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式離婚:多少婚姻敗在了妻子的嘮叨和丈夫的冷漠


中國式離婚:多少婚姻敗在了妻子的嘮叨和丈夫的冷漠



一、每個家庭裡都有無數的“臭襪子事件”


假設一個場景,丈夫喜歡踢球,妻子喜歡家中整潔,妻子回到家之後發現,丈夫在踢球后,把髒衣服、髒襪子全都扔在沙發上,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妻子,應該如何去施加影響呢?


妻子讓丈夫去收拾沙發上的髒衣服,但丈夫說:“我剛踢完球已經挺累了,我過會再收拾。”如果你是妻子,對方給你這樣的回應,你能從中發現什麼?


妻子與丈夫已經不是第一次與對方溝通,經過好幾次,但丈夫依舊每次打完球,把髒衣服扔在了沙發上。如果你是妻子,你怎麼去處理,或者怎麼去面對呢?如果這件事情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看似幾乎無解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你心情的時候,你應該怎麼辦?


面對“臭襪子問題”,男人可能無所謂,哪怕臭襪子在沙發上呆一週,他都可能會選擇無視,甚至臭幹了再穿,或者,如果你看不順眼,就塞到角落裡。可是很多女人根本受不了,腦子裡千迴百轉能演戲幾十上百遍。

我們一起來看看妻子們的解決方案:


@燕子:如果他說很累,不想動。我會直接和他說:“襪子拿到衛生間,對我來說,就像你踢球那麼自然,而且必要!希望你能體諒我對襪子這件事的做法,也請尊重我的意見!如果襪子不出現在衛生間,你要自己負責洗,那我也沒意見!”讓他也體會一下洗襪子的不容易!


很多女孩子可能會像燕子一樣,覺得要立規則樹邊界。但是,男人並沒能感知到女人的生氣,可能還覺得女人小題大做,不講道理。或者表面上答應了,轉頭就忘了。下次女人可能更生氣。也

可能有時男人沒襪子換順手洗一下,女人覺得讓你也承受下這個滋味兒,但其實男人壓根就沒想過“不容易”這三個字。

臭襪子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還真是,家庭中會有無數類似的“臭襪子事件”,只是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案。


@耿耿:我會選擇在他經常扔衣服、髒襪子的地方放一個髒衣筐。


@福貓:在婚姻中,我們不能改變一個人,卻只能影響一個人,這點我深有感觸。


我先生是一個固執的人,所以當我看到他襪子隨處扔在床邊而沒有扔進髒衣筐時,我就說你怎麼還不改改你的壞習慣!但每次都於事無補,還有就是晚上我做飯,吃完飯後我很希望看到桌面整潔,但覺得碗應該老公洗,他每次都答應,但如果我不催他立即洗,他就會找藉口說等會洗。


後來,我就學著自己“眼不見為淨”,去自己的獨立空間忙自己的事。要麼,自己看不過去,就馬上著手去做,不會去抱怨對方,或者強行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見來做。


中國式離婚:多少婚姻敗在了妻子的嘮叨和丈夫的冷漠


二、臭襪子背後的男女性別差異


男女是有性別差異的。戈夫曼說,人類最初是在洞穴中生存的,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採集食物撫養嬰兒。公元8000年前女人壓力很大,她們需要採集到無毒的食物,需要很強的記憶力和關注細節的能力,這也就解釋了女人為什麼記憶力比男人要好,而且很擅於關注細節。


中國式離婚:多少婚姻敗在了妻子的嘮叨和丈夫的冷漠


所以,男女兩性對於“放置或者洗刷臭襪子”這件事情的價值排序是不同的。女人覺得忍無可忍,所以把臭襪子放在正確的地方,變成了第一緊急的事情,而且不是隨手可以做了嗎?

但男人認為,我可以先打遊戲再去放襪子,先躺一會再去放襪子。再過一會,這臭襪子放沙發上也沒什麼嘛。

當然,關注細節不一定是女性的基因導致,很多時候,是社會價值觀的薰陶,造就了男女差異。


@潺陵百合 舉了一個例子,她說:


有個小女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特別愛整潔,總把周圍打掃的乾乾淨淨。這個習慣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誇獎,女孩一直以此為榮。


有個小男孩,運動完回家,將髒衣服臭襪子一扔,就休息了。爸爸媽媽幫他打理,然後他就一直享受這樣的安排,覺得洗衣服都是別人的事了。



三、有些活我們不幹,這才叫放過自己


@歲月靜好:


兒子最近在家,這是從初中到畢業十年來,我們三口之家最溫馨的一段日子。


以前從學校回來書本衣服滿地扔,我從忍耐到忍無可忍到最後開始發脾氣。以至於兒子覺得他在這個家是多餘的,找不到東西就說我扔了(我愛收拾東西,覺得長時間不用就扔了或者送人)。


前幾天,兒子做夢夢到自己找不到想要的東西了,哭醒了,我才意識到我對他的傷害有多大,感覺別人不滿足自己的同時,對別人何嘗不是一種傷害!讓每個人以他自然的方式存在吧,我覺得這是一種對家人最愛的方式!


關於往沙發上扔臭襪子的問題,我不想糾正了我老公了,愛啥樣啥樣吧,糾正二十多年了也沒改。他的話也有道理,放那兒咋地啦,你什麼什麼放那兒,我說過你嗎?


其實我覺得我們一直在要求別人在滿足自己的很多,在外職場廝殺,世事人情,已很不易,在家是修復的地方,自由地做自己,做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怒,可以潰,早晨起來,又攢成一個人形去戰鬥,讓家成為一個自在的地,可以存放靈魂的地,可以隨意睡到中午或黃昏的地,可以把碗放到明天再洗的地,可以自在做自己的地,我們在要求別人的時候,何嘗不是要求別人按自己的規則去活,我想思考的是我們的痛苦是不是來自這些?


這段分享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 清潔整潔是我想要的,不一定是他人最看重的。如果無法就類似“臭襪子”這樣的事件達成一致規則,那麼我們就學會接納。接納對方,放過自己的情緒。
  • 我們可能會因為過於執拗的“臭襪子思維”——放大家庭生活中的小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反而沒能足夠體會到家庭裡的幸福。要懂得男女差異,適度放過他人,也讓自己想辦法舒服。即使在小家,也要給彼此留一塊可以獨自做主的空間,這很重要。
  • 家庭要有邊界感以及規則感,也有彼此接納和彼此改變。理解並且尊重差異。看到對方缺點的同時,也看到對方的優點,也有很多事,也許我們做不到但對方可以做到。看到衝突背後的需求,我們離認知提升又會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