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应届硕士生为何不愿考博?读博出路有多大?

幻化成风_不能言说的伤


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应届硕士,我不准备考博,我选择工作。我用我现在的心态分析一下不愿考博的原因。

1、博士好考,但是很难毕业,也就是所谓的“宽进严出”,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一点与考研有点相反,研不好考,但是很容易毕业。

硕士期间要完成的小论文及毕业论文不是特别难,比如理工科,可能做实验的过程比较繁琐,但是只要实验能出成果,数据好,中英文的小论文完全可以完成,导师稍加修改润色就可以发表了,毕业论文会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和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但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也完全可以完成。


博士就不一样了,博士期间需要做大量的实验研究,要体现自己的创新,需要发表大量的论文,除此之外,博士毕业论文也是一项大工程。博士还会面临毕不了业的风险,博士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去应对这些未知因素。


2、硕士不断扩招,博士并没有扩招。就拿我的学校来说,我所在学院的上一届硕士研究生总共三十多人,我这一届70多人,我的下一届硕士数量达到了一百,硕士的扩招速度非常快。博士生导师基本一年也就一个学生,博士总体的招生数量并没有增加。

3、比同龄人经济压力大。多数硕士毕业基本都二十五六岁了,应届硕士读博,博士毕业基本都三十出头了。和自己同龄人相比,别人早已创造出了很多价值,并且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得心应手,而博士长期待在校园这个象牙塔里,相交于同龄的社会人,区别还是很大。经济方面,家庭条件好的还可以,家庭条件不好的硕士,会更愿意去工作,为父母减轻压力。



4、自己不擅长搞科研,这也是我不愿读博的实质性因素。实话说来,我的研究生读的一点儿都不轻松,实验屡出状况,身体不适,做手术,研究生期间经历的种种让我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不擅长搞科研,对科研完全没有兴趣,到现在甚至有点惧怕。所以,我不读博。


当初,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提高学历,给自己镀层金,以便于找到一份更理想的工作;还有一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名校梦而考研;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真正喜欢搞科研而读研。

我有一些研究生同学,现在考博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进高校当老师。读博后,博士最好的出路就是进高校当老师或进科研所搞科研。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好出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可职场日记


我可能就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读了硕士,在面临读博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导师亲自问过我是否需要读博。我导师,我们领域牛得不行的人物啊,排在她后面要读博的人可以排到几十年后去。可是,我还是选择了放弃。

首先,我读研真的是当时男朋友的鼓动。我当时觉得凭我在大学的各种锻炼,找个好工作,没什么问题。他给我分析了很多读研的好处,慢慢动摇我,我就决定考研。本科学校不好,我就选了一个我们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有点冒险。还好,最后上了。

读研,我跟同门非常辛苦,也学到了比其他同学多无数倍的东西。导师帮我们介绍各种业务,让我们自己对接,她从来不参与。让我们能去专业领域很强的单位实习,让我能做我做的方向。那几年,让我成长非常多,特别想出生社会。

我不想读博,仅仅就是因为想先工作,让自己积累点实践经验。还有觉得在象牙塔呆的太久了。倒没有觉得能找到个多好的工作。所以当她问我读博的时候,我选择放弃。现在非常后悔,有机会,我也会回去读博的。

我身边读博的师兄师姐、学长学姐,出路都非常好,几乎高校老师。工作不错,家庭也能照顾到。生活的满意度都很高。


珺安的世界


我们学院每年招生的学硕,专硕研究生将近50人。近些年毕业研究生达到几百人,但选择考博的屈指可数,这几年累计,不到5%的比例。以我门下为例,从带的第一届研究生算起,至今已经毕业30人左右,只有2个学生选择了继续考博。

应届硕士生为何不愿考博?以我对周围研究生的观察,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考研,大多是基于非学术的理由

一般,考研的初衷大体集中在;提高就业平台的考虑;学历镀金,掩盖第一学历的不足;对踏入社会的心理准备不足;对荒废的大学时光的补偿;盲目的从众心理;对学术的热爱。其中,基于学术热爱的动机是排在最末位的。这种动机自然会影响后续的深造环节。

第二,一般而言,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学生基本就能实现理想就业

还是以我们学院的研究生为例,虽然学校品牌不能媲美211,985院校,但近些年来毕业的研究生,几乎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公务员,国企,大中小学,大型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等领域,工作稳定,收入待遇高,社会保障好,职业声誉高。毕业选择多,能实现理想就业,自然就不必选择考博这条路。

第三,承接第二条,读博的话,从就业而言,其实某种程度上是窄化了自己的就业路径

读博基本就意味着走上了专业从事学术的道路,另外,一旦拿到博士学位,人的心态很容易变化,硕士毕业时可以接受的很多工作一旦变成博士可能就难以“屈尊”去俯就了。因此,博士毕业,一般对口单位都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等教学科研院所。

第四,现在,读博的难度是在不断“加码”的状态。我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入门难。一方面,现在高校对新入职老师,基本都是博士学历起步。而对于在职老师,拥有博士学历在评聘职称,硕导博导或科研人才项目,工资收入等方面也有倾斜政策,这导致在校老师读博成为热潮,从而无形中加大了博士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为确保博士培养质量,现在从教育部到各所高校,都在严控博士生导师的博士招生数量。仅以人文社科领域而言,当年,我入读博士的时候,我导师一届可以带4-5个。现在呢,博士生导师一年一般只能带一个。这就导致:一个博士生导师名下,往往排着很长的考博队伍,这些考博人群在以“年”为单位一个一个递进。

其次,毕业难。博士毕业,除了要完成一部10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还需要在重要学术期刊上(人文社科:CSSCI或SSCI;理工科:SCI或EI)发表阶段性学术论文,阶段性论文是一个“坎”,很多博士生就卡在了这个“坎”上。因为发表论文不是光写出来就可以,还需要有一定的学界人脉资源做支撑。

最后,博士就业的竞争压力和难度也在逐年攀高。我当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可以接到好几所大学的橄榄枝(其中还包括排名前20的985大学),好几所高校还提供安家费或科研补助,解决配偶工作等优厚待遇。如今博士毕业待遇早已“今非昔比”,很多学校在招聘环节开始“挑三拣四”:第一学历门槛,科研论文门槛……入职后博士还需要经历一个“考核期”:考核期规定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要求也是逐年“水涨船高”……一句话,博士这个群体的生存处境在恶化。


问题中的第2小问:读博出路有多大?如果你能放低要求,不挑三拣四(比如城市,学校,收入待遇)我觉得即便就业竞争压力在加大,拥有博士学历入职一个“公家单位”还是很有优势的。我身边的博士,90%以上都流向了高校,或重点高中,个别到了公务员体系,这是博士学历带来的福利。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虽然一直说,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不值钱,博士生也无所谓,社会上到处都充斥着,学历贬值,读书无用,但是,拿数据说话。

就说2018年,有820万高校毕业生,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再加上现在流行的慢就业趋势,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都不急于找工作,或者说暂时找不到合适而又满意的工作,所以会选择继续读书,或许是逃避就业,或许是想要更上一层楼。

其实现在高校毕业生的父母,大都是60后、70后,父母吃过很多苦,现在也大多小有成就,他们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不想让子女也吃同样的苦,所以会支持子女继续深造。

不得不说拿到本科生的毕业证真的比不了研究生的毕业证,工资会变高,待遇会变好,学历会成为人生路上的敲门砖。

因此,大多数本科生会选择考研。


但是其实,我国有将近十四亿人口,大学生只占8.86%,这个数多吗,其实不多,那研究生毕业生就更少了,所以,目前来说,研究生的学历,已经够用了,不是想要做深入研究,搞科研之类的,研究生就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了 ,不需要继续读博。

很多人研究生毕业年龄都挺大了,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不管男生女生,都要面临选择,所以先就业,先赚钱,是很多研究生选择的道路。

其实读研期间就已经很有压力,来自导师的压力,就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如果读博,这个压力只会增加,毕业论文会让很多人头疼,与其再这样继续,不如选择就业。

所以硕士生会选择就业。

至于博士生出路有多大,那就要看读研读博的学校了。


念小玉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考博和考研比起来,热度确实要低不少,叶秋来分析一下原因,首先来看下考研热的原因。考研近两年非常火热,报名人数不断刷新新高,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290万,比上一年大增52万,增幅超过20%,报名人数大幅增加的同时报录比也一步步攀升,达到4:1。考研为什么这么火热呢?

第一,为了提高竞争力。据统计,现在专科本科学历的大学生达到近一亿,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八九百万大学生毕业,随之而来的是专科本科学历含金量降低,而研究生历年毕业总人数不到八百万,占比0.7%,研究生仍然属于百里挑一的人才,相对本科生,研究生竞争力更高。

第二,考研可以实现名校梦。高考时高校按省份划线,有些省份因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少,所以上985、211概率低,最低和最高相差四五倍,而到了考研究生时,全国统一划线,给了很多考生实现名校梦的机会,名校意味着更高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硕士研究生时间较短,一般专硕两年,学硕三年,有些学校的学硕也有两年和两年半的。而且,研究生和博士生比起来,毕业难度低,绝大部分研究生都可以正常毕业,不管是小论文还有大论文和博士比起来难度低很多。而且,专硕研究生面向就业,因为有两个导师,企业导师可以更好增强实际中的应用能力。专硕现在越来越火,已经达到研究生报名人数的一半以上,有些专业非常火,比如应用统计,下图是兰大部分专业报录比,可以看到应用统计报录比一直提高,在各专业里也属于靠前的,很多学校的应用统计复试分数线超过380、390,甚至是400。更不用说金融类专硕和法学类专硕了。

第四,二战考生越来越多,超过一半以上。

第五,有部分考生确实喜欢科研,学硕是个很好的选择,想继续深造的话还可以读博。

和研究生报考的火热相比,博士报考感觉没那么大热度,为什么呢?

第一,高考研究生博士可以报名的人数越来越少,关注度相对也是越来越低。

第二,博士是典型的宽进严出,毕业难度大,时间长,而且博士年龄偏大,经济压力也大。博士学制是三年,但一般得四五年才能毕业,而且博士毕业要求高,面临着不能毕业的风险,满三年还停发补助,所以有一两年经济压力会很大。

第三,硕士就业面更宽,博士就业面窄一些。博士毕业后大部分进了高校企事业单位,而硕士有很多进了企业,重要的是进企业的硕士很多待遇还不错。

这是博士热度低一些的原因,不过热度低是相对的,很多博导每年都有很多人报名,经常排不上队,因为首先要满足自己的硕士,有些大牛博导根本不用担心招生,那么,博士毕业后都干什么去了呢?

大部分进了高校和考研院所,因为这相对稳定,而且高校一般按照博士的学术水平,会有一笔可观的安家费,还有科研启动经费,大学老师的待遇也还可以,不高不低。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转变是肯定不如研究生到博士生转变大的,但是据统计每年大概只有10%的研究生选择了读博,这个比例相对于本科生考研的比例肯定是非常低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研究生对于读博比较抗拒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读研的人才知道不是不想读博而是读不了博士。

虽然说现在加大了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和毕业标准,但是在现今情况下大部分院校的大部分研究生都还是能够正常毕业的。研究生如果毕不了业导师肯定是要负责的,这样有损于导师的形象不利于下一届的招生。但是博士则不一样,博士能不能毕业完全就是导师说了算,博士延期毕业外人看来也没什么,因此很多读研的人就是没有信心满足导师的要求顺利毕业,我研究生室友真的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转博士!

2.自立更生的想法和周围同学的压力。

人越大想要自立更生的想法越大,但是读博士可能并不能做到自力更生!想象一下读博的时候看着本科同学甚至研究生同学工作赚钱、买房结婚,自己有时候还无法保证自力更生,这时候的心理压力是最大的!

3.导师不如意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研究生能否优秀还是看导师的,但是博士能够顺利毕业那更加看导师的!有的研究生不太喜欢导师的科研方向,有的研究生想跟着大牛导师读博士,有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团队太小不适合科研发展等等都是存在的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读完博士基本都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而要考虑好去哪个比较好的问题,哪里的待遇比较好?哪里的福利比较好?毕竟现在一些科研单位、高校、地方都对博士大力引进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安家费也是不少的!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高校研究生


总结一下:读博士性价比太低

1、读博比读硕多了3-5年,如果毕业后想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主要的岗位还是大学老师,但目前大学的教职基本饱和,基本的岗位需求只是靠新陈代谢,就业太难。

2、如果降低要求求职,那读硕就够了,没必要多花3-5年的时间,而且降低要求也说明基本与学术研究无缘,因为从事学术研究是需要条件和环境的。

3、博士的收入和硕士的收入差别不大(个别专业除外),多花3-5年很不值,就是工作多年这个差别也不大,因为业务骨干或技术骨干并不比研究人员的收入少。

4、认为读博难毕业导致想读博的人不多这个因素不是主要的,而且是只占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这个因素目前大行其道,但我是不认同的,我知道一个中九靠前的大学其中一个学院,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基本都保专硕,那些学生没有人觉得自己读博士会无法毕业(当然最后能否毕业是另外一回事)。

5、上面所说只是对应普通学霸,不适应学神和家里有矿的。


用户6158505894995


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大部分是就业的需要,应届硕士生毕业没几个人考博士,也是就业的需要。

现在找工作呈现两头热,中间冷,在这儿指的是职业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容易找工作,而本科生不行。

随意国家大学扩招,本科生越来越多,社会需求逐渐饱和,因此造成很多大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进而找到工作。

因此,越来越多的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

为什么说应届硕士研究生不愿意读博了呢,我想他们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同时也清晰的了解到了读博士的难度以及性价比!

首先,硕士研究生已经在这个社会上属于高学历人群,绝大部分单位觉得硕士已经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都已经符合他们要求。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不难,所以他也就没动力再去读博士了。

其次,现阶段,中国博士招生是宽进严出,想要博士毕业,你不拖一层皮,是不可能毕业的。有一个统计表明,超过一半的博士生患有焦虑症,经常失眠等等。严峻的毕业压力,让广大硕士生望而却步!

再次,经历过研究生学习的人对科研是什么,该怎么做,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什么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果没有坚强的科研兴趣,他肯定不会选择读博士的。

最后, 经过十年的博士扩招,目前博士毕业生也越来越多,虽然不可能说已经达到了饱和。但是,造成了用人单位越来越挑是不争的事实。以前进大学当老师,只要是博士就行。现在想进大学当老师,博士学位以外,必须得有出国经历,好几篇SCI。这个进入过后,还得面临各种考核,不过就辞退!

所以,硕士能找到工作,没有几个愿意读博士的!

PS——当然,那个只是针对大多数专业来说,对于我这个专业就是例外,研究生20个同学,有13个读博士,然后也顺利毕业,找到满意的工作。现在我们单位有的研究室,招人只招博士,硕士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傻傻安好


应届本科生热衷考研,而应届硕士生不愿考博,目前来说确实是这样一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到就业环境的影响。

随着就业门槛的提高,绝大部分本科生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企业招聘时动则要求研究生学历,要求也985,211高校等,让很多本科毕业生无所适从,就业范围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一是提高学历,获得研究生文凭;二是换学校换专业,提高就业的平台。

而应届硕士毕业生不热衷于考博,主要是硕士研究生文凭已经足以竞聘绝大部分岗位,受限制很少;二是真正想要做科研的人并不多,博士是典型的严进严出,毕业较难,很多人并没打算有去承担读博的压力;三是年龄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本科毕业22-23岁,研究生毕业26-27岁,如果到博士毕业,必然要超过30岁,这时候才开始考虑工作,家庭,婚姻等问题,很多人不愿接受,特别是对于经济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30岁还无房无车等现实问题困扰着不少人。

关于博士的出路,简单来说,越往上路是越走越窄,主要是可选择的就业方式相对窄一些,但是一旦进入角色,未来发展可能越来越宽。博士毕业生较多的是进入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进企业的相对少一些。在各方面待遇方面,一般情况下会比硕士研究生高出不少。如今很多地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人才,高水平的博士生能够获得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落户政策,给予房补,给予科研启动经费,安置家属,解决子女上学等问题,这些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奋斗多年都不一定能达到的成就。


象牙塔里讲故事


大多应届硕士生,不愿意考博,这跟读博的出路无关,而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应届本科生考研,许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国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每年本专科毕业生高达800万人,单凭本科学历想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太容易,尤其是对于地方院校的同学而言。这种情况下,通过读研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

与之相反,应届硕士毕业,往往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本身的目的就是去企业工作,确实没必要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了。

其次,从现实可行性来讲,考博比考研难太多。

研究生每年招收60多万人,而我国博士招生人数每年仅有5万人左右。此外,考研压力虽然大,但好歹还可以考一下;而不少名校的博士招生现在已经实行申请考核制。对于很多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来说,根本不具有申请资格。

基于这些方面的因素,不少应届硕士毕业以后,也会直接去找工作,而不是去啃考博这块硬骨头。




再者,博士难考,但更难毕业。

博士毕业有论文的要求,但学术论文的发表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研究课题本身得做成功,采集的实验数据要漂亮,然后论文写好以后在投稿过程中,还得与审稿人反复交锋。这一来二往地折腾,就很难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论文发表出来,从而顺利毕业。

据统计,我国的博士有60%都不得不延期毕业,更有一些念到一半中途退学。博士难毕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最后简单谈谈读博出路的问题。

读博之后出路不是变窄了,而是拓宽了。本科硕士能去的工作,博士同样的能去,反之则不然。此外,读博之后才能有机会去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退一步讲,即使博士毕业不做科研,去企业工作,一开始就能成为某个项目的负责人;去政府部门的话,名校的选调生往往一开始就能拿到正科级的岗位。

总的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读博对个人将来职业发展的提升,非硕士可比;但其难度,也远非念个研究生可比。一份付出,一份收获,此言不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