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施秉银:疫情不破誓不还!

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施秉银:疫情不破誓不还!

2月25日下午四点,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32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各省相关医院负责人介绍支援武汉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开展重症救治工作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施秉银介绍相关情况。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施秉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扛起了国家队的使命担当,以家国情怀守护人民健康。全院职工纷纷请战,目前有158名医护人员分五批来到武汉,其中142人奋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我们整建制接管了七病区、八病区。目前,医疗队共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合计90人,经过2周多的积极治疗,目前危重及重症降级为普通的44人,治愈出院16人。

医疗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规范各项防护措施,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实行三级联动,通过队管组、组管人,让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方方面面。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前沿阵地临时党总支,党员干部带头听党指挥,服从安排;带头扛起责任,担当作为;带头严守纪律,恪守规矩;带头不忘初心,服务患者。

医疗队建立了躯体疾病、心理健康、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护等立体多维度工作构架,把挽救患者生命当作头等大事,把降低病死率作为首要任务。

医疗队建立了重症病例每日讨论制度,集合医疗队全体专家的智慧救治患者,特殊患者还与其他医疗队的专家或西安本院区的专家会诊讨论。

按病情轻重缓急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动态调配医护人员,保证最强力量救治最重病人。我本人还牵头组建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组,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岳冀蓉教授、上海复旦中山医院的罗哲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周晨亮教授每日对病亡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成功救治率、降低病亡率。

对症状较轻和转为轻症的患者,科学简化药物治疗,加强心理干预、人文关怀和生活护理。为了更好的和患者交流,建立了医患微信群,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解决患者治疗、护理、心理、康复及生活问题。还编制了《患者呼吸康复流程》和《居家隔离指导》,拍摄示范视频,患者在群内相互鼓励,分享经验。隔离病毒并没有隔断医患亲情,一位患者在微信里写到“二十分的感谢你们,你们穿戴严实,我们很想知道谁是谁,我们又不知道谁是谁。但,我们知道您们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团队,感谢您们的大爱无疆”。

疫情不破誓不还,我们保证坚决完成国家赋予交大一附院的光荣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陕视新闻记者田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施秉银院长进行了提问。

请问施秉银院长,刚才从新闻发布中看到你们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特别是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

施秉银:这次来武汉之前我就对每天报道的武汉死亡的数字很揪心。来到武汉后第一次召开大会时我就提出“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每次在我们的小组会上我都强调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重危病人的救治上,把最强的力量放在重危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上,还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包括仔细的病情观察,适时治疗方案的调整,重视和加强护理和生活护理。

我们每天晚上有一个例行的会议,重点讨论重危患者的救治,集思广益开展多学科讨论。如果再复杂者鼓励医疗队之间或与西安本部专家进行讨论。我们接了二周,一共管理80-90个病人,有二例患者病亡,其余转危为安。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工作几天后我建议成立一个小组对病亡患者的病历进行专门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亡率。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有三天零死亡的记录。也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我在这里也给大家作以介绍,希望对目前的救治工作及提高成功救治率有所帮助。

第一个特点是病亡患者大部分年龄大

:最大年龄85岁,60岁以上占85.7%

第二,入院前病史相对较长,大部分患者入院前病史在一周以上。平均11.7天。

第三,除个别患者外,绝大部分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第四,大部分患者采用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从入院到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较长,最长11天,平均7.3天。

据陕视新闻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