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永州日报」一线疾控“流调”侦察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蓝山县疾控中心担负着全县流行病学调查、终末消毒、接触者排查管理、样品送检等艰巨任务,面临直接接触病毒的危险。

疾控人都把流行病学调查简称为“流调”。如果说“流调”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疫区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风险有多大,工作有多辛苦,蓝山县疾控中心主治医师陈爱祝知晓。“非典、禽流感、登革热,哪次疫情防控一线人手不缺?我是老党员,老疾控人,我就应该走在前面。”从全县新冠肺炎防疫工作开始的第一天,她就决然要求担负起“流调”的责任。

“流调”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陈爱祝形容“流调”工作像“福尔摩斯”:“偶尔有调查对象不配合、欺骗、隐瞒事实等情况,我们就得想方设法消除群众疑虑、增强抗疫信心,从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信息,多方证实信息的真伪。”

1月31日下午,县疾控中心将该县土市镇新村一位由武汉返乡,并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紧急送至县定点医院进行隔离、采样、送检。2月1日下午15时,市疾控中心应急电话确诊该病例为蓝山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疾控中心迅速组织“流调组”“消毒组”“健康教育组”等应急队员集结,作为“流调”组应急队员的陈爱祝认真地把防护装一件件穿上:防护服、口罩、帽子、防护镜、防护面罩、纸尿裤……陈爱祝在初步取得确诊患者的“流调”信息,构建初步活动轨迹,和20名应急队员一起赶赴土市新村,展开了与时间的赛跑。

从确诊病例怎样回蓝山、每天的行程安排、走过的地方、接触的人群,如何就医、既往病史等信息,陈爱祝在调查表上一一记下,生怕漏过每个细节。因为她知道,追踪确诊病例与人接触信息越详细,越全面,越能尽早联系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越能有效地控制疫情扩散,越能减少感染增量。

到晚上22点,这一次调查才初步结束,陈爱祝穿着防护服已经差不多6个小时,护目镜内早布满了雾气凝结的水珠。陈爱祝这6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没上厕所。可她的工作还没结束,回到疾控中心,她马上对摸排上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根据接触情况,她锁定了几位高度可疑人员报请马上进行核酸检测,最终在这几位可疑人员中,及时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一次次深入疫区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区消毒、疑似病例排查等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今年49岁的陈爱祝参与“流调”18次,确诊病例“流调”4人,摸排可疑接触人员75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