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学生不听话,该不该用适当体罚的方式来教育,以建立老师的威信?

二队阿春


问题:学生不听话,该不该用适当体罚的方式来教育,以建立老师的威信?


我的立场:不应该,威信的建立靠用心去感化孩子。


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体罚。体罚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跑步等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讽刺挖苦、谩骂等行为。


我国关于“体罚”的规定散见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如《义务教育法》的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师法》在第三十七条规定了教师实施体罚造成学生伤害后所要承担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教学中已经文明很多了。但是乡村学校还是会出现个别体罚现象。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罚抄,罚站。


记得20多年前,我们上小学那会,我们村里的小学招聘来了一位外省女教师,那叫狠。只要上课回答不出问题,那就现场用竹竿打手心,大家都被打怕了,可效果也不好,不认真的还是不认真。

现在乡村学校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和叛逆期,以及随着知识点的加深,不爱学习的也是越来越多。有的孩子上课开小差,讲废话,影响课堂秩序,再三提醒无效后,大多数老师会选择让其罚站。有些孩子反感老师作业布置的多,少写不写。有些老师为了让孩子长记心,就会让其罚抄。有的孩子不喜欢英语,课上默不出单词,英语老师就狠狠地布置罚抄,老师想:你背不自觉,抄总得完成吧,抄了总是有印象的。其实老师想错了。上学期有个孩子跟我诉苦说,英语老师上周疯了,让我们错的单词一个抄100遍,我们班有的同学抄到了后半夜。我就问他,那你抄到几点?他说也差不多半夜,也错了好多。我又问他那抄了能记住了吗?他说好像抄的时候没长魂,只知道赶紧完成,还怨老师,所以还是没效果。

所以,我个人认为,用适当的体罚及变相体罚来建立威信是不可取的。人与人之间武力永远是最后一步,其实走到体罚这一步,已经说明了这个老师没有其他办法了。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你真心付出了,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打动的。是人都会犯错,看你怎么引导指正了。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及时沟通引导,用心感化,家校共赢,这个孩子一定会打心底尊重老师,当然说的容易做的难,这是需要额外花时间的。如果你只知道罚,表面孩子乖了,内心是很抗拒的。时间长了你的罚就没效果了。


当一名称职的老师,不要用到以惩建威严,而是学会与学生交心。


蓝精灵智慧学堂


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打过学生,女老师本身就没有优势,特别是教高中学生,男生威武,女生敏感。你打谁合适?再有可能和自己成长环境有关,从小到大父亲重来没有打过我,但心里却很敬畏父亲。上小学一到四年级教我的老师是转业军人,班里大多数学生都被打过,虽然我没有挨打,但我一直很害怕那个老师,觉得上课心里都紧张。我想教师的威信是靠自己建立的,不是靠打学生建立起来的。我的高中英语老师,从来不打人也不骂人,但她严格的教学要求,和她对学生的真诚关怀,让我们自觉愿意好好学习,也从心里爱那个老师。毕业至今,还时常给老师打电话联系,老师还是那么关心我,让我要好好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的学生确实很气人,真的让人恨不得揍他一顿,可你打他一顿,当时可能起作用了,但他不一定心里服你,如果遇到家长再不理解你的好心教育,可能你自己还要有麻烦。遇到这样学生怎么办呢?不论小学高中学生,他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对错,只是在被老师批评时,他假装不认为自己犯错。老师首先要言行一致,再就是对学生都能一视同仁。不能学习好的,犯错也不说,学习差的有点问题一顿很批。更不要动不动叫家长,那样孩子更反感。比如学生上课说话,一般我就会结合讲课内容提醒他注意。如讲遗传和变异我说一般双胞胎都是男孩或者都是女孩?为什么有的一男一女?双胞胎是不是一模一样?谁的家长来找人,一般看看就知道找谁来了,为什么?学生听着很有意思,有的就开始讨论,不再听你讲的了,我就说:“看看有的同学早就了解了,知道怎么回事,那你就来说说吧?”一听这大都立马住口,有的可能还继续说,那就请他来讲,我会很认真的听他说。然后用老师最擅长的专业知识找出他的漏洞。而且讲的更有趣,他再也不说了。我一般对学生说:课上我是你们老师,课下我是你们的朋友。只要课上你有和学习有关问题,随时可以站起来问我,也可以打断我讲课,但除此以外的,都不要出现,我不耽误你下课一分钟,你也不要耽误我课上一分钟,说到做到。感觉自己这样方式,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和学生关系也都很好!如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交流。不喜勿喷。大家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呀!😄😄


趣学老妈


我支持老师适当惩戒学生。现在的小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我见过顽皮的学生直接对老师说,你敢打我一下我就去教育局告你,弄得老师也没办法管理。

记得,有一天我在副校长办公室说事,两个女同学匆匆忙忙跑到办公室对副校长说他们班男生集体在打数学老师,(那个男老师虽然不打学生但是嘴巴不太干净,他们班同学早就对他有意见,再加上那个班顽劣的学生本来就多就来了这么一场“集体战役”。)谁知副校长说你们找我干嘛去找你们班主任去,女生说班主任不在,副校长说去找啊,哪两个女生就出去了。其实副校长办公室就和哪个班距离六七米,末了我也不知道结局怎样。心想老师打学生有法律保障,学生打老师找谁说理去,感觉挺可悲的。

其实教师也挺不容易的,管的重了家长有意见,不管有些家长又会埋怨老师没有尽到职责。所以我觉得只要老师真心爱护每个孩子,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有益,不是恶意体罚,对犯错误的孩子进行适当惩戒也是必要的,但是惩戒与体罚还是要注重界限。

近日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该文件也允许教师拥有惩戒权,但是实施细则还在制定中。教育部将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形式,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广大教师既热情关爱学生,又严格管理要求学生。

文件的印发也从法律规定上进一步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老师教育学生有了法律的规范和指导,才能在维护教师和学生各自权利的同时,解绑一些“手脚”和“脑袋”的束缚,教育也才能更好地推进。不过该如何区分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必须要有监督的机制。不能放了老师的手,又失去了对学生安全的保障,应该对要求做出详尽的规定。


最爱炒豆芽


我认为老师应该有权体罚学生,但有个度,孩子在学校犯错就应该老师来惩罚,搞不懂现在动不动总是请家长,那老师的权威在哪里,老师就应该从一年级当全班甚至全校的同学,惩罚犯错的孩子,总说要给孩子留点尊严,我认为在学习上没尊严,错了就错了,没理由,没借口,总给他留尊严,哪天哪个老师没给他尊严,就会要死要活的,社会上的人也不会总惯着他。

我大女儿打寒假工去上了一天班,别人叫她不要去了,回来很委屈,哭的很伤心,我问清情况后告诉她,这不算啥事,以后会面临更残酷,碰到更不讲理的人和事,这谁都帮不了,只能她自己去面对,第二天又去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个寒假做的很开心,我认为孩子在生活上多些关心和呵护他们,学习和工作应该只是关注和提醒,别过多的去保护。


花开向阳dy


很多教师都非常感叹:“现在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既不让打,又不让罚,怎样让孩子听话?”

尤其是乡村的教师,面临一班小学生、初中生,简直像面对一群淘气的“小猴子”,但却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

那么,教师该不该用适当的体罚来教育学生呢?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因此,教师不能用打、骂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那么,不用打骂的方式,教师该如何在学生中间树立自己的权威呢?

第一、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学生。

教师以身作则,自己在班级树立的规矩,自己不要主动破坏,用实际行动让学生遵守班级的规则。

教师能够用实际行动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课的魅力、做人的风采,打心眼里觉得钦佩,愿意听老师的话。

第二、在学生中树立正面榜样,鼓励学生进行正面学习。

同龄人的带动作用是很明显的,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老师可以采用评选的方式在班级里树立典型,让其他学生知晓优秀的学生是怎样做的,在对比之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竞争意识,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

第三、反面教育,以过往学生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预防式教育。

在历届的教学工作中,会有一些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这些学生要么是因为不认真听课导致成绩下滑,要么是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最后自己捣乱闯祸,把这些反面教材在学生中间进行宣讲,让学生明白自己如果这样做会产生怎样不好的后果,从而预防错误行为的产生。

第四、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

很多教师还做进行家访,通过对学生家庭的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问题的根源。


很多问题学生,往往问题出自家庭。教师对学生家庭的探访也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结语

不打骂学生,但是依然要让教师树立威信,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相信,只要是有爱心、懂学生、会教学的老师,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毕竟,以心换心嘛。


人鱼妈妈


体罚跟惩罚是不是应该区分一下?

批评与辱骂是不是要区分一下?

谁说不体罚,就必须得哄着学生了……

另外~

我理解题主和其他一些回答的想法

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被救赎,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提高

这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基因影响下的特殊性

不是说放弃,但是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出人头地,都成绩优秀……

尽力就可,但是打人,属于力用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四章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八章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应该。不体罚

保护他,也保护你。

思考在不体罚的情况下,达成你的目标,也是你的进步


教学秘诀


教师的威信问题,个人感觉不是教师体罚孩子建立起来的,虽然我从来不反对教师体罚孩子,但我认为教师体罚孩子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教育孩子,而不是为了树立教师自身的什么威信。体罚是教育孩子的手段,而不是教师用来树立个人威信的工具。很多时候你可以体罚学生,但是体罚学生最好不要成为泄私欲的途径,不然后果悲惨不限量。

麻烦您在阅读前点击右上角蓝色字体“关注”,五亩闲田每天为您提供最实用的教育知识、育儿故事,让我们一起讨论有价值的教育视角,助力孩子教育发展。

我们常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古人的话说成白话意思,就是“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古人的话说的很明白,对人的威信来自于人们由衷的钦佩,正所谓“船能载舟,亦能覆舟。”

教师的威信,来源于日常管理之中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做到对每个孩子不亏欠和公平是最主要的原则。虽然做到对每个孩子不亏欠和公平很难,但我们要知道,孩子在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就是公平,虽然很多时候难以公平。但孩子会感觉出来老师做的事情虽然难以公平,但是老师一直在追求公平,这就够了。


五亩闲田


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产生适当体罚的想法,让许多人感觉是可行的。但我个人认为,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适当”体罚也是不可取的。

首先,“适当”的程度如何判定?体罚位置如何确定才算“适当”?谁可以认定此体罚是属于“适当”?这“适当”没有任何规则确定,老师的体罚行为就可能伤害他人也危害到自己,最终让社会舆论导向影响到教师整体声誉,根本不值。

其次,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个体罚肯定包括问题中所提到的“适当”体罚。也就是说,如果哪位教师实施体罚,就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学校是教育部门,要承担教育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行为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规范。当学生不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时,就采用体罚方式(哪怕是适当体罚),将会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粗暴行为短期效果,同时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适当体罚对于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都不可取。

提出这个问题者,他的最终目的是想获得肯定的答复,即“适当”体罚可用。要我说,要用这个方式,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出台相关规定,确立何为“适当”,教师和学校可以依法告知家长和学生,出现何种问题,要给予“适当”体罚,以惩治那些违反校规校纪,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则的人,让他们心服口服,并依据规定要求自己。

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就不能“我行我素”,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否则,或许短期受益,长期必会“两败俱伤”。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就有明确的体罚规定,也有明确的体罚地点喝体罚位置,的确对于某些适合采用本手段的孩子能产生效果。

我期待我国教育能有所改善,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能不断适应国情进行改变和完善,让教育产生质的变化。


开心146670207


威信的树立不是依靠体罚。尤其是老师。

现在,体罚已经不知道到底如何定义了。很多人认为,只有打骂才叫体罚。其实现在很多,例如罚站,罚作业,罚留堂都成为了体罚的范畴。

我认为体罚主要是老师的本意是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家长,恨铁不成钢,在周末外面吃饭的时候,发现一些带孩子上辅导班的家长,还有抓紧时间写作业的,经常的鸡飞狗跳。在公众场合,家长就直接崩溃了,那叫谩骂和殴打孩子,如果放在老师那里,这需要判刑的。

因此,老师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心。也要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所谓的体罚,你要有方向,要有期望的效果,同时要有善后的方法。不能让孩子自尊受到伤害,身体收到损伤,同时家长的认同更是自己的保障。我遇到过老师打耳光,乎头,用脚猛踢孩子,批评当中带脏字,有侮辱性。这些是绝对不可取的。有些家长是这样的,但是老师绝对不能这样,因为你是职业的。

所谓戒尺,尺是标准,戒是处罚。戒尺就是规矩和标准。所以老师做事不能随性。心情好批评两句,心情不好打骂一顿。要标准始终如一,例如不写作业加罚一遍。做错了,改三遍。上课做小动作不听讲站听五分钟等。一视同仁,绝无例外。

至于老师的威信,说实话是家长给的。因为以上所说,家长任意一个投诉都够老师喝一壶的。所以,家长想不想让老师教育你的孩子。如果需要老师,就要给老师足够的尊重,在孩子心里树立老师的威严形象。如果孩子知道老师其实什么都管不了你,他们就是一窝蜂。神仙难教。


2007红太阳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于学生的品行和缺点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对未成年的学生和儿童要在人格上的尊重,不得体罚和变相的体罚,所以老师。不能对学生体罚的,否则是违法的,那么老师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呢?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言必信,行必果,克服一切不良习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在孩子面前有威信。

教育学生不单单是老师的责任,在不听话的问题上,家长起的至关的重要的角色。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在英国和新加坡的学校里,至今还保留着最后一道底线,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用戒尺惩罚学生也是可以的。

而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教育有千千万万种方法,法律不允许老师体罚学生,但家长在没有别的办法时,适当体罚一下是可以的。

讲一个实例大家听听。我儿子聪明活泼,刚上小学的时候就是不爱写作业,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写写停停,心不在焉。我耐心的给他讲了许多大道理,可是他太小根本听不进去。又讲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就说你如果不努力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和生活的技能,将来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讲了多次。虽然理解了,但效果也不大明显,儿子的母亲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他写作业的时候,母亲拿着一把竹尺告诉儿子,如果我在写作业磨磨唧唧的。超过三分钟就拍你手心一次。当然有些不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在打孩子的时候,儿子的爷爷在旁边说了母亲你可真够狠的。妈妈说如果现在不管,他将来会成为废人。 被社会所抛弃,就让别人去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坚持打了大概有十几次。最后终于每天放学以后主动的去完成作业,才去玩耍。

在我们的恩威并施下,终于成人,每当提起此事自己总觉得惭愧。

再讲一个故事吧,其实也是真事传下来的,我看了一场京剧《三娘教子》。儿子放学回家,母亲问学了什么,儿子却一问三不知,母亲说你一定逃学了吧,儿子默认,三娘举起竹板,令儿子跪下,儿子大喊母亲的板子一定要高高地举起,轻轻落下,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儿子父亲去世的早。你就饶了孩儿吧,三娘不忍,哭着跑到织布房,用剪刀剪碎了织好的布匹。砸坏了织布机。用打破自己饭碗的方式来警示儿子,老家人薛宝上前给儿子讲了他的经历,你父亲早年在外做生意,丧了性命,儿子的亲娘。反穿罗裙卷走了所有的家产,嫁与他人,三娘不是你的亲妈,为了养你夜以继日的织布纺线,供你吃饭和读书,你还不长进,怎能对得起她一片苦心呢?儿子终于醒悟了,发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代名人。

还得讲一个故事。《大宅门》百草厅二公子景奇是富二代,天生聪明顽劣。对读书无兴趣,气走了几十位教师,景奇的父亲是一个文雅的书生,只会讲道理,无济于事。景琦的母亲那可是一个性格泼辣,做事干练的女强人,每次景琦赶走老师,母亲对他就大打出手,可景奇,生的是皮糙肉厚,身体健壮,打完根本无济于事。父亲寻遍名师好友,终于找到了一个和景奇情投意合的老师。老师先了解了他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了先习武在习文,后来又教他为人处事和做生意的本领,进步很快,后来在自由恋爱的问题上,母亲对他不满,也有可能是让他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历练历练去,把他和未婚妻双双赶出了家门。自立门户,后来,累奇成为了一位爱国的优秀民族企业家。

还想说一段通过用高深的智慧。和人格的魅力和英明的政策,还有慈母般的爱心,感动和教化了一批战犯的故事。在《特赦1959》的剧中,王光英在改造战犯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任务中,通过用毛主席,党中央制定的英明政策。在王光英渊博的学识。待人诚恳,官兵一致,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人格魅力感染下。通过再部分战犯患病期间,得到了梁东方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慈母般的关怀下,绝大部分战犯如沐春风受到了感动,痛改前非,脱胎换骨,终于在1959年以后,陆续得到了特赦,大部分人成为了新中新的建设者和合格的公民。

以上的几个例子,对我们家长和老师或多或少的有些启发,孩子们的智商和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相互配合,在不触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老师和家长,可以对孩子唱双簧戏。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孩子刚出生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它就是什么,主要是我们要通过对孩子的多多了解,细心观察,再想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