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关于成长类型的电影,国内拍的话大部分是以解决一些成长烦恼为主,还有一些烂俗的青春校园电影以爱情为主要描述对象,最近今年一些影片将成长的关注点对焦在校园暴力上,可是关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是非黑即白的吗?

日本电影中关于成长的电影大部分会涉及到有关人性的思考,很多时候他们将电影作为一种极致的宣泄产品,暴力血腥的镜头配合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造成这种反差的视觉冲击,似乎是一种对于紧张情绪的发泄。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这似乎与日本的文化有关,在中国五千年的的岁月长河里,人们简化了很多古时候的礼节,如跪拜礼、位置的讲究等,而日本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他们的传统礼节似乎不少反增。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礼节中,他们平常喝水走路都要遵循等级,以至于所谓的自然表露受到压抑,情绪在压力的作用下逐渐转变为扭曲的力量。

电影成为了他们的一种发泄途径,这也就成为构成日本电影的独特模式的一种方式——日本式极致的反差。

《告白》便是这样一部反差类型的电影,透过里面不同人物的告白,尤其是对于小孩那种反差式的残忍,相信你会对青少年成长和人性都有些不一样的体验。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记得《后会无期》里江浩曾说过的一句话:"就算是恶人,也会在适合的情境中呈现出善意。"去判断一个人为恶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恶意。可导演中岛哲也反其道而行,将恶渗透到极致,一个小孩子能怎样,导演就通过电影,让你看看它究竟能怎样。

提起中岛哲也,大家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那部经典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个导演善用镜头语言,这可能与他广告出身有关,他的电影可以将一个极端压抑的故事小清新的表达出来,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

说起来,中岛哲算是当代日本最好的视觉系导演,细数他的作品无不体现出他高超的画面表达能力,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关于谋杀、欺凌、成长的取材,一定会让你从极致的反差中感受到最真实的人性。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影片中课间嬉笑打闹的同学们,那些自由美好的镜头在同学们的身上来回切换,让人沉醉在孩子们的天真中,可一瓶牛奶的打翻,似乎昭示着反差的到来。这时你会发现影片的影调是冷色调,导演将这个简单的课间渲染成了恐怖片开头的既视感,这种极强烈的反差对比,从第一幕便开始了。

接着是老师的出场,孩子们依旧嬉笑打闹,根本没有将老师放在眼里,这种情景带有某种讽刺意味,随着老师的告白,讲述自己女儿的死亡,教室开始鸦雀无声,然后是所谓的复仇——将HIV感染者的血液混入凶手的牛奶中,微笑的面容说着恐怖的话,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尖叫,打破一切平静。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在原著小说中作者也是使用了第一人称进行讲述,且叙述紧凑,用这种第一视角真实的力量吸引读者读下去。电影中导演也借鉴了原著的结构,从不同视角下手,深刻为我们剖析了整个黑暗故事,且剧情完整不拖沓,让观众们看得过瘾。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此外片中的反差还体现在大量慢镜头的使用,带着抒情意味的慢镜头来描述死亡,如松隆子的女儿被少年抛进池塘,女二号被打死时死不瞑目的镜头,下村直树的妈妈被直树挥刀砍死的镜头甚至堪称美丽,慢镜头特写将鲜血的轨迹都描绘了出来,以及本片末尾让人震撼的假爆炸。这种以温柔抒情的方式勾勒令人毛骨悚然的片段,对"恶"不加掩饰的渲染,甚至夸张,使我们体会到发自灵魂深处的颤抖。这种反差,不知道多少人能抗住。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此外电影的配乐是不得不说的一大反差点,开头那段略显轻快的《Milk》就是之后情绪反差的铺垫。当听到AKB的《River》时,镜头不时晃过女孩们们身姿,这种混沌又充满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不仅将不协调感发挥到极致,还并没有让观众产生出戏的感觉,这应该算导演把控电影视听语言上的魅力之处吧。

影片中最让人称赞的一个反差片段,应该是本片的片尾。导演使用逆行闹钟来制造场景,那段爆炸逐秒倒退的镜头与修哉脸部特写进行了交替剪辑。后面,闹钟突然正行,慢镜头消失,瞬间的动态使得惨叫都在火焰中戛然而止。而再在这之前,松隆子冷酷地一句"我听见重要的东西消失的声音——停顿,"不是'啪叽!',而是'轰隆!'"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直到最后,老师屈膝在修哉面前,表情是狰狞与内忍交杂,对他说"从今天开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之后留下了足够长的黑屏,只听见她的声音带着嘲笑——"开玩笑的。这种剧情的大起大落,看过之后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

《告白》:孩子的残忍大都源于家庭的不幸

中岛哲也这部作品中这种极致的反差感让人心凉飕飕的,不过电影里出现的很多关于孩子们的告白,似乎更加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他们的长辈们要么缺席,要么无法给予足够的爱,而这些年轻人,她们只能用奇装异服或者犯罪的方式来吸引他人关注。

而这些原因大部分也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自身家庭的不幸导致对于社会的一种攻击。所以导演应该也是想通过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来提醒家长们,多陪伴一下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