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紅樓夢》中有兩次釵黛賈劉共飲一杯茶的情景,這說明了什麼?

用戶8645633805217


先說《紅樓夢》中釵、黛共飲一杯茶的情景,這說明了黛玉對寶釵的態度,已經由以前的猜忌,變成了親如姐妹了,而且薛姨媽和寶釵更是十分的疼愛黛玉,使黛玉有了家人的感覺,不再像以前那麼小性兒了。

一,黛玉因為“口無遮攔”,說了《西廂記》裡的詞句,但是寶釵不但沒有當著眾人的面指責黛玉,反而是過後單獨地耐心細緻地教導黛玉,從而,寶釵也獲得了黛玉的敬愛。

自從寶釵進到了賈府,黛玉就對寶釵有了戒備之心,生怕她搶走自己的寶哥哥,所以不時地譏刺寶釵一下,總是看她不順眼。

可是,在黛玉一次口誤之後,寶釵對她的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使黛玉徹底的認識到了寶釵對她的好。

後來,寶釵還體會到了黛玉客居賈府的難處,主動提出來每天給黛玉送燕窩吃,這也使得黛玉感動不已。

二,薛姨媽對待黛玉,就像親女兒一樣地疼愛她,使得黛玉從此感覺自己又有了一個家,在賈府裡不再是孤苦伶仃的了。

因為黛玉的家人都沒有了,自己隻身一人在賈府裡生活,雖然有外祖母的依仗,但畢竟是年老之人,難以和她說些心裡話,所以就變得十分的敏感了。

薛姨媽讓周瑞家的給賈府裡的小姐們送宮花去,於是周瑞家的就按照回去的路線一處處地送了過去,到黛玉那裡,偏偏是最後一處,於是,黛玉就耍起了小性兒,冷笑著說“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為什麼黛玉看自己的是別人挑剩下的宮花,就不高興,可寶釵喝剩下的茶水,她就能夠不在乎呢?因為此時的黛玉,感覺自己已經是一個有“家”的人了,所以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的,處處覺得有人在欺負她了。

賈母不在家的時候,要薛姨媽來照顧府裡一下,所以薛姨媽直接就住到了黛玉那裡,細心的照料她,黛玉每日裡也和寶釵、寶琴以姐妹稱呼,而對薛姨媽,則是直接以“媽媽”稱呼了:

黛玉又道:“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說與姐姐,不用過來問候媽了,也不敢勞他來瞧我,梳了頭同媽都往你那裡去,連飯也端了那裡去吃,大家熱鬧些。”

而賈母與劉姥姥共飲一杯茶,則是表達了賈母的平易近人。

劉姥姥和王家的親戚關係,簡直是有點兒八竿子打不著了,而她和賈府,那就更是不沾邊兒了,但是,因為劉姥姥的這次來訪,恰好被賈母知道了,便邀請劉姥姥在賈府住了下來,兩個老太太一起談談心,說說話。

在櫳翠庵裡,妙玉為賈母捧上了自己精心烹煮的老君眉,想來應該是很不錯的茶水了吧,賈母喝了一口以後,就順手遞給了劉姥姥,讓她也嘗一嘗這杯好茶,大有“好東西要一起分享”的意思。

畢竟,讓妙玉給劉姥姥再來一杯這樣的茶,有些不大可能,而且也沒有必要,而賈母這樣做,就可以讓劉姥姥也有機會來品味一下這樣的好茶水了。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先說釵黛共飲一杯茶。

這個情節出現在六十二回憨湘雲醉眠芍藥裀中,襲人送茶給黛玉,恰好寶釵在旁,只一鍾茶,襲人說:“那位喝時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倒不喝,只要一口漱漱就是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了半杯,遞在黛玉手內。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多吃茶,這半鍾儘夠了,難為你想的到。”說畢飲幹,將杯放下。你看這個情景,寶黛二人,自自然然,尤其是“愛使小性”的黛玉,沒有任何不悅的表現。為什麼呢?答案是:

一:在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中,寶玉笑問黛玉“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黛玉笑答“誰知他(寶釵)竟真是個好人,我素日只當他藏奸。”因把說錯了酒令(四十回),寶釵怎樣說他(四十二回),連送燕窩,病中所談之事(四十五回),細細的告訴寶玉,寶玉方知原故。因說道:“我說呢!正納悶“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原來是從“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上就接了案了。”

二:在五十八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中,宮裡老太妃薨逝,賈母每日要入朝隨祭。賈母千叮嚀萬囑咐託他(薛姨媽)照管黛玉,自己(薛姨媽)索性也最憐愛他(黛玉),今既巧遇這事,便挪至瀟湘館和黛玉同房,一應藥餌飲食,十分經心。黛玉感戴不盡,以後便亦如寶釵之稱呼,——連寶釵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寶琴前直以“妹妹”呼之:儼似同胞共出,較諸人更似親切。

三:在五十九回柳葉渚邊嗔鶯叱燕中,寶釵的丫鬟鶯兒來瀟湘館為史湘雲討要薔薇硝。鶯兒見了黛玉,問候了薛姨媽,方和黛玉要硝。黛玉忙命紫娟去包了一包,遞給鶯兒。黛玉又說道:“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說給姐姐,不用過來問候媽媽,也不敢勞他過來。我梳了頭,和媽媽都往那裡去吃飯,大家熱鬧些。”

黛玉對寶釵由敵對、防備到信任、依賴,一方面,通過和寶玉的關係(一是,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無立足境,是方乾淨。二是寶玉捱打後讓晴雯送給黛玉一方“不用帕”)暗暗確定;再一方面,寶釵及薛姨媽對黛玉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失去父母的黛玉倍感溫暖。因此視寶釵如親人一般。所以姐妹二人共飲一杯茶,也就不奇怪了。

好了,再說賈母和劉姥姥共飲一杯茶。

這個故事發生在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中,賈母攜劉姥姥和眾人在大觀園中游玩,到櫳翠庵歇腳,妙玉親自用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作為金陵世勳保齡侯尚書令史公家的小姐,寧榮二府最有權勢、輩分最高的老太太,賈母什麼山珍海昧、珍饈美味沒見過沒嘗過。今天攜著一個劉姥姥在大觀園開開眼界,順道路過櫳翠庵討杯茶吃。成窯五彩小蓋鍾裡舊年蠲的雨水衝的老君眉,對於賈母來講,也就是一杯茶而已,順帶讓劉姥姥也嚐嚐罷了,沒什麼了不起的。而對於劉姥姥這個久經世故的老太太,當然心裡明白,這是賈母有意讓她也感受一下世人所謂的高級茶,也就是那麼回事。其實賈母是一個了不起的老太太,是一個不僅能能享榮華受富貴,而且能受得了貧窮的人(當然書裡沒有直接對她如何受貧窮的描寫);不僅會帶領兒孫們成天取樂玩耍,而且在賈府遇到災難時,全家人惶恐不安時,她猶如定海神針,自有安排計算,拿出自己一輩子的體己,把家裡的日常生活以及賈赦去臺站效力贖罪、賈珍去海疆效力贖罪生活安排的子孫們心服口服。賈母也是一個憐貧惜老的人,在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中,對清虛觀裡剪蠟花的小道童,賈母還說:“快帶了那孩子來,別唬著他!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了的,那裡見過這個勢派?倘或唬著他,倒怪可憐見兒的。他老子娘豈不疼呢?”

這樣一個老太太心地、見識、心態、能力都是最好的!

閱讀書目:

1.人社版紅研所庚辰本《紅樓夢》

2.人社版俞平伯校、啟功注有正本《紅樓夢》

3.人社版程乙本《紅樓夢》

4.中華書局程甲本《紅樓夢》

5.嶽麓書社脂硯齋批評本《紅樓夢》

6.嶽麓書社夢稿本《紅樓夢》

7.譯林出版社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


塵世中一小書蟲


這算是一種餐飲文化,也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吧。

在古代,物質生活水平落後,食物尤其珍貴,吃飽穿暖在那個時候是相當奢侈的。茶水雖然不算食物,但作為餐飲的一種,也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一種飲食習慣。

人們通常持節約、不浪費的態度,不暴殄天物。

《尚書·武成》:“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原意是滅絕、殘害天生之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所以就養成了窮寒人家吃不完的食物下頓吃,富貴人家主子吃完剩下的賞給下人吃的習慣。紅樓夢裡,賈母有很多這種行為: 吃完的席面賞給下人;吃剩的半碗粥送給王熙鳳;只嚐了一嘗,剩的半個卷子給了丫鬟。

這種行為在我們現在人看來是十分不講究的,畢竟有關到衛生問題,但在那時這種觀念都比較弱,並且一般情況下,由於主子尊貴的身份擱在那兒,把吃剩下的食物賞人無形中還沾上了一種“榮耀”的意味。

賈母帶領劉姥姥及眾人遊園,在櫳翠庵把妙玉斟給她的茶吃了半盞,然後遞給劉姥姥讓她嚐嚐可好喝。賈母這次遊園,主要是帶劉姥姥各處逛逛,讓劉姥姥開開眼,見識見識,因此到了櫳翠庵來品茶,豈能不讓這個“主角”喝到最好的茶!妙玉是不會給劉姥姥斟一杯和賈母一樣的好茶,所以只能由賈母把自己的一杯分給劉姥姥,這是一種善舉,是一種友好的表示。

黛玉寶釵同喝一杯茶也是。襲人端著一杯茶,面前是黛玉和寶釵兩個人,給誰不給誰,弄不好是要得罪人的。所以聰明的襲人說誰渴了誰先喝,然後再去倒。那時的黛玉已經和寶釵互剖金蘭語,兩個人好著呢!所以寶釵一改在黛玉跟前的小心翼翼,先拿了杯子用了一半,黛玉也沒甚說的,把剩下的茶一飲而盡。這個舉動很能說明黛玉和寶釵之間的友好關係。

因此說,無論賈母和劉姥姥喝一杯茶,還是黛玉和寶釵共用一杯茶,都是出於不習外,友好的心理。


似水流年sf


黛玉和寶釵共飲一杯茶,是二人的一次非常自然的真情流露。從黛玉初見寶釵,到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之前,黛玉心中的寶釵“是內心藏奸”。通過四十二回黛釵的第一次交心,再到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二人已經完全化解了隔膜,結下了真摯的友誼。

這之後,寶釵對黛玉不僅在精神上給予友誼的呵護,還常常給黛玉送燕窩,物資上也對黛玉給予關切。

黛玉也以同樣真切的情誼回報寶釵,寶釵的媽媽當做自己的媽媽,寶釵的妹妹當做自己的妹妹。在黛玉身體好些時,便想著蘅蕪苑那邊吃飯,“大家熱鬧些”。

在這期間,黛玉和寶釵的感情一直處於升溫狀態,六十二回,兩人共飲一杯茶,可不就是“友情蜜月期”中的一次真情流露?

賈母和劉姥姥共飲一杯茶發生在四十一回,彼時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在大觀園裡宴請她,並帶她在大觀園各處遊覽。行至妙玉的櫳翠庵,坐下歇息喝茶。妙玉親奉茶與賈母,賈母吃了半盞之後遞給劉姥姥,讓她也嚐嚐。

賈母把自己吃剩的茶遞給劉姥姥吃,倒也沒什麼深意。平時過年過節,各屋裡為表孝心,會給賈母送一些精美獨特的菜餚,賈母品嚐過之後,會吩咐人將某盤菜送給某個人吃,能領到這種賞賜的人,都是賈母心尖上的人,一般人是享受不到這等殊榮的。但是這半盞茶裡,似乎不含賞菜意義。

賈母知道劉姥姥平日裡,喝不到這麼好的茶,也不可能有這麼精緻的茶器。把喝剩的半杯給劉姥姥品嚐品嚐,僅止是賈母慣來憐貧惜老的一種體現。


飛露灑我裳


《紅樓夢》中有兩次釵黛賈劉共飲一杯茶何情景,這說明了什麼?賈劉共飲一杯茶見第四十一回,酒後,賈母帶劉姥姥至櫳翠庵妙玉處,“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於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道氵“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

釵黛共飲一杯茶,見第六十二回,賈寶王過生日,也是酒後,襲人見寶玉和黛玉在一塊站在花下,便“手內捧著一個小連環洋茶盤,裡面可式放著兩鍾新茶”見到寶玉後,沒見黛玉,寶玉拿了一杯,並把黛玉去的方向,指於襲人“襲人便送了那鍾去,偏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鍾茶,便說“那位喝時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倒不喝,只要一口漱漱就是了。”說看,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多吃茶,這半杯盡夠了,難為你想得到。”說畢飲幹,將杯放下。”。

雖都是兩人共飲一杯茶,其象徵意義卻不相同,賈劉共飲一杯茶,彰顯賈母奢華而和善,並沒把劉姥姥當成貧賤看待,而劉姥姥更有受寵若驚之感,難免有巴結之嫌。說明兩人並非同等的關係。

釵黛共飲一杯,體現的則是娣妹之情,誠心實意的親密關係,完全是相互平等,並未高低之分,情理上也說得過去,姐先妹後,相敬互愛。


老兵4200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還是先熟悉下書中這段場景的描寫,這樣更有助於對《紅樓夢》不是特別熟悉的人瞭解下這個問題。當時是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吃過飯後賈母等一些人帶著劉姥姥要到大觀園裡逛逛,走到妙玉所住的櫳翠庵大家累了想歇歇,賈母考慮到剛剛吃過葷香不宜進去,就打算在外面喝會茶。劉姥姥這是第二次來賈府,帶來些自己種的瓜果,賈母很喜歡,劉姥姥很會聊天,句句說到賈母心裡,在吃飯的時候,劉姥姥在鴛鴦和王熙鳳的授意下都得大家特別開心。所以年近70旬的賈母,本來就是位十分仁愛慈祥的老太太,她會上愛以前從未蒙過面的劉姥姥,愛得真心誠意,愛得有滋有味,是從心裡喜歡這位村野的老太太。賈母為啥要和劉姥姥共同喝一杯茶呢?準確點說,並不是共同喝,只是賈母讓劉姥姥嚐嚐自己的,因為劉姥姥喝的是和大夥一樣的“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具體啥茶並沒有交代,看著喝茶的茶具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夢迴蘇思達裡


賈母與劉姥姥,黛玉與寶釵共飲一杯茶,是不見外之友好嗎?非也!世間人都崇尚美好高大上的,沒有人說自己是喜歡低俗骯髒灰塵的。紅樓夢中的人物也是追逐真而厭棄假的。什麼是紅樓夢中真的核心,就是倉頡“一”字的文化觀點,也是“一人為大”的觀點,也是“一”之父為“天”,“一”之母是人,或曰“一”是天之子的觀點。“一”就是人類每個階段每個時期的前所未有的先進技術,“一杯茶”就是要品味“一”字文化內涵的意思。也可以把“杯”字拆分理解,也即“木不”,“木”即落後的木器時代,“杯”就是否定技術落後和生產工具落後的意思,也即不甘技術落後或要淘汰落後技術落後觀念的意思。白蛇傳中的“斷橋”就是“斷木喬”,就是要淘汰落後技術的意思,斷橋未斷,就是言沒有淘汰掉落後的技術和落後的文化思想觀念。


魏永臣550





王家的姑娘


按脂硯齋批語,釵玉名雖兩個,實為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