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出現50年前的生物,會不會是地球自己在修復呢?難道地球也有治癒修復功能?

文子168670281


地球具有修復能力,但速度緩慢,也不是簡單的重複。

已經宣佈滅絕的生物,後來又出現的情況很多。比如草原野豬,人們認為它們在一萬年前就滅絕了,後來人們發現草原野豬其實還活著,並在1971年將它們從滅絕動物的名單中劃去。還有百慕大海燕,裡海馬等等。提問者所言50年後又出現的生物,可能是指中國豚鹿,這一物種在中國地區消失多年,1960年後便再無野生豚鹿的記載,直到近50年後的2007年人類才在野外又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其實這種情況可能是誤判,很可能是因為稀少沒有被發現,或者是它們轉移到了人煙罕至的區域。

地球的確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並不是某一個消失的生物會再生,而是整個生態圈的逐漸恢復。比如在地球演化史上,曾經有五次生物大滅絕,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我們看到在經過漫長的時期後,生物圈又都得到了恢復,但物種已經是新的種類,並且產生了高級的動物——人。

最近有一個團隊對新西蘭的生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在《當代生物學》雜誌發表了論文,指出:新西蘭失去的鳥類需要50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他們還報告說,如果目前受到威脅的所有物種都被滅絕,將需要大約1000萬年的進化時間才能恢復到今天的物種數量。

就是說地球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它可以恢復到現在這樣多的物種,但不是以前的物種再次出現,而且這需要漫長的時間。


冬哥譜科


個人感覺這兩個事情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50年的從新出現只能說明當時沒有滅絕,並不是說地球自我修復能夠把他們創造出來。

舉例子說一下有哪些消失動物再一次出現

東北虎:

在上世紀科學家都認為這種最大虎類在野外滅絕,但是在最近幾年,東北虎有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長竹節蟲:

科學家認為這些竹節蟲滅絕了80年。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不能飛的竹節蟲,但是科學家他們攀爬柏爾金字塔巨型岩石,又再一次發現了它們的身影,併成功繁殖。

象牙喙啄木鳥

象牙喙啄木鳥曾經分佈在北美洲東南部和古巴的原始森林之中,但是由於人類對於森林的砍伐和對象牙喙啄木鳥的獵殺,1948年之後這種鳥類就銷聲匿跡了。科學家認為象牙喙啄木鳥已經滅絕了,但是2004年一名觀鳥者在阿肯色州拍到了象牙喙啄木鳥,證明這種鳥類並沒有滅絕。

這些例子都說明。這些動物都沒有滅絕,只是因為人們很長時間看不見它們,認定它們滅絕。

地球的自我修復

自我修復是有侷限的,地球是不能憑空突然造就一個生物,它只能緩慢的改變生態環境,調節動植物關係比例。

地球能調節水資源從而調節環境

地球水資源是循環的,土壤和植被對水都有進化作用,熱帶雨林和沼澤都能有效的調節水資源。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稱作地球的肺。水資源的調節,能夠控制植被的生長,植被能夠影響動物數量......然後一些列的生物現象。

地球自我調節理論

根據地球自我調節理論體系,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對地球都起到調節作用,地球會通過調節生物數量比例,從而調節環境。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衝破這個限度時候,地球生態系統會逐漸奔潰。

總結:地球雖然能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但是和滅絕生物出現關係不大。因為地球調節的是環境,保持整體生態系統穩定,並不會去創作一個滅絕的生物。之所以滅絕生物出現,是因為沒有滅絕,隨著時間推進,動物數量增加,這種動物被重新發現。


男顏劇場


50年前被認為滅絕的物種,如今又再度出現,這隻能說明這個物種當時並沒有滅絕,只是遷徙到了人類不經常涉足的地區,或者只是該物種在某些地區滅絕了。因此這算不上是地球的自我修復(應該說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

這種先被認為滅絕而後又出現的事情,現實世界中時有發生。

比如百慕大圓尾鸌

這種鳥類被認為在1615年滅絕,但在1951年被百慕大保護區的一位工作人員意外發現。

澳洲寬足袋鼩

似鼠的一種有袋類動物,被認為於1884年滅絕,但在1967年又被重新發現

矮狐猴

1875年被認為滅絕,1966年人們又在馬達加斯加島重新發現了這種動物

白冀冠雉

這種動物被認為已經在一個世紀前滅絕,但在1977年科學家們在秘魯又意外發現了它們的身影

至於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不能在50年間裡,讓一個真正滅絕的物種,又再度出現呢?這是不可能的,物種的進化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50年太短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不,只是人類單方面認為滅絕,優勝劣汰


朕知道了1995


地球整個大的生態環境處於動態平衡中,可以說是地球有自我修復能力,但這主要靠的是所有生物與地球的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至於在地球上發現五十年前被宣佈滅絕的生物,這並不奇怪。

一類動物的生活習性動物學家很瞭解,假如一個種群僅僅適合在一個環境下生活,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這個地方才會適合動物生存,同時也發現了該動物在此地活動的跡象,但是隨著時間動物個體數非常少已經滿足不了繁衍的任務,這意味著即使有個體在生存但是幾乎確定不會再有下一代了。這就意味著這種動物滅絕了,即使過了50年發現了被宣佈滅絕的動物也不足為奇。


很可能這隻動物是落單的,被動物學家忽略的,但是靠著幾隻剩餘的個體難以挑起發展種群的大任。地球上動物的滅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人類活動直接導致或者對環境的破壞讓一些動物沒有了棲息之地。

自從現代人的祖先智人走出非洲,世界各地的動物開始相繼滅絕,最典型的就是:智人祖先到達澳大利亞後不久,24種大型動物就滅絕了23種,其中包括袋獅,巨袋鼠,袋犀,雙門齒獸,古巨蜥,沃那比蛇。

地球大的生態環境可以修復一些動物對自然產生的破壞,但是這個程度必須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拿人類丟棄的垃圾舉例:現在都提倡用可降解的購物袋,就是在地球可自我修復的程度內,之前用的普通塑料袋大自然根本無法去講解,一些細菌對此也毫無辦法。



如果人類對地球的披懷超過一定限度,那麼必然會引起全球變慢、冰山融化、或者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所以說保護環境至關重要,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但是它並不僅僅只屬於人類。



科學黑洞


生態環境系統有著正反饋與負反饋機制,比方說當二氧化碳多了,氣候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海水溫度升高,導致了單位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減弱,又導致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得不到消耗而進一步增多,溫室效應更加嚴重,這種正反饋作用。

溫度變暖,導致植物成長的週期變長,光合作用增強,吸收二氧化碳增加,並且其它的物化作用也會消耗掉二氧化碳,導致二氧化碳降低,氣溫降低,這就是負反饋作用。

你看這就是大自然的協調相互作用維持的一定週期內的平穩運行。

並且地球的生態水圈也對於氣候有一個反饋的機制,正是因為這些機制的存在才導致生態系統如此的穩定,就好比當食草的動物大量的來到了草原,它們的數量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增加,但當草原被啃食光之後,種群數量就會降低,植被就會經過長時間恢復過來。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環環相扣,大自然的正負反饋調節,這樣的情況看起來就像是自然具有了自我修復功能一樣。

個人的淺見,你們有什麼要補充說明的嘛?


科學船塢


恐龍沒有出現,是CD還沒冷卻嗎?


為了夢想繼續加油


地球環境的確有自己恢復的能力,但是卻不是有意識地進行,而是大量生物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降解一些人類產生的廢物,地球生物和環境是會相互作用的。

人類目前斷定某種生物是否滅絕,是通過觀察,如果某種生物長時間沒有被在野外發現,就認為其已經滅絕,但有些物種可能只是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生活習慣由於人類的影響也發生改變,而人類並沒有及時發現它們的新的棲息地,加上數量稀少,使人類更難在野外觀測到,那些被認為是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大約都是這種原因,而不是它們從自然界消失後又重現。下圖就是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的黑足雪貂。地球生物一但滅絕了,是沒辦法在自然界重現的。

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常說的環境的淨化能力,其實是由於各種生物的活動和物質分子的運動,氣態廢物會由於大氣運動被分散,最後部分沉降到陸地,部分氣體成分依然飄蕩著被動植物吸收,固體/液體廢物有機物會被微生物分解,重新變成碳、氮氣體以及水、礦物質等,這些物質進入環境又重新成為動植物的養分。但是自然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過就會發生汙染,帶來的是環境的惡化,變得不再適宜某種生物生存。

由於環境和生物會相互影響,人類目前又不能脫離環境而存在,所以保護環境其實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也使得一些已經在自然中滅絕的生物種群有恢復的可能,目前最大的老虎種群其實就是在動物園裡,或者是私人飼養的,生物技術有助於保證種群數量然後可以適當地放歸。


來看世界呀



神話:我們不應該擔心,地球環境會自我修復。


事實:地球環境癒合緩慢,我們正在迅速摧毀它。



地球環境會自行癒合,好吧,但人類應該擔心如何癒合。僅僅幾種以前認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人口爆炸正在以比地球恢復能力更快的速度造成損害,這種損害有可能成為永久性的。此外,當不斷擴大的人口遇到日益減少的資源時,結果是飢餓、健康狀況惡化和激烈的生存競爭。在其他資源中,世界的農作物收成已經達到極限,動物物種、雨林、耕地、魚類資源和淡水的產量正在下降。



人類對環境造成兩種類型的損害。一個是長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破壞,例如物種滅絕或切爾諾貝利式的放射性傷害。

第二是短期損害。誠然,環境有能力以某種方式自我修復。瀕危物種可以反彈,地球可以創造自己的臭氧,海洋可以吸收溫室氣體。恢復速度取決於所造成的損害類型。物種可以在幾十年內恢復;臭氧,需要一個世紀;古老的原始森林,幾個世紀;幾十萬年來放射性廢物的衰變。但這裡有一個關鍵點:當我們還在增加對環境的破壞時,環境就無法恢復。在許多地區,人類破壞環境的速度快於環境恢復的速度,如果我們繼續我們目前的方式,損害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永久性的。



目前,世界每十年增加一箇中國的人口數量。養活和供應這一爆炸式增長的人口對環境提出了巨大的要求。這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相反的趨勢:環境資源要麼達到極限,要麼萎縮。無論何時人口增長遇到資源萎縮,結果都是為了生存而激烈競爭。這就是為什麼未來人口增長將放緩。

人口爆炸迫使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提倡用可持續的經濟取代現在的增長型經濟。



可持續性原則包括:從長期來看,物種滅絕不能超過物種進化速度;土壤侵蝕不能超過土壤形成速度;森林破壞不能超過森林再生速度;碳排放不能超過碳固定速度;漁獲量不能超過漁業的再生能力;人類出生率不能大大超過人類死亡率。從長遠來看,人類在建立可持續經濟方面別無選擇。要麼我們自己建立它,要麼大自然會替我們做。



僅由於人類原因,每天就有100個物種滅絕。這與僅僅兩個世紀前相比有了大幅增長,當時這一比率幾乎為零。如果這種滅絕速度繼續與不斷上升的人口速度相匹配,那麼在50年內,地球將遭受歷史上僅次於恐龍的第二大規模滅絕。僅僅幾種曾經被人類認為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改變不了人類對環境破壞的速度。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首先地球肯定又自我治癒功能,但是消失的物種突然又出現了,不是自我修復的功能。

生物的滅絕一般是都是有好幾個層次,很多是動物都是理論上滅絕,但是在人煙罕至的地方也許有生產的可能。科學家定義一般是物種數量少於你能繁衍的數量,就屬於理論意義上的滅絕,比如中華鱘。

如果說現在中華鱘滅絕了,但是五十年後在長江又發現了野生的中華鱘,也是可以理解,因為判定滅絕的時候不可能對長江的整個水系都弄清楚,生物可能躲在了其他的地方生存。叢林動物也是一樣,可能在原始森林中依舊有不為人知的動物存在,其中就極有可能是我們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

之所以說滅絕的生物不是地球的自我修復功能,是從基因變異的方面說明,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多樣性的過程,。一個物種完全滅絕,若是要重新進化這個物種基本不可能,就算有可能也是需要幾百萬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行,50年的時間不可能做到。

地球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可以想象一下,在地球不加以認為改造的時候,人類建築也將快速腐朽。首先是那些木製房子,所有這些房子都將在100年內消失。而由玻璃和鋼筋建造的城市摩天大樓,將會在200年內倒塌。磚、石和混凝土結構的房子將持續更久,但也將在1000年後坍塌。

人類從地球上消失後,幾乎所有人類留下的文明遺蹟都將在2萬年中消失殆盡,5萬年後,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遺蹟都將成為難以追尋的考古性線索,因為玻璃和塑料將全部消解。只有放射性物質和很少幾種人造化學汙染物會存在得更久——它們是人類看不見的遺產。如果人類從地球上消失20萬年後,將很難找到人類曾生活過的證據。

這就是地球的自我修復能力,而這個古老的星球已經生過了45億年,人類的文化歷史還不到一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