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如何断?

大琳儿315


第一:陪着孩子出去运动 。第二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增进感情。第三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做什么孩子就很容易学到什么。


xc不负青春


腾讯害了一代人,有多少小孩子因为玩游戏,荒废学业,逃课上网吧。我舅家和我姨家的小孩均是因为玩游戏小学三年级就毕业了。但国家依旧没有制裁腾讯,也许腾讯也是一种象征。国外有的,国内也要有。所以,得适应,方可生存。

任何事情,都可以是一把双刃剑,孩子痴迷于游戏,肯定有各方面的原因,身为家长,是否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是否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是否以身作则~

我见过有些家长,命令禁止玩游戏,但是自己却拿着手机,王者荣耀玩的不亦乐乎。有些家长,感情不和,不着家,却又嫌弃孩子叛逆~

正确面对生活,面对孩子,面对工作,这三杆秤平衡住,找好支点。


露台小树岱


孩子总是沉迷在玩手机、游戏、电脑、看电视里,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玩手机、游戏、电脑、看电视这些到底对我们和孩子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能不能去接纳它。毕竟在这个电子产品横流的年代,这些东西太普遍了,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它。其次,我们也要意识到手机、游戏、电脑、看电视反倒开拓了孩子的眼界,促进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我们无需过度紧张。小时候我们爬树摸鱼玩过家家,那是因为我们当初没有这些电子产品,玩的东西很匮乏。如今的手机、游戏、电脑、看电视从另外一个角度开拓了孩子的视野和知识。第三,现在这个社会的诱惑这么多,未来会不会有比手机诱惑更多的东西出现呢?比如美食.财富.毒品.美色......所以我们除了教育孩子怎样成功,怎样成就自己,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做能够克制自己的人。因此我们家长一定要带着一颗包容心来对待孩子,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在拥有包容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让孩子敢于在这个地方玩耍并拥有克制的心,这个非常重要。怎样让孩子能够克制自己呢?

一,约定时间。平时周一到周五不能玩,周六周日作业做完才可以玩,自己约定时间,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寒暑假每天可以玩半小时到一小时。

二,手机里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不能安装。与孩子约法三章。

有时孩子做到了,给予掌声和鼓励,对孩子说你能够按照约定遵守玩游戏的时间,你真的很棒。没有做到,也不要总去指责。孩子年纪摆在这里,很多时候孩子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就是因为这个约定,因为孩子没做到,总是拿这个事情来说。感觉自己被孩子骗了一样。“气死我了,当初你说过,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啊?”“你说过玩,玩一个小时就不玩了的,怎么还在玩?”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孩子觉得你在说我。从此以后,孩子就不敢在你面前玩手机,就会偷偷摸摸去玩。于是心理长出一颗叛逆的种子。

放假时间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广泛阅读。让孩子没有精力玩手机。在孩子玩手机时候,多跟孩子做分享,而不是教导。分享怎样在玩手机的时候控制时间,让孩子能自己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

未来不只是玩手机玩电脑,还会面对很多超出我们想象的诱惑。因此我们要懂得让孩子自己去控制自己,学会自律。





剧先锋阿


很多家长之所以把电子产品当做洪水猛兽,是因为担心手机、IPAD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孩子近视大部分是因为缺乏户外运动和不正确的读书姿势,“眼睛看多手机屏幕会瞎掉”这种话实在有些危言耸听。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让孩子无节制的敞开了玩。毕竟,屏幕看久了还是会使孩子的眼睛产生疲劳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一旦玩手机上瘾,就没有心思再去做其他活动了,这有违幼儿的发展规律。

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利用手机,又不会成瘾耽误孩子开发其他能力呢?

星儿有4个建议给各位爸爸妈妈:

1

有选择性的使用

与被动接受信息的电视不同,手机的信息是我们可以主动选择的,家长要尽早的教会孩子利用手机,让孩子知道,电子产品不仅仅是用来玩游戏、看动画,更是可以帮助孩子探索和获得信息的工具。

家长最好专门留出一个手给孩子使用,删除游戏软件和视频软件,筛选专业给儿童使用的app,画面整洁内容积极向上适合孩子,也可以下载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等漫画版给孩子看。

跟远方的亲人朋友视频的软件,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交往、联系感情,也可以让宝宝感受科技的力量,不应该禁止。

2

控制使用的时间

要想玩手机不上瘾,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使用的时间。这种控制并非到了某个时间就令行禁止,而是通过跟孩子的约定来共同实现。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知道,使用电子产品不是无节制的,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时间观念、形成自控能力,久而久之就能自觉控制使用时间了。反之,如果不从小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一味逃避电子产品,等到孩子将来长大了接触到手机还是会成瘾,到时更难纠正!

家长每次在开始之前都跟孩子约定好使用的时长,想看动画片,看10分钟还是20分钟,一集还是两集,都要在使用之前做好约定再开机。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约定去做,家长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即便孩子哭闹也要狠心冷处理,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不遵守约定,就没有下一次了。

3

规定使用的场所

看手机、IPAD不能随时随地,否则就会出现饭桌上孩子只顾当“低头族”,不好好吃饭的现象了。因此,使用手机也要选择好场所,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

家长可以跟孩子约定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用手机,比如晚饭后、看绘本之前,或者午觉醒来之后,亦或者父母在做饭孩子等待的时间,让他们在有约束的场所使用手机。要做到这些,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如果爸爸妈妈自己也在饭桌上玩手机,就更别想孩子会遵照规定了。

4

在家长陪同下进行

或许家长正在忙家务没有时间陪孩子,让孩子玩一会儿电子产品,但即便不能陪同,也要听一下看一下孩子在用手机做什么,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有整体的掌握。如果能够陪同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就再好不过,家长既可以和孩子不断互动交流,也能引导孩子寓教于乐,加深亲子之间的陪伴。

电子产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工具是没有错的,只有被错误的利用的工具。只要控制好了时间和内容,发挥手机的良性作用,就可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转换思维,也能让家长得到短暂的休息时光。

但不要忘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关爱才是促进孩子发展的基石,家长们要抽出时间多多跟孩子互动,他们就不会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啦!


山猫爱看剧


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教育希语很荣幸能够收到你的邀请回答这个问题,疫情当下,春阳已暖,相信开学就在不久之后。关于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我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自从迷上了电子产品,他就迷失了自我。从白昼到黑夜,都将自己置身于虚幻的游戏世界,持续奋战,从不倦怠。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这样的烦恼。

首先,我认为电子产品成瘾只是外因,需要导火索是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精神世界的匮乏。

有位父亲曾这样谈起他的儿子。儿子曾经是个思维敏捷而又兴趣广泛的阳光少年,可是自从迷失在游戏的世界,连续几天在游戏中激战。几乎接近生命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当初能多陪伴陪伴孩子,和孩子聊天时,如果不看手机,没有给孩子带去失望……字里行间,透露出作为父亲无可奈何。

其次,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世界。家长要学会正真爱孩子,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例如多听音乐,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发展孩子的空间感和时间感。音乐滋养着丰富敏感的纯真心灵。再如,多陪陪孩子看书,多一些世界经典名著,去书中寻找,主人公的成长史,奋斗史,和主人公一起品尝世间万物,酸甜苦辣,扩充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后,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荣誉感,使孩子得到精神满足。

经常被夸赞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经常表扬他。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这些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很不容易,当孩子比原来有进步,家长都可以夸赞他。除了家长,别人的肯定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除了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穿衣方面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肯定,更全面地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认同。

最后,祝愿您的孩子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赞]





教育希语


你好,非常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像您说的这种现象,我碰到过不少,而且通过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学生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变。

电子产品有很多,在这以手机为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具,为什么说是工具?这就是手机的定位,一定要正确看待手机带给我们的好处,同时还有不小的弊端。可以说,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未成年人,正在一步一步被电子产品所侵蚀。因此被耽误学习,误入歧途得例子比比皆是。

之前带过一个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产品。放学后,一定邀请同学到他家玩游戏,根本顾不上写作业。甚至课上,画一些游戏中的人物漫画。每天上课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家长引起重视,老师发现问题以后,及时沟通,和孩子谈心,同时在班级活动、体育项目中不断的发现他,鼓励他,提高其信心,然后结合学科,多鼓励,在取得一些小成绩的时候,适当鼓励或者允许玩电子产品,控制时间,最终效果非常好,成功挽回了一名孩子。

教育孩子,提高认识

教育孩子对手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手机是为了方便通讯而设计,当然有所附加功能,比如新闻、视频、娱乐等等。作为一名学生,重点应该是学习,学习是首要任务,应该放在重中之重。

营造氛围,做好榜样

首先家长就该给孩子树立一个非常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不在孩子面前看手机,或者少看手机,现在提倡陪伴学习,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要拿一本书,和孩子共同学习,家庭营造出书香四溢的氛围,陪伴孩子读书,陪伴孩子学习。

活动多样,养成兴趣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不容小觑,不容忽视。在家或者外出,家长不光要陪伴孩子学习,还要陪伴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从其他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注重养成教育。


青峰山上好风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游戏有什么样特的点,为什么会让孩子们沉溺其中,充满动力呢?

1. 目标清晰细致。 一般游戏都会有一个大目标,通关,战胜终极BOSS,或站在最高领奖台。同时还有很多小目标,阶段性任务。

2.及时积极反馈 在操作游戏时会有及时的反馈,进度条,血量,积分,排名,时时刻刻反馈着你的进展。让玩家感受到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

3.合理成长区间 游戏中输赢比例非常合适,没有全胜的无聊,也没有全输的挫败,两个极端的结果都会让人失去动力。所以在游戏的过程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整个过程对自己的感觉也比较正面一些。

4.合作式的组织 现在青少年接触的游戏都是团体游戏,而不是单机游戏。他是合作的团队作战,满足了青少年对小团体的需要,满足了归属感的需要。

因此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在真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成长感受,比如成就感,喜悦感。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给家长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首要的核心的要求)

第二、增强孩子的内心力量。

第三、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多样化的活动。

第四、运用有效的沟通帮助孩子确立未来目标,再根据目标制定执行计划。


萤火虫的天空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很多家庭的孩子之所以自控能力差而沉迷网络,在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影响的。比如父母亲本身就爱上网,玩游戏也总是当着孩子的面等等。因此,父母就要坚决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重塑有利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那么孩子就会接受这些正面示范,最终也会改变自己的网瘾行为,才能健康成长。

家长要教育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

孩子在成长,本身的活力是有限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也就自然减少了他们上网的时间,从而有利于孩子在行为层面戒除网瘾;体育锻炼还能充分释放身体和心理的能量,享受运动的快乐,从心理上减轻了对网络的依赖;在运动之后人的身体会有一种酣畅感,再面对网络时会本能地产生排斥感,从而有利于孩子在生理层面上戒除网瘾。建议家长们带着孩子行动起来吧,而不要只是语言上的命令,能够让孩子更喜欢接受,慢慢培养孩子的运动锻炼意识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些都有利于孩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父母亲要多陪伴孩子

孩子沉迷网络有时候往往是因为缺少陪伴,没有足够的精神满足感造成的。所以,父母要履行做父母的职责,尽量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不论父母有多忙,都要用心陪伴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在家陪孩子一起吃饭,陪孩子郊游,陪孩子唱歌,陪孩子学习。当孩子想上网时,父母也完全可以陪孩子上网。陪孩子上网时正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机会,可以借机让孩子学习正确的上网规矩,让孩子明白网络应该为人服务,网络本该被人控制,而被网络控制的人是本末倒置的错误行为。


一餐三督


成功的电子游戏如何吸引玩家?

1.给予即时回应与互动。

这样的回应与互动包括与游戏角色的互动,与其他玩家的互动。即时反馈,对于需要关注与反馈的人来说是“久旱逢甘霖”。即使对于2-3岁的孩子被电子产品吸引,往往也是电子产品的互动与及时反馈要优于抚育者的反馈。不然谁愿意面对冷冰冰的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2.帮助释放压力与被控制束缚的感觉。

任何对游戏,赌博,购物甚至性上瘾的人,都有在现实生活中承受压力痛苦甚至控制的经历。现实中的压力以及被控制的痛苦需要有发泄的出口,于是游戏中的角色操纵,厮杀就是很好的减压,排遣郁闷的方式。

3.低阈值的成就感

在游戏中的任何动作都会有相应的奖励或者收获,甚至排名变化,这对玩家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对于在现实中低价值感,低存在感的人,游戏一定是刷存在感与价值感的好方式。

可以满足社交需求。游戏中如果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建立队友关系,或者可以与他人拥有共同话题,则可以使有被排挤或排斥经历的人消除孤独感。

注意力长时间集中需要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好的游戏,上述三个方面做好就能调动玩家利用内在驱动力来集中注意力。而一本好书也能吸引读者利用好奇心与兴趣来完成阅读。

如何断?这就需要从孩子的这几个方面的需求入手:

1.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情感需求能够即时反馈

2.减少转嫁压力与焦虑到孩子身上

3.关注孩子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需要的积极评价与肯定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涉及到孩子的成长环境、父母的榜样作用以及父母的引导方式,以及父母本身的经历与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父母不断审视自己的问题,不断学习。


Xin精神领地


关于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电子产品,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1.孩子之所以会玩,还是父母的影响,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上网,再加上孩子对新事物本来就有兴趣,而父母在玩手机时忽略了孩子,所以父母尽量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多些陪伴。

2.要注意孩子们的零钱消费,防止孩子利用零钱买手机修手机或者和同学借手机,和到同学家玩,孩子在出去时问一下地点。

3.如果孩子满16岁,可以控制它玩1-2小时。毕竟这时孩子处于青春期阶段,对孩子一生影响很大。

4.现在很多游戏都有实名认证。而实名认证最重要的就是身份证,要把身份证信息保存好,防止孩子为了更多时间而去偷身份证。更要注意人脸识别系统,不要让孩子借给你拍照片的借口来进行人脸识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