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人說啟功的書法是館閣體,這是為什麼?

千千千里馬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是不是館閣體真的那麼重要嗎?

總覺得現在的所謂專家好像都很排斥館閣體,館閣體真的有那麼不好嗎?想要練成館閣體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吧!為什麼要排斥呢!就算是館閣體寫出來的字失去了靈性,沒有了變化,可也不能就因為這些原因就把館閣體說的一文不值吧!任何一種字體,想要練到精通都不是一蹴而就,事物存在必定有他的道理。館閣體也是一樣,現在沒有人願意練習館閣體,也不不願意說自己的字就是館閣體。其實這是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審美不同而已,要是在古代能夠寫的一手精緻的館閣體,要受到無數人的敬仰呢!就是在現在來講,我們這些書法初學者,要是能寫出一手好的館閣體,那也是夢寐以求的。都不知何年何月能把基本功練好,就更別說什麼館閣體了。這些個專家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讓我們這些書法小白怎麼活啊!

館閣體

任何一種書法形體是不是都需要我們傳承下去呢!館閣體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字體,同樣也是書法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們不應該歧視這種字體,如果一味歧視貶低,是不是再過一百年我們再也看不到館閣體了呢!所以只要是書法形式已經存在了,我們就應該一視同仁,要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才有利於書法的傳承和發展。

館閣體

啟功書法並不是館閣體,請注意辨別。

至於啟功老師的書法是不是館閣體,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啟功老師的書法不屬於任何一種字體,他是結合了多重字體以後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和所謂的館閣體簡直就是大相徑庭,不在一條線上怎麼比較呢!啟功書法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貢獻不可謂不大,啟功老先生也是當今書法界的領軍人物。他的書法獨樹一幟,看似不變實則百變,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啟功書法

不知道問這個問題的人時不時真正的瞭解啟功書法,還是故意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增加爭議性呢!不管怎麼說吧!我認為不管是館閣體還是啟功書法,只要是看著舒服,筆墨精彩,那就是好書法。館閣體有館閣體的穩重,啟動有啟功的飄逸。

啟功書法

作為書法小白我雖然對書法還沒有過深的理解和領悟,但我知道我喜歡書法,喜歡看也喜歡寫。只要是我看著舒服的字我就一律認為是好的書法,不管是什麼體。


雨夜構想


儘管啟功的書法顯得極為工整、規範,用“館閣體”來形容啟功先生的字倒是不常見。我個人認為,啟功先生的字雖然少了些變化,卻也不失力道,個性彰顯。


坦白地說,就當今書壇的普遍水準來看,“館閣體”似乎很難被看成是貶義詞。大家都知道,“館閣體”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孿生兄弟。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那些流傳下來的科舉考卷,試問有幾個所謂的書法“大師”能達到那樣的水準?所以,田蘊章先生回答別人說他寫“館閣體”的質疑時,非但不覺得自己的書法被輕視,反而對“館閣體”給予了相當大的肯定。

當然,以應付科舉考試為主要目的的“館閣體”,基本還是以實用和規範為前提的,其藝術個性無疑會大打折扣。換句話說,以“館閣體”名世的書法大師基本不可能出現。

啟功先生自小酷愛國畫,於書法用功並不多。後來意識到國畫根本不可能脫離書法而達到比較高的境界,於是中途苦攻書法,並以書名掩蓋了其畫名。大概是性格使然,啟功先生書風極為嚴謹,而且極少涉足草書。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有些人就把他的書法歸到了“館閣體”的行列。

關於啟功書法的藝術水準問題我們不在這裡討論,稱他為書法“大師”也的確值得商榷。但把他的書法列入“館閣體”的範疇顯然是不合理的。


驚龍軒


準確的說,啟功的書法不是館閣體而且是比較標準的行書書法。館閣體也是書法,因為館閣體的用筆和結構是法度森嚴的。既然字的用筆和結構法度森嚴,為什麼不能稱之為“書法”呢?雖然館閣體缺少點靈性。

上圖為館閣體書法,是標準的楷書?是標準的實用性文字?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行書書法作品

啟功先生的書法已成一家,可稱為當代“標準行書”。但是,自成一家的行書是不能稱之為“館閣體”的。啟功先生的書法與館閣體還是有區別的,所以說,啟功先生的書法不能稱之為“館閣體”。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

啟功先生曾經說過,書法,無論哪種書體,都得讓人看得懂,讓人看得懂的書法才是好書法,讓人看得懂的書法才是有生命力的書法。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集》距今已有1700多年,但人們仍能看得懂,認得清,仍是習行者學習的範本,這樣的書法就是好書法,這樣的書法才是有生命力的書法。我認為,啟功的書法也是一樣的。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

我們不要把書法家已自成一家書法認定為“館閣體”,比如,盧中南的楷書,二田的楷書,吳玉生的楷書,實際上,他們楷書不能稱之為館閣體,而且有靈性,有生命力的楷書書法。館閣體,缺少的就靈性,缺少的就是變化。其實,楷書也是可以變化的,也是可以融入個性和靈性的,關於這一點,洪厚田和田英章的一個大弟子做的比較好,他們真的是把楷書寫活了。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

啟功先生的書法有傳統根基支撐,用筆老辣,用筆老道,結字優美,點畫(線條)質量好,且富有創造性,在現代書壇上獨樹一幟,他的品質,才能,技藝,是無人可比的。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

有人總把醜書和無法度的草書,行草書(連筆字)稱之為書法,甚至不承認王羲之的行書不是書法,說王羲之的草書,楷書,行書是館閣體,這些都是一些書法家幼稚和不懂書法的表現,是謬論而不是真理!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啟功的書法絕對不是館閣體,說這話的人既不瞭解館閣體,也不熟悉啟功書法。

館閣體是指明清時期,因科舉制度的要求而形成的考場通用字體,以烏黑、方正、大小規整齊平等等為基本特點。

明代沈度書法作品(局部)

據記載是因為明朝永樂年間,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度的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一時間上行下效,洛陽紙貴,士子爭相仿效臨摹,就這樣館閣體應運而生了。

沈度書法作品(局部)

館閣體首先應該是屬於楷書範疇,而且是書法水準非常高的楷書,要想練成館閣體,絕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館閣體強調楷書書寫的共性,即規範、美觀、整潔、大方,並不強調如今所謂的個性,這是館閣體的缺點,因為它扼殺了創作的個人靈感之美。

啟功書法

啟功是我國老一輩著名的書法家,德高望重,書法造詣高山仰止,我認為在近幾十年之內無出其右。

啟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人,滿族。中國書法家、畫家、文物鑑賞家和鑑定家。曾為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九三學社顧問、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啟功自幼喜愛書法,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啟功曾被稱為“詩、書、畫”三絕。此外,啟功亦精於古代書畫和碑貼的鑑定。

啟功書法

啟功書法以行楷、行書為主,與館閣體有什麼關係呢?而且,啟功書法個人色彩非常濃厚,大部分學書法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是不是啟功書法,這與館閣體扼殺個性的特點完全相悖,怎麼能說是館閣體呢?

啟功書法

另外,說啟功書法是館閣體的人明顯帶有批判啟功書法的用意,我就覺得很奇怪,館閣體也應該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豐碑,就算啟功書法是館閣體又能怎樣?

回答的最後,隨文附上幾幅啟功書法作品,大家有目共睹吧。

啟功書法


永書101


不懂啟功先生書法者的語言。

要想知道是否館閣,首先要明白什麼是館閣體,一般來說,館閣體的標準是烏黑光亮,字勢呆板,缺少變化與生動的活潑勁兒。如果我們拿這樣幾個標準來看啟功的書法,可以說館閣體的邊都粘不上。即便是啟功先生晚年的書法,雖然已經人書具老,風格高度成熟,爐火純青,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但啟功先生由於學養深厚,傳統國學,文化詩詞的薰陶,始終字裡行間,保持著一種儒雅生動的氣韻,並且這種氣韻不是那種徒有其表的浮誇意韻,而是深入到書法格調深出的厚重的遒麗儒雅,精神昂揚,靈動穩健的氣韻,可以說是刻入字骨,融入字之魂的生動氣韻。這種氣韻全靠紮實深厚的藝術和國學修養所融會貫通與作品之中。雖然館閣體有是就有較高文化修養人的作品,但他們卻把書法程式化了,以至於接近現代的印刷體風格,所以失去了生動的生命內涵。我們就是欣賞啟功先生的啟體印刷體字,同樣也沒有那種呆板僵硬的格調,仍然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優美的視覺感受。啟功先生以藝術和國學文化所燻養出的秀麗端莊,清新淡雅的書風,是館閣體書法望塵莫及的,更和況啟功先生的書法在結體以及點畫線條的造型方面還融入了大量的現代美學的元素,特別是黃金分割法在書法中的使用,更增減了啟功先生現代書法的氣息格調,就書法的藝術性來說,館閣體何能與其相提並論。







翰墨書道


一些人率口而言,很多人隨人說長短。說啟功書是館閣體,既不懂什麼是館閣體,也並不真正瞭解啟功先生。本人買了啟功全集20本,時而臨習啟功之書,對啟功生平和書法學問略知一二。

啟功因少年受辱而下苦功,終生勤於書法,終於大成。從啟功習字的過程看,可謂涉獵千家,從題材看碑版、紙本、金文、磚銘、簡牘、殘紙等但凡能見到的,啟功無所不臨。從可以看到的啟功作品,其所習書體看主要集中在楷、行、草,所習書家從二王到憨山八大,名家帝王之書所臨無數。以啟功的特殊身份和經歷,所見書法真跡,怕是其他書家所不能及。啟功同時是文物鑑賞家詩人畫家紅學專家,諸學互濟,以其天資之聰,用功之勤,成為一代書法宗師自然而然。

啟功之字和其他書法家一樣分階段特徵不同,90年代以後日益成熟。啟功之書中有個別字寫的不是很好,但總體大氣,雍容,充滿正氣,而又活潑靈動,觀之讓人愉悅!

由於先生淡泊功利,上門索字者無數,人的狀態不同,寫出字的效果不同,啟功曾言除廁所沒有題字,能字的都寫了,多了難免有粗糙之作。評價一個藝術家宜看代表作、總體面貌和主流。如果某些人想炒作市場,那就另當別論了!


青遠山人


因為羨慕嫉妒恨。當今書法界除了醜書外,實際上還存在一種“拙書”,也就是所謂碑派,此派主張以拙為美,追求金石味、兒童體、古拙感、厚重感。實際上違背了正常的書寫規律,放著古人毛筆寫的端正、流暢的漢字不學,偏去學用鑿子鑿出來的魏碑、造像。他們把啟功與趙孟頫、董其昌一起稱為帖派。認為他們這一路清秀、流暢的風格“俗”,沒有藝術性,進而把啟功的字說成是館閣體。而事實上,中國現代,啟功才是真正理解書法的大家,他說過:不喜歡把字寫得劈劈砸砸的。清楚地闡明瞭自己主張書法應該回歸自然書寫美的觀點。但就是這一句話讓碑派們如鯁在喉,但礙於老先生生前的地位和影響力,他們敢怒不敢言,一旦啟功不在了,他們自然要把這口惡氣撒出來。那麼書法究竟哪種更美,不言自明。駕御毛筆達到啟功的水平,就象表演高難雜技一樣,極不容易做到。而所謂碑派,靠著吭哧、頓挫搞出來的墨塊,實在是非常拙劣和缺乏難度的。說白了,那些寫“拙書”的根本寫不出啟功這樣精美的字,既然美不了,老子又得在這圈裡混,那就索性以醜為美吧,於是乎,一波又一波的醜書大師們橫空出世。如今中書協也被這幫文化流氓所把持,已經變成了中書邪。


第三條路正確的路


有人說啟功的書法是館閣體。我敢斷定,這些人什麼是館閣體都沒有弄清楚。

館閣體,距離我們現在不是很遠。一百年的時間。按理來說,一個想了解館閣體的人,應該不難找到資料。但是,只會張口噴這噴那的人,他們不會,道聽途說,所以有了噴子的群體。館閣體是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專用書體。它的實際名稱叫做“應試書”。



館閣體究竟什麼樣?就是印刷版刻字的字體。工整,易識,點畫結構有統一的樣式。所以館閣體千人一面,萬人同體。

啟功先生的字是不是館閣體?啟功先生的字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而他皇族的身份,加上他的工作條件,接觸到大量的經典法帖,是寫館閣體的人做夢都想得到的。他的書法,和館閣體不相干。


隨著印刷術的進步,民國時期的字帖已經不再如以前只有少量的藏在有錢的富貴人家。館閣體迅速消失。再也無人學習館閣體。我給你舉個例子,現在的字帖十分豐富,應有盡有。你如果學習書法,對學習範本不愁找不到字帖。你會不會放棄字帖而是以報刊雜誌上的印刷體字當書法學習?而館閣體,就是那時書籍刊物上的印刷體。


子衿書法


100年後啟功先生是書法史上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劃時代的書壇巨匠!而那些醜化他的小丑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裡,連渣都不剩!你說那些稱他字體為館閣體的人死前不過過嘴癮能安生?先生從不以書法家自居,曾多次自豪的說自己是教書匠。因為先生知道,離開文化底蘊書法只是一具毫無生意的殭屍!先生一生謙虛好學,治學嚴謹,學養賅贍,著述等身,於考據,鑑定,韻律,詩詞,曲賦,歷史,文學諸藝無所不精,實為國寶級大師!自創啟功體,取縱勢,如精金美玉,出水芙蓉,為世人稱譽!開創黃金比例之說,更增結體重於用筆之說,補充趙松雪用筆重於結體之說,於用筆提出適應生理結構因勢利導之說,身體力行,數十年青燈冷硯,習書心得皆從手揮目送中來,不大言欺人,不故弄玄虛。指摘古人偽詭,客觀分析,有理有據,最能服人!乃數百年難得一見之奇才!

先生潤筆所得,以恩師陳垣先生之名設勵耘獎學金,先生之義重矣!原配夫人逝世後終身不娶,先生之情深矣!潘家園市場冒名之贗品遍地,先生不以為意,笑道寫得比自己好,不予追究,為他人留一條路留一口飯,是先生之德厚矣!反對成立書協,不出席書協會議,而被推舉為書協主席,先生之品高矣!名高德昭,而先生往矣!先生千古!

對於噴子我們只能報以輕蔑的微笑!無知無恥無良無畏,可笑!可憐!

若說有隱情,不過是妒忌先生之門庭若市,故貶抑醜化以高自位置,譁眾取寵博不惜血口噴人,為名為利不擇手段,小人伎倆何足道哉!


宛若平常一段歌


只有門外漢才會如此說

館閣體是指古代一種考試的字,其特點是字型方正均勻,字跡清楚,字體黑亮,每個考生幾乎一模一樣,沒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啟功先生的字,除了黑亮和字跡清楚和館閣體特點一樣外,館閣體最重要的一點,方正就相差十萬八千里了。

啟功先生的書法個性十足,書法文雅,一眼看上去,一股書卷氣撲面而來,從看字就知道他是一個文雅的人。字型廋長,線條的粗細對比強烈,看過後過目不忘。鋼性感十足,筆畫看上去如同鋼筋一樣,一筆一劃清清楚楚,字個個頂天立地,壓都壓不彎。

所以說和館閣體一毛錢關係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