫情。

网约车司机六响:为社会出力 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六响师傅,陕西铜川的一名火锅店店主,打理店面生意之余,同时兼职网约车司机,已有一年零一个月。

疫情发生后,铜川施行交通管制,六响难得在家陪孩子。正月初的一天,六响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车主群,群里招募志愿者。他看到群里的医护人员很多,确实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六响很快便决定加入他们,在群里留了自己的电话。

“后来,有医护人员给我打了电话,她说因为过年值班,公共交通停运,到医院非常不方便。第二天,我准时接她,送到单位。那几天,我多次接到她的电话,说还可以送她吗,我欣然答应,次日准时接她。”六响说,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对他的触动很大。

东北司机战“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医生们赶回镇医院

六响师傅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六响接送的医护人员不在感染科,但从她口中得知新冠肺患者收治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很辛苦。“和电视看到的差不多,通过她的话,我觉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据六响讲述,有的医护人没有中午休息的时间,午饭也是轮流换着吃,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都没有休息。口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紧缺,后方医护人员就把防护用户用在刀刃上,供一线医护人员使用。

从接送的医生口中,六响知道越来越多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让他对医护人员产生敬意。他也为自己通过“志愿者司机”帮助医护人员而感到满足。“SARS疫情发生时,我还在读小学,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为社会出力,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疫情期间频繁去加油站加油,上车下车存在接触风险,六响特意给我们分享了他疫情期间的加油体验。“我本来用的是油卡在壳牌加油,最近注册了团油,可以不下车在车内就可以手机完成支付,这在疫情期间特别实用。”

武汉网约车司机王时光:做志愿者哪怕条件简陋也愿意

王时光是武汉的一名网约车司机,从业三年多。2020年春节,武汉受疫情影响封城后,网约车一度全面停工。王师傅说,“武汉发生疫情后,没有人敢跑车。我也就此停歇了下来。” 那些天,王师傅一边感受到的是疫情中新增的患者病例,一边是全国各地医护、农民工等志愿者,纷纷前来援助武汉,他被这些真实所触动。

大年初一,王师傅看到武汉市招募支援者司机,第一时间加入。武汉封城三十二天,他连续工作三十二天。他说,“这次疫情的切身感受是生命脆弱。我的一个好朋友,1月23日确诊为新冠肺炎。我们只能通过屏幕了解他的病情,彼此传递鼓励和祈愿,好在经历了呼吸困难、缺氧、两肺感染后,有所好转。最新一次的检测是呈现阴性。”

东北司机战“疫”:年初一凌晨我冒雪接医生们赶回镇医院

村民将自家菜送给王师傅及队友,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

武汉汉南区新沟村,这是疫情期间王师傅被分派到的服务点。村子有两三百户人家,距离王师傅市区中心的家有一百多公里。王师傅负责为村子里的人们购物、买药,以及送非肺炎病人在附近医院打针、检查。由于在武汉郊区,王师傅接触危险病人和一线医护人员较少。让王师傅开心的是,“由于防护管理意识到位,二百多户人家至今无确诊病例。”

这三十多天,王师傅就在所服务的村落,由村书记安排住在会议厅。做志愿者服务,哪怕住的差一点,王师傅也愿意。村民知道王师傅是志愿者服务队的,所以非常感激,疫情期间还将自己家的菜给王师傅们。

“自从做了抗疫志愿者服务,这一个月我再也没回过家。父亲走的早,现在家里就留六十多岁的老母一人在家。”这一个月里,王师傅与母亲每天唯一“见面”的方式就是微信视频,“我们通过手机了解各自当天生活状况,彼此叮嘱要注意防护,搞好卫生,勤洗手。”

当被问及母亲一人在家担心吗?胡师傅说,我母亲知道当前的疫情状况,她很支持我做志愿者服务工作,在母亲看来,作为武汉人,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做点力作能及的事情。“母亲自己在家还种菜,生活所需由社区服务工作者提供,只要做好自身防护,所以我不是太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