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山東這個罕見姓氏,竟是明藩王后裔

順治元年(1644年),分封在山東青州的明朝末代衡王朱由棷降清,順治三年(1646年),朱由棷被冠以謀反罪名處死,衡王府被抄。衡王府被抄的同時,不少宗親被抓被殺,其餘四散逃命,其中的一部分人來到青州聖水峪附近,隱姓埋名,定居下來,繁衍至今。

明、清時期聖水峪隸屬臨朐縣管轄,恰處臨朐縣與衡王府所在的益都縣交界處,屬於當時臨朐縣行政管轄的邊緣地區,也超出了益都縣官府追捕範圍。衡高唐王墓在聖水峪的龍山之原,高唐王的後人定居聖水峪守墓,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朱姓才遷離聖水峪,所以清初這裡有朱氏宗親。

據瞭解,現在壯漢廟村的霰氏族人就是避難至此的衡王后人。衡王府被抄後,衡王朱由棷的兒子朱安和女兒朱嫣在王妃洪英瑤的帶領下混入戲班子逃離王府,為逃避清廷追殺,保全性命,逃入青州南部大山深坳的聖水峪。

時值初冬,天降霰雪,王妃決定隱姓埋名,改朱姓為霰氏,改姓霰意在“雨字當頭,雨從水從雲;寄託帝室王族,天難過後,必將甘霖重來,福澤潤化天下萬物。”歷經兩次抄家滅族,朱氏已所剩無幾,為保全朱氏血脈,在康熙初年他們定居在了蘇家井。


山東這個罕見姓氏,竟是明藩王后裔


蘇家井(今壯漢廟)地處聖水峪西北部的山谷中,在聖水峪修真宮的田土範圍內,是修真宮的宮田,那裡群山環抱,隱密閉塞,人口少,民風純樸,鄉親善良忠厚,是一處藏身棲息的好地方。

根據《明正德八年重修碑》,修真宮田土四至“東至潘家河溝,南至南山分水嶺,西至西山分水嶺,北至蘇家井中心為界”,潘家河溝已經不可考,但修真宮的田土範圍至少包括今壯漢廟村東部和南部、薄板臺村、上院村和下院村,佔地兩萬餘畝,由此可見,當時的修真宮擁有大量的土地,當地多數農民靠租種修真宮土地為生,衡王后人為了生存必然要租種土地,因而修真宮道士將土地租給曾經給予修真宮大力支持的衡王后人是合情合理的。

衡王后人逃到聖水峪避難,是基於多方面的考慮:其一,這裡地處偏僻,容易躲藏,清兵不易查到,也沒有遠離他們曾經生長生活過的地方;其二,這裡有衡王府留下的遺蹟,他們熟悉這裡的環境;其三,衡高唐王的後人在此守墓,在這裡有他們的親人,又可以守護先祖墳墓;再者,修真宮有大量土地可以租種,憑藉衡王府與修真宮以往的良好關係,衡王后人可以租田耕種維持生活。


山東這個罕見姓氏,竟是明藩王后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