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蜜蜂選育種群應注意哪些問題?

學者110


1.明確選育目標,多代連續選擇 選育前首先要對當地的蜂種特性及形態指標進行了解、鑑定,並根據當地蜂種的特徵、特性和生產性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選育目標,如分蜂性弱、群勢大、蜂王產卵力強、子脾封蓋整齊、採集力強、貯蜜性能好、抗逆力強(耐寒或耐高溫)、抗中蜂囊狀幼蟲病、性溫馴、易管理等。

不同地區選擇的標準不一定一致。 例如,華南中蜂無法選擇能維持10~12框以上群勢的蜂種。北方中蜂應主要考慮其耐寒性,溫熱地區(華南、海南、滇南)的中蜂要號察其耐熱性。在中囊病的非疫區進行中囊病選育既不必要,也沒有條件。

在本品種系統選育時,選擇目標不能太多,應根據當地蜂種的特點和生產需要,以一個目標為主,附帶其他經濟指標。目標一-經確定,就應在選育的過程中貫徹始終,不要輕易改變。例如,在一些中囊病常發的地區, 首先要解決蜂種抗中囊病能力弱的問題,因此應把主要選育目標放在提高抗中囊病的性能上。

一此地區蜂群的分蜂性強,就要把選育目標定在提高蜂群維持大群的性能上。例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所楊冠煌研究員從1991年開始,經連續3代閉鎖繁育。培育“北1號”蜂種,早春繁殖快,產生王臺時群勢為2. 5~3.03千克(摺合郎氏箱為9~11框),越冬性能好,蜂蜜增產10%左右。從1996年起,又把選育目標定在抗中囊病性能上,通過在蜂群中人為接種中囊病病毒篩選。使“北1號”蜂群的中囊病發病率從5%下降到了2%。該蜂種因此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的鑑定並確認。

2.選擇好父群、母群 父群、母群的選擇,應根據確定的選育目標,通過一年以上的觀察,挑選符合主要選育目標,並具有其他優良性狀的蜂群作父群、母群,讓這些蜂群既作父群,又作母群。然後分別再在這些蜂群的下代蜂群中,採用母女頂替或擇優選育的方法,挑選具有同樣優良性狀和數量的蜂群來頂替上一代,作為繼代蜂王。通過連續多代選擇,逐步積累優良性狀。

母女頂替是指種群組只由25個基本群組成時,須用母女頂替法來選留繼代蜂王,即每個基本種群至少要培育出3只處女王和大量種用雄蜂。子代蜂王產卵後,要對各個基本種群的子代蜂王進行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從各個基本種群的子代蜂王中各選擇出表現最好的一隻,作為各基本種群的繼代蜂王。

擇優選留則是當種群組由35個以t基本種群組成時,可在種群組內所有的子代蜂王中擇優選出與種群組的基本種群數相等的子代蜂王,作為繼代蜂王。每一世代種群組的大小應保持不變。每個基本種群組都要貯備蜂王,當某一個基本種群的蜂王喪失時,可用該種群的貯備蜂王來補充,以保證閉鎖繁育種群組的完整性。

一般生產性蜂場沒有專門的保種和育種單位那樣有條件選擇這麼多的基本種群,但在選擇繼代蜂王時,不能只限於1~2群,而應至少挑選3~5群作為種母群。

另外,蜂種遺傳性狀的好壞,與父、母雙方有關。因此,在精心挑選母群的同時,還應嚴格選擇父群。蜂場在精心培育蜂王時,也要注意種用雄蜂的培育。育王季節,非種用雄蜂蛹、雄蜂要- 律清除乾淨,保留種用蜂群的雄蜂出房,與處女王隨機自然交尾。

在隔離條件不是很好的生產性蜂場,為了保證少受其他蜂場雄蜂的干擾,不一定選留專用父群,而只將不符合選育目標蜂群中的雄蜂子和雄蜂淘汰掉,以保持本場雄蜂在數量上佔優勢,與本場處女王自由競爭交尾。

3.隔離交尾 由於蜜蜂空中交尾的習性,為保證選育的效果,防止本場處女王與其他蜂場的雄蜂交尾,在蜂王交尾期應與其他蜂場保持4 (山區) ~5 千米(平原地區)以上的距離(楊冠煌,2007)。 對保種場和良種繁育場要求應更加嚴格,根據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蜂場山區的隔離距離,其隔離半徑應在12千米以上。平原地區應在16千米以上。

不同類型中蜂的保種場最好設置在有該型中蜂分佈的自然保護區內。自然保護區有明確規定,不能引進外來物種(包括蜂種在內),因此可以避免受到外引中蜂雜交的影響,有利於本型中蜂基因的保存。

4.保持足夠數量的基礎蜂群 無論是保種、提純復壯,還是蜂種選育。為防止種外基因滲入,最大限度地碰免基因丟失,一股都會在良好的隔離條件下采取閉鎖繁育的方法進行。閉鎖育種的方法要儘可能減少基因的丟失:減少基因純合導致產生二倍體雄蜂死亡,蜜蜂成活率降低,就必須儘可能地增大種蜂群的數量。計算機模擬計算表明,種蜂群內幼蟲平均成活率降為85%時所需要的閉鎖育種世代為:種蜂群組由25群蜂組成,需要10代以後;種蜂群35群時,需20代以後;種蜂群50群,需40代以後。因此,良種場、原種繁殖場的基礎蜂群最好能達到50群以上,最低不能少於25群。國家級資源保種場的規模必須在60群以上,並須有兩個以上的保種場(點),在這此蜂場中進行閉鎖繁育時,種蜂群的基因庫要豐富,性等位基因要多(5個以上異質性等位基因),所以在建場時應儘可能從不同地區、不同蜂場、同一蜂種的蜂群中挑選性狀優良的蜂群組成種蜂群。

5.定期引種,實行品種內雜交,防止生活力下降 進行提純復壯的蜂場,在實行閉鎖繁育後,由於近親繁殖,會導致蜂群遺傳多樣性和生活力降低,因此可以採用品種內雜交的方式,通過基因交流進行復壯。品種內雜交就是蜂場每隔3年左右,應從種蜂場或相距較遠的其他蜂場引進血緣關係較遠、同一蜂種、性狀優良的部分蜂群(數群)或蜂王(數只)作母群,與本場飼養的蜂群雜交,使血液更新。這樣既能提高蜂群的生活力、生產力、抗病力,又保持了該品種的優良特性。




四正優選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抗病能力強的蜂王

中蜂中囊病流行導致中蜂養殖失敗的例子很多,部分野生中華蜜蜂種群在感染疾病後可以生存下來(中華蜜蜂物種的進化),經過幾代繁殖,該中蜂種群對中囊病就會具有抵抗能力。作為中蜂蜂王育種繁殖中重要的一個選種標準,就是選育抗病能力強的中華蜜蜂蜂王種群進行培育繁殖。

2、適應養殖環境的能力

國內地域遼闊,南方溼潤溫暖,北方乾旱嚴寒,各地蜜源植物情況也區別很大,陝縣甘山中蜂養殖合作社在實際的中蜂蜂王繁殖中發現有些地區的蜜源植物差別很大,南北大幅度跨越調運中蜂種群會出現中蜂種群在氣候和蜜源的適應期,這也是導致中蜂養殖失敗的重要原因。

3、蜂群的穩定性

中蜂好分蜂,性格也大不同,穩定性好的蜂群蜂王容易飼養,不易鬧分蜂,容易起大群,採蜜產量也高,性格不好的蜂王繁殖3脾也會鬧分蜂,性格爆,容易爭鬥和蜇人。

中蜂蜂王起強群的能力南北差別很大,華南地區的中蜂養殖大部分6脾左右就會自然分蜂,華北8脾左右才能稱為強群,這應該是蜜蜂長期進化中形成的生存特性,不易改變!

在中蜂育種的工作中,選取穩定 不易鬧分蜂的蜂群會對後期的飼養工作減少大量的工作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