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问:你认同“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吗,为什么?

快到碗里来258465296


不认同。当一个人是子女时,经常犯错,只是生了一个孩子,升级成父母以后,就立马成了完人没错了?怎么可能


努力走向诗和远方


可以肯定地说,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让我想到了在咨询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案例,分享一下:

龚硕是个读大二的19岁男生。因心情压抑、悲观、孤独,对未来感到悲观已经有两年,自己来机构做心理咨询。

龚硕来自平穷山区,家庭背景不是很好。当他考上大学时,父母对他寄予极大的期望。可当龚硕进了大学后,马上发觉他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成绩平平、缺乏才艺、不善交际。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特别期望,他拼命学习,但因巨大精神压力导致学习感到非常吃力。加之经济贫困,他在生活消费、娱乐活动上与大多数同学差距大,又没有引以自豪的才华,在同学面前非常自卑,同性异性同学交往都匮乏。慢慢感到生活没有希望,想一死了之。

咨询中了解到,龚硕有一姐一妹。他自小聪慧好学,多受父母宠爱。因为家庭贫困,三个孩子中只有他一人继续了学业,姐姐和妹妹分别在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之后回家务农。姐姐因不能继续上学,绝望之下服毒自杀。

龚硕的父母都是农民。母亲没有文化,父亲上过几年小学,后因家里穷,被迫辍学。父母对龚硕很疼爱,尤其是父亲,因自己年幼失学,就决心要龚硕这个孩子完成学业,因此对龚硕管教很严,期待也很高。父亲为了龚硕成才,自己就拼命干活,并且牺牲了两个女儿的学习。

现实生活中,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地想靠孩子或者透过孩子来弥补父母本身未曾满足的心愿,而不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什么是子女所需、所适合的事情。龚硕的父亲本意是良好的,但他要两个女儿辍学来供给儿子读书,来满足父亲自己的内心需要,导致大女儿服毒自杀,儿子负疚感深重,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人无完人,父母也不可能完美。

从另一个角度讲,不完美的父母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自我成长的机会。比如龚硕,通过心理咨询,明白和学会了要区分父母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就不再会为了满足父母或者他人的需要而让自己那么痛苦地生活。从这一点上讲,父母的不是也可以成为促成孩子成熟的契机,比如有些孩子小时候挨父母打骂,长大了成家后就发誓不打骂自己的孩子,也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心理专家刘爱民


仅仅用对与错不能用来评价父母。

天下父母一颗心,那就是爱子女之心。

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与父母不合呢?

有时候,父母疏于表达;

有时候,父母恨铁不成钢;

有时候,父母干着急;

有时候,父母操心过度;

有时候,父母舍不得放手;

有时候……

可是,反过来想想,

真的都是父母的问题吗?并不全是。因为:

更多的时候,子女习惯不好;

更多的时候,子女太懒散;

更多的时候,子女忽视了那份爱;

更多的时候,子女没有尝试与父母沟通;

更多的时候,子女在世间迷路了;

更多的时候,子女没有一个问候电话;

更多的时候,子女让父母变成空巢老人;

更多的时候,子女被生活所逼;

更多的时候……

当你想父母了,都是该回家看看的时候。父母与子女之间无所谓对错,只要心系在一起,永远是至亲。


雀歌燕舞


当然不认同,自古就流传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升级成父母就不会犯错吗?当然有人会说,天下没有会害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有的时候溺爱,纵容,娇惯这样的中国式父母比比皆是,甚至还有的父母为了包庇自己孩子犯的错祸害辱骂别人家的小孩,难道这些日常生活中就能见到的例子都不是犯错吗,不要用这句话绑架孩子,让孩子认为父母都是对的,错就是错,每个人都会犯错,最主要的是能认识到错,而不是找一些借口掩饰自己的错!



花开不长久


这句话我不认同。

不认同。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亲也是最爱我们的人,父母的尊尊教导,我们应该虚心的接受,认真的反思,久坐长思己过,作为子女,更应该孝敬父母。当然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当父母犯错的时候,作为子女应该告诉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让父母一错再错。更不应该指责谩骂父母。





绣锈


个人观点是认同这句话的!

有朋友会说难道父母就没有过错,也许德高望重的学者都可能会犯过错呢?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所不同,我们常常按着自己的观念去评价他人,我们的观念大都受到自己环境、教育等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带有凡夫心,如果我们已是圣人,也许从我们的视角看出去已无过错!

那时我们心中处处充满感恩,感恩今天的阳光、雨露;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今天买菜时占我们便宜的小贩,因为他扩大了我们的心量;感恩城市吵杂的环境,因为他保障了我们的生活;感恩农村宁静的生活,因为他让我们内心获得安宁等等等等。

当然除了感恩,我们还应该学会"认不是",对方的不是其时就是"我"没做好;如果父母在犯错了,"我"及时的提醒到,就不会有最坏的结果;当我们和父母观念产生冲突时,如果我能有同理心的态度去对待,就不会有更多的不理解等等等等……这就是"认不是",如果"认不是"的思想在我们心中扎下根,我们看到的外界全是好处、全是优点,我们心中不在有抱怨、负能量、不理解,生活将会宁静、祥和。

我们心中念念充满感恩,时时"认不是",我们走到哪,哪就有光明,因为我们自带光芒,世界将无黑暗,这样我们将与宇宙万物和平共处!


玲玲妈de生活


首先,我不认同这句话。人都有缺点,并不是每个人越老越开明,如果不学习不进步,一辈子都会顽固不化。所以他们做为父母也会有很多做的不对、说的不对的地方。遇到这种时候,我们要默背两遍: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应该就是对待父母有过失最好的态度了。


木子侃侃


我不认同,这种思想是典型的中国封建家长制度的产物,虽不能把家长和孩子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但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人,是需要互相尊重的。不能认为家长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对的。


杜秀娟888


不认同,还有句话叫母慈子孝,为什么把母慈放前面,父母爱子女,子女才会爱父母。试问如果生下来父母把你抛弃,等他老了想起曾经还有个娃,想去认回娃,并要求娃给他养老,你觉得可能吗?


喵喵的海角


古话教人,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儿女尊敬父母,更要包容父母。但要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也太专横了。时代在前进,一代胜过一代。青出于蓝胜于蓝,冰出于水寒于水。儿女的思维跳出父母束缚的匡匡应该是好事,长江后浪推前浪。所以说儿女要胜出父母,就要敢于挑战父母是还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