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同在一个湖面,为什么人家钓鱼一条接着一条,而我这边没反应?

青春不言败XuPei


同一个湖面,如果别人一条接着一条上鱼而自己这边却无反应,这种情况相信很多钓友都遇到过。这个时候,我们先不要着急,而是要多多观察,虚心向别人请教,找到不上鱼的具体原因。

首先,别人不断上鱼,说明今天的鱼儿活性不错,开口较好,不存在鱼儿不开口的情况。

这对钓鱼人来说是个好消息,接下来我们就要从以下两点来找原因了。

1、钓点钓位;

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这个湖面的大致情况,比如湖面的大小、水深 ,哪里安静,哪里有障碍物, 哪里藏鱼等等。别人上鱼,他那里的水深和我们钓点的水深一样吗?如果有差距,差距有多少,会不会是水深影响的鱼获。

水底的状况,别人水下的情况和我们的一样吗?同一个湖面水下也有区别,水下是泥底,沙底,还是石头底?

别人钓的是亮水,还是周围有水草、树枝或者其它的障碍物?

2、钓法钓技;

先说饵料,饵料味型、 饵料状态都会影响鱼儿的开口。如果湖里的鱼儿是人工饲养的,长期被喂食某一味型的颗粒饲料,那么鱼儿会形成偏口,只吃这一味型的,对其它的食物没有兴趣。如果我们没有搞清楚情况,还是按照以前的经验来开饵的话,钓获肯定不理想。同样,饵料状态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冬春季节,水温低、鱼儿活性不足,这时候用拉饵的效果会更好。

说完饵料就轮到线组了,钓鱼的线组搭配一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冬春用小线组,夏秋用大线组。钓小鱼用小线组,钓大鱼用大线组。我们经常能看到,寒冬腊月中,钓鱼高手用0.2的子线频频上鱼,而旁边的钓友用大几号的子线却几无收获。

最后总结,影响鱼获的肯定不止以上两点,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想不到的因素,比如我们做钓的水下,刚好是前面钓友留下的烂窝、臭窝,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换个钓点为佳!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云中健漫钓者


答题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传道?授业?不敢尔。


这种现象还是蛮常见的,最根本的原因就一个,那就是技不如人。当然,这里的技包括选钓点、诱鱼、垂钓的基本功、调钓、抓口以及很多的细节。都说垂钓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单某一个细节的疏忽,可能不一定会导致鱼获的巨大差距,但是数个细节的综合,那效应肯定就表现出来了。

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垂钓经历,对这种相邻作钓,上鱼差别很大的情形,做一做分析,不一定很全面,尽量吧。

一、钓位的选择

虽然看上去两个钓鱼人坐得不远,看上去貌似什么条件都一样,但是水底的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且不说深度有没有差别,就算深度完全一样的,也有可能因底下的地势不同,造成一个点是天然的聚鱼点,比如有一撮杂草,而另一个光秃秃的点鱼不愿意去。再比如一个点正处在坡上,而另一个点恰恰在坡子下的平地上……

在我的垂钓生涯中,我做过那个选对点的人,也做过那个选错点的人。有时甚至窝点相差只有两三米,放心,绝不是技术原因,因为我和朋友好好的折腾过这个问题。比如饵料用一样的,比如两人换位,证实就是一个点有鱼一个点没鱼,下次来还是一样,换别人也是一样,所以,这种上鱼的钓位,在很多地方被称之为一号位。

二、诱鱼效果的差别

这个在传统钓上好理解,比窝料,谁的窝料更香,诱鱼效果更好,确实,好的窝料与差的窝料诱鱼性能上是有差别的,所以有一些传统达人都想方设法自己配制窝料,反反复复地试用。这不是我说的重点,因为我主玩台钓,台钓我更有发言权,台钓诱鱼一方面靠味型,另一方面靠下饵量,所以很多钓鱼人都是摸索一个水域的适用配方,甚至加小药,就是要在味型上胜于对手,诱得更多的鱼到自己的窝点。但在饵料味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频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抛竿频率快会明显地增加抛到窝点的饵料量,且不停地抽动过程中会在底层形成立形雾化区,达到高效诱鱼。两个并排坐的钓鱼人,其它条件相同,高频率的能把低频率的打闭口,这个不夸张,有过经历的钓友应该深有体会。有时候在河边某一个人不停的上鱼,另外边上的人没口,不上鱼的就会认为是别人的饵比他的好,于是上前咨询饵料配方,上鱼那位如实相告,结果那人一听,竟然就这么简单?认为肯定是敷衍他的。其实,他钓不到鱼就是因为他的抛竿频率太慢,下面窝点根本没有聚到鱼,跟饵料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

三、饵料使用不当

虽然我一向提倡饵料简单化,弱化“配方”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饵料就一点讲究都没有。起码用饵的思路得要正确,对于决定鱼吃不吃你的饵料,最关键的是味型和状态,在鱼情大情时,要求低一点,鱼情差或糗就要求高。比方说,拿一款颗料状的大鱼饵去钓小鲫鱼,那肯定行不通,不管味型如何,适口性也不好。再比如钓轻口时,饵料的比重大,状态差鱼也是不愿意吃的。

四、施钓水层的不同

这里指的主要发生在作钓全水层鱼种,如鳊鱼、翘嘴、鲢鳙等,虽然相邻钓位,但是所钓水层不一样。实钓中我遇到过多次,别说是相邻钓位了,就算是在同一个钓位,水层没找对,也是钓不到鱼的。比方说我在钓江鳊的时候,原本所钓水层没口,浮漂下行中似有接口,但又没接住,然后往上推浮漂半米,马上连竿。如果两个人在一起钓着,其中一个人不管是找对了还是恰巧钓对了水层,而另外一个人没有,那两人的上鱼情况不用说了,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五、窝点有鱼钓不着 

最常见的就是冬天的轻口,不是没鱼,也不是鱼不吃,而是鱼吃了也发现不了。浮漂选用不当或调钓不到位,鱼口出不来,窝点水底明明是有鱼的,但是鱼吸饵动作太小,垂钓者浮漂上没信号,而另外一个是精于此道的高手,浮漂上统统都是清晰而干脆的顿口,且一抓一个准。

当然,这种现象多数也只有台钓发生,传统钓的活饵一般情况下不会。鱼对商品饵饵团的吸食行为决定浮漂上的动作不会太大,所以,饵团的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用硬疙瘩饵团去钓轻口鱼,那肯定是钓不到的。

六、盲目打窝 

有的人可能说了,打窝还能打得钓不到鱼?没错,就是会出现,不是所有水域,所有鱼情都适合打窝,尤其是重窝。狂龙所写的每一条都是有真实见闻或经历为依据,绝非凭空想象,所以每一条都可能会有人对号入座。很多时候,在原本鱼情很好的时候,想给窝点再添一把火,补上一堆窝料,结果却停口了,有没有人经历过或听说过?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打窝的动静将鱼惊走而再不回头,亦或是窝料让鱼吃饱了。

最后的归纳总结

以上5点,可能并不全面,但总的来说,都是垂钓技艺的一部分,所以文头说到,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技不如人。而这些技艺却又不是可以直接套用的,需要结合实际作钓的情况综合分析,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钓鱼人。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写内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觉得回答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个人主页下有更多精彩内容。


江钓人狂龙


钓友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也很多见,但是为了尽量避免是你看别人一个接着一个的起鱼郁闷,争取下次是别人来看你“放电影”,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原因:1.钓点。野钓鱼的密度就不够,并且好的钓位也就那么几个,经常有人钓的地方就会形成“鱼窝”,所以他们会经常起鱼。你可以要么根据季节、环境等因素重新选择一个钓位,要么下次来早点把好钓位占了。[捂脸]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好的那几个钓位,这段时间他们四点左右就已经到水库表了,并且还是外村的。我也不跟他们争,争也争不到。那么我就选择自己重新去选择一个更好的钓位,穿上水裤走到水库里的田埂上,鱼获只会比他们边上的多得多。甚至还有更牛的,他们直接划着皮划艇到水库中间,也有不错的收获。2.钓法。个人觉得野钓的钓法也很关键,比如打窝,鱼竿数量,抛竿点等等。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自己窝子是比别人的先起鱼的,但是起了那几条以后你窝子就没鱼了,而是别人一直不断起鱼。其实这是你窝子没养好,你没有间断性的补窝(这个非常重要)。你有没有遇到过有的钓友一竿抛下去,要是没鱼来吃,他可以一个小时不动一下竿子。野钓本来水底就比较复杂,如果几分钟没有动静就应该起竿重新抛,防止鱼饵藏在水草里鱼找不到吃。你又有没有遇到过你自己只用一根长竿,丢在自己觉得最好的钓点,但是不如人家一根长竿一根短竿的鱼获多。鱼不会固定在一个水域,并且密度也不够,多一根竿子就多一个有鱼获的可能。3.线组,饵料。这两个原因也会造成鱼获的差别,当就我个人觉得,这两个因素对于野钓的影响几乎为零。所以我一般野钓钓不到鱼,我都不会找这两个原因。综上所述,鱼获多少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我们不断摸索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以上仅为个人意见,如有不妥之处望谅解,谢谢!






胡人913


同一个湖面,别人连杆上鱼,而你这边却没有动静,这是每个钓友都遇到过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1:钓位的选择

经常听到钓友说:你的鱼获取决于你的屁股,虽然是一句调侃,却说明了钓位的重要性,野钓的钓位选择也不例外。相信大家都知道,铧尖处,倒树旁,水草边,深浅结合部等等这些都是鱼儿活动和觅食的地方,也是钓鱼人的首选。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水下的状况,如果水下是陡坡,那么窝料会顺着陡坡滑到下边去,把鱼儿诱到更深的地方,而钩饵却停留在陡坡上,这样是很难钓到鱼的。

2:钓竿的选择

野钓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候在无法更换钓位的情况下,更换钓竿也是不错的选择。俗话说:一日三迁,早晚靠边,充分说明了鱼儿的活动规律。通常情况下,有经验的钓鱼人会根据鱼儿的活动规律来改变钓点,比如白天钓远,晚上钓近,因为晚上比较安静,鱼儿会游到岸边觅食,所以改用短杆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窝料的选择

俗话说:七分诱,三分钓。可见窝料对钓鱼是多么的重要。一款好的窝料对于鱼获的多少是至关重要的,既要有诱鱼的成分,又要有留鱼的颗粒状饵料,一些钓友用精品饵打窝,可作钓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就是没有考虑粗细搭配,尤其野钓的窝料,更要注重粗颗粒的数量,因为野钓环境水面大,杂鱼多,只有小杂鱼吃不动的粗颗粒窝料才能等来大鱼。

以上几点是我多年野钓的一点经验,欢迎钓友一起交流


战江湖


同一个水面,有人钓到鱼,有人却钓不到鱼,这首先要从选钓点开始找问题,俗话说的好,猫有猫道,鼠有鼠道,鱼也有鱼的道---寻食聚集的地方。经常有人钓鱼的老钓点,向湖心凸出的桦尖地方,岸边有树的地方,水底深浅交界处等等,都是可以试钓的好钓点。

其次是鱼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鱼对食物的喜好有不同。春秋以香为主腥味为辅,夏天主要是香味,冬天一定要腥味浓的腥香型。打底窝诱鱼的鱼食颗粒要居多,这样容易留鱼。

再者就是钓技了。线组搭配要适当,冬天鱼的活性差,吃口轻,用的钩要小,线要细;漂相要抓的准,提前和延后都容易跑鱼;如果熟练掌握运用,假以时日,也就不愁钓不到鱼了。





塔山古道


你好钓友,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原因的,我简单给你说下我的感受,第一人家选的地方比你好,好地方鱼儿喜欢在下面活动,第二鱼竿长度鱼钩大小,吃铅调得灵敏度等等,第三打窝啊用的饵料啊等都有一定关系,下次建议你靠他近点抛竿,让对方给你分析分析,毕竟天下钓友一家亲吗






鱼竿张渔具


这里面应该有几方面原因。第一,经验。人家是个钓鱼行家,经验老到,选择的钓位好。第二,鱼路。经常钓鱼的钓友都知道鱼活动都有路线的。比方说:鲢、鳙鱼喜欢在水的上层活动,草鱼喜欢水的中层,鲤鱼喜欢水的中下层,鲫鱼喜欢水下底层活动。鲢鳙鱼喜欢在稳水有浮游植物或水表面有漂浮物的地方,因为鲢鱼虑食浮游植物,镛鱼则食浮游动物。草鱼喜欢在湖边吃草,水域是边浅中深的地方。鲤鱼则喜欢吃螺蛳幼仔或水域边的大型浮游动物。鲫鱼水底活动,食性很杂,几乎可以吃所有东西,所以,鲫鱼还有池塘河湖水下清道夫美称。综上所述,钓鱼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经验第一,运气第二。经常总结经验,向钓友取经,相信钓友都会传输实战经验的。祝钓友们玩的都开心。


光信善待家人


同一水域,由于水底地形,水的深浅等原因,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鱼。通常鱼都喜欢呆在水底食物较多的地方,隐蔽的地方和温度适宜的地方。

所以钓鱼对选择钓位十分重要,也常说的屁股坐的正,俗话说三分的钓技,七分钓位。通常好的钓位有:水域的铧尖,洄湾;水底地形复杂处,深浅交界处;有大树等倒在水面的水域,桥墩旁,水草边,盛夏的大桥下以及所有阳光较弱的水面;冬天就要钓北岸背风处以及在一天当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钓鱼一定要对鱼的习性有所了解。初到一片水域,一定要多选几个自己认为不错的钓位,撒下窝子料,这窝无鱼钓那窝,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空军。


LAOFANG928


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人家勤劳,昨天晚上没睡觉喂鱼窝子,把鱼都吸引到他那边有鱼可钓,你太懒,提前不付辛苦,所以这边没鱼可钓。另一种是人家舍得花钱买好鱼食,鱼爱吃上钩;你小抠,买次鱼食,鱼不喜欢也就不上钩。第三种,人家一心一意在钓鱼,而你三心二意不用心。一会抽颗烟,一会吃块糖,一会去厕所,一会逛一逛。正因为你的懒惰、小抠和不用心,所以就钓不到鱼。


长江源1461209671579


原因很多,每个环节都可能有问题,总得来说就是经验不足,多问多看多时间,成了老司机就调个了。同一片水域,经常钓的知道哪爱聚鱼,为什么抢钓位,钓点相同,人家连着一个地方钓了很多天或昨天打了窝,当然差别很大,都当时打窝,人家的饭就是对鱼胃口,当然差别很大,有经验的知道怎么搭配商品饵最对当下情况,钓边钓浅还是钓哪里,都可能导致你说的结果,钩票线组都有很大差别,说的这么复杂,其实就是时间,钓一两年都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