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诺贝尔评委是如何读懂莫言获奖小说的?

陈国平摄影


你好,我是文学二三事,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莫言曾经说过,他获得诺贝尔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的创造性工作。


莫言小说的英文版是由葛浩文翻译的,他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目前也是英文世界最有权威的中国文学译者。


而他对莫言小说的创造性翻译,也是比较文学领域经常探讨的话题,它属于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范畴。如果再细说,就是一个较为深入的文学话题了。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学二三事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的文学奖,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在这一百多年里,中国的作家始终是无缘这个奖项,直到2012年才第一次颁发给中国籍的作家莫言。

莫言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再读过他的作品,但是这并不影响他获得这个奖项,毕竟对于一个国际大奖来说,它以公正的态度来看待文学,只要是有价值的作品,以及作家,那么都有可能获奖;当然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作家,想要获得这个奖,也是比较困难。

想要系列性地了解这个奖,我们就要先从这个奖的设立开始说起,也就是诺贝尔奖是由谁创立?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

诺贝尔奖的成立的原因

诺贝尔顾名思义,那就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命名,这个名字有点长,而他正是炸药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炸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还开了一家很大的公司,普及欧洲各地,所以在很短时间内积累了无数的财富,当他在1895年时立了一份遗嘱,捐出了所有的财富,设立了五个奖项,分别是化学奖、生物或医学奖、物理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一共是五大类;后来在1969年又设立了经济奖,所以现在一共是六个奖项。

诺贝尔在遗嘱里也是写得很清楚,奖励给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就是说只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就有可能获得这个奖。一个人只要获得这个奖,那么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财富,这也是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奖项。

那么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文学奖,这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奖,如果想要获得这个奖项,作品不仅要有深度,同时还要有理想性。并不是说写了几部小说,或者几首诗,几部戏剧,那就可以获得这个奖,这还需要一个作家综合的素质,所以这个奖与其它的奖不太一样,更多的还是奖励给一个作家,并不是某一部文学途中。

莫言获奖的理由

诺贝尔文学评委会颁发给莫言的颁奖词说得也很清楚: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我们从这段颁奖词中,可以知道当时的评委会肯定是读过了他很多的作品,最后才决定把这个奖项颁发给了莫言。所以莫言能够获得这个奖,那些评委会一定是读懂了他的途中。

诺贝尔评委是如何读懂莫言获奖小说的?

诺贝尔评委会在每年的3月份会发出很多的邀请函,让各个国家的代表推荐有理想性的作品,然后从中选择有价值的作品,先是进入长名单,然后是短名单,最终再从5位作家中选择一位。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所以很多人说自己入围了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不会向外界公布。

那么这些评委会在进入短名单之后,开始要细致地读这几位作家的作品,把全世界所有翻译的作品,还有作家母语的作品,全部都要细致地读一遍。最后再慎重选择,过程也是极为复杂,那么莫言的作品,也是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过程。评委会中也有懂汉语,例如马悦然就懂汉语,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够读懂的原因。

最后总结

诺贝尔评委会不仅要读原著,同时还要读各种各样的翻译作品,所以莫言的作品,他们是可以读懂,这也就是为什么莫言能够获奖的原因。


品诗读词


是一个中国通马悦然先生首先读懂的,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海外汉学家。马悦然称中国为他的“第二个祖国”,称莫言为“我的一个老朋友”。

马悦然是瑞典人,大学时攻读的是古代汉语和中国先秦文学,24岁时因为读了中国作家林语堂的英文版《生活的艺术》对中国文化产生莫大兴趣来到中国。这是六十多年前的事。

他从此留在中国,不仅精通中文,还曾经前往四川学习当地方言。他用毕生精力,将《诗经》、《论语》、《史记》、《尚书》等中国先秦典籍介绍给西方,他翻译了《西游记》、《水浒传》、《辛弃疾词》等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还翻译了现当代中国沈从文、北岛、顾城、莫言等有代表性的中国作家、诗人的作品,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在和莫言成为朋友之前,马悦然早就是老舍的朋友。

马悦然的妻子是华人,一个中国化学教授的女儿,他妻子去世后,他又娶了一个华人。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马悦然实现了他的夙愿,7年后(去年),他在家中去世。

所以,要说懂得中国文学,恐怕许多中国人还不如马悦然,因为并不是很多中国人都有马悦然那么漫长的中国生活体验和对中国文学有过那么广泛深入的钻研和翻译。

另外,莫言是2012年获奖的,张艺谋根据莫言发表在《人民文学》1986年第三期的小说《红高粱》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已经在1987年上映,1988年,该片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电影《红高粱》获得的这个国际奖无形中成为莫言小说向西方所做的宣传推广,而莫言又是这部获奖电影的编剧之一,保持原作的精华应该没有问题。简单说,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的20多年前就已经引起西方文学艺术界的注意,且西方文学界开始对他有所了解。

第三,莫言的写作,是借鉴当时世界文学盛行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可以说,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并借此实现了和西方文学的对接。诺贝尔文学奖给他颁奖的理由也着重于这一点:“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他用魔幻现实主义把马孔多百年历史写得如同一个神话故事。魔幻现实主义写作,他是莫言的前驱和榜样。)

第四,文学是生活的产物,文学是人学。人类生活共同点太多,不管生活在何地,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文学创作不管用何种手法,表现的是人类生活和人类社会,所有文学表现和解剖的都是人性。

第五,西方从来对中国感兴趣,并不是有些人凭空想象的一无所知。

第六,《红高粱》的情节外国人容易懂。

《红高粱》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粱酒坊,但是在日军侵华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是的,二战是人类的共同记忆。

第七,虽然莫言不是凭《红高粱》获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蛙》 ,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只因为一部作品,而是因为他的所有代表作。诺贝尔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颁奖致辞还认为莫言“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他的语言辛辣。他对于中国过去一百年的描述中,没有跳舞的独角兽和少女。但是他描述的猪圈生活让我们觉得非常熟悉。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但是人类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所以莫言为所有的小人物打抱不平——从日本占领到……”

“对于过去一百年的描述”加上世界潮流的先锋手法,加上比多数同时代作家更有个性特色,这些不是一般作家所能胜任的。

当时有不少中国作家的写作已经比莫言更加先锋,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尤其是有广度和深度的表现似乎不如莫言。

现在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余华则是后现代写实的回归。他们和残雪有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奖永远青睐那些为人类和人性写史诗的丰富的深刻的作家,因为他们的创作有益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而认识自己,有益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人类的进步,同时,文学奖永远青睐那些富于艺术天才并富于创造性的人。


大悔忆智冰


我首先说,国际评委的文化水平其它必须是丰厚的,否则是不可能登上那个评委的台阶。

有些人可能对莫言作品怀有想法,对于这种思想是无意意的,如果那个不相信,你把你所学到的中国礼义之道,出去走走后门找找关系试一把也就明白了,如果办成了也能为国争光啊,?

最好请把这种思想丢了吧,有的人总感觉好作品象是花朵,高贵,富丽,儒雅,情舞飞扬,认为这就是好作品,错误的,?

那样的作品,根本不是大众的读物,全是些虚伪的吹捧结构,只能适合一部分人的胃口而一。

(打个比喻)说一下现实问题,就说这几年的朱之文吧,纯粹是老农一个,文化也不高,人品也不是俊杰人物,但是他的补素和宏亮歌喉,唱进了大众的心理,又加上这些年有点钱从不当吝啬鬼,能帮就帮能捐就捐,他的慷慨打动了家乡和全国人,返而又成了文艺界和人们的好榜样。

他如果是返过来作,也学着飞扬跋扈,一定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的,,,?

所以这可能就是诺贝尔评委的高妙之处吧,?





龍华中


中国作家莫言成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获奖的最大功臣是陈安娜,因为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懂中文的只有马悦然,陈安娜是马悦然的学生,陈安娜供职于瑞典肓文与录音读物图书馆,身份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她所有的翻译工作都是在业余时间里完成的。陈安娜翻译莫言的作品事出偶然。


黄晓波888888888


准确的说不是他们如何读懂了莫言的小说,而是莫言如何选择了一种文字表达艺术和翻译技巧,让这篇文章充分被诺贝尔文章奖的评委给认可了。中国的很多经典文学,四大名著,等等之类的为什么没有获奖,难道说莫言在国内文学界上下五千年就是造诣最高的吗?不是,只是莫言的这种文体,在恰当的时代,恰当的表达方式下被诺贝尔认可了。当然不了否认莫言的文学,返璞归真。



郑州贺哥


各国文字都有译文,当中国人掌握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外国人也在学汉语、掌握中文。

诺奖评委中,过去通汉语的几乎为零,提名作品以英文写作为主,而大陆作家绝大多数只能用中文写作,评委品尝不到原计原味的东西,这是多年不能问鼎诺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莫言时代,评委中已有懂汉语之人,评委之一的马悦然,便是著名的汉学家,他了解莫言笔下的中国,更懂得莫言所要表达的主题,能直接地将小说的内容,语言风格,风俗民风,较准确地传递给评委会,这是莫言的幸运,也是中国文学的幸运。

诺贝尔文学奖的史册,中国再不是空白。


艺海寻芳


诺贝尔评委说实话,它是按西方国的标准来衡量作品。否则为什么中国那么多文艺巨匠都没有得奖,而只有莫言得奖呢!难道鲁迅巴金老舍郭沫若浩然等都不如莫言吗,非也。因莫言大作适合西方人的谓口也!


瀑布水128732130


文学即人学,人学总写心。《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东方西方,异域同声,管氏文章,写人写心,万众喜欢,不亦自然?

金子,若足赤,放在哪儿都发光!


涂之人995


评委未必都读了莫言的东西,只不过抓住了他丑化国人的描述。否则不会给他这个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