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序言: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期的诸多政权当中,“宋朝”的疆域算是比较小的一个了,虽然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等方面在宋朝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些却无法改变宋朝在军事上相对“积弱”的事实,从而也就导致宋朝在面对辽、西夏等西北敌对政权的侵袭之时往往十分被动。故而,在王韶提出招抚吐蕃借以牵制西北敌对政权的《平戎策》之时,很快就受到了宋神宗赵顼的支持,从而得以对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王韶示意画像插图

王韶《平戎策》的主要内容

就像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王韶在《平戎策》中所说的,“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顾名思义,就是宋神宗若是想平定西夏,那么就先得招抚吐蕃诸部。——《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然后等招抚了吐蕃诸部以后,便可以继续通过吐蕃诸部来“威服唃氏”,从而可以凭借西羌唃氏的优越地理位置对西夏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所以胁制河西也”。——《太平治迹统类》

<strong>也就是说,王韶的《平戎策》,其实就是打算扬长避短,避免跟当时因为夏惠宗李秉常年幼而由其母“梁太后”掌权的西夏正面对抗。

毕竟“西夏”的国土面积虽然比宋朝还小,但是其在当时却也是拥有着50万左右的“西夏大军”,这也就意味着宋神宗赵顼若是想要正面进攻西夏,首当其冲所要面临的实则正是无法“放开手脚”的弊端。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西夏游牧民族示意画像插图

因为“国土面积”小了,跟宋朝直接接壤的边境沿线也就更小,也就相当于西夏可以在边境沿线驻扎重兵把守,基本不用担心侧面以及后方的进攻,只要能守住跟宋朝接壤的那一片疆域就足够了。

而且凭借着河西走廊、河套地区的“沙漠地形”优势,以及西夏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骑兵优势,无疑在单兵作战实力上也要更胜宋朝一筹,更何况当时的“辽朝”对宋朝也是虎视眈眈,一旦宋朝进攻西夏受挫,结果可想而知。

这也就足以证明,首先在《平戎策》的可行性上面,是可以予以肯定的,也确实有着推行的“必要性”。

故而也就有了“神宗异其言,召问方略”的事件发生,肯定了王韶的《平戎策》,并提拔王韶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全权负责招抚吐蕃诸部事宜。——《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西夏攻打青唐示意画像插图

王韶招抚吐蕃诸部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难道招抚“吐蕃诸部”就会很容易吗?毕竟吐蕃政权之所以能在封建时期拥有不弱于宋朝的疆域,其军事实力定然也是不弱的,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宋朝的招抚。

诚然,吐蕃政权的实力确实不弱,但是当时的情况下,却俨然也是时常面临着西夏的侵袭,就好比史书所记载的,“

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瞎征兄弟其能自保邪?”,——《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strong>这也就意味着在当时,吐蕃政权所面临的局势其实也不算乐观,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跟宋朝也有着一个共同的“强敌”,那岂不是就代表着两者完全可以在“西夏”问题上达成一致,营造出一种“一致对外”的前提条件吗?

所以王韶便决定就从“青唐”的军事势力入手,或者说是从当时青唐最大的势力“蕃部俞龙珂”身上入手。王韶“引数骑直抵其帐,谕其成败”的事件也就因此而发生,且很快就在征讨西夏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龙珂率属十二万口内附”。——《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strong>与此同时,这个案例也足以证明“王韶”确实是主张以“和平外交”的方式招抚吐蕃诸部的。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吐蕃部族首领示意画像插图

但结合他向宋神宗赵顼提议“筑渭、泾上下两城,屯兵以威胁武胜军”的事件来看,王韶赫然也是支持用武力威胁的,明显跟他主张的“和平招抚”形成了冲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续资治通鉴长编》

原来,由于“青唐”时常受到西夏的侵袭,所以“

俞龙珂”才能够清晰的意识到其中的厉害关系,接受王韶的招抚,但其他的吐蕃部族首领可就不一定了,势必还会有一部分吐蕃部族不愿意接受招抚,甚至还将宋朝的“招抚”行为视为了侵略。

就好比“景思立败于踏白城,贼围河州”的事件,无疑便是一部分吐蕃诸部不愿意接受宋朝和平招抚的真实体现。——《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那么对于这些不愿意接受招抚的吐蕃部族又该如何去解决呢?单纯的和平招抚定然是行不通了,可宋朝想要实现解除西夏的最终目的,又离不开这些吐蕃部族,故而也就只剩下了“武力威胁”一条路。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宋朝官员塑像插图

王韶支持武力威胁吐蕃诸部的真实含义

可是正如史书记载,“初,思立之覆师也......朝廷议弃熙河”,也就是当时有很多宋朝官员其实也都拒绝利用武力去威胁吐蕃诸部,毕竟一旦用武力去镇压的话,势必就会导致很多归附宋朝的吐蕃部族产生怀疑,与“招抚”形成背道而驰之势。——《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strong>久而久之,势必就会对整个“招抚吐蕃诸部”的进程造成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当时明神宗赵顼所面临的实则就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不论是用不用武力去威胁,势必都会导致招抚吐蕃诸部的进程举步维艰。

但最终宋神宗赵顼还是同意了王韶的提议,因为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向宋神宗说了这样一句话,“上讨不附,乃所以结固附我者,恐王韶必知如此。”——《续资治通鉴长编》

顾名思义,王韶支持用武力威胁的对象其实并不是整个吐蕃诸部,而是以吐蕃“诸部族”的背顺来决定的,只要同意接受招抚,那么王韶自然不会去动力武力相威胁。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王安石示意画像插图

这也就意味着王韶虽然明确主张以和平外交的方式来招抚吐蕃诸部,以便尽可能的减少在兵力、军需物资等方面的消耗,借以为征讨西夏多做一些准备,但其同时也并不反对利用武力去威胁,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促进整个“和平招抚”吐蕃诸部的进程。

<strong>看似矛盾,但实则却是相辅相成,并非单纯的借助武力来强行征服吐蕃,而是把“武力威胁”视为保证“和平招抚”进程顺利发展的“保障”。至于动用武力后所可能导致吐蕃诸多部族“疑虑”的问题,王韶也已然是有着其它办法来解决,即“发展贸易”。

正如王安石所说的,“若附我者虽弱,不可不助,未附者虽强,不可不摧,如此,然后恩威立”,王韶支持武力威胁的真实含义,也多是因为这个原因。——《续资治通鉴长编》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茶马贸易示意画像插图

王韶发展“蕃汉贸易”

诸如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以兵循西山绕出踏白后,焚八千帐,瞎征穷蹙丐降,俘以献”,收复河州地区以后,就像宋神宗赵顼提出了在熙州、河州设立“市易司”的举措。——《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而宋神宗赵顼也同意了王韶的提议,下诏“提点秦凤路刑狱张穆之与熙河官吏制置市易条约以闻”,并凭借着宋朝那繁荣的经济体系的带领,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续资治通鉴长编》

就像王韶自己所说的,“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乞下三司根磨,推奖官吏”,而“通远军”的前身,便是宋朝为制衡西羌而在“熙河路”设立的“古渭寨”。——《续资治通鉴长编》

那么相对的,吐蕃诸部等少数民族在和宋朝的贸易交换中所获得的收益会少吗?答案很明显,定然也是有着极为可观的收益。

而且在到了熙宁七年(1074年)之时,宋沈总因为“熙河出马最多”的原因,还专门让王韶提举熙河路买马,在熙州地区设立“买马司”,从事“茶马贸易”。——《续资治通鉴长编》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茶叶示意插图

因为受“

蕃食肉酥”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吐蕃诸部的少数民族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基本都是以肉制品以及乳制品为主,而“茶叶”正好就可以起到助消化、解油腻的作用,而且还容易长期储存,就好比“普洱茶”,不是就有着“越陈越香”之称吗?——《续资治通鉴长编》

故而也就有了“必得茶而后生”之说,再加上宋朝地处中原,“茶叶”数量相对较多,且刚好对于“战马”的需求也比较大。——《续资治通鉴长编》

<strong>从而也就为“茶马贸易”营造了一个“纯天然”的供需关系,宋朝缺马,吐蕃缺茶,两者刚好就形成了一个互补之势。

所以随着吐蕃诸部对于茶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王韶更是像宋神宗赵顼提议,在熙、河、岷州、通远军和永宁寨置买马场,将熙河路作为了宋朝战马的主要供给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蕃汉贸易”的发展。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古代骑兵示意画像插图

王韶发展贸易的意义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王韶大力发展贸易的举措,无论是对吐蕃诸部还是对宋朝,其实都可以让双方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吐蕃诸部的少数民族百姓可以从宋朝获得他们所缺乏的生活物资,诸如蔬菜、盐、茶、布帛等。

而宋朝亦是可以从中获得军事上所急需的“战马”,至于“战马”在封建时期的战争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相信笔者不多说大家也应该都清楚吧?那可绝对不仅仅只是提升了一定的机动性那么简单的。

再者,宋朝对吐蕃诸部的招抚成功,也变相的等同于瓦解了西夏“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牧马于兰、会,断古渭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的战略意图,间接替吐蕃解决了西夏的侵袭危机。——《宋史·列传第八十七》

<strong>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宋朝进一步招抚“西羌”,对西夏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的战略意图,更别提大力发展“蕃汉贸易”的举措,对于促进吐蕃诸部以及宋朝的经济体系发展,以及缓解双方民族矛盾等诸多方面也都具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明摆着的一举多得,多方获利。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宋神宗赵顼示意画像插图

结束语

简而言之,对于如何招抚吐蕃诸部这个问题,王韶实则就是抓住了吐蕃沿边诸部当时频繁受到西夏政权侵袭的不良局势。并顺势向宋神宗赵顼提出了《平戎策》。

继而又从受西夏侵袭最为严重的“青唐”入手,为宋朝“招抚吐蕃诸部”的计划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从而得以顺利推行以“武力威胁”为辅,“和平外交”、“发展贸易”为主的招抚计划。

否则若是从一开始就对“青唐”用兵的话,那又跟西夏侵袭青唐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后续“招抚吐蕃诸部”的计划又该如何去进行呢?明显的得不偿失,只会使得计划更为举步维艰。

但有了“俞龙珂”接受王韶招抚这一个典型例子以后,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同样会存在武力威胁,但其实质性意义实则已经变成了营造跟吐蕃诸部“和平外交”局面的“保障”。


如何招抚吐蕃诸部?王韶:不能单纯借助武力,发展贸易也很有必要

宋朝经济示意画像插图

<strong>然后在顺利招抚吐蕃诸部以后,王韶又通过大力发展贸易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吐蕃诸部和宋朝的关系,缓和了因武力威胁而可能产生的让吐蕃诸部疑虑的问题,而且还间接提升了“宋朝”自身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体系的发展。

显然对宋朝解除西夏边患的威胁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也属实有着推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正如清朝学者“蔡上翔”对他的评价,"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因此,从客观意义上来讲,王韶为招抚吐蕃诸部而制定推行的一系列举措,确实对宋朝解除边患危机、增强军事实力、巩固宋朝疆域、缓解民族矛盾、以及发展宋朝经济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是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存在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