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与其低质量社交,不如高质量独处

与其低质量社交,不如高质量独处

01

生活中,大家都在努力做一个,合群的人,尽量的受大家欢迎的人,却忽略与自己如何相处。

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说到的:“独处是一种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质量和力度。”

爱伦·坡也认为,失去与自己独处的能力,放弃个人的独特性,麻木地陷入人群中,是一种巨大的不幸。

一个人蜕变与绽放,多半发生在独处的时光里。

与其低质量社交,不如高质量独处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与自己独处的时光,是很好的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一个过程,不仅不孤单,而且还很有趣。

02

独处,真的很好,不用徘徊在别人的想法里,也不用刻意去猜测别人的心思。

如果你不喜欢合群,就不要强求自己,去做个合群的人,独处没什么不好。

与其低质量社交,不如高质量独处

人生最高境界,是独处,优秀的人,都喜欢独处,越会独处,越是优秀的人。

优秀的人,总是孤独的,正是因为他们独来独去,不合群的性格,才更显得他们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活的更是优秀。

03

积极的独处大有好处。

首先是自我认识、花时间在兴趣爱好上和更有空闲陪伴别人。对呀,独处的好处真的很多!

独处有助于认识自我,你可以利用这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好好审视自己的自己生活。

可以反问自己:最近工作开心吗?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什么是可以改变的。

有了这段时间,我们会对自己更有认同感,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

独处的时候还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也能得到缓解。

与其低质量社交,不如高质量独处

独处和社交并不矛盾。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

有了这个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消化外来的信息,得到成长,以一个更新更好的姿态面对生活。

哲学家阿伦特也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失去了独处的能力,无法单独和自己相处,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在和他人相处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同自己相处。

04

喜爱独处并不是因为没有朋友,而是你愿意花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

热爱独处的人对友谊的要求会高一些,对合群的需求也会比大多数人少一些。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身上很可能有这些发光的特质:

珍惜时间;自我意识超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

边界清晰;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移情能力强;直觉导向;

从不依赖他人;充满善意与同情心;无所畏惧;自爱。

独处,真的很好,在独处中做回自己,回归生命的本真。

试着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吧。

-END-

**关注乐阅(ID:lereader)公众号,领取免费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