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每年高考过后,总会出现某地考生因为成绩不理想一蹶不振,得抑郁症,甚至轻生的事件。有调查显示,16%的中国学生考虑过自杀,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自杀人群中的占比高达31%。期末考试之后,有很多中小学的家长抱怨自家孩子没考好竟然会修改试卷成绩、或者说试卷丢了。还有一些孩子和他人比赛游戏的时候,输不起,一旦失利便用各种方式抵赖,找尽各种原因为自己开脱,不愿意承担输的后果,将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据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调查研究:32.5%的孩子害怕困难,34.2%的孩子胆小屈从,20.4%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19.5%的孩子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对幼儿受挫能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有55%的孩子顶不住失败的打击,31.2%的幼儿认为自己没有经过挫折,承受能力不强。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如此害怕失败,输不起?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如何培养孩子不怕失败。首先我们会分析一下害怕失败的孩子和不怕失败的孩子有哪些特征。其次,分析导致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了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最后,谈一下家庭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孩子不怕失败的品格。

一、害怕失败VS不怕失败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什么是失败

失败有两个意思

1.在斗争或竞赛中被对方打败(跟“胜利”相对)

2.工作或活动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跟“成功”相对)。

面对失败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方式:

1.改变方法,绕过障碍物、另择一条路径,实现目标。

2.无法从困难逾越,修改目标,改变行为的方向。

3.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实现目标,进而产生严重挫折感。

失败会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烦恼、困惑、焦虑、愤怒,这就是挫折感。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但是个体受挫与否,是由当事人对自己的动机、目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评价来判断的。也就是说对于失败的感受强烈与否在于大脑对失败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对失败的行为反应。而采取何种行为方式,也是根据外界的信息反馈而调整的。

比如,当一个孩子考试最后一名的时候,如果他自身对成绩并不在意,就不会有失败的沮丧感,如果他自身认为期待很高、成绩对他非常重要的话,考试失利会使他产生极度的沮丧感,严重的会抑郁甚至自杀,轻度的会哭闹、考试焦虑等。当他自身无法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时,外界的反馈会起重要的作用。比如父母的鼓励,谩骂等,都会对他们如何看待失败产生重要的影响。

龙应台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倒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衡,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因而我们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如何培养孩子对于失败的正确认识,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心态,评估自身能力,调整行为的目标与方法,最终获得成功。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二)害怕失败的孩子

害怕失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

4、害怕困难,害怕失败,遇到一点问题或阻碍就退缩。

5、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找各种理由推脱。

6、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

7、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不怕失败的孩子

不怕失败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这些孩子即使活动或任务进行的不顺利,也能努力加油坚持下去。尽管出现了棘手的问题或者纠纷,也能够毫不动摇的走下去。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坚强地保持一颗倔强的心,依然能够不惧怕新挑战,积极地解决问题。他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很快就能正视现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能从失败中分析总结,并能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行为目标和方法。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二、导致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而让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自身因素

1、缺乏能力

孩子的自身知识、经验缺乏,这时候我们让他们去做自己能力完不成的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挫败感。比如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画一个很形象的动物,他肯定完成不了,因为他还处于涂鸦期,画的不形象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某个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好,他再怎么努力,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也很难得第一,也会产生挫折感。

2、缺乏坚持性

家长过于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孩子独立精神、做事的坚持性和毅力的培养,导致孩子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采用回避的态度。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二)家庭教育因素

1、包办代替,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没有了任何实践的机会,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不能处处第一、事事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许多家庭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之情,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让孩子受挫。当他们预见孩子可能碰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自己挺身而出,为孩子扫除障碍。看见婴儿奋力向前爬,想去够一个玩具,觉得他太辛苦了,直接就把玩具递给他,其实,就已经是在剥夺孩子体验挫折和成功的机会了。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看上去笨手笨脚的,就拿起勺来追着喂,还一边抱怨:吃得那么慢,弄得满地都是……刚开始孩子还想要争取自己尝试的机会,但拗不过父母,慢慢地就失去了吃饭的兴趣,甚至连自己吃饭的能力都不具备了。这些在父母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一旦碰到问题和困难经常会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不敢去面对,还容易产生畏惧、退缩、抑郁、失落等情绪,更别说去想办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了。

2、总是责备孩子,导致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把狗关在一个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它电击,因为被关,狗逃脱不了。多次试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把门打开,没有电击,狗也马上倒地呻吟颤抖,等待痛苦的来临,当它有机会逃跑时,也不会主动逃避。

很多父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常对孩子进行辱骂,责备。当孩子持续遇到困难或者失败,加上父母的责罚,会让他们在挫败感中对自己产生质疑,否定自我,从而相信自己不行,做不到,最终变成习得性无助。当遇到问题时,即使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时候,也不愿意尝试。

3、期待过高,不允许孩子失败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由于家长的这种态度,孩子也逐渐对自己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这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欢他了,这会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和失败。

看到一则社会新闻,说的是曾经的高考状元因为大学挂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捡破烂为生。乍一看这新闻,很多人都开始冷嘲热讽,认为这位叫小叶的高考状元心理素质太差。仔细看完这条新闻的深度报道后发现,小叶的自甘堕落,不仅仅是因为抗挫力差,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一直成长在一个不允许失败的环境里。他考差了,首先父母会责骂他:其次全村的人都会对他投来失望的目光:总之,他是不可以失败的。他可是从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的人,是全家人以及全村人的骄傲。

不允许孩子失败就是时时刻刻在给孩子传递:失败是羞耻的,失败是不允许的。一次次不允许,渐渐的孩子就会内化成“我不能失败,我应该成功”。最后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不断的给自己施压,一个人长期有压力,有焦虑,必定会像一个充气的气球,总有一天会爆炸。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外界原因

此外,还存在一些外在原因使得孩子受挫。比如:孩子去参加比赛,总会有输有赢,输了的孩子必定会受挫,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努力,而是因为冠军只有一个。

孩子害怕失败的原因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