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村有些兒女對老人不好,是否因為老人沒有處理好兒女關係?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農村有些兒女認為老人一碗水沒端平,而對老人不好,我認為這是一種不贍養老人的藉口,純屬無稽之談。

在這個世界上,老人們都願意讓自己的子女過得越來越好,幸福美滿。如果說讓老人對子女們一碗水端平,這個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子女們都有自己的家庭,貧富差距不一樣,個人認識觀點不一樣。比如老人給每個子女分上10個雞蛋,也會有子女認為他比我有錢,為什麼給他分的和我一樣呢!甚至有的子女還不想要你這10個雞蛋。所以說這一碗水端平的公平是絕對沒有的。只有相對的公平一點。

認為老人一碗水端不平的人,他自己內心本身是自私的,只覺得自己吃虧了,認為老人對自己不公。為不贍養老人找藉口。這種人內心本身是變態的,自己的財富要用自己的雙手勞動去所得,而不能靠父母分配所得。如果靠別人給你支配所得財富,我認為這個人永遠也不會變為富有的。

子女照顧贍養老人是自古以來法律明文規定的,不好好照顧老人的人會被社會所看不起,朋友親戚也不會看上這種人。所以說不管老人怎樣,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份內職責。

這種人找老人的毛病,不去好好照顧贍養老人。倒應該說自己本身就有存在問題,你應該好好自我檢查一下自身問題吧。

[我是農人潘哥,一名熱愛三農的退伍軍人,喜歡我的觀點或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


農人潘哥


兒女關係沒處理好,和老人沒多大關係。

  1. 婆媳戰爭,永恆的主題。

我家鄰居,都是五十左右的人了,按理說都是年過半百,子孫成群的人了,該懂點道理。現實卻不是這樣呢!

我記得很清楚,2018年的除夕夜,本該是家庭團圓的日子,他家的老父親,一個已經89歲的老人哭著找到了我。他告訴我他被自己的兒媳婦趕出來了,那一刻我並不敢相信。直到他帶著我去到了他兒子家,我看到老人的衣服,生活用品都被丟到了屋外。當時我很氣憤又心痛,一個已經89的老人啊,怎樣的人才可以在這除夕夜把自己的爸趕出家門,我實在難以理解。

我堅持要讓老先生在我家睡,他卻拒絕了。不管我怎麼說,他都不同意。當時我同學家的羊圈裡並沒有養羊,他問我可不可以跟我同學商量睡我同學家的羊圈,那時我真的是哭了。一個堅守著尊嚴的老人,寧願睡羊圈都不睡我們家。

我叫來了我的同學,我們必須尊重老人,因為那是老人最後的尊嚴。那一夜我跟我同學一夜沒睡,忙著拉電線,給羊圈做隔板。那一個除夕格外的寒冷。連我的心都是冷的。而我能做的卻又是如此的有限。

後來我卻聽到他們趕老人出家門的一個荒唐的理由。僅僅是因為老人燒火做飯燻黑了家裡的牆。這是一個多麼荒唐的理由。

所以,子女對老人不好,和老人不會有半點關係。因為他是老人,而我們是子女。


擺渡小勇子


關注農村生活,分享農村熱點!大家好,我是李哥阿峰!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村裡的真實故事:鄰居李大爺今年八十二歲,老伴已經去世十多年了。李大爺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在農村應該可以說這是多子多福,老了不用愁別人羨慕的家庭。

大兒子在當地一家企業上班,月薪四千多元,二兒子是老師,月薪五千左右,三個女兒條件也不錯!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別人看起來挺美滿的家庭,兄弟卻反目成仇,姐弟不相往來,現在剩下八十多歲的李大爺沒人伺候。

阿峰結合李大爺家的情況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兒女都是爹孃的心頭肉,很少出現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問題。

阿峰和李大爺是鄰居,小時候還常到李大爺家玩,對他們家還是比較瞭解的。雖然李大爺家孩子多,可李大爺和李大娘年輕時都是好勞力,生產隊裡掙的都是十分工。吃飯都是把好吃的給孩子們吃。兩個兒子結婚後,都沒有債務,兩家三個孫子都是李大娘帶大的,一旦做了好吃的,李大娘都是一分兩份給孩子們送去。女兒都是嫁到別村裡,李大娘隔一段時間都要去看看女兒。

就因為孩子多,李大爺和李大娘儘量把一碗水端平,雖然家裡窮沒啥值錢的東西。

阿峰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儘量一碗水端平。

第二兒媳賢惠與否是決定伺候老人好壞的重要因素。

故事中兩個兒子的媳婦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二兒媳婦不光吝嗇如鬼,還是刀嘴蛇心,是那種得理不饒人,沒理也不服輸的種,有人說做老師的算賬清,老二是老師還真是算賬清,加上不講理惜錢如命的媳婦,還真是一家子人。老大媳婦相對來說還可以,可遇到不講理的兄弟媳婦絕對不能一忍再忍,兩家各過各的,當然相安無事,就是在伺候老人的問題上,互不相讓,你不伺候我更不伺候。李大爺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時間不到就背送到另一家,這家不接說時間還不到,為此兩家吵了好幾次,甚至還大打出手,村幹部調解也無濟於事,弄得李大爺欲哭無淚。

有人會問:兩個兒子呢?兩個兒子都是聽媳婦的,叫往東不敢往西!都把兩家相互的怨氣灑在李大爺身上,李大爺成了出氣筒!

還有人問:三個女兒呢?女兒到時想來伺候老爹,可嫂子不讓,放話說接走了就別往回送,這樣哪個女兒還敢來伺候可憐巴巴的老爹!

第三兒女對老人不好,大多還是由於經濟的問題。

各自成家,收入各自養家餬口,再不像沒結婚前掙了錢就交給父母。結了婚的兒子就像變了個人,一切都以媳婦為中心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年齡大了,沒了收入,就該靠兒子養老,多一口嘴就多一份開支,看著錢在一張張的減少,兒子媳婦不著急嗎?

李大爺是農民,沒有退休金,在誰家住誰家就負擔一切開支,李大爺就是吃藥厲害,畢竟八十多歲的人了,每月開支得一千多塊,這也是兩家不想伺候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都有會老的一天,想想小時候父母是怎樣對自己的,那個父母不是像寶貝似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可如今父母老了,需要我們照顧了,我們做孩子的都應該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說實話,這是良心活,我們都應該善待父母,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果。

贍養老人,這是良心活,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李哥阿峰


我是錦荃荃媽媽,很高興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認為是家庭教育問題,兒女們對老人不好因為兒女在年輕時沒有給孩子做到好的引導作用。我最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兒媳婦端一盆水給婆婆洗腳,之後她的兒子(她的兒子大概6歲左右)也端來一盆水,這個廣告意義深遠,充分說明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也是終身老師。說說我家吧,我老公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家裡從小教育他們,以後你們不管誰混的好了,兄弟姐妹之間要互相幫助,所以我家從來沒有因為照顧老人這一塊,三兄妹之間計較過。所以父母以身作則對我們的後代有著很大的影響。

其次,兒女對父母家產分配不公的原因。以前的農村每家都有很多孩子,孩子成家後 面臨分家產的事情,由於分配不公平,導致對父母有怨恨。我孃家村有一戶人家,三個兒子,長大後分家時小兒子跟老人一起生活,分家時把錢分給老大和老二,只給老三留下房子,老三心裡不滿意,就搬出去住 後來老母親瘋了生活不能自理,三個兒子以及嫁給本村的兩個姑娘都沒人管,吃喝拉撒都在家裡,村幹部找過他的兒女也無濟於事,最後老人好像是餓死了。這種現象估計在農村應該還有吧。

其次,我想了半天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婆媳關係吧,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再孝順的兒子遇上婆媳不和也很無奈。我婆家的鄰居,五個兒子,三個兒子在農村,二個兒子在城市,老太太想回農村生活,回到農村三個兒媳婦誰也不要,無奈老太太住二兒子的老房子裡,每天晚上農村的三個兒子輪流給老母親做伴,真是可悲。

百善孝為先,做晚輩的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儘自己的孝道。


錦荃媽媽


在農村,兒女對老人不好,是不是因為老人沒處理好兒女之間的關係?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正是因為老人沒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才造就了兒女那樣的“回饋”。

我大姑和爺爺奶奶的關係就非常不好,從大姑結婚後,都沒怎麼和爺爺奶奶說過幾句話。事情是這樣的:我爸兄妹四個,當初大爺結婚的時候,大娘的孃家要了很多東西:縫紉機、自行車、電視…。為了能給滿足大娘的要求,爺爺奶奶想了很多辦法,可都沒能解決。本來,眼看大爺和大娘的婚事就要快黃了,爺爺突然得知大姑談了一個本村的對象。爺爺就急忙的讓大姑把談的對象找來,為了是看看他能不能拿出一些錢來。一番交流之後,爺爺得知那個男孩拿不出錢,就當場表示不同意他和大姑再有來往……。

過了沒兩天,爺爺給大姑說:一會去你三叔家相親,給你在鄰村找了一個對象。大姑聽後,跟爺爺爭論的一番,死活就是不去。為此,爺爺還打了大姑一頓,說:不去也得去,給你說的這戶人家有錢,你同意了,你大哥才能有錢結婚…。大姑當時非常難過,不管怎麼和爺爺奶奶爭取,都沒能得到爺爺奶奶的回應?就這樣,大姑就嫁人了,大爺也有了娶媳婦的錢。

從那以後,大姑和爺爺奶奶的關係就不好,每年逢年過節的時候,就象徵性的來一下,坐一會就走,從不會留下來吃飯。就這樣,一直持續到爺爺前年去世的時候。大姑得知爺爺去世後,從她家裡一直哭到爺爺家,跪在爺爺的棺材前,哭的那叫一個傷心,不時的還會把頭磕在棺材上……。

也許,爺爺當時沒有考慮到大姑的感受。可是,站在爺爺的立場上,拋開大爺娶媳婦需要用錢不說,也是為了大姑著想啊,哪個做父母的不想自己的女兒找個好人家啊?(

那些對老人不好的兒女們,等父母百年後,肯定都能後悔“死”。


魯南小邵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對於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至於說說有些兒女對老人不好,是不是老人沒有處理好兒女關係,一碗水是不是沒有端平?我認為這個不是問題的根本!兒女們從小父母就要給他們在家庭中創造一個和睦有愛的氛圍,教他們懂得尊老愛幼,百善孝為先是做人的根本。

就拿我們的家庭來說吧!我爺爺有八個孩子,四個女兒,四個兒子。他們都特別孝敬爺爺。我奶奶死的早,那時候最小的姑姑才一歲,老叔三歲,我爸爸是兄弟四個中的老大。可想而知那時候的日子有多難。媽媽嫁來時候家裡特別窮,啥都沒有。可是她沒有怨言,和爸爸爺爺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

媽媽結婚時我們這個大家庭只有大姑一個人出嫁了,叔叔和姑姑們都還小,都得用別人照顧。為了生活,媽媽爸爸爺爺家裡,地裡忙成一團。直到叔叔姑姑們都陸續成家!到了我老叔結婚的時候,家裡條件比原來好多了,爸爸和爺爺給老叔蓋上大瓦房,添置了全新的傢俱,給四嬸準備好了彩禮。可媽媽那時候啥都沒有啊!這能說是一碗水端平了嗎?我們的父母叔叔姑姑們還不是一樣親親熱熱,互敬互愛?還不是一樣對爺爺孝敬非常?

事實上,一個家庭想要真正的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老人有可能偏向一個孩子,給他的比別的孩子多一些那又怎樣呢。都是一個孃胎爬出來的,何必非要掙個沒完沒了。你在糾結父母為何不能都同樣對待的時候你咋不想想父母把你拉扯大有多麼的不容易吶?就因為不公平就對父母不好的人本身在品質上,人格上,道德上就有嚴重的缺陷。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不是你對老人不好的理由!

我認為,一個家庭對子女的人格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源芳9


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農村人。我們農村不孝敬父母的人多啦,為了給兒子結婚,把所有積蓄拿出來花光,還欠很多外債,兒子是結婚了。卻請來個少奶奶,連飯都不做,婆婆做飯,做家務,哄孫子,婆婆變成傭人,成了兒媳的奴隸。很多老年人報怨孩子不孝,晚年不幸福,兒媳對自已不好。他們生活質量差,體弱多病,沒錢醫治,兒子不給錢,過著苦難日子,挺可憐的。可憐之人,也有可恨之處。是孩子不孝嗎?有沒有想過,自己怎樣對待父母,孩子小時候,好好教育過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什麼樣的家庭,就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人伴賢良品德高。我們的孩子小時候,他爸在集上買回來好吃的,要給我公婆送去,孩子說:你們別去,我給我爺爺奶奶送去。我家來客人,做好吃的,要請兩位老人吃飯,他爸要去叫老人吃飯,孩子怕不叫他去,忙著說:爸,你讓我去叫我爺爺奶奶。孩子長大了能掙錢了,哪次回家,都給他爺爺奶奶買禮物。兩位老人吃著孫子給買的美食,樂得滿臉都是笑:還是孫子想我們,給我們買好吃的,我們以前沒見過的食物,我孫子給我們買,我們吃著了。我們夫妻對待父母好,我們的孩子,受我們的感染,愛幫助別人。現在我們夫妻得到回報,孩子很懂事,很想我們,給我錢花,一次一萬元,一年給我們三萬元,我們可享受了,村裡人都羨慕我們,說我們有福,有個好孩子,想吃啥就買啥。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不是才出生就壞,看父母怎麼教育,慣子如殺子,教育好了,父母受益,孩子有個好人品,一生受益。兒女不孝,跟老人沒處理好兒女關係,沒關係,看怎麼教育,教育好了,兒女孝順,教育不好,兒女不孝。老人受苦。





用戶abc5201314


謝悟空:這題農村城市都有這現象,養兒養女防身老是傳統,可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也有不和諧的家庭,兒女不孝的在農村多於城市的主因還是錢,老人好多沒退休金兒女再賺不到錢的,更多是如今的啃老可以,吃小就不中,孩子都被慣大的,造就了就該吃老人的習慣,這代人自私的不少,我家的一個小舅子就這得性,太自私把錢看重,他還一點不窮,養狗行,狗生病到處打針喂藥花錢,可老岳母85歲了今年我問一下她兒女對其怎麼樣?答案太寒酸,三個兒子二女兒,多年沒吃他(大兒)一口飯,從來不叫老人上門,也不買吃的,就這得性,我只能聽著,儘自已的一份孝就行。如今好多不孝的兒女,不過問老人,健康不關心,只看錢了不知在鳥巢裡父母是如何一口一口養大的。這現象不是老小關係沒處理好,而是教育缺失方式不對,孔孟之道不見了,家風不正觀也是其一,個別老人可能有不足,但絕不是不養老人的理由。報告完畢歡迎評論!





手機用戶洋羊健生倡導


我家姑子雖是抱養的,但也是公婆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要說沒感情我也不相信,但看婆婆對姑子的態度真是不咋滴,(我個人感覺也是姑子家庭比較困難,很少給公婆匯錢或者買東西)姑子嫁出去十幾年了,今年是第一次回家過年,婆婆連雞蛋和肉都捨不得給她兩個外孫吃。明明冰箱裡冷凍的都是肉,筐子裡滿滿的都是雞蛋,現在時節特殊,說要細水長流我也能理解,農家養的雞每天下5、6個蛋呢,也不肯拿幾個出來打湯。我是兒媳,看著真是心寒。


DEMI15蔚嵐天空


不一定。有的是,我們村就有一個,她經常罵自己的兒女,脾氣暴躁,就連她老公也煩她,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來一兩次,現在老了沒人管。有的確實是沒良心的,也在我們村,結婚了,在外面打工,他爸得了腦梗塞,死了,他媽媽打電話叫他回來,他也不回來,村領導和他交談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