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请教书法界老师,我是自学书法的,请问如何练习悬肘书写最好?

正午的阳光1919


古人论书,特别注重“腕法”。明代徐渭(徐文长)说:“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贴桌上,则指便黏著于纸,终无气力,轻重便当失准,虽便挥运,终欠圆健。盖腕能挺起,则觉其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笔玄要旨》

一般来说,写一寸以上的字,就得依靠腕力,元代的郑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这是因为手腕比手指的力气大得多,腕力不足,笔画容易绵软。写两寸以上(7cm以上)的字还需在此基础上辅以手臂发力。

运腕行笔时,往往需要“悬腕”或“悬肘”。这是因为如果腕不离开桌面,枕腕而书,手腕就无法灵活运转,虽纵向自如,却横向受阻。书写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作书时,枕腕而书,结果就造成“左秀右枯”的病笔。黄庭坚说:“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董其昌说:“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之所以如此,黄庭坚解释说是因为“东坡不善双钩悬腕”。

当然,苏东坡凭借超凡杰出的艺术才能,虽有病笔,仍开创出“尚意”的书风,跃身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苏东坡说:“貌妍容有膑,璧美何妨椭?”(《次韵子由论书》)黄庭坚称赞他“西子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但是,对于才智一般的学书者来说,还是不要轻易效仿东坡“腕着而笔卧”的“病西施”式书法姿态,否则易有东施效颦之失。为此,我们不妨加强一下“双钩悬腕”的练习!

但是,在“悬腕”尤其是“悬肘”书写时,很多人容易手抖,控制不好毛笔。对此,该怎么办呢?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书法家于钟华说自己小时候,为了解决悬肘练字时控笔不稳的毛病,“父亲说,手臂拎起来,实在不行的话,弄个绳子把它吊起来,说这样练几个月后,才能够手不晃、不抖了。”但是,这样做实在太麻烦了。那怎样锻炼悬腕、悬肘的功力呢?我们这里提供一个小技巧。

悬肘时,可以将大臂在腰间夹紧借力,然后以小臂作支撑写字。这样做可以抵消重力作用下,手臂悬空时的吃力,缓解肌肉疲劳,使书写变得轻松一些。如果我们看一看古代文物,可以发现古人当年席地而坐,左手持竹简等书写对象,右手悬空执笔时,也往往是这样将大臂放于腰侧借力,以做依托与支撑的。

此外,要想让用笔平衡,控制得当,还可学下“蹲锋”、“立锋”、“捻管”等“借力使力”的运笔技巧,以便利用笔毫的反弹之力迅速调锋行笔,避免悬肘时吃力、不稳、易抖、滞慢等弊病,使行笔圆转流畅、运转自如。孙晓云说:“转笔则集力于五指捻转,使笔尖的力分散,易控制笔画粗细,令其圆转光滑,且行笔快速。”

当然,这“悬肘”“悬腕”之法不是轻易就学好的。清代书法家朱履真说:“悬臂作书,实感人不易之常法。上古席地凭几,又何案之可据?凡后世之以书法称者,未有不悬臂而能传世者。特后人自幼据案作书,习于晏安,去难就易,以古法为畏途,不以为常,反以为异矣。”

最后,对初学者来说,为了更容易找到正确的用力位置,写小字时,把手放桌上枕腕写未尝不可,只是手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要压死在桌面上。有些人对悬肘书写有执念,觉得悬肘就是大师,手腕放桌上就很业余。我之前有个学生死活要站着悬肘练字,觉得这样有范儿。有这样的决心固然不错,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自己的控笔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