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關於成長類型的電影,國內拍的話大部分是以解決一些成長煩惱為主,還有一些爛俗的青春校園電影以愛情為主要描述對象,最近今年一些影片將成長的關注點對焦在校園暴力上,可是關於孩子的成長,真的是非黑即白的嗎?

日本電影中關於成長的電影大部分會涉及到有關人性的思考,很多時候他們將電影作為一種極致的宣洩產品,暴力血腥的鏡頭配合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造成這種反差的視覺衝擊,似乎是一種對於緊張情緒的發洩。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這似乎與日本的文化有關,在中國五千年的的歲月長河裡,人們簡化了很多古時候的禮節,如跪拜禮、位置的講究等,而日本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他們的傳統禮節似乎不少反增。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禮節中,他們平常喝水走路都要遵循等級,以至於所謂的自然表露受到壓抑,情緒在壓力的作用下逐漸轉變為扭曲的力量。

電影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發洩途徑,這也就成為構成日本電影的獨特模式的一種方式——日本式極致的反差。

《告白》便是這樣一部反差類型的電影,透過裡面不同人物的告白,尤其是對於小孩那種反差式的殘忍,相信你會對青少年成長和人性都有些不一樣的體驗。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記得《後會無期》裡江浩曾說過的一句話:"就算是惡人,也會在適合的情境中呈現出善意。"去判斷一個人為惡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惡意。可導演中島哲也反其道而行,將惡滲透到極致,一個小孩子能怎樣,導演就通過電影,讓你看看它究竟能怎樣。

提起中島哲也,大家腦海裡想到的,一定是那部經典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個導演善用鏡頭語言,這可能與他廣告出身有關,他的電影可以將一個極端壓抑的故事小清新的表達出來,將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

說起來,中島哲算是當代日本最好的視覺系導演,細數他的作品無不體現出他高超的畫面表達能力,在這部電影裡導演關於謀殺、欺凌、成長的取材,一定會讓你從極致的反差中感受到最真實的人性。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影片中課間嬉笑打鬧的同學們,那些自由美好的鏡頭在同學們的身上來回切換,讓人沉醉在孩子們的天真中,可一瓶牛奶的打翻,似乎昭示著反差的到來。這時你會發現影片的影調是冷色調,導演將這個簡單的課間渲染成了恐怖片開頭的既視感,這種極強烈的反差對比,從第一幕便開始了。

接著是老師的出場,孩子們依舊嬉笑打鬧,根本沒有將老師放在眼裡,這種情景帶有某種諷刺意味,隨著老師的告白,講述自己女兒的死亡,教室開始鴉雀無聲,然後是所謂的復仇——將HIV感染者的血液混入兇手的牛奶中,微笑的面容說著恐怖的話,隨著同學們的一聲尖叫,打破一切平靜。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在原著小說中作者也是使用了第一人稱進行講述,且敘述緊湊,用這種第一視角真實的力量吸引讀者讀下去。電影中導演也借鑑了原著的結構,從不同視角下手,深刻為我們剖析了整個黑暗故事,且劇情完整不拖沓,讓觀眾們看得過癮。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此外片中的反差還體現在大量慢鏡頭的使用,帶著抒情意味的慢鏡頭來描述死亡,如松隆子的女兒被少年拋進池塘,女二號被打死時死不瞑目的鏡頭,下村直樹的媽媽被直樹揮刀砍死的鏡頭甚至堪稱美麗,慢鏡頭特寫將鮮血的軌跡都描繪了出來,以及本片末尾讓人震撼的假爆炸。這種以溫柔抒情的方式勾勒令人毛骨悚然的片段,對"惡"不加掩飾的渲染,甚至誇張,使我們體會到發自靈魂深處的顫抖。這種反差,不知道多少人能抗住。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此外電影的配樂是不得不說的一大反差點,開頭那段略顯輕快的《Milk》就是之後情緒反差的鋪墊。當聽到AKB的《River》時,鏡頭不時晃過女孩們們身姿,這種混沌又充滿吸引力的表現方式。不僅將不協調感發揮到極致,還並沒有讓觀眾產生出戲的感覺,這應該算導演把控電影視聽語言上的魅力之處吧。

影片中最讓人稱讚的一個反差片段,應該是本片的片尾。導演使用逆行鬧鐘來製造場景,那段爆炸逐秒倒退的鏡頭與修哉臉部特寫進行了交替剪輯。後面,鬧鐘突然正行,慢鏡頭消失,瞬間的動態使得慘叫都在火焰中戛然而止。而再在這之前,松隆子冷酷地一句"我聽見重要的東西消失的聲音——停頓,"不是'啪嘰!',而是'轟隆!'"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直到最後,老師屈膝在修哉面前,表情是猙獰與內忍交雜,對他說"從今天開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之後留下了足夠長的黑屏,只聽見她的聲音帶著嘲笑——"開玩笑的。這種劇情的大起大落,看過之後真的是讓人難以忘懷。

《告白》:孩子的殘忍大都源於家庭的不幸

中島哲也這部作品中這種極致的反差感讓人心涼颼颼的,不過電影裡出現的很多關於孩子們的告白,似乎更加能引起人們的思考,他們的長輩們要麼缺席,要麼無法給予足夠的愛,而這些年輕人,她們只能用奇裝異服或者犯罪的方式來吸引他人關注。

而這些原因大部分也是當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自身家庭的不幸導致對於社會的一種攻擊。所以導演應該也是想通過這種誇張的表現手法,來提醒家長們,多陪伴一下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