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說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範範範範範範範er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說是真實的。不存在所謂的虛假性個欺騙性。只不過孩子是發展變化的,其學習成績也在不斷地發現變化。

1.孩子的成績是真實的。以前,孩子七歲上小學,現在調整為六歲。在小學階段,女孩子的發育比男孩子快,男孩子的成長髮育要比女孩子推遲一至兩年。一般來說,女孩子學習比較認真,智力發展早,因而,女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比男孩子學習成績好。在班級裡,女孩子作業認真,發言積極踴躍,學習成績也比男孩子好得多,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男孩子與女孩子的學習成績相當,或學習成績好於女孩子,那就不正常了,說明男孩子的智商好與女孩子。

2.孩子的學習成績發生了變化。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斷變化的,人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當然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在發生變化。孩子上了中學,男孩子發育變快,趕上了女孩子,他們處於同一發展水平,男孩子的智商也與女孩子的智商相當,甚至還超過了女孩子。他們的學習成績,也發生了變化。只有少數的女孩子,還能保持小學階段的學習水平,學習成績和小學階段無差別。大多數的女孩子,由於發育變緩,學習成績大都不如以前。相反,男孩子的智力提升了,加之,原先貪玩的男孩子,現在也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比小學階段認真了,學習成績大都有了明顯地提高。相比之下,男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好於女孩子。

3.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受其他因素制約。孩子的學習成績,除了受身體發育、智力因素制約外,其他因素也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如,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都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家庭條件,社會背景也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到了中學,孩子的學習成績無時無刻也都在發生變化。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不過,有的孩子學習成績變好,有的孩子學習成績變差。

人是在不斷變化的,因而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在不斷變化。不存在小學階段,孩子成績具有虛假性和欺騙性的情況。


張志學689360


很多孩子在上小學的幾年裡,學習成績都很好,每次考試分數都不低,家長一直認為孩子的學習是沒有問題的。但當升入初中後,家長心中的好學生,學習成績竟然下降了。這讓很多家長,都不理解,搞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依然是認真學習的,小學學習成績也挺不錯的,為什麼上了初中以後,就開始下降了呢?

小學時期的成績有可能是虛假的,這裡的虛假並不是指孩子小學成績不好或者作假。

平時家長太過於強調分數,認為只要高分數,就代表孩子成績好,所以一味的要求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減少業餘知識的培養,使孩子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不斷的進行課本知識反覆複習,補習。孩子一點沒有時間看一些課外書,學習的知識面只限於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當然需要學習好,但不是代表孩子學好課本知識,考出高分數就是真的成績好。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所需吸收的知識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課本的知識太過單一,不能滿足孩子大腦的需求量。

孩子小學除了學到課本知識,腦海裡沒有大量的閱讀量,沒有豐富的知識,大腦得不到更好的全面的開發。

學習的好壞是不能僅僅用分數來評判的,家長只注重強調孩子的成績,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才是最重要的。

小學課本內容簡單,一般孩子在學習上都不會存在太大困難,只要認真學習,成績就會比較理想。但由於缺乏平時課外知識的積累,往往升入初中後,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小學期間哪些把全部經歷用來考高分的學生,和平時成績不是太突出但課餘生活豐富,博覽群書的學生,在升入初中後,會發現,原來學習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到了初中學習成績有的反而比小學考高分的還要好。

孩子的學習不應該是片面的,更不該是以分數來決定好壞的

全方面的發展,才能真正培養孩子更多的知識,綜合性的能力才是考評孩子成績的關鍵。就好比一個每天被規定呆在家裡學習的孩子,對外界的接觸和新知識的積累及思維上,遠遠不如經常外出可以每天接觸新事物的孩子。

平時接觸的事物越多,學習的範圍越廣,積累的知識才更全面

大腦需求越得到滿足,孩子的聰明天賦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所以說只注重課本知識,考高分的成績是存在虛假性的。

這種成績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會造成孩子因為知識面的缺失,時間越長,成績越明顯出現不理想,而平時大量積累業餘知識的孩子,往往會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績上升,後來者居上。


決勝網


家裡有小學生,親戚也開著小學託管班。我對這個問題的觀察和思考如下:

第一、小學知識的著重點問題。如果說初中、高中的考試更注重考核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那麼,小學考核更著重於學生對知識“亦步亦趨”的掌握和模仿能力。也就是,後者相對於前者而言,是“死”的知識。小學生只需要聽話,認真,細心,緊跟老師的思維,考試成績基本問題就不大。

第二、小學考試方式的問題。通過對周圍小學生的觀察,小學生4年級之前,期末考試前很多老師會提前讓孩子們做一次試卷,這樣,到正式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們基本都是“95-100”分,老師們和家長們都皆大歡喜。到了5、6年級,這種方式被置換為80%原題,20%活題形式。即試卷上的80%的試題是平時反覆練習過,甚至連答案都能倒背如流的原題,包括語文作文也是這樣,提前會有範圍,孩子們只需要在給定範圍之內背誦範文然後考試的時候靈活“挪移”即可。而額外的20%則是真正的“能力考核”,即對課本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考核,考題的靈活度和難度係數都比較高,有的難題甚至60-80%的學生都做不出來。比如上學期我家孩子所在學校的數學考題,最後一道題全年級將近200人,做出來的可能不到10個學生。

小學生這樣的知識考核重點和方式就導致小學成績往往呈現如下特點:分數密集度高。孩子們語數外分數分佈在85-95之間的是常態,一分之間,全區可能會有成百上千個學生。因為難題大部分同學都很難做出來,所以,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分差,不過就是一個細心與否造成的落差。基於此,小學成績的欺騙性和虛假性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雖然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和虛假性,但我的觀察,高分者,也就是說能把範圍之外“20%”的分拿到的學生依舊鳳毛麟角,這些學生的脫穎而出,與其在學習上時間和精力付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勤于思考和認真細心高度相關。這些都是學霸的潛質,這些潛質將會以一種良性影響延伸至他們未來的學業中,照亮他們的學業前景。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因為小學的學習,難度不是很大,大部分都是可以通過記憶來完成,很多孩子還可以在家長的監督下做得不錯。說得淺白些,就是孩子即使是不理解,也依然可以把題目和做法給背下來。

但是到了初中,特別是高中之後,海量的題目,變式很多,這個時候,再靠記憶來完成,則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當然,如果是極個別科目,你也可以把套路都背下來,但是,高中那麼多科目,每天海量的作業,如果都是靠這種方法學習,絕對不可能。

這就是為什麼,小學時候很多很乖的孩子,似乎成績都不錯,但是到了初中就困難了,高中更是原形畢露,一下發現根本不會學習了。

尖子生是什麼狀態的,如何學習的呢?

1、尖子生首先有很強的記憶力

沒有記憶力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又有個問題,就是大多數差生,其實也不是沒有記憶力,只是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無法消化吸收記憶罷了。

舉個例子:我見過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但是電影的臺詞是可以大段大段的記憶下來的。而我學習很好,我卻很難記下那些電影的對話和臺詞。為什麼?主要還是不感興趣。

2、尖子生敢於探索,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都很強

有很多小學生,因為怕錯,所以一般都不大敢自己想。一般的學習方式就是記下老師講的,這種學習方式,在後來就成為很大的障礙。

尖子生也聽老師講,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敢去嘗試著挑戰新題型。

儘管有時候做得不對,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將極大的釋放了自己的大腦的存儲空間。

尖子生喜歡自己分析問題,把一個問題自己消化了,相通了才記下來,這樣記憶更為深刻。

3、尖子生喜歡自己總結屬於自己的規律

普通學生利用別人的規律,很多時候記憶起來很困難。

尖子生自己總結規律,對於題型有著高度的敏感性。能夠自己把平時發現的題型的共性聯繫起來,學習起來,所有的知識都是網狀的,互相關聯,所以靈活性很大。

而普通的學生,學習的知識是點狀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孤立的,無法融會貫通。

所以,我們看一個學生是不是有後勁:

一個看學習的精氣神,有沒有客服困難的勇氣。

二看他喜不喜歡自己想,有自己的方法。

三看他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態度,有沒有改善自己的強烈慾望。

以上也是培養一個孩子學習的幾個指標,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您帶來啟發。

我是翼翔老師,喜歡教育。

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我吧!下次再見!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為什麼說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欺騙性和虛假性呢?這是因為很多小學成績挺好的孩子上了初中之後突然就出現了斷崖式下跌的情況,原本在小學階段各科成績能達到八九十分,到初中後就變得不及格了。家長們感到很迷茫,怎麼會這樣呢?是不是初中老師的水平不如小學老師,如果讓小學老師繼續往上教,是不是孩子一直都能夠很優秀呢?

我給大家分析一下箇中原因吧。

首先,初中比小學所學的知識量會增加很多倍

小學裡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到了初中,突然增加了好多門課程,文化課就有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和生物七門課程。小學時候語文數學幾乎把一天的時間包圓了,而到了初中,語文數學一天就上一節課,內容又比小學增加了好多。如果這個時候,還是按照小學的那種節奏學習的話,學習成績肯定是好不了的。

第二,初中知識比小學的知識難度增加了好多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再到大學,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抽象,與生活經驗越來越遠。如果小學裡沒有很好開發智力,只是在簡單知識之間來回重複,養成一個簡單的大腦,那麼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就跟不上了。就這麼簡單。

第三,小學的考核缺乏梯度

一次考試成績如果全班都上90分以上或者接近滿分,那是不正常的。因為不可能一個班的所有學生的智商都是這麼高。人的智商的分佈應該是紡錘形,高智商的人是極少數的,大部分人是普通智商,還有極個別的低於普通智商。

考試必須把人給區分出來才客觀,才能夠反映到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全是100分,就是欺騙,就是虛假。使家長誤以為自己的孩子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實不然,是分數欺騙了家長的眼睛。

考試題必須是高難度的、中等難度的和難度適中的題各佔一定比例,這樣考出來的成績才具有參考價值。一味的將簡單題作為考題,甚至有的老師將反覆練習過的題作為考題去考,這些都是不能反映學生真實情況的。

第四,將寶貴的時間運用在了簡單無用的重複上

現在,有小學一二年級晚上寫作業寫到十一二點的,這麼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是不是學好了?沒有!為什麼呢?因為都做了很多簡單重複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無用功,就像螞蟻一樣,整體忙忙碌碌的,其實它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做著無用功。

我家孩子小學的時候寫生字,學第一課的時候,寫第一課的生字,學第二課的時候,寫第一二課的生字,學習第二十課的時候,要從第一課寫到第二十課。天天這樣做著無用功,這些生字到底都會寫了沒有?不知道,或者會寫了,或者不會寫。誰也不知道。

如果孩子們把這些無用功的時間用來閱讀或者做其他有益的事情上,孩子們的智力會得到很大的開發,一定會變得更聰明。就不會出現到初中之後,成績一落千丈的情況了。

第五,輔導班把孩子們弄成了不願意動腦的木偶人

家長們把孩子送到輔導班,一是像上面一條一樣,繼續做著簡單重複的無用功,二是讓孩子養成了不需要動腦的習慣,反正不會可以問輔導老師的。長此以往,腦子就會越來越笨,到初中差不多就和磚頭差不多了。

這樣的孩子,到了初中怎麼能不變差呢?

如果不變差,那才是真的奇了個怪了。

同意我的觀點嗎?同意,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吧。


愛河北人


菲凡說,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小學階段成績優秀的學生,到了初中不一定還是一樣優秀。

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不是一定的。這種情況受幾種因素的影響而存在。
第一,小學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
相對來說,小學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大都是記憶型的知識。孩子一般用點功,成績都不會太差。
另外,小學的功課,大部分的父母都還是可以在家裡幫孩子輔導一下的。對於沒有更多的錢給孩子去輔導班的家庭來說,父母輔導是最經濟實惠的。
而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也是最瞭解孩子的人,這樣輔導起來孩子的功課自然也不會太差。
但是,如果到了初中,很多父母可能就跟不上了。畢竟,已經畢業這麼多年了。而且,很多孩子記憶力不錯,但是思維卻跟不上。
初中不僅僅學習科目增加了,而且學習的方式也慢慢的改變了。不僅僅需要記憶,還需要更多的思維方式。這些都需要孩子去慢慢摸索的。
第二,孩子的心態產生一些變化。
升了初中之後,原來學校的學生,不一定還會一起在一個學校。而且,會認識很多其他學校的學生。
一般來說,優秀的學生可能會扎堆出現。
原本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裡面,發現,原來不僅僅自己是天之驕子,還有很多人都很優秀。甚至,還會有更多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這個情況,是孩子長這麼大,可能從未遇到過的。老師的關注焦點不再是放在自己身上了,學習的功課變得多且更難了,昔日的好友不能再在一起討論 功課和玩耍了。等等這些改變,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變化,甚至是厭學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以及疏導,很可能也是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一個原因。
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不會哪個小孩會是一直優秀的那個,不會哪個小孩是一直很差的那個。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閃光點。而這個點,需要家長的發現,呵護和培養。
你們小學和初中的成績相差的多嗎?

菲凡說


我家侄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讀小學時,學習成績很不錯,每次期末考試,成績都在班上前十名以內(全部共78人),到小學六年級時,成績也是棒棒的,全家人都為孩子的優異成績感到高興。
由於城裡中學不再舉行小升初考試,實行劃片區招生,市裡重點中學,是每位家長夢寐以求的學校,都希望通過熟人,讓自己孩子在重點中學讀書,而重點中學雖然不再舉行小升初考試,但平時和期末考試成績就作為就讀的依據。

我侄女順利進入了重點中學,在初一上的期末考試中,語文、數學成績還算中偏上,其它幾科處於中等,但英語成績處於班上倒數幾位,家長很著急,是什麼原因導致成績下降這樣快呢?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小學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科學三科,而初中考試科目為七科,孩子由於新到一所學校可能不適應,加上科目的增多,學習壓力大,力不從心,導致學習跟不上,或者上課思想開小差,沒有把L!

二、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由於小學的科目少,老師要求學生反覆讀背,成績很容易提升,而初中學習的科目多,用小學的學習方法不太實用,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

三、至於英語成績差的原因,孩子在小學時去報了一個英語興趣班,讀了一年就沒有去了,是不是在英語興趣班裡沒有提起興趣,便對英語這科喪失了信心。

綜上所述,孩子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認真真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才會有提高!


Lance課堂


最近剛考完期中試,學生的成績陸陸續續的出來了,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在網上曬出了考卷和分數。看到一波波又一波的高分,很多人發出感嘆,現在的學生成績好好好啊,門門都在90分以上。

之前在網上就有報道,一班的成績都非常好,考了90分的學生成績竟然是倒數,真的有些太不可思議了,現在的教學質量真有那麼好嗎?也未必見得。

那麼為什麼現在小學生的成績會會出現很多的高分段呢?

首先應該要歸功於教育減負了吧,一直倡導教育肩負,減輕學生的壓力,教育改革,明顯感到現在小學生的考題簡單了,很多比較難一點的知識點竟不在試卷中出現,題目簡單了,出現大量的高分就很容易說得過去了。

改捲尺度也能對學生的成績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語文方面有很多的主觀題,給分很自由,很多老師在期中期末的考試中對作文跟閱讀題目的給分不合理。昨天翻開一個學生的試卷,發現作文字數明顯不夠,書寫也不規範,這樣的作文竟然只被扣了2分,感到很驚訝。

現在雖然在六年級畢業時都有升學考試,但這成績並不會作為很多學校招生成績,大部分都會自己命題組織考試,選拔那些基礎好,學習有潛力的學生,很多學校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去參加重點學校招生考試都感嘆太難了,壓根沒學過。

成小學階段聚集了大量的高分學生與學習內容和題目難度有關,當然還在於學生自己的學習狀態了,在小學階段只要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沒問題,稍微踏實和勤奮些,成績就不會差的,對方法和思維方面沒有太多的要求和訓練。

這就出現問題了,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主要取決與方法的培養和思維的開發,在小學階段如果不能讓思維得到很好的鍛鍊,在初中之後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現在很多家長就給孩子報課外補習,一方面是應對考試,另一方面也想對孩子的思維做以訓練,以便能適用之後的學習需要。

如何來看小學的成績呢?成績不好肯定是沒有學好,那麼成績很好的話,只能說明考的都會。當然了,如果學生次次都能考滿分,就說明真的學的很好了。

小學的學習是為之後的學習打基礎,一方面需要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思維基礎也要打好。

現在小學的學習和考試都太重基礎,對學生之後的學習有影響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小學數學在分小混合運算方面基本一帶而過,也沒有很高的要求,導致很多學生到了初一學習了有理數運算後就犯難了,分小混合運算是初中運算的基礎,有理數的運算就是在分小運算基礎上引入了符號,如果在小學階段比較重視和注意分小混合運算練習,到了初中學習有理數的運算就會輕鬆很多。

所以說,在小學階段對於學生的學習不能僅僅看分數,要重視態度和習慣的培養,還要重視方法的養成和思維的訓練。


胡老師數學教育


不贊同題目的措辭。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不能預測中學階段的學習成績,這不宜用“欺騙性”和“虛假性”來描述。“欺騙”和“虛假”隱含的兩個潛臺詞,一是把成績優劣視為人品優劣的衡量;二是把小學中學成績的不一致視為人為主觀的故意,這樣的措辭是極其錯誤的。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小學階段成績不能很好地預測中學階段的成績,原因很簡單,因為小學階段的兒童與中學階段的青少年是兩個不同的成長髮展階段。不同的成長髮展階段,有著不同的關鍵詞,教育也應該因勢利導根據學生成長髮展的規律而有所側重。小學階段學生通常6~12歲,身心發展的兒童期;中學階段,初中12~15歲,高中15~18歲,身心發展的青春期。從兒童期發展到青春期,不同的學生有著顯著甚至懸殊的發展路徑。

就以與學習成績高度相關的認知和智力發展為例。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洛文格(Loevinger)所劃分的不同個體心理發展的四種典型模式,學生的智力發展符合模式Ⅱ的特點,不同學生髮展速度不同,最終呈現的發展結果也不同。如圖中所示,在兒童期,不同學生存在明顯的智力差異,但差異沒有青春期那麼大。換言之,不同學生智力從小學階段的兒童期到中學階段的青春期,個體差異是加大了的。那麼,不同學生與智力高度相關的學習成績也相應地差距加大,這是十分正常也自然的現象。

不僅如此,隨著學生的認知智力發展,學習內容也隨之而由淺入深,課程科目也開始增多,這個因素疊加在智力發展個體差異加大的基礎上,當然就很容易呈現出小學階段成績普遍優秀的學生到中學階段就開始參差不齊,呈現出差距越拉越大的趨勢。

此其一。另一方面,從教育規律來說,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段,學校教育的重點不應該是知識的灌輸,而應該是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通過學習積累勤奮感,獲得成就感。這麼說吧,小學一二年級所學的內容,對於智力正常的兒童來說,他直接跳過從三年級開始學,通常只需一年就能基本彌補上,在高年級完全追上其他同學進度。

同時,小學階段到初中階段是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升初原則上不選拔,根據劃定學區電腦分配。因此,小學階段為了更好地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塑造他們的勤奮感和成就感,小學階段的成績考核正常情況下難度都很有限,分數大都分佈在高分段,絕大多數兒童的成績都在85~95的分數區間(百分制),這與中學階段有著天壤之別。初中有中考壓力,高中更是有高考壓力,成績考核通常都加大難度,提高區分度,學生成立責因此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此其二。再有,學生從小學的兒童期發展到中學的青春期,受到學習以外的干擾因素急劇增加,並且具有特異性,也就是每個學生都不一樣,沒有一概而論。例如,一些低自尊的學生可能反映出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像過早的性行為等等,進而嚴重影響學習成績。

並且,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考核難度的增加,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壓力帶來的情緒問題,像考試焦慮、學習倦怠等等,都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

此其三。

有經驗的一線教師往往不會根據學生的小學成績就對升入中學的學生未來可能的成績作線性預測。更容易犯糊塗的其實是一些家長,因為缺乏教育學和發展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而這些是一線教師必備的條件性知識--他們很容易陷入疑惑:為什麼我的孩子小學成績那麼好,到中學就不行了?

為什麼?不懂必要的心理學與教育學常識,其實是很難勝任現代社會父母角色的。


唐映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針對題主這一問題,穆老師有不同見解和看法!

特別說明,因為穆老師是語文老師,所以就從語文的角度來進行剖析!若有不當和偏頗之處,還望諒解!

語文學習,從應試教育角度來看的話,語文共考察學生六大能力。依次為A、B、C、D、E、F六個能力層級。

A.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

B.理解:指領會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

C.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D.鑑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鑑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F.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如圖所示:

在小學階段,主要考察學生識記能力和簡單淺顯的理解、分析綜合和表達應用能力,至於鑑賞評價和探究則鮮有涉及。因此,在小學階段,只要學生肯努力,基本上都能考個90多分。也看不出孩子哪方面能力欠缺。

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識記能力被淡化,其他五大能力考察的較多,因而差距也就被拉開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學成績對中學來說,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不代表全部。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小學成績很好的,到了初中就下降了。還有小學成績一般的,到了初中反而提高了!

嚴格意義上,初中和高中也有較大變化,初中成績也會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沒有小學那麼明顯。

但是,穆老師想說的是,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把基本功打紮實了,到了初中和高中一樣好!萬丈高樓平地起嘛😄

希望穆老師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