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红楼梦》中有两次钗黛贾刘共饮一杯茶的情景,这说明了什么?

用户8645633805217


先说《红楼梦》中钗、黛共饮一杯茶的情景,这说明了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已经由以前的猜忌,变成了亲如姐妹了,而且薛姨妈和宝钗更是十分的疼爱黛玉,使黛玉有了家人的感觉,不再像以前那么小性儿了。

一,黛玉因为“口无遮拦”,说了《西厢记》里的词句,但是宝钗不但没有当着众人的面指责黛玉,反而是过后单独地耐心细致地教导黛玉,从而,宝钗也获得了黛玉的敬爱。

自从宝钗进到了贾府,黛玉就对宝钗有了戒备之心,生怕她抢走自己的宝哥哥,所以不时地讥刺宝钗一下,总是看她不顺眼。

可是,在黛玉一次口误之后,宝钗对她的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使黛玉彻底的认识到了宝钗对她的好。

后来,宝钗还体会到了黛玉客居贾府的难处,主动提出来每天给黛玉送燕窝吃,这也使得黛玉感动不已。

二,薛姨妈对待黛玉,就像亲女儿一样地疼爱她,使得黛玉从此感觉自己又有了一个家,在贾府里不再是孤苦伶仃的了。

因为黛玉的家人都没有了,自己只身一人在贾府里生活,虽然有外祖母的依仗,但毕竟是年老之人,难以和她说些心里话,所以就变得十分的敏感了。

薛姨妈让周瑞家的给贾府里的小姐们送宫花去,于是周瑞家的就按照回去的路线一处处地送了过去,到黛玉那里,偏偏是最后一处,于是,黛玉就耍起了小性儿,冷笑着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为什么黛玉看自己的是别人挑剩下的宫花,就不高兴,可宝钗喝剩下的茶水,她就能够不在乎呢?因为此时的黛玉,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有“家”的人了,所以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的,处处觉得有人在欺负她了。

贾母不在家的时候,要薛姨妈来照顾府里一下,所以薛姨妈直接就住到了黛玉那里,细心的照料她,黛玉每日里也和宝钗、宝琴以姐妹称呼,而对薛姨妈,则是直接以“妈妈”称呼了:

黛玉又道:“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了,也不敢劳他来瞧我,梳了头同妈都往你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

而贾母与刘姥姥共饮一杯茶,则是表达了贾母的平易近人。

刘姥姥和王家的亲戚关系,简直是有点儿八竿子打不着了,而她和贾府,那就更是不沾边儿了,但是,因为刘姥姥的这次来访,恰好被贾母知道了,便邀请刘姥姥在贾府住了下来,两个老太太一起谈谈心,说说话。

在栊翠庵里,妙玉为贾母捧上了自己精心烹煮的老君眉,想来应该是很不错的茶水了吧,贾母喝了一口以后,就顺手递给了刘姥姥,让她也尝一尝这杯好茶,大有“好东西要一起分享”的意思。

毕竟,让妙玉给刘姥姥再来一杯这样的茶,有些不大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而贾母这样做,就可以让刘姥姥也有机会来品味一下这样的好茶水了。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先说钗黛共饮一杯茶。

这个情节出现在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袭人送茶给黛玉,恰好宝钗在旁,只一钟茶,袭人说:“那位喝时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倒不喝,只要一口漱漱就是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了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你看这个情景,宝黛二人,自自然然,尤其是“爱使小性”的黛玉,没有任何不悦的表现。为什么呢?答案是:

一:在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宝玉笑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笑答“谁知他(宝钗)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四十回),宝钗怎样说他(四十二回),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四十五回),细细的告诉宝玉,宝玉方知原故。因说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上就接了案了。”

二:在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中,宫里老太妃薨逝,贾母每日要入朝随祭。贾母千叮咛万嘱咐托他(薛姨妈)照管黛玉,自己(薛姨妈)索性也最怜爱他(黛玉),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称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

三:在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叱燕中,宝钗的丫鬟莺儿来潇湘馆为史湘云讨要蔷薇硝。莺儿见了黛玉,问候了薛姨妈,方和黛玉要硝。黛玉忙命紫娟去包了一包,递给莺儿。黛玉又说道:“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说给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妈,也不敢劳他过来。我梳了头,和妈妈都往那里去吃饭,大家热闹些。”

黛玉对宝钗由敌对、防备到信任、依赖,一方面,通过和宝玉的关系(一是,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二是宝玉挨打后让晴雯送给黛玉一方“不用帕”)暗暗确定;再一方面,宝钗及薛姨妈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失去父母的黛玉倍感温暖。因此视宝钗如亲人一般。所以姐妹二人共饮一杯茶,也就不奇怪了。

好了,再说贾母和刘姥姥共饮一杯茶。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贾母携刘姥姥和众人在大观园中游玩,到栊翠庵歇脚,妙玉亲自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作为金陵世勋保龄侯尚书令史公家的小姐,宁荣二府最有权势、辈分最高的老太太,贾母什么山珍海昧、珍馐美味没见过没尝过。今天携着一个刘姥姥在大观园开开眼界,顺道路过栊翠庵讨杯茶吃。成窑五彩小盖钟里旧年蠲的雨水冲的老君眉,对于贾母来讲,也就是一杯茶而已,顺带让刘姥姥也尝尝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而对于刘姥姥这个久经世故的老太太,当然心里明白,这是贾母有意让她也感受一下世人所谓的高级茶,也就是那么回事。其实贾母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太太,是一个不仅能能享荣华受富贵,而且能受得了贫穷的人(当然书里没有直接对她如何受贫穷的描写);不仅会带领儿孙们成天取乐玩耍,而且在贾府遇到灾难时,全家人惶恐不安时,她犹如定海神针,自有安排计算,拿出自己一辈子的体己,把家里的日常生活以及贾赦去台站效力赎罪、贾珍去海疆效力赎罪生活安排的子孙们心服口服。贾母也是一个怜贫惜老的人,在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中,对清虚观里剪蜡花的小道童,贾母还说:“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了的,那里见过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儿的。他老子娘岂不疼呢?”

这样一个老太太心地、见识、心态、能力都是最好的!

阅读书目:

1.人社版红研所庚辰本《红楼梦》

2.人社版俞平伯校、启功注有正本《红楼梦》

3.人社版程乙本《红楼梦》

4.中华书局程甲本《红楼梦》

5.岳麓书社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

6.岳麓书社梦稿本《红楼梦》

7.译林出版社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


尘世中一小书虫


这算是一种餐饮文化,也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吧。

在古代,物质生活水平落后,食物尤其珍贵,吃饱穿暖在那个时候是相当奢侈的。茶水虽然不算食物,但作为餐饮的一种,也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饮食习惯。

人们通常持节约、不浪费的态度,不暴殄天物。

《尚书·武成》:“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原意是灭绝、残害天生之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所以就养成了穷寒人家吃不完的食物下顿吃,富贵人家主子吃完剩下的赏给下人吃的习惯。红楼梦里,贾母有很多这种行为: 吃完的席面赏给下人;吃剩的半碗粥送给王熙凤;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卷子给了丫鬟。

这种行为在我们现在人看来是十分不讲究的,毕竟有关到卫生问题,但在那时这种观念都比较弱,并且一般情况下,由于主子尊贵的身份搁在那儿,把吃剩下的食物赏人无形中还沾上了一种“荣耀”的意味。

贾母带领刘姥姥及众人游园,在栊翠庵把妙玉斟给她的茶吃了半盏,然后递给刘姥姥让她尝尝可好喝。贾母这次游园,主要是带刘姥姥各处逛逛,让刘姥姥开开眼,见识见识,因此到了栊翠庵来品茶,岂能不让这个“主角”喝到最好的茶!妙玉是不会给刘姥姥斟一杯和贾母一样的好茶,所以只能由贾母把自己的一杯分给刘姥姥,这是一种善举,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黛玉宝钗同喝一杯茶也是。袭人端着一杯茶,面前是黛玉和宝钗两个人,给谁不给谁,弄不好是要得罪人的。所以聪明的袭人说谁渴了谁先喝,然后再去倒。那时的黛玉已经和宝钗互剖金兰语,两个人好着呢!所以宝钗一改在黛玉跟前的小心翼翼,先拿了杯子用了一半,黛玉也没甚说的,把剩下的茶一饮而尽。这个举动很能说明黛玉和宝钗之间的友好关系。

因此说,无论贾母和刘姥姥喝一杯茶,还是黛玉和宝钗共用一杯茶,都是出于不习外,友好的心理。


似水流年sf


黛玉和宝钗共饮一杯茶,是二人的一次非常自然的真情流露。从黛玉初见宝钗,到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之前,黛玉心中的宝钗“是内心藏奸”。通过四十二回黛钗的第一次交心,再到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二人已经完全化解了隔膜,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这之后,宝钗对黛玉不仅在精神上给予友谊的呵护,还常常给黛玉送燕窝,物资上也对黛玉给予关切。

黛玉也以同样真切的情谊回报宝钗,宝钗的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宝钗的妹妹当做自己的妹妹。在黛玉身体好些时,便想着蘅芜苑那边吃饭,“大家热闹些”。

在这期间,黛玉和宝钗的感情一直处于升温状态,六十二回,两人共饮一杯茶,可不就是“友情蜜月期”中的一次真情流露?

贾母和刘姥姥共饮一杯茶发生在四十一回,彼时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在大观园里宴请她,并带她在大观园各处游览。行至妙玉的栊翠庵,坐下歇息喝茶。妙玉亲奉茶与贾母,贾母吃了半盏之后递给刘姥姥,让她也尝尝。

贾母把自己吃剩的茶递给刘姥姥吃,倒也没什么深意。平时过年过节,各屋里为表孝心,会给贾母送一些精美独特的菜肴,贾母品尝过之后,会吩咐人将某盘菜送给某个人吃,能领到这种赏赐的人,都是贾母心尖上的人,一般人是享受不到这等殊荣的。但是这半盏茶里,似乎不含赏菜意义。

贾母知道刘姥姥平日里,喝不到这么好的茶,也不可能有这么精致的茶器。把喝剩的半杯给刘姥姥品尝品尝,仅止是贾母惯来怜贫惜老的一种体现。


飞露洒我裳


《红楼梦》中有两次钗黛贾刘共饮一杯茶何情景,这说明了什么?贾刘共饮一杯茶見第四十一回,酒后,贾母帶刘姥姥至栊翠庵妙玉处,“妙玉親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氵“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钗黛共饮一杯茶,見第六十二回,贾宝王过生日,也是酒后,袭人見宝玉和黛玉在一块站在花下,便“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見到宝玉后,沒見黛玉,宝玉拿了一杯,并把黛玉去的方向,指于袭人“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喝時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倒不喝,只要一口漱漱就是了。”说看,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杯尽夠了,难为你想得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虽都是两人共飲一杯茶,其象征意义却不相同,贾刘共飲一杯茶,彰显贾母奢华而和善,并没把刘姥姥当成贫贱看待,而刘姥姥更有受宠若惊之感,难免有巴结之嫌。说明两人并非同等的关系。

钗黛共饮一杯,体現的则是娣妹之情,诚心实意的親密关系,完全是相互平等,并未高低之分,情理上也说得过去,姐先妹后,相敬互爱。


老兵4200


要想理解这个问题,还是先熟悉下书中这段场景的描写,这样更有助于对《红楼梦》不是特别熟悉的人了解下这个问题。当时是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吃过饭后贾母等一些人带着刘姥姥要到大观园里逛逛,走到妙玉所住的栊翠庵大家累了想歇歇,贾母考虑到刚刚吃过荤香不宜进去,就打算在外面喝会茶。刘姥姥这是第二次来贾府,带来些自己种的瓜果,贾母很喜欢,刘姥姥很会聊天,句句说到贾母心里,在吃饭的时候,刘姥姥在鸳鸯和王熙凤的授意下都得大家特别开心。所以年近70旬的贾母,本来就是位十分仁爱慈祥的老太太,她会上爱以前从未蒙过面的刘姥姥,爱得真心诚意,爱得有滋有味,是从心里喜欢这位村野的老太太。贾母为啥要和刘姥姥共同喝一杯茶呢?准确点说,并不是共同喝,只是贾母让刘姥姥尝尝自己的,因为刘姥姥喝的是和大伙一样的“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具体啥茶并没有交代,看着喝茶的茶具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梦回苏思达里


贾母与刘姥姥,黛玉与宝钗共饮一杯茶,是不见外之友好吗?非也!世间人都崇尚美好高大上的,没有人说自己是喜欢低俗肮脏灰尘的。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是追逐真而厌弃假的。什么是红楼梦中真的核心,就是仓颉“一”字的文化观点,也是“一人为大”的观点,也是“一”之父为“天”,“一”之母是人,或曰“一”是天之子的观点。“一”就是人类每个阶段每个时期的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一杯茶”就是要品味“一”字文化内涵的意思。也可以把“杯”字拆分理解,也即“木不”,“木”即落后的木器时代,“杯”就是否定技术落后和生产工具落后的意思,也即不甘技术落后或要淘汰落后技术落后观念的意思。白蛇传中的“断桥”就是“断木乔”,就是要淘汰落后技术的意思,断桥未断,就是言没有淘汰掉落后的技术和落后的文化思想观念。


魏永臣550





王家的姑娘


按脂砚斋批语,钗玉名虽两个,实为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