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特稿」「論語易解」6.22 敬鬼神而遠之

【原文】

6.22 樊遲問知(zhì)。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譯文】

樊遲問怎樣才算智慧。孔子說:“盡力去做老百姓覺得適宜合理的事,尊敬鬼神但遠離它們,就算是智慧了。” 又問怎樣才算仁德。孔子說:“有仁德的人首先直面困難去做事,然後才考慮收穫,這就算是仁德了。”

【註釋】

(1)《錢解》:“鬼神之禍福,依於民意之從違。故苟能務民之義,自能敬鬼神,亦自能遠鬼神,兩語當連貫一氣讀。《左傳》隨季梁曰:‘民,神之主也。’與孔子此答大意近似。”

(2)《朱注》引程子曰:“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遠,可謂知矣。”

(3)《集解》引孔安國曰:“先難後獲,先勞苦而後得功,所謂為仁也。”

【解讀】

在2.24中,我們已經討論過“鬼神”問題。孔子是理性主義者和現世主義者,他是反對一味地依賴鬼神而放棄自身努力的,故強調“敬鬼神而遠之”。“這種不肯定、不否定……是中國的典型智慧。”(李澤厚《論語今讀》)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敬鬼神而遠之”的前面,這裡還有“務民之義”四字,錢穆主張“兩語當連貫一氣讀”,並直接解釋說:“鬼神之禍福,依於民意之從違。”換言之,對於統治者來說,與其太多地祭祀鬼神,還不如將精力用在照顧老百姓上,這才算得上真正的明智。孟子的民本思想應該與此一脈相承。

《周易》對“民”也是很重視的。比如屯卦《象傳》解釋初九“利建侯”雲:“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師卦《象傳》雲“君子以容民畜眾”,履卦《象傳》雲“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謙卦《象傳》解釋九三雲“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臨卦《象傳》雲“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易》還特別強調聖人“吉凶與民同患”,並說聖人之作《易》,就是“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又說“民鹹用之謂之神”(《繫辭上》)於此可見,《左傳》所說“民,神之主也”並非虛言,而《周易》所謂“神道設教”之宗旨亦昭然若揭矣。此均可與《論語》本章互參。

另,本章以“先難而後獲”釋“仁”,和其他以“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12.2)“其言也訒”(12.3)等釋“仁”一樣,均可見行仁之難以及行仁須有隨物賦形之魔力也(詳見7.6)。。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並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特稿」「論語易解」6.22 敬鬼神而遠之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於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