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早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少女葛薇龙随家人在香港避难,后在家人返回老家上海时,她为了能继续留在香港读书,只能借住在寡居的姑妈家。有钱的姑妈利用薇龙的年轻貌美来笼络青年才俊,她在纸醉金迷的交际场中,一步步坠落。

《沉香屑•第一炉香》沿袭了张爱玲一贯的写作风格,错综的时代,腐朽的家族,如浮萍一般飘散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他们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奋起反抗,但最终,这只是一场消极的反抗。在华丽冷然的格调中,一切都改变不了走向衰败的命运。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消极的反抗,走不出的困局,是张爱玲大多数作品中小人物的命运,这是时代与环境赋予的悲剧,也是张爱玲个人经历所带来的思想局限性。

在小说中,富有空虚的梁太太,自甘堕落的葛薇龙,纵情声色的乔琪乔,都面对着各自的枷锁,他们不甘、愤怒,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反抗,哪怕出卖青春、肉体与灵魂,但最终还是未能走出困局。


葛薇龙的姑妈梁太太出身于旧式的高门大户,在时代的浪潮中,家族的荣华已去,只深了一个空架子。

这从葛薇龙的家境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从上海来香港避难,最终又因物价上涨而重返上海。甚至无力再供葛微龙一个人在香港上学的开销。

所以梁太太称娘家是破落户。她不甘于一生都困在破落的旧式大家中,只能寄希望于婚姻,去追寻往昔的家族荣华。而依照自古以来的门当户对,她自然是嫁不了大富大贵之家的。

为了嫁入富贵之家,梁太太宁愿给人做妾。她和家里人撕破了脸,自作主张嫁给了六十多岁的粤东富商梁季腾做第四房姨太太。

她不想让昔日家族的荣华从此远离她,她一心想要过上富贵骄奢的生活。她同这种衰败抗争,而她选择的方式是出卖自己的青春。

她不服于现实,但她的弱小又无法支撑起她的心愿,所以只能用一种惨烈的交换去对抗。她赔上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这只能是一场消极的反抗。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在家人的眼中,梁太太是自甘下贱,败坏门风。但梁太太不管,毅然嫁了过去,只等着梁季腾一死,她坐享荣华富贵,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惜天不遂梁太太的心愿,在她终于盼到梁季腾死的那一天时,她也老了。年轻时,她用青春换金钱,而如今,她只能用金钱去换取男人的虚情假意,换取一时的逢场作戏。

反抗并没有为她带来出路,她实现了荣华,却永远失去了爱情,她将自己困在另外一个牢笼中,时时求爱而永得不到真爱。

她永远不能填满她心里的饥荒。她需要爱——许多人的爱……


葛薇龙和姑妈梁太太的出身是一样的,都生在衰落的高门大户中。但她和梁太太不一样的是,梁太太一心追求的是荣华富贵,而葛薇龙追求的是美好爱情。

在举家都迁居回上海时,她为了能继续留在香港完成学业,瞒着父亲乞求姑妈收留资助,而梁太太也乘此利用她的年轻貌美将她推向交际场,以此来为自己招揽青年才俊。

葛薇龙自始至终都是清醒的,她明白姑妈的计策,她珍惜得来不易的读书机会。但她的劫数在于爱情,激发她反抗的也是爱情。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者详细描述了她的心路历程,总结而言,她经历了三次挣扎与抉择:

1.放弃与坚守

最开始葛薇龙的意中人是大学生卢兆麟,卢兆麟人长得帅气,网球又打得好。但梁太太也看上了卢兆麟。卢兆麟最初还是被葛薇龙吸引的,但在梁太太的一再勾引下,没禁得住诱惑,拜倒在了梁太太的石榴裙下。

这对于还未尝过情爱的葛薇龙来说打击很大。令葛薇龙失望的不仅是卢兆麟,还有那颗少女心中无限憧憬着的爱情。而这时花花公子乔琪乔走进了她的世界,乔琪乔英俊潇洒,又浪漫多情,更重要的是,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落入梁太太怀抱,又把梁太太耍得团团转的男人。

葛薇龙对于卢兆麟的失望顺而转向了对乔琪乔的关注。而不久之后发生的司徒协送手镯的事件,加剧了他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司徒协是梁太太的老情人,对葛薇龙有意,对于他明目张胆的示好,葛薇龙既慌张又茫然,司徒协之意昭然若揭。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此时的她,有了第一次挣扎与抉择,经过一番思虑,她明白司徒协给她的,不是她想要的,她一直在追求的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恋。她选择了心中的爱情,决定与乔琪乔进一步发展。

2.背叛与回归

但令葛薇龙大失所望的是,乔琪乔虽然一直向她示好,但他从来没想过和她结婚。他开诚布公地告诉她,只能给她快乐,无法给她婚姻。

葛薇龙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乔琪乔对她温柔有情,浪漫有加,但他却不爱她。

他的开诚布公,他口口声声对于葛薇龙被梁太太利用的理解,以及他对她的不爱,都深深地吸引着葛薇龙。

她沦陷了,与乔琪乔发生了关系。但命运就是这样无情,乔琪乔前脚刚与她发生关系,后脚又与她的佣人睨儿调情求欢。

爱情再次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葛薇龙的一颗少女心破碎了,她经历了又一次挣扎与抉择。这次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她在回归以前的生活与继续现在的生活之间进行选择,最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质疑与不安中,她还是选择了回去上海,回到以前的生活中。

葛薇龙选择的回归,正是她对心中美好爱情的再一次坚持。

3.这不是她最初想要的爱情,却是她最后爱上的人

但最终葛薇龙没有回去。她病了,这一病就拖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月中,乔琪乔对她攻势不断,这令她心烦意乱。

他对她投来的又一次热情,让她第三次陷入了迷茫中。她辗转反侧,一会儿一个决定。对于回归以前的生活,她是带有不甘的,因为她见识了大世面;对于重新爱上一个人,她也是没有信心的,因为她走不出乔琪乔的影子。

就在她想快刀斩乱麻,立刻买票走时,她又见到了乔琪乔,他不说一句话,就再次把她俘虏了。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葛薇龙最后一次挣扎结束了,她选择了乔琪乔。

这不是她最初想要的爱情,却是她最后爱上的人。她心甘情愿出卖自己的青春,与姑妈不同的是,她用出卖青春换来的钱供养乔琪乔,供养自己的爱情。

4.她的妥协中包含着激烈的抗争,她的抗争中包含着疯狂的出卖

葛薇龙的每一次挣扎与抉择,似乎都是在妥协,但实际上,她的妥协中包含着激烈的抗争。

意中人卢兆麟被姑妈迷惑,她就选择了唯一一个能经受住姑妈诱惑的男人乔琪乔,她要捍卫心中的爱情。

当乔琪乔背叛她时,她决定放弃乔琪乔,彻底结束香港的一切回上海,她为的是坚守爱情的初心。

而最终在离开前的一刻,她发现自己依然舍不下乔琪乔时,她选择了出卖自己的青春,来供养乔琪乔纸醉金迷的生活,以此将他留在身边与她长相厮守。

葛薇龙为了心中的爱情,与现实中所遇到的一切阻拦疯狂地抗争着,甚至包括她的爱人乔琪乔。他不想与她结婚,她知道他想找一个富有的千金小姐,被“招驸马”,供养他吃喝玩乐。为了满足他的要求,留住自己所谓的爱情,她不惜出卖自己供养他。

这是葛薇龙的反抗,她比梁太太更激烈,梁太太以青春换钱来供养自己,而葛薇龙则是以青春换钱来供养自己的丈夫。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这样消极的反抗,自然也没有出路,只能被困其中。而这个困局,梁太太和乔琪乔早就为她想好了:

你要钱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钱做什么?当然,过了七八年,薇龙的收入想必大为减色。等她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在英国的法律上,离婚是相当困难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对方犯奸的证据,那还不容易?


乔琪乔是中葡混血儿,他母亲原是在澳门赌场数筹码的葡萄牙女郎,嫁到乔家后不久就失了宠。他父亲有二十多房姨太太,子女成群之下,乔琪乔又不成器,他父亲自然不喜欢他,也不管他。

乔琪乔是混血儿,这在当时的香港,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一方面他们受到的是西式教育,又有混血特征,他们无法融入纯粹的中国人当中去;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是纯粹的白人,受种族歧视的影响,他们也无法将自己归入外国人的群体。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乔琪乔自然是压抑的。环境激发了他的反叛,他用游戏人生的态度来面对眼前的一切。他被社会无视,他就反过来更加无视社会。

乔琪乔别的本领没有,但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许多纵情在声色之中的人,都被声色玩弄,但他没有,相反,他在玩弄着声色。对于梁太太的勾引,他不仅不被迷惑,还能把她玩得团团转。

对于结婚,乔琪乔更是抱着游戏的态度。结婚对于他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供养他的吃喝玩乐,所以他对女人温柔多情,但从来不打算和她们结婚。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乔琪乔对自己的放纵,是一种对所处环境的消极反抗。他心甘情愿地成为浪子,企图以此麻痹自己,轻视社会与家庭的不公。

但这有什么用呢?游戏人生的人,同时也在被人生游戏。


张爱玲笔下,这样消极的反抗者比比皆是。他们对所处的环境和遭遇的不公充满了愤恨,但又无力改变,只能用极端的方式去抗争,出卖肉体与灵魂,让自己深陷于另外一个牢笼中。

这种消极的反抗,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大时代的风雨决定小人物的命运。

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中,旧式的封建家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很多高门大户走向衰落,社会处在动荡与变换中。新旧思想在此交替,呈现出了纷繁复杂的乱像。

梁太太的抗争在于想要留住家族昔日的荣华富贵,她的生活充满了骄奢淫逸,这隐含的正是在新时代到来时,旧时代不愿退出的负隅顽抗。而葛薇龙所追求的爱情却是新时代的爱情,一心一意,一夫一妻,她代表的也正是新时代新思想的抗争。

在新旧浪潮的较量中,个人的命运只能随时代而沉浮。从小说中来看,明显是旧时代的力量还站于上风。梁太太搭建起了享乐的舞台,并把葛薇龙拖下了水。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但这一切都将是短暂的幻影,因为腐朽的旧时代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被瓦解的命运,新生力量已显现,只待时日发展壮大。葛薇龙从始至终对于被姑妈和乔琪乔利用的自省,对于自己婚姻现状的自省,就是一种象征。

其次,当时香港的殖民地性质,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小说中多次描写到殖民地所带来的不中不西,不驴不马的怪像。当时的香港并不是真正的香港,而是西方人心中的香港,荒诞,精巧,滑稽。

但同时,被西化的香港又留有满清末年的腐朽踪迹。就像乔琪乔的父亲,巴结英国人得来了爵士衔,但同时他又是有着二十多房姨太太的封建卫道士。

所以这样的中不中,洋不洋,反映在社会矛盾中也是如此。乔琪乔之类的混血儿既融入不了纯粹的中国人,又得不到外国人的认同。

他们产生于矛盾的社会环境,在缝隙中压抑挣扎,这样的社会环境又激起了他们的反抗。但这种反抗,也只能被限制在社会环境中,寻不到出路。

最后,从作者张爱玲的个人经历与生活环境来看,她笔下的人物,带有其思想的局限性。

张爱玲本人出身于旧式的封建大家族,父亲因循守旧,过着糜烂的生活;母亲追求进步,出洋远走;继母冷眼以对,对她漠不关心。

在她16岁时,受不了大家族的压抑,逃到了母亲身边,但母亲并没有给她带来想象中的温暖,反而给她留下了严苛与自私的印象。

张爱玲从小就在夹缝中求生存,她需要读书,需要生活,她没有积极抗争的勇气,家庭没有给予她这样的养分。

《第一炉香》:张爱玲笔下小人物的消极反抗与走不出的困局

她只是生活在动荡时代下为了糊口而奔波的一个女人,她就是她小说中的小人物。

所以,她笔下的人物,受到她思想的局限性,也只能被激发起消极的反抗,深陷在走不出的困局里,汲汲营营过完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